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大腦幹細胞通過「竊聽」來決定何時發揮功能的分子機制

2020-11-27 生物谷

在大腦海馬體中,單個的鼠骨肌鈣蛋白表達中間神經元(紅赤色)被許多成體神經幹細胞(綠色)所包圍。

(Credit: Gerry Sun)

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者揭示了,大腦中的幹細胞可以如何對學習能力、記憶力和情緒進行調節來決定這些大腦中的剩餘幹細胞是否繼續休眠還是產生新的腦細胞來作為補充。大腦幹細胞可以在神經元之間「監聽」其化學信息來發現什麼對神經系統施壓以及這些幹細胞該如何行動。

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7月29日的國際雜誌Nature上。幹細胞檢測到的這種間接的談話包括神經元突觸洩露所引發的神經遞質輸出的化學信號,大腦細胞末端的結構可以促進信號交流,這些神經遞質可以從一個神經元那裡釋放然後被另一個神經元所檢測到,最終引發神經元的電荷改變。

為了研究哪種神經遞質大腦幹細胞可以進行檢測,研究者使用小鼠的大腦進行研究,將電極吸附至幹細胞上,測定其在添加神經遞質後的電荷改變。當研究者添加神經遞質GABA後,幹細胞的電荷發生了改變,因此這就表明,幹細胞可以檢測到GABA(γ-氨基酪酸)的信息,GABA是一種信號抑制產物。

為了發現那種信息GABA可以損傷大腦幹細胞,研究者使用遺傳的方法來從大腦幹細胞中移除了GABA受體基因。對缺失GABA受體基因的大腦幹細胞進行顯微觀察5天以上,研究者發現細胞可以重複摺疊自身,或者產生神經膠質細胞,來供給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下一步,研究者用地西泮(抗精神失常藥,可以像GABA一樣來激活其受體)來處理小鼠,研究者檢測了第二天和第七天小鼠的地西泮使用情況,並且統計了未處理小鼠和處理小鼠大腦的神經幹細胞的數量。他們發現,處理過的小鼠相比未處理的小鼠大腦中存在許多休眠的幹細胞。

最終,研究者為了觀察是否這種幹細胞控制機制可以和其經歷的過程有關,研究者通過孤立孤立小鼠來製造壓力,同樣在缺少GABA受體的小鼠中也進行相似操作。一周後,正常小鼠的幹細胞數量上升了,然而缺少GABA的小鼠卻沒有表現出上升的趨勢。

GABA的通訊可以清晰地傳遞關於大腦和外面世界間的交流信息,這樣就保證了大腦幹細胞的定期儲備。因此如果我們不需要幹細胞,我們就不會將其用光。(生物谷Bioon.com)

編譯自:Brain's Stem Cells 'Eavesdrop' to Find out When to Act

Neuronal circuitry mechanism regulating adult quiescent neural stem-cell fate decision

Juan Song Chun Zhong Michael A. Bonaguidi Gerald J. Sun Derek Hsu Yan Gu Konstantinos Meletis Z. Josh Huang Shaoyu Ge Grigori Enikolopov Karl Deisseroth Bernhard Luscher Kimberly M. Christian Guo-li Ming Hongjun Song

Adult neurogenesis arises from neural stem cells within specialized niches1, 2, 3. Neuronal activity and experience, presumably acting on this local niche, regulate multiple stages of adult neurogenesis, from neural progenitor proliferation to new neuron maturation, synaptic integration and survival1, 3. It is unknown whether local neuronal circuitr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adult neural stem cells. Here we show that, in the adult mouse hippocampus, nestin-expressing radial glia-like quiescent neural stem cells4, 5, 6, 7, 8, 9 (RGLs) respond tonically to the neurotransmitter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by means of γ2-subunit-containing GABAA receptors. Clonal analysis9 of individual RGLs revealed a rapid exit from quiescence and enhanced symmetrical self-renewal after conditional deletion of γ2. RGLs are in close proximity to terminals expressing 67-kDa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67) of parvalbumin-expressing (PV+) interneurons and respond tonically to GABA released from these neurons. Functionally, optogenetic control of the activity of dentate PV+ interneurons, but not that of somatostatin-expressing or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expressing interneurons, can dictate the RGL choice between quiescence and activation. Furthermore, PV+ interneuron activation restores RGL quiescence after social isolation, an experience that induces RGL activation and symmetrical division8. Our study identifies a niche cell–signal–receptor trio and a local circuitry mechanism that control the activation and self-renewal mode of quiescent adult neural stem cells in response to neuronal activity and experience.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2017-10-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定向分化是研究人類早期神經發育的理想體外模型,但hESCs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hESCs在不添加外源因子的情況下發育分化為成熟的神經元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這為分階段研究幹細胞命運決定和人體內神經發生過程的分子機制提供了便利條件。  景乃禾研究組利用已建立的hESCs神經分化體系,在神經分化的前22天隔天收取細胞樣品,對所收取的細胞樣品進行轉錄組測序。
  • Nature:揭示lncRNA在調節細胞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2016年12月2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日本和義大利的研究人員揭示出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可能在以一種組織特異性的方式控制細胞組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項新研究指出一種lncRNA在協助與肌肉再生和癌症相關的控制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
  • 研究闡明代謝特異T細胞譜系決定的分子機制
    研究闡明代謝特異T細胞譜系決定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1 12:28:04 2019年8月20日,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Olivier Lantz和Franois
  • 裴端卿劉晶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細胞命運轉化是由精密複雜的信號調控和表觀遺傳調控所決定,其分子機理研究是細胞生物學發展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研究表明,小鼠的多能性幹細胞在信號維持和功能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始發態(primed)的上胚層幹細胞(Epiblast stem cells, EpiSCs)和原始態(naive)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 廣州健康院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其分子機理研究是細胞生物學發展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研究表明,小鼠的多能性幹細胞在信號維持和功能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始發態(primed)的上胚層幹細胞(Epiblast stem cells, EpiSCs)和原始態(naive)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 廣州生物院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細胞命運轉化是由精密複雜的信號調控和表觀遺傳調控所決定,其分子機理研究是細胞生物學發展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研究表明,小鼠的多能性幹細胞在信號維持和功能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始發態(primed)的上胚層幹細胞(Epiblast stem cells, EpiSCs)和原始態(naive)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為此,他們選擇性地破壞中年小鼠下丘腦中的成體神經幹細胞,結果發現相比於對照小鼠,這種破壞極大地加快衰老,而且這些下丘腦幹細胞遭受破壞的小鼠死得更早。Cai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下丘腦幹細胞似乎通過釋放被稱作微RNA(microRNA, miRNA)的分子來發揮它們的抗衰老效應。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該研究也是首次從分子水平解析了莖端幹細胞激活因子和增效因子相互依存的作用模式,解決了困擾植物學家多年的關於植物幹細胞調控的諸多疑問,填補了近20年來幹細胞調控領域關鍵因子之間相互關係的空白。植物莖端幹細胞決定了莖、葉、花、果實等地上部分器官的分化和發育,是所有地上部分器官細胞的來源,研究其調控機理對於解析植物器官的分化有重要意義。20年來,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科研人員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WUS編碼組織中心的關鍵調控因子,能夠激活幹細胞特徵基因CLV3在組織中心上方的幹細胞中表達,並賦予它們幹細胞的特徵。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Nature:新型單細胞分析技術揭示幹細胞中的複雜突變
    2014年12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的單細胞基因分析技術揭示了多能幹細胞的多種遺傳突變,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為後期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再生性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希望
  • Cell Reports:研究揭示組蛋白伴侶調控神經幹細胞機制
    大腦皮層是哺乳動物大腦中高度發達的中樞區域,負責控制認知、記憶、情感行為等重要機體功能。正常胚胎大腦皮層發育對於維持皮層功能十分關鍵,全面深入了解胚胎大腦皮層發育機理及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胚胎大腦皮層發育過程受到細胞內外多種信號分子的精準調控,以保證大腦正常發育的時序性。表觀遺傳調控是皮層發育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因素。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4期)
    Pilz告訴《科學家》雜誌,這些結果表明,齒狀回中的神經幹細胞存在「多樣性」。他所在團隊的研究也開始揭示有關分子和細胞差異的細節,這些差異決定著神經幹細胞一旦開始分裂就可以存活多長時間,並且還可能為衰老過程中導致神經發生水平下降的細胞機制提供線索。2.Nature:挑戰常規!
  • 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2017-06-06 18:24 來源: 科技日報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為推動更大範圍植物離體快繁、生物育種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植物幹細胞主要存在於莖端、根端和形成層,莖端幹細胞通過不斷分裂與分化形成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端幹細胞形成植物的地下部分。外源施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能夠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誘導植株再生,是德國科學家Skoog和Miller在1957年的重大研究發現。
  • 分子所陳良怡、劉彥梅課題組揭示活體胰島β細胞功能成熟機制
    、劉彥梅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eLife發表題為「In Vivo Imaging of β-cell Function Reveals Glucose-mediated Heterogeneity of β-cell Functional Development」的研究論文,首次實現活體動物體內胰島β細胞功能的實時成像,揭示胰島通過血管化協調傳遞適宜濃度的葡萄糖至β細胞,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7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 山東農大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
    該研究也是首次從分子水平解析了莖端幹細胞激活因子和增效因子相互依存的作用模式,解決了困擾植物學家多年的關於植物幹細胞調控的諸多疑問,填補了近20年來幹細胞調控領域關鍵因子之間相互關係的空白。北京時間8月25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了這一重要研究成果。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然而在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和神經命運決定過程中,組蛋白(K3K9)乙醯化作為基因開放表達的分子標記,如何參與細胞的神經命運決定目前仍不清楚。研究組也對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的功能進行鑑定,發現HDAC3和HDAC1/5/8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不同階段發揮不同的功能。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基金委、中科院以及上海市科委經費的支持。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成體幹細胞命運決定受到特殊微環境調控,在大多數組織中,微環境的形成和維持機制並不明確。精原幹細胞是一類經典的成體幹細胞,是哺乳動物精子發生的基礎。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間的精準平衡依賴於體細胞信號,尤其是支持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如GDNF、FGF2和CXCL12等。精原幹細胞命運決定異常引起的生殖細胞枯竭導致不育,而生殖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的出現。
  • 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試想一下去一家你從未去過的咖啡館,你會記得新環境,但當你一次又一次去這家咖啡館的時候,或許很少會在大腦中形成新的記憶,只有改變的東西才會讓你真的難忘,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種長期記憶被調節的分子機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urrent Biology上題為「Ventro-dorsal Hippocampal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