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骨髓、幹細胞和神經系統

2021-01-17 金木同源堂


認識骨髓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是人體內的造血組織。

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

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藥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認識幹細胞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根據幹細胞所處的發育階段分為胚胎幹細胞(embryonicstem cell,ES細胞)和成體幹細胞(somaticstem cell)。

根據幹細胞的發育潛能分為三類: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stem cell,TSC)、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stem cell)和單能幹細胞(unipotentstem cell)(專能幹細胞)。

幹細胞(StemCell)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


認識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以及各種神經節組成。能協調體內各器官、各系統的活動,使之成為完整的一體,是機體內起主導作用的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



脊神經共31對,計有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脊神經由與脊髓相連的前根anteriorroot和後根posteriorroot在椎間孔合併而成。前根屬運動性,由位於脊髓灰質前角和側角(側角位一C8—L3節段)及骶髓副交感核(S2-4)的運動神經元軸突組成。後根屬感覺性,由脊神經節內假單極神經元的中樞突組成。脊神經節是後根在椎間孔處的膨大部,為感覺性神經節,主要由假單極神經元胞體組成。


關於神經幹細胞研究起步較晚,由於分離神經幹細胞所需的胎兒腦組織較難取材,加之胚胎細胞研究的爭議尚未平息,神經幹細胞的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理論上講,任何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都可歸結為神經幹細胞功能的紊亂。腦和脊髓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幹細胞移植到中樞神經系統後不會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如:給帕金森氏綜合症患者的腦內移植含有多巴胺生成細胞的神經幹細胞,可治癒部分患者症狀。除此之外,神經幹細胞的功能還可延伸到藥物檢測方面,對判斷藥物有效性、毒性有一定的作用。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幹細胞的了解仍存在許多盲區。2000年年初美國研究人員無意中發現在胰腺中存有幹細胞;加拿大研究人員在人、鼠、牛的視網膜中發現了始終處於「休眠狀態的幹細胞」;有些科學家證實骨髓幹細胞可發育成肝細胞,腦幹細胞可發育成血細胞。

隨著幹細胞研究領域向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展,人們對幹細胞的了解也將更加全面。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也是為人類的健康長壽創造世界奇蹟的時代,幹細胞的應用將有廣闊前景。



相關焦點

  • 骨髓造血幹細胞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簡稱骨髓移植(BMT),它是在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中,最早用於臨床,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移植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後,HLA抗原的發現是骨髓移植第二個劃時代的裡程碑。
  • 人骨髓來源的幹細胞成為研究神經發生的重要手段
    神經系統疾病和脊髓損傷是由大腦或脊髓中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喪失引起。細胞療法的原理證明,用新的健康細胞替換受損的細胞可恢復功能。分離自體神經幹細胞可以為細胞置換以及將基因轉移到中樞神經系統病灶中提供理想的細胞來源。
  • 醫療健康網報導: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後遺症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成為了國際研究熱點,並獲得醫學界和民眾的廣泛關注。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度未分化性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原則上,在適宜環境下,它可以分化為多種體細胞,如神經細胞、肝細胞等。幹細胞研究以及利用幹細胞治療相關疾病的細胞組織工程學,已經成為繼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後,生命科學研究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 Nature:痛覺神經竟然可以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
    血液幹細胞的主要特徵是它們能夠再生全身的血液和免疫系統。這一過程被稱為造血,而這些細胞被稱為造血幹細胞(HSC)。在發育的胚胎中,造血幹細胞在不同的解剖部位遊走,血液循環使其得以運輸。在出生後,這些細胞在骨髓中支持其靜態和自我更新的特殊環境中。
  • 關於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誤區 不是所有的治療都需要動刀子
    幹細胞是指一種沒有充分分化、尚未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為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細胞的潛在功能,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將幹細胞通過靜脈、腰穿等介入方法,將適和配型的幹細胞輸入到病人體內,能治療多種疾病,如腦癱、脊髓損傷、白血病等神經系統、免自身免疫等系統疾病。
  • 【健康教育】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流程
    檢驗後,中華骨髓庫將把您的所有相關資料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計算機資料庫中。等待配型、配型成功:等待有配型完全相同的患者,此間要經常與省級分庫經常保持聯繫。這一段時間應該是幾年至幾十年,其中很少人能實現捐獻的願望。對志願者進行再動員: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會在中華骨髓庫申請造血幹細胞配型檢索。如果志願者與患者配型合適,中華骨髓庫將對志願者進行再動員工作。
  • 長風破浪,一份關於「幹細胞療法發展歷程」的完美總結
    在這裡,第一代幹細胞療法指的是:從人體分離出的天然幹細胞,已經被用於臨床治療達數十年,主要涉及造血幹細胞(來源於骨髓,外周血,臍帶血)和各種組織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的移植。第二代幹細胞是指,多能幹細胞分化產物的應用(以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為代表細胞療法。還有下一代幹細胞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幹細胞療法(藥物遞送,基因治療等),這期我們暫且不做介紹。
  • 遵義一女子成功捐獻骨髓幹細胞
    近日紅花崗區一位骨髓幹細胞志願者成功捐獻了骨髓幹細胞為遠在重慶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福音在貴州省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病房,直播君見到了志願者朱雲梅,據了解,朱雲梅的血液在進行了三次高分後,與重慶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8月5日上午,正式進行骨髓幹細胞採集。
  • 【科學普及】長風破浪,一份關於「幹細胞療法發展歷程」的完美總結
    幹細胞療法是指利用幹細胞或幹細胞衍生的細胞,以特殊技術移植到體內,取代或修復病人受損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在這裡,第一代幹細胞療法指的是:從人體分離出的天然幹細胞,已經被用於臨床治療達數十年,主要涉及造血幹細胞(來源於骨髓,外周血,臍帶血)和各種組織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的移植。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幹細胞由於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細胞的特性,在細胞替代治療和組織器官修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能,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提供了新的解決策略,近年來已成為新醫學革命的核心之一。但由於幹細胞臨床研究涉及安全、倫理、科學等一系列難題,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範性文件引導、規範相關臨床研究,只有臨床和科研具有較高水平和實力並符合條件的機構和部門才有資質開展相關研究。
  • 俄烏科學家攜手探索骨髓幹細胞治癒癲癇頑症
    本報莫斯科8月12日電 俄羅斯和烏克蘭科學院的科研人員運用移植骨髓幹細胞的方法,成功治癒了一位癲癇病患者,為人類治療這一頑症提供了新的方法。  近年來,細胞移植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快,特別是運用移植幹細胞治療疾病的方法受到了各國科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幹細胞源的不斷發現,人體中寶貴的骨髓質也漸漸進入了醫學科學家的視線,因為它也屬於幹細胞。
  • 464醫院完成一例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
    1日,解放軍464醫院成功完成了天津市首例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手術。  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可以採集肝硬化患者自身的骨髓將其分離出具有「再生」功能的幹細胞,將其輸入到患者肝臟內分化成新的肝細胞,新生的肝細胞會承擔起病肝不能勝任的工作,使患者肝臟功能逐漸恢復。
  • 造血幹細胞移植三大方式:骨髓、外周血、臍帶血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8日訊(記者 李春雨)「骨髓、外周血、臍帶血,這是目前治療白血病等系統所需造血幹細胞的三種來源,而存下臍帶血,就是一種保障,平時看起來沒什麼用,到關鍵時刻就是救命的藥。」近日,成都軍區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劉芳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 移植幹細胞再造溶酶體
    這是一種兒童遺傳代謝病,安安體內的巖藻糖代謝達不到正常水平,這種缺陷對他身體和智力發育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4個月前,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江華給他做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安安有希望恢復正常的代謝功能,已經造成的神經系統損傷和身體症狀也有希望不再進行性加重。   據了解,給安安做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治療巖藻糖貯積病為世界第三例、中國第一例,並且是世界上首次採用臍血移植。
  • 關於幹細胞的七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幹細胞發展大勢所趨,產業發展,患者受益,可是偏偏網上充斥了各種關於幹細胞的謠言,讓人十分頭疼。今天就來扒一下各種幹細胞謠言,下次見到這些謠言的時候,請擦亮眼睛。一、臍帶血包治百病,不存未來後悔。臍帶血採集過程中,無需進行麻醉,臍血採集是在胎盤,臍帶與母體和胎兒完全分離後進行的,因此對母親和孩子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小編說:劃重點,臍帶血採集是在臍帶與母體和胎兒完全分離後進行,對母親與孩子不會有任何影響。三、捐獻骨髓幹細胞會對捐獻者產生傷害,甚至會影響生育功能和壽命。
  • 幹細胞捐獻者手術前反悔 母親抽骨髓救兒
    大一學生吳志輝身患白血病,幸運地與中華骨髓庫兩名捐獻者配型成功,就在他已經做完預處理(經化療摧毀自身免疫力和造血功能)準備手術時,兩位捐獻者一個反悔一個未同意捐獻。為了挽救命懸一線的吳志輝,醫院決定抽取他母親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進行手術,但由於兩人配型屬半相合,隨之帶來的風險和康 復費用大幅增加。
  • 骨髓移植的應用和誤區
    近年來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骨髓移植所帶來的病人長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這顯示骨髓移植已經成為目前治療的趨勢。但骨髓移植,這一說法其實並不科學,科學的說法應該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分好幾種類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等。
  • 造血幹細胞可拯救地貧患者?「骨髓」捐獻,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俗稱的骨髓移植,由於大多數人對於骨髓移植的誤解和恐懼,導致如今骨髓庫供應不足,也有捐獻者在配型成功之後悔捐,讓很多地貧患者再次失去救助的希望。那麼,骨髓移植就是要抽取骨髓嗎?骨髓捐獻就是要抽取骨髓嗎?
  • 造血幹細胞首次培育成功!白血病將無需骨髓移植
    研究人員將這些細胞注入小鼠體內,細胞能正常產生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很快,白血病患者將不再需要移植他人的骨髓,醫生用患者自身的體細胞就能培育出造血幹細胞,替換病變細胞。撰文 | 傑西卡·哈姆澤羅(Jessica Hamzelou)編譯 | 朱雅文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人類造血幹細胞,有望繞開骨髓移植,直接用患者自身細胞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 最新綜述:幹細胞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新一代療法
    創傷性腦損傷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造成的損傷是永久性的,因此這種損傷的修復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其中一個很有前途的方法是細胞療法,即使用祖細胞或幹細胞治療腦損傷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近期,《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的新綜述指出[1],使用多種成人多能幹細胞治療可以改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預後,如外傷性腦損傷(TBI)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SN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