華人科學家發現,膠質細胞可以調節大腦血管再生

2021-01-21 BioArt生物藝術

責編 | 酶美

血管系統是構成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部分,能夠給大腦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在人體大腦發育過程中,血管再生伴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一旦大腦血管再生受到幹擾,會產生一系列疾病例如中風,失明,癌症等。在時間發育上,大腦的血管系統的成熟過程伴隨著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分化成熟過程,提示膠質細胞中存在某種調節血管系統的機制。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授予了研究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e factor, HIF)的科學家。HIF 是人體細胞的氧氣感受器,儘管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一直在產生大量的HIF,但是由於被VHL等蛋白複合修飾後降解而無法發揮作用,一旦VHL的功能降低後HIF就會大量累計繼而進入細胞核激活下遊基因表達促進血管再生等現象。

儘管前期體外實驗研究表明大腦少突膠質細胞的缺氧誘導因子能夠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來調控血管再生,同時少突膠質細胞分泌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對於血管再生好像不起作用【1】,但是在體的膠質細胞缺氧誘導因子如何調控血管再生不是很清楚。同時用於調節血管再生的Wnt蛋白的細胞來源也不是很清楚。

2020年4月24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聯合北加州Shriners兒童醫院的Fuzheng Guo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表了題為「Glial type specific regulation of CNS angiogenesis by HIFα-activated different signaling pathway」 的研究論文,首次在體內闡明了膠質細胞中的缺氧誘導因子如何調控血管再生。

該團隊首先利用一系列的轉基因動物模型證實了激活少突膠質細胞的HIF能夠促進血管再生,然而後續的實驗數據卻表明HIF激活並沒有上調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但是,研究人員卻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顯著上升。為了進一步探索少突膠質細胞缺氧誘導銀子調控血管再生的在體機制,研究人員利用雙敲除實驗動物研究證明少突膠質細胞的HIF是通過VEGF而不是WNT信號通路來調控血管再生。最後,研究人員發現激活星形膠質細胞的HIF也能促進血管再生,而且證實星形膠質細胞的作用是通過WNT信號通路來產生的。

雖然早在2015年Fuzheng Guo團隊發表的文章【2】就驗證了升高的缺氧誘導因子能夠上調血管再生,但是在少突膠質細胞中,正常生理水平的HIF是否對血管生成至關重要呢?這一點還不十分明確。所以,在少突膠質細胞中,研究人員通過轉基因動物模型同時敲除HIF1α和HIF2α,發現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各部分的血管生成密度顯著下降,但是單獨敲除HIF1α和HIF2α卻沒有影響,進一步說明HIF1α和HIF2α具有相互補充作用。

接下來,研究人員利用VHL基因敲除動物作為病理性上調HIF的模型。為了驗證Wnt/β-catenin通路是否為HIF下遊表達基因,他們做了大量體內外實驗證實了Wnt/β-catenin通路在HIF升高的各種模型中並沒有任何變化。有趣地是研究人員卻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顯著上升,進一步利用轉基因動物模型,研究人員證實了敲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能夠降低由HIF產生的血管生成。反過來,研究人員通過敲除WNT的產生卻未能對HIF的血管生成有何作用。

星形膠質細胞是佔大腦含量最多的一類膠質細胞,通過利用VHL敲除動物,研究人員發現HIF也能夠增加星形膠質細胞的血管生成,而且發現WNT信號通路顯著地上升。進一步轉基因動物模型研究證實WNT敲除模型能夠顯著降低由HIF上調的血管生成。因此,在星形膠質細胞中,HIF 是通過調控WNT信號通過來產生新生的血管。

總結來說,雖然膠質細胞的HIF都能上調血管再生,但是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分別通過作用下遊的VEGF和WNT信號通路來產生新生的血管。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後張升以及Boyung Kim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以及北加州Shriners兒童醫院的Fuzheng Guo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相關焦點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篩選整理了科學家們近年來在大腦神經膠質細胞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10.1016/j.stem.2018.09.008在大腦中,兩種類型的細胞常常會保持活躍狀態,即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膠質細胞是一種支持性的細胞,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細胞在大腦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交流溝通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性角色,此外,膠質細胞還參與到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過程中。
  • 目標再次瞄向星形膠質細胞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科學家們正在探索這些沉積物是如何破壞大腦血管系統的。大腦血管系統負責血液循環,為負責感知、運動、思考和記憶的細胞提供氧氣和葡萄糖,同時清除代謝廢物。「我們的主張是澱粉樣蛋白主要對神經元或血管系統沒有毒性,但對星形膠質細胞有毒性,」Sontheimer說,他是Frailin生物醫學研究所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理學院(Virginia Tech College of Science)神經科學學院的教授,「當澱粉樣蛋白損害星形膠質細胞及其調節血液流動的能力時,大腦會缺氧和缺乏能量,因此,神經元會逐漸死亡。
  • 小膠質細胞或能有效調節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和行為!
    2020年10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大腦中扮演清道夫角色幫助清理死亡細胞的免疫細胞,或在小鼠和人類機體行為的調節上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國際雜誌Nature上,這種特殊的清道夫細胞名為小膠質細胞(microglia),其能保護大腦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下不受異常激活的影響
  •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0:52 德國科隆大學Matteo Bergami、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 Elisa Motor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大腦的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大腦由兩類細胞組成: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其任務是接收、整合和傳遞信息;2、起支持作用的膠質細胞(其英文名稱來源於希臘語中膠水的意思)。膠質細胞的功能包括維持神經元和大腦的環境,修剪神經元的分支和末端。它們調節神經元在細胞間隙所需物質的水平,還為神經元提供了一個結構框架(特別是在發育過程中),並將神經元隔離,使其更有效地傳導電信號。
  • 德國科學家找到使腦細胞再生的方法
    ,使用特殊的調節蛋白,星形膠質細胞能分化成功能性神經細胞,這有望成為替代因傷痛或疾病而受損的腦細胞的新方法。但是,該細胞在生長後期分化能力消失。於是,成年人的大腦受損後,膠質細胞不能再產生任何神經細胞。   為了能使該過程一直發揮作用,科學家研究了在膠質細胞生長分化成神經細胞的過程中,究竟是什麼分子開關起了重要作用。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用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星形膠質細胞
    ,這項研究是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經長達5年多的合作研究的,在一項幹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該成果對腦組織、腦器官的再生、修復和腦部疾病治療有重要應用價值。
  • 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創傷後的雙重作用及調控機制
    在一生中卵黃囊來源的小膠質細胞與循環血中的單核細胞各自獨立,小膠質細胞在健康CNS中可以自我更新保持一定數量,可能來源於CNS中的祖細胞小膠質和腦內巨噬細胞表達許多尋常的蛋白標記物如CD11b和CX3CR1,然而最近的轉錄組學分析發現小膠質細胞具有獨特的分子信號。
  • 【最新】以星膠之名,促進神經再生!華人科學家揭示神經肽的「雙面...
    大腦發育過程中,產生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稱為「放射狀膠質神經幹細胞」(rNSC).在大腦中rNSC存在兩個增殖區,其中之一就是海馬DG區.近年來,儘管科學界一直對成年後神經再生這一現象產生質疑,這不但沒有降低該領域的熱度,反而持續受到廣泛關注。
  • 華裔學者俞洪波詳解大腦神經膠質細胞新功能
    「膠質細胞」就是大腦裡的海綿。科學家認為它們作為填充物支撐著我們大腦。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膠質細胞同樣參與了大腦的工作。這一結果可能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生物體最神秘的器官。 該研究由麻省理工學院的舒默爾斯和中國留美學者俞洪波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完成,成果發表在近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記者專訪了俞洪波。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4】Science:浙大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記憶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doi:10.1126/science.aaz2288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常駐免疫細胞,它們是第一反應者,總是在尋找發生差錯的地方。它們大約佔我們腦細胞的10%。在過去,它們被認為是大腦中的被動旁觀者,僅在受傷或感染時,它們才起作用。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在成人大腦中,小膠質細胞執行多種功能,包括監測神經元活動的變化,調節學習和記憶,以及充當大腦局部的吞噬細胞和損傷傳感器。許多小膠質細胞-神經元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細胞信號通路介導的,包括嘌呤信號傳導、細胞因子、神經遞質和神經肽。
  • 《自然》:小膠質細胞或能有效調節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和行為!
    近日,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大腦中扮演清道夫角色幫助清理死亡細胞的免疫細胞,或在小鼠和人類機體行為的調節上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
  • 星形膠質細胞吃掉連接,保持成人大腦可塑性
    成人的大腦也經歷類似的修剪過程,但此前人們並不清楚成人大腦中的突觸如何被清除以及為何被清除。如今,KAIST的一支研究團隊發現了可塑背後的機制,該機制甚至可能解釋成人大腦的神經功能紊亂。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Nature)上。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在成人大腦中,小膠質細胞執行多種功能,包括監測神經元活動的變化,調節學習和記憶,以及充當大腦局部的吞噬細胞和損傷傳感器。 許多小膠質細胞-神經元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細胞信號通路介導的,包括嘌呤信號傳導、細胞因子、神經遞質和神經肽。
  • 什麼是神經膠質細胞?膠質細胞有什麼功能和特點?
    2.修復和再生作用膠質細胞終身保持細胞分裂的能力,當神經元尤其是腦和脊髓神經元發生病變、損傷、衰老而死亡時,神經膠質細胞通過增生繁殖,填補神經元死亡的空間位置,起到修復和再生作用。神經膠質細胞的修復和再生作用表現為:小膠質細胞可轉變為巨噬細胞參與對損傷組織碎片的清除;膠質細胞特別是星形膠質細胞可通過增生來填補缺損,從而起修復和再生作用。但增生過強時則有可能成為引發腦瘤的病因。外周神經元軸突的再生也是沿施旺氏細胞延伸的。
  • Science:發現神經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發育的一個意料之外的來源。這一發現為構建神經系統提供新的認識。他們證實神經膠質細胞(glia),即一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支持細胞的非神經元細胞,實際上在大腦的神經細胞發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神經幹細胞再生機制揭示:細胞「形狀」靈活性對大腦至關重要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哺乳動物的大腦在形成時,神經幹細胞可以靈活地再生「形狀」。這一機制的發現,揭示了細胞不為人知的行為。動物大腦發育過程中,產生神經細胞(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稱為「放射狀膠質」。
  • :張素春等成功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發生
    由復旦大學*、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近期在幹細胞研究中再次取得突破性成果,他們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s)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CD4+T細胞;科學家發現分娩無痛的「秘訣」
    3,Cell丨大腦中的CD4+T細胞來源:BioArt小膠質細胞是一類大腦駐留的免疫細胞,主要功能是感應固有免疫反應,啟動炎症機制以及進行組織修復。小膠質細胞還在大腦發育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通過顯微鏡技術和單細胞測序技術等方法,發現在健康的小鼠和人類大腦中,存在CD4+T細胞。在CD4+T細胞缺失的情況下,小膠質細胞的發育發生異常,而這一異常可以導致過量神經元突觸形成,從而引發大腦異常。這項工作闡明了CD4+T細胞在大腦發育中的新功能,並且提供了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協同發育,相輔相成的新論據。4,女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