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骨髓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是人體內的造血組織。
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
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藥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認識幹細胞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根據幹細胞所處的發育階段分為胚胎幹細胞(embryonicstem cell,ES細胞)和成體幹細胞(somaticstem cell)。
根據幹細胞的發育潛能分為三類: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stem cell,TSC)、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stem cell)和單能幹細胞(unipotentstem cell)(專能幹細胞)。
幹細胞(StemCell)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
認識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以及各種神經節組成。能協調體內各器官、各系統的活動,使之成為完整的一體,是機體內起主導作用的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
脊神經共31對,計有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脊神經由與脊髓相連的前根anteriorroot和後根posteriorroot在椎間孔合併而成。前根屬運動性,由位於脊髓灰質前角和側角(側角位一C8—L3節段)及骶髓副交感核(S2-4)的運動神經元軸突組成。後根屬感覺性,由脊神經節內假單極神經元的中樞突組成。脊神經節是後根在椎間孔處的膨大部,為感覺性神經節,主要由假單極神經元胞體組成。
關於神經幹細胞研究起步較晚,由於分離神經幹細胞所需的胎兒腦組織較難取材,加之胚胎細胞研究的爭議尚未平息,神經幹細胞的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理論上講,任何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都可歸結為神經幹細胞功能的紊亂。腦和脊髓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幹細胞移植到中樞神經系統後不會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如:給帕金森氏綜合症患者的腦內移植含有多巴胺生成細胞的神經幹細胞,可治癒部分患者症狀。除此之外,神經幹細胞的功能還可延伸到藥物檢測方面,對判斷藥物有效性、毒性有一定的作用。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幹細胞的了解仍存在許多盲區。2000年年初美國研究人員無意中發現在胰腺中存有幹細胞;加拿大研究人員在人、鼠、牛的視網膜中發現了始終處於「休眠狀態的幹細胞」;有些科學家證實骨髓幹細胞可發育成肝細胞,腦幹細胞可發育成血細胞。
隨著幹細胞研究領域向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展,人們對幹細胞的了解也將更加全面。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也是為人類的健康長壽創造世界奇蹟的時代,幹細胞的應用將有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