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2020-11-29 科學網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2:14:4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iaolu Yang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發現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2020年7月24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這項成果。

他們顯示核心多能性因子OCT4和SOX2抑制伴侶介導的自噬(CMA),這是自噬的一種選擇性形式,持續到分化開始。低CMA活性促進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而其上調則促進分化。CMA降解異檸檬酸脫氫酶IDH1和IDH2,並降低細胞內α-酮戊二酸水平,α-酮戊二酸是參與多能性的各種組蛋白和DNA去甲基酶的強制性輔因子。

這些發現表明,CMA介導了核心多能性因子對代謝的影響,塑造了幹細胞的表觀遺傳格局,並控制了自我更新與分化之間的平衡。

據悉,胚胎幹細胞可以以多能狀態無限期繁殖,當回復到胚胎時,能夠分化為所有類型的特化細胞。在繁殖過程中什麼維持它們的多能性還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regulates the pluripotency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Author: Yi Xu, Yang Zhang, Juan C. García-Caaveras, Lili Guo, Mengyuan Kan, Sixiang Yu, Ian A. Blair, Joshua D. Rabinowitz, Xiaolu Yang

Issue&Volume: 2020/07/24

Abstract: Embryonic stem cells can propagate indefinitely in a pluripotent state,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all types of specialized cells when restored to the embryo. What sustains their pluripotency during propagation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show that core pluripotency factors OCT4 and SOX2 suppress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CMA), a selective form of autophagy, until the initi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Low CMA activity promotes embryonic stem cell self-renewal, whereas its up-regulation enhances differentiation. CMA degrades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 IDH1 and IDH2 and reduces levels of intracellular α-ketoglutarate, an obligatory cofactor for various histone and DNA demethylases involved in pluripotenc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MA mediates the effect of core pluripotency factors on metabolism, shaping the epigenetic landscape of stem cells and governing the balance between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DOI: 10.1126/science.abb4467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2/397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Science|調控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有助開發幹細胞再生療法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存在一種稱為分子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CMA)雜誌上發文題為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regulates the pluripotency of embryonic stem cells,揭示了分子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在調節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維持了造血幹細胞的功能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維持了造血幹細胞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5:40:50 2021年1月1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na Maria Cuervo和Britta
  • 自噬調節幹細胞多能性,再生醫學有望取得新突破
    發表該論文的研究人員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稱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的自噬過程可能作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療靶點。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向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這在幹細胞生物學領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發現,合理的幹預或引導這些功能可能成為提高再生醫學方法效率的有力途徑,讓研究人員和醫科學家獲得更好地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有望開發新的再生療法doi:10.1126/science.abb446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稱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的自噬過程可能作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療靶點
  • 蜂王漿蛋白組分能維持幹細胞多能性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發現,蜂王漿的蛋白組分——名為Royalactin的蛋白質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該研究同時指出,在哺乳動物體內發現了其結構類似物,對幹細胞多能性具有類似的促進作用,揭示了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內在機制。
  • 中科院廣州生物院發現PRC2複合物在人胚胎幹細胞命運決定中的重要...
    中科院廣州生物院發現PRC2複合物在人胚胎幹細胞命運決定中的重要作用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自噬作為細胞清除內質網錯誤摺疊蛋白的重要途徑之一,其與內質網應激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博士研究生楊雲志和馬風光等人在研究員李於的指導下,在衣黴素(tunicamycin)誘導的內質網應激動物模型及細胞模型中發現內質網伴侶蛋白Calreticulin表達上調,同時伴隨細胞自噬水平增強。
  • 不老之泉探秘之六「維生素C與誘導多能性胚胎幹細胞——一個科學...
    有趣的是,維生素C還可以在體外誘導胚胎幹細胞向心肌細胞分化,雖然具體的作用機制還沒有搞清楚,但這個方法已經廣泛的應用於實驗室研究了。比如說列出與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形成有關的蛋白,檢測加入維生素C和不加入維生素C時它們的表達量是否有區別。這裡有兩種方法:首先我們可以用微列陣的方法從mRNA水平來大範圍的掃描幾乎所有蛋白的表達,甚至可以通過每天取樣的方法得到這些蛋白的動態的表達譜。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AHCY蛋白質的一種未知的功能,AHCY能夠直接調節胚胎幹細胞中基因的激活,鑑於此,研究人員將分子、細胞和計算機工具進行結合描述了與胚胎幹細胞基因組相結合的特殊蛋白質,研究者Aranda說道,我們能夠設法獲得胚胎幹細胞中蛋白質組的快照信息,這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意外的發現,比如我們就發現,包括AHCY在內的特殊代謝酶類的存在能夠直接與基因調節相關聯。
  • 胚胎幹細胞研究成果集錦!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在兩個印記基因組區域中發生基因缺失的孤雌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培育出的雙母親小鼠在行為測試中表現異常並且具有較小的身材。為了讓它們更接近於正常的小鼠,他們隨後剔除了位於Rasgrf1基因上遊的第三個長12.1kb的印記基因組區域。他們選擇Rasgrf1基因是因為它在野生型成年小鼠和雙母親成年小鼠的大腦中差異性地表達。很顯然,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 蜂王漿的蛋白組分可維持小鼠胚幹細胞多能性|論文
    Royalactin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Regina對幹細胞多能性具有類似的促進作用,揭示了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內在機制。 圖1:Royalactin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研究人員發現蜂王漿主蛋白1(MRJP1,亦稱Royalactin)是蜂王漿的功能成分,對其它物種具有調節作用,或能激活保守通路。不過,這些保守的細胞信號通路尚未被弄清。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 通常人胚胎幹細胞的來源有四種: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胚胎組織;治療不孕症夫婦不需要的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捐獻者專門為研究所捐獻的配子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體細胞核移植入人或動物的卵泡內產生人類胚胎或嵌合體胚胎。
  • 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變化模式揭示
    記者4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國際權威期刊《基因組研究》最新在線發表了該所鄭萍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計算生物所韓敬東課題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的變化模式。        發育多能性是指一種細胞分化為其他細胞類型的潛能。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通過研究小鼠胚胎幹細胞--類似於人類胚胎幹細胞,Losada和她在CNIO的團隊在《Cell Reports》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黏連蛋白-SA1有助於區分基因組組織的不同區域(TADs)。黏連蛋白-SA2有助於調節基因的表達,這些基因在維持幹細胞的多能性方面起著作用--多能性是使幹細胞能夠產生構成成人有機體的所有細胞類型的特性。
  • 廣州生物院揭示多梳蛋白PCGF5調控胚胎幹細胞
    該研究工作揭示了多梳蛋白PCGF5調控胚胎幹細胞向神經前體細胞分化的相關分子機制。  表觀遺傳修飾在維持幹細胞特性及細胞命運轉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多梳蛋白作為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因子首先在果蠅中被發現,是表觀遺傳修飾的重要調控因子。
  • NCB:自噬降解脂滴相關蛋白促進脂解
    2015年5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過程能夠降解脂滴相關蛋白
  • 糖酵解介導的乙醯輔酶A和組蛋白乙醯化的變化控制著胚胎幹細胞的早期分化
    |核心內容:多能性喪失是一個漸進的事件,其啟動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在這裡,我們報導了在分化的最初幾個小時內誘導的最早的代謝變化。重要的是,糖酵解的調節阻止了人類和小鼠胚胎幹細胞中組蛋白的去乙醯化和分化。乙酸乙酯是乙醯輔酶A的前體,它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延遲分化並阻斷組蛋白的早期脫乙醯化。乙醯輔酶A上遊的抑制劑誘導多能細胞分化,下遊的抑制劑延遲分化。我們的結果顯示,在分化的最初幾個小時,代謝開關導致組蛋白乙醯化和多能性狀態的喪失。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蛋白質)「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對理解幹細胞維持自身特性、胚胎發育早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啟示,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因此,幹細胞在器官再生和細胞替代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近年來科學家在幹細胞分化領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轉錄因子如何調控胚胎早期中胚層和中胚層衍生物(包括心血管系統等)的機制一直沒搞清楚,妨礙了將其分化的細胞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床。
  • Stem Cells:Rcor2-LSD1蛋白複合物在維持胚胎幹細胞特性和誘導體...
    該文首次提出了Rcor2-LSD1蛋白複合物在維持胚胎幹細胞特性和誘導體細胞重編程為iPS細胞中的重要作用。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組成形式,其組蛋白以八聚體結構形式將真核細胞DNA包裝形成染色質。在染色質研究中,人們發現組蛋白不僅僅起到包裝DNA的作用,更起著真核轉錄表達調控的重要作用。核小體不但能夠抑制轉錄,更能夠通過改變染色質的狀態來影響轉錄。
  • 蜂王漿成分能維持幹細胞多能性丨自然-通訊
    Royalactin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Regina對幹細胞多能性具有類似的促進作用,揭示了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內在機制。蜂王漿是蜜蜂(Apis mellifera)的「蜂后製造者」,已知能影響哺乳動物的壽命、生育能力和再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