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髓來源的幹細胞成為研究神經發生的重要手段

2020-11-28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雜誌

神經系統疾病和脊髓損傷是由大腦或脊髓中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喪失引起。細胞療法的原理證明,用新的健康細胞替換受損的細胞可恢復功能。分離自體神經幹細胞可以為細胞置換以及將基因轉移到中樞神經系統病灶中提供理想的細胞來源。神經幹細胞是不成熟的細胞,不僅存在於胚胎發育過程中,而且存在於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成年大腦中。

來自西班牙阿利坎特神經科學研究所的Carlos Bueno團隊認為,人骨髓來源的幹細胞在體外可根據細胞形態和神經標記表達將其分化為神經樣細胞。在體內,人骨髓來源的幹細胞衍生的神經樣細胞在移植到成年小鼠大腦後整合併分化。此外,位於神經幹細胞壁龕中的某些人骨髓來源的幹細胞衍生的神經樣細胞,如前腦室壁的腦室下區和海馬齒狀回顆粒下層,表現出神經幹細胞形態。此外,人骨髓來源的幹細胞衍生的神經樣細胞表達離子通道受體,並在神經原性分化後顯示內向電流和自發電活動。因此,在體外和體內的神經分化潛能,使人骨髓來源的幹細胞成為研究幹細胞向神經元分化機制的重要手段。

文章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1年 1月 1期發表。

文章來源:Bueno C, Martínez S (2021) Neurogenesis similarities in different human adult stem cells. Neural Regen Res 16(1):123-124.

相關焦點

  • Nature:痛覺神經竟然可以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
    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出來,以在非自主神經的控制下以晝夜節律的方式補充血細胞。傷害性神經也與骨髓建立聯繫,但這些神經元也能動員造血幹細胞嗎?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在骨髓中發現的傷害性神經有助於動員造血幹細胞。
  • 關於骨髓、幹細胞和神經系統
    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 多篇文章聚焦幹細胞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長期來看,我們希望能夠誘導內源性神經幹細胞來幫助中風或其它類型神經病變後的組織再生。在小鼠模型中,研究小組發現一種稱為波形蛋白的細胞纖維,它是神經幹細胞蛋白質管理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他們發現波形蛋白能夠將成團的受損蛋白質導入蛋白酶體中,進而得到清除。此前研究已經表明,神經幹細胞在衰老過程中,或者在休眠,暴露於有毒化學物質時會積累受損的蛋白質。
  • 醫療健康網報導: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後遺症
    雖然這些治療方法有助於恢復部分患者的功能,但仍有70%的患者在腦卒中發生半年後留下了後遺症,如存在語言、運動、感覺等功能障礙,並伴隨一生。這不僅影響其生活質量,也給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如何改善這些患者的功能障礙-即解決後遺症問題,已成為當前的重大研究課題。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成為了國際研究熱點,並獲得醫學界和民眾的廣泛關注。
  • 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造血幹細胞的形成過程!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使用視頻監控工具發現了促進血細胞發育的細胞。這項發現為在實驗室創造造血幹細胞提供了線索,最終可能有助於改善骨髓移植現狀。「這項研究可能為幹細胞生物學和血液發育學研究提供了新途徑,也為實驗室骨髓幹細胞移植提供了線索。」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血液科助理研究員、論文通訊作者Wilson Clements博士說道。
  • 科學家發現痛覺神經促進造血的機制,吃辣椒或有助於動員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丨科學大發現
    今天《自然》有篇讓人「耶?」的研究。吃辣居然能夠促進造血,就很驚奇。這項研究對於血液腫瘤治療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說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整個生命中,造血幹細胞會在神經的調控之下,從骨髓釋放進入循環,對損失的血細胞們進行補充,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目前,應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研究的幹細胞主要有神經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在帕金森病治療中均能夠發揮神經再生與修復的作用。在我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臨床研究項目計劃將400萬個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腦內,這也是我國首個使用胚胎幹細胞的臨床試驗,也是全球首個使用受精胚胎的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4]。2017年4月,我國通過衛計委備案的首個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的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正式啟動,這個項目受到了國際的高度關注。
  • Cell Stem Cell: 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
    然而包括人在內的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神經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對於這些神經元丟失導致神經連接破壞和神經功能受損的疾病,臨床上缺乏有效治療措施。 通過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替代腦內丟失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幹細胞治療),是潛在的治療措施之一 。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的關鍵是對受損神經環路的修復和功能重建。
  • 幹細胞治療研究進展和產業分析
    一、幹細胞基礎研究幹細胞是一類尚未完全分化、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分化潛能的細胞。根據分化潛能的大小,幹細胞可分為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三類;根據所處的發育階段,幹細胞可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兩類。幹細胞治療是指應用人自體或異體來源的幹細胞經體外操作後輸入(植入)人體,並作用於疾病治療的過程。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修復大腦受損的神經環路
    2020年9月22日,《Cell Stem 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解析帕金森病模型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重構的神經環路,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以特異性修復成年腦內受損的黑質-紋狀體環路
  • 臍帶血、骨髓、外周血是造血幹細胞僅有的三大來源
    近年來,臍帶血作為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之一,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世界臍帶血日也由此誕生。 臍帶血、骨髓、外周血是造血幹細胞僅有的三大來源,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增加,研究人員發現自體臍帶血移植的優勢不可替代。 比如臍帶血採集方便,實物儲存,配型機率高,移植後排異反應小,復發率低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惡性疾病治療面臨的難題。
  • 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新研究
    臨床手段主要有激素療法、卵巢組織冷凍保存和移植等替代治療,這些治療方案具有局限性或倫理上不能被大眾接受。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研究快速發展,幹細胞作為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自我複製能力強的原始細胞群體,在多種複雜疾病的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逐漸走入醫學工作者的視野。研究發現,幹細胞在卵巢早衰臨床中有巨大的潛力!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5期)
    造血幹細胞在人胚胎2周時可出現於卵黃囊,妊娠5個月後,骨髓開始造血,出生後骨髓成為幹細胞的主要來源。在造血組織中,所佔比例甚少。現代醫學中,造血幹細胞在骨髓移植和疾病治療方面有重要作用。1988年法國的Gluckman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成功採用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救治了一名貧血患兒,標誌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時代的開啟。
  • 利用人類骨髓幹細胞培育嬰兒還有多久?
    時至今日,幹細胞生殖科學又到了什麼樣的研究階段?2007年,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驚人的發現:他們利用從人類骨髓中提取的幹細胞培育出了「類精子細胞」。然而,短短兩年後,這項研究由於被控抄襲而被撤回。13年過去了,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功能正常的人類精子依然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問題。20到30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功能正常的人類配子,包括卵子和精子。
  • 廣州生研院幹細胞研究獲重要突破
    12月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Method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和潘光錦領導的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病人尿液細胞獲得神經幹細胞」。他們研究通過特殊的手段將一些幹細胞因子導入從病人尿液中分離而來的細胞中並通過特殊的誘導培養基培養,成功的將病人的尿液細胞誘導轉變為具有功能的神經幹細胞。
  • 揭開「萬能細胞」的神秘面紗,5分鐘看懂幹細胞研究報告
    ASC是存在於發育成熟個體內已分化組織中的未分化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其所在組織起源的所有細胞類型,有造血幹細胞、神經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等多種類型。研究表明,ASC不僅能分化為特定譜系細胞,還能分化成為在發育上無關的其他譜系細胞,這提示ASC具有較大的分化潛能,可在組織修復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 俄烏科學家攜手探索骨髓幹細胞治癒癲癇頑症
    本報莫斯科8月12日電 俄羅斯和烏克蘭科學院的科研人員運用移植骨髓幹細胞的方法,成功治癒了一位癲癇病患者,為人類治療這一頑症提供了新的方法。  近年來,細胞移植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快,特別是運用移植幹細胞治療疾病的方法受到了各國科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幹細胞源的不斷發現,人體中寶貴的骨髓質也漸漸進入了醫學科學家的視線,因為它也屬於幹細胞。
  • 不同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在牙周再生領域的研究進展
    在組織再生過程中,幹細胞可通過旁分泌機制釋放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如趨化因子、生長因子等),構建複雜的局部微環境,趨化周圍的宿主幹/祖細胞遷徙至損傷部位並增殖、分化,抑制受損細胞凋亡和炎性反應,促進血管新生,調節細胞免疫功能,誘導再生反應的發生。外泌體作為幹細胞旁分泌機制的重要產物,在組織損傷修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對外泌體在牙周組織再生領域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血液中的一種神秘的幹細胞有助於修復受損血管doi:10.1038/s41586-018-0552-x在此之前,科學家們認為胚胎中的新血管僅在內皮細胞---位於血管內壁的重要細胞---發生分裂時才會產生。血管的生長和修復是治療心臟病和循環系統疾病(比如冠心病和外周動脈疾病)的主要目標,在這些疾病中,血管會受損。
  • 人民日報:幹細胞技術治病前景可期
    國際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接連不斷: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鑑定出人類血液幹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後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幹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揭示了如何利用幹細胞來培養成熟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找到了幹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這些新進展為幹細胞技術應用於醫學實踐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