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幹細胞再生機制揭示:細胞「形狀」靈活性對大腦至關重要

2020-12-06 吉林日報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哺乳動物的大腦在形成時,神經幹細胞可以靈活地再生「形狀」。這一機制的發現,揭示了細胞不為人知的行為。

動物大腦發育過程中,產生神經細胞(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稱為「放射狀膠質」。放射狀膠質是一種細長柱狀的細胞,有兩個從細胞核上下延伸的突起,具有頂端和基底的細胞極性。多個放射狀神經膠質附著在每個頂端,形成像上皮細胞的片狀結構。這種片狀結構是大腦發育的基本結構。

放射狀神經膠質根據細胞周期沿著頂端—基底軸上下移動細胞核,在頂端一側進行細胞分裂。腦發育時,放射狀膠質通過「對稱分裂」的自我複製來增加數量(增殖期),然後通過「非對稱分裂」形成放射狀神經膠質和分化細胞。非對稱分裂中,首先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神經細胞(神經產生期),之後會產生輔佐神經細胞工作的膠質細胞(膠質產生期),形成複雜的大腦。

此次,研究小組利用多光子顯微鏡,清晰地捕捉到了小鼠胎兒腦組織中存在的神經幹細胞的形狀變化,發現神經幹細胞能靈活地再生柱狀形態。在早期腦發育(增殖)期間神經幹細胞分裂時,即使柱狀結構被破壞,這種再生能力也能保持腦組織的細胞排列;在腦發育後期(神經產生階段),柱狀結構被破壞的神經幹細胞逐漸積累,在腦組織中出現了其他的神經幹細胞層。研究小組還發現,這個新的幹細胞層的出現導致了像人那樣有很大褶皺的腦形成。

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近期的《自然細胞生物學》上。

來源:科技日報 陳超

吉林日報全媒體 編輯:董淑傑

相關焦點

  • ...Devel:科學家成功「喚醒」沉睡中的神經幹細胞 解鎖大腦的再生...
    2019年5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機體擁有強大的癒合能力,但治療腦部疾病卻並非易事,神經元作為重要的大腦細胞,其再生能力往往有限,儘管如此,幹細胞卻是一種天然的支持形式,其是我們發育中胚胎所留下的重要遺蹟。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衰老普遍會伴隨認知功能下降和患腦部疾病(包括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增加。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具有再生能力的細胞是否有助於大腦健康,甚至使大腦「年輕化」。本篇綜述討論了調控神經幹細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衰老的機制,重點關注了代謝、遺傳和微環境等因素。除此之外,本文還概述了目前使衰老NSCs年輕化的新興策略。
  • 深度解析免疫細胞和幹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 助力幹細胞再生療法的開發
    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再生醫學研究領域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都知道幹細胞是我們機體中至關重要的成員,幹細胞可以自我更新來維持其數量恆定並且不斷分化為特殊類型的細胞,進而組裝形成機體的組織和器官,這些新生的器官和組織對於機體壓力或損傷後的修復非常重要;研究者認為,再生醫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幹細胞的再生潛能來治療或治癒多種疾病。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4期)
    3.Nature:科學家成功逆轉大腦幹細胞的衰老過程 有望開發返老還童新方法doi:10.1038/s41586-019-1484-9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僵硬程度的增加導致大腦幹細胞功能異常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還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能將老化的幹細胞逆轉回年齡健康狀態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揭示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發育中的作用doi:10.1126/science.aal3589神經膠質細胞,如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通常被認為是大腦的支持細胞,但新出現的證據提示著它們在突觸形成和修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神經膠質細胞也在大腦的免疫系統中起作用,而且免疫信號通過位於這些細胞表面上的受體與大腦進行溝通。
  • 河南幹細胞_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發展目標_鄭大中科博生
    研究幹細胞多能性、定向分化、重編程的分子機制,探索重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途徑,重點突破幹細胞乾性的獲得、維持和轉化調控的機制。2. 揭示微環境與幹細胞的相互作用規律。3. 研製以大動物和非人靈長類為特色的用於幹細胞臨床前研究的重要疾病模型及相關評估方案。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文章中,研究者闡明了如何利用電場來指導傷口的癒合,損傷的組織能夠產生微弱的電場,研究人員揭示了這些電場如何吸引細胞進入到傷口幫助癒合。天然的神經幹細胞位於大腦深處(腦室下區和海馬體),其能夠發育成為其它大腦組織;為了修復大腦皮層的損傷,這些細胞不得不進行一些遠距離的遷移,尤其是在人類的大腦中,而移植的幹細胞或許就需要進行遷移來尋找大腦損傷的區域。
  • Science:研究揭示大腦與眼睛神經元再生機制
    2020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神經元的死亡,無論是在大腦還是在眼睛中,都會導致許多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包括失明以及帕金森病。目前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只能減緩疾病的進展,因為一旦神經元死亡,就無法替代。
  • 幹細胞再生讓大腦「年輕」—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BMRI 科學家曾認為哺乳動物在進入成年期時所有神經元都已形成,直到上世紀60年代才發現,成年人大腦的某些部位依舊會產生新的神經元近期,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發現神經祖細胞的單一譜系參與了胚胎期、出生後早期和成年期海馬區的神經發生,並且這些細胞在小鼠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不斷產生。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細胞》上。 「從概念上講,該研究意味著我們的大腦有能力持續改進、適應以及將新細胞整合到神經迴路中。」本文通訊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宋紅軍(音譯)說。
  • Nature:揭示大腦幹細胞通過「竊聽」來決定何時發揮功能的分子機制
    大腦幹細胞可以在神經元之間「監聽」其化學信息來發現什麼對神經系統施壓以及這些幹細胞該如何行動。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7月29日的國際雜誌Nature上。幹細胞檢測到的這種間接的談話包括神經元突觸洩露所引發的神經遞質輸出的化學信號,大腦細胞末端的結構可以促進信號交流,這些神經遞質可以從一個神經元那裡釋放然後被另一個神經元所檢測到,最終引發神經元的電荷改變。
  • 幹細胞異質性為實現神經再生帶來曙光
    複雜的多組織器官重構是生物學上最令人振奮的壯舉,並且在具有再生能力的脊椎動物物種中觀察到,包括硬骨魚(例如斑馬魚),有尾目(例如美西螈和蠑螈)以及一些蜥蜴。這些物種的再生能力範圍從肌肉(包括心臟),骨骼結構到複雜的系統(例如大腦、脊髓和眼睛的一部分),這些系統在受損後都能夠進行結構和功能修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無再生能力的哺乳動物中,胚胎發生後很少觀察到多組織結構重建。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Cindi M.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修復大腦受損的神經環路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腦外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和阿爾茲海默病等),都會導致腦內神經元的丟失和神經連接的破壞,進而產生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比如偏癱,運動遲緩,肌肉僵直,學習記憶能力受損等。然而包括人在內的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神經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對於這些神經元丟失導致神經連接破壞和神經功能受損的疾病,臨床上缺乏有效治療措施。
  • Nature: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理
    2014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成體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研究者闡述了造血幹細胞產生精確數量的蛋白質對其功能是至關重要的
  • 神經幹細胞有望再生腦細胞 有助找回遺失的記憶
    原標題:神經幹細胞有助找回遺失的記憶 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未來有望利用神經幹細胞再生人腦細胞,幫助恢復記憶。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最近,美國再生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阿什克·謝蒂及其團隊將提取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海馬體中,發現其幫助恢復了記憶。相關研究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   據謝蒂介紹,海馬體在學習、記憶及情緒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隨著年齡增長體積會不斷縮小,導致記憶力明顯下降。
  • 【最新】以星膠之名,促進神經再生!華人科學家揭示神經肽的「雙面...
    大腦發育過程中,產生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稱為「放射狀膠質神經幹細胞」(rNSC).在大腦中rNSC存在兩個增殖區,其中之一就是海馬DG區.近年來,儘管科學界一直對成年後神經再生這一現象產生質疑,這不但沒有降低該領域的熱度,反而持續受到廣泛關注。
  • Science|調控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有助開發幹細胞再生療法
    DOI: 10.1126/science.abd1431) 為了研究CMA在ES細胞中的作用,作者首先檢測了幹細胞中CMA的活性,發現Oct4和的Sox2轉錄抑制了CMA的限速酶基因Lamp2a ,從而使CMA的活性在正常的幹細胞中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低水平的CMA對於維持ES細胞的自我更新至關重要。
  •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擴張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2020-07-2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骨髓來源的幹細胞成為研究神經發生的重要手段
    神經系統疾病和脊髓損傷是由大腦或脊髓中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喪失引起。細胞療法的原理證明,用新的健康細胞替換受損的細胞可恢復功能。分離自體神經幹細胞可以為細胞置換以及將基因轉移到中樞神經系統病灶中提供理想的細胞來源。
  • 腦科學日報:複雜的大腦;「社會撫摸」背後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2,Nat Neurosci | 唐焰等揭示「社會撫摸」背後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來源:BioArt閱讀連結:Nat Neurosci | 唐焰等揭示「社會撫摸」背後的神經生物學機制3,神經元如何維持「不死之身」
  • Science:發現神經幹細胞命運的重要決定機制
    研究團隊發現,線粒體還會調控大腦發育過程中的關鍵事件:神經幹細胞如何成為神經細胞。這一開創性發現強調了線粒體意想不到的功能,可能有助於揭示人類為何演化出更大的大腦,以及線粒體缺陷如何導致神經發育疾病。我們的大腦由數十億個極為多樣化的神經元構成。神經元產生於發育中的大腦,當幹細胞停止自我更新,並分化成一種特定類型的神經元時。這一過程稱為神經發生(neurogenesis),受到極其精準的調控,產生了異常複雜的結構——我們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