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調控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有助開發幹細胞再生療法

2020-09-12 BioArt

責編 | 兮

胚胎幹細胞 (Embryonic Stem Cells, ES Cells)具有在體外培養時的無限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時也保留了在重新植入體內後可分化為機體中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潛力。由於其所擁有的這種多潛能性,胚胎幹細胞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的發育過程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系統, 也為治療各種人類疾病提供了一個光明的前景。然而,幹細胞是如何維持其多潛能性的,到現在為止,仍然不太清楚。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存在一種稱為分子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CMA), 與其他真核生物中保守存在的自噬類型相比,到目前為止,CMA僅在哺乳動物中得到證明。CMA能夠將一些細胞質中的蛋白靶向溶酶體進行降解,這種選擇性地降解靶蛋白允許其參與調節細胞內的各種生理過程。然而,CMA是如何被調控的和其生理功能到現在仍知之甚少。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楊小魯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Science雜誌上發文題為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regulates the pluripotency of embryonic stem cells,揭示了分子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在調節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發現,維持幹細胞多潛能性重要的轉錄因子Oct4和Sox2能夠抑制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直至分化開始,低CMA活性可促進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而其活性上調可促進分化。分子機制上,CMA能夠通過選擇性地降解異檸檬酸脫氫酶IDH1和IDH2,並進而降低細胞內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 αKG的水平來削弱幹細胞的自我更新,α-酮戊二酸是細胞內各種組蛋白和DNA脫甲基酶的重要調節因子,而這些酶對於幹細胞多潛能性起著非常重要的調控作用。這些發現表明CMA介導了幹細胞核心多潛能性相關轉錄因子對代謝的調控,並進而影響了幹細胞內的表觀遺傳修飾,從而控制了幹細胞在自我更新與分化之間的平衡。(圖1)

圖1:代謝-表觀遺傳-轉錄控制胚胎幹細胞的分化(來自DOI: 10.1126/science.abd1431)

為了研究CMA在ES細胞中的作用,作者首先檢測了幹細胞中CMA的活性,發現Oct4和的Sox2轉錄抑制了CMA的限速酶基因Lamp2a ,從而使CMA的活性在正常的幹細胞中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低水平的CMA對於維持ES細胞的自我更新至關重要。在分化起始後,由於Oct4 和Sox2表達的減少,ES細胞開始上調CMA,CMA 水平升高會抑制ES細胞的多潛能性並促進幹細胞的分化。

在建立起CMA在調節ES細胞多潛能性中的作用之後, 作者進一步研究了其調控的分子機制。通過代謝組學等手段分析,作者發現在ES細胞中下調CMA能夠顯著地升高細胞內代謝物αKG的水平。隨後他們發現,在參與KG代謝的各種酶中,TCA循環中的異檸檬酸脫氫酶IDH1和IDH2是主要的CMA靶標。作者進一步通過遺傳操作等各種實驗方法證實了IDH1和IDH2在CMA的下遊起作用,並且外源添加的KG能夠調節CMA或者IDH1/2所介導的多潛能因子和組蛋白修飾的改變,並且KG能夠部分回復CMA所削弱的幹細胞多潛能性。

總之,這些發現首次揭示了CMA在功能上如何把幹細胞多潛能性相關的重要轉錄因子與TCA循環代謝聯繫在一起,並如何影響胚胎幹細胞內組蛋白的表觀遺傳修飾和調控其細胞命運決定。該發現是幹細胞,自噬和代謝領域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性進展。此外,在過去的十年中,基於幹細胞的再生醫學療法的發展迅速增長,此前的研究表明幹細胞療法不僅可以修復受損的各種組織,在實體器官移植中也可以替換細胞,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用於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這項工作表明,在幹細胞中,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和相關的代謝物有望成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治療靶標。

此外,同期Science也同時發表了由牛津大學Anna Katharina Simon教授撰寫的題為 Fine-tuning stemness 的Perspective, 進一步介紹了這個工作的重要性。Simon教授說:「在胚胎幹細胞 (ES Cells)中,現在大家仍不完全了解這些早期幹細胞是如何維持無限增殖並保持多潛能性的,這項在幹細胞中的關於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研究為我們理解幹細胞維持其多潛能性過程中的轉錄和代謝調控之間的關係添加了一個重要的缺失部分。通過選擇性地促進靶蛋白的降解,CMA有可能成為微調ES細胞乾性和分化命運決定的工具。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促進組織分化和建立獨特的細胞功能是機體的重要特徵。此研究提示,通過改變細胞中代謝物α-酮戊二酸與琥珀酸的比例有可能是一種旨在促進或抑制幹細胞自我更新或分化的有效藥理幹預措施,因此,它能夠廣泛應用於從移植到細胞再生等各種再生醫學中。」

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楊小魯教授為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博士後許毅為第一作者。另外,普林斯頓大學的Joshua D. Rabinowitz教授與Juan C. García-Cañaveras博士, 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Ian A. Blair教授, Lili Guo博士, 張楊博士, 闞夢沅博士和博士研究生於思翔都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招聘廣告

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楊小魯教授的實驗室研究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分化,癌症生物學與腫瘤抑制機制, 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和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發病機理與治療方法。歡迎通過已發表文章和實驗室網站了解更多信息:

Science 369: 397-403 (2020)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348 (2020)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1495 (2019)

Nature Communications 9: 4683 (2018)

Nature Communications 9: 1223 (2018)

Cell Reports 18: 3143-3154 (2017)

Molecular Cell 55: 15-30 (2014) (Cover article)

Nature 493: 689-93 (2013)

Nature Cell Biology 15: 991-1000 (2013) (Cover article)

Nature Cell Biology 13: 310-6 (2011) (Cover article)

Molecular Cell 37: 668-78 (2010) (Cover article)

Cell 133: 415-26 (2008)

Molecular Cell 31: 415-21 (2008)

https://www.med.upenn.edu/apps/faculty/index.php/g275/p20138

楊小魯教授的實驗室目前正在招募博士後。 歡迎對研究幹細胞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感興趣的同學申請。請將簡歷以及三個推薦人的聯繫方式發送至:xyang@pennmedicine.upenn.edu

原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2/397

相關焦點

  •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2:14:4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iaolu Yang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維持了造血幹細胞的功能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維持了造血幹細胞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5:40:50 2021年1月1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na Maria Cuervo和Britta
  • Science:重磅!自噬調節幹細胞多能性,再生醫學有望取得新突破
    發表該論文的研究人員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稱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的自噬過程可能作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療靶點。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向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這在幹細胞生物學領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發現,合理的幹預或引導這些功能可能成為提高再生醫學方法效率的有力途徑,讓研究人員和醫科學家獲得更好地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
  • Science子刊:細胞自噬的黑暗面,幫助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殺傷
    其中,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免疫療法之一,該療法顯著改變了目前癌症治療的格局,而PD-1/PD-L1免疫阻斷療法正是最典型的代表。雖然腫瘤免疫療法顯著改變了癌症治療格局,但由於多種原因,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對這些療法沒有反應。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腫瘤細胞對T細胞殺傷敏感性的分子機制。
  •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報導微絲骨架調控自噬溶酶體再生的新機制
    細胞自噬是一個保守的依賴溶酶體的降解途徑。哺乳動物細胞在營養匱乏等條件下形成自噬體,自噬體再與溶酶體融合後形成自噬溶酶體並對其底物進行降解。這一過程會迅速消耗細胞內的溶酶體。為了維持細胞內溶酶體的穩態,自噬溶酶體會發生管化,回收並生成新的溶酶體。這一過程被稱為自噬溶酶體再生。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有望開發新的再生療法doi:10.1126/science.abb446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稱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的自噬過程可能作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療靶點
  • ...揭秘科學家們如何利用組織幹細胞來開發新型靶向性再生醫學療法!
    Nich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利用機體中受壓力最大的組織中的皮膚上皮組織和骨骼肌組織進行研究強調了幹細胞神經成分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同時還闡明了幹細胞如何介導天然的組織再生並執行損傷所引起的機體的再生行為,此外,研究人員還討論了在機體老化期間這些通訊網絡是如何中斷的,以及理解組織中幹細胞的特性如何幫助改善再生醫學療法的研究和開發。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代謝不僅是該生態系統的關鍵因素,而且還會驅使腫瘤幹細胞更新。2020年,Mouradi EI Hout等人在《Molecular Canc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rosstalk between autophagy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cancer stem cells》的綜述,詳細介紹了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間的關係。
  • 科學網—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分子調控現新機制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陳佺研究組在《自然》子刊《細胞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新的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的分子調控機制
  • 深度解析免疫細胞和幹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 助力幹細胞再生療法的開發
    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再生醫學研究領域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都知道幹細胞是我們機體中至關重要的成員,幹細胞可以自我更新來維持其數量恆定並且不斷分化為特殊類型的細胞,進而組裝形成機體的組織和器官,這些新生的器官和組織對於機體壓力或損傷後的修復非常重要;研究者認為,再生醫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幹細胞的再生潛能來治療或治癒多種疾病。
  •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3:1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teven A.
  • STM | Beclin1在心肌重編程中的作用及分子調控機制
    哺乳動物出生後CMs的數目不再增加,成年CMs作為終末分化細胞不具備再生能力,因此一旦損傷則永久喪失。但是,心肌細胞重編程的效率較低,分子機制不甚清晰,極大限制了該技術的轉化研究。該論文揭示了調控iCM命運轉換的自噬依賴性和非依賴性途徑。一方面,在iCM重編程中, Atg5依賴性自噬被誘導並且可以促進iCM的重編程。另一方面,自噬因子 Becn1與PI3K III複合物相互作用後可以抑制經典的Wnt /β-catenin信號通路,進而以與自噬無關的方式負調控iCM的誘導。
  • Cell子刊:如何利用組織幹細胞開發新型靶向性再生醫學療法!
    ,同時還闡明了幹細胞如何介導天然的組織再生並執行損傷所引起的機體的再生行為,此外,研究人員還討論了在機體老化期間這些通訊網絡是如何中斷的,以及理解組織中幹細胞的特性如何幫助改善再生醫學療法的研究和開發。
  • 2020年7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有望開發新的再生療法doi:10.1126/science.abb4467; doi:10.1126/science.abd143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稱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的自噬過程可能作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療靶點
  • 馮巍課題組揭示WIPI蛋白結合ATG2並調控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主要通過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等手段,揭示了WIPI蛋白識別、結合ATG2並調控自噬體形成的分子機制。自噬是真核細胞中一種高度保守的自身降解途徑。自噬過程通過細胞內容物的降解和循環利用,在維持細胞內穩態平衡、避免有害蛋白聚集體積累以及抵禦病原入侵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WIPI蛋白家族是自噬起始信號PI3P脂質的效應分子,其可以招募其他因子對自噬體形成進行調控。
  • 科學家發現茉莉酸調控根器官再生的機理
    植物受到由生物或非生物脅迫引起的物理傷害以後,可以通過激活生長過程完成組織和器官再生。然而,人們尚不清楚植物遭受機械損傷以後激活器官再生的分子機理。在特定逆境脅迫下,植物通過茉莉酸途徑抑制主根生長而促進側根發生(Sun et al., 2009, Plant Cell; Chen et al., 2011, Plant Cell)。
  •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2019-02-26 14LC3結合進而促進線粒體自噬通路的激活。
  •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聯合北大開發出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可以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這些都是衰老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 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
  • 劉光慧/湯富酬等開發延長壽命、抗衰老基因療法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這些都是衰老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 上海生科院發現AMPK信號調控自噬的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AMPK信號通過磷酸化Beclin1的蘇氨酸388位點從而調控細胞自噬,進一步揭示了自噬的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為解析細胞自噬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依賴溶酶體途徑對胞質蛋白和細胞器進行降解的一種過程,在進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廣泛存在於從酵母、線蟲、果蠅到高等脊椎動物的細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