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斷離後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近年來,臍帶血作為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之一,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世界臍帶血日也由此誕生。
2017年11月15日,由「Save the Cord Foundation」組織和主辦的首個世界臍帶血日在美國誕生,臍帶血也再次登上世界的舞臺。
在2018年世界臍帶血日到來之際,創辦組織號召「臍帶血教育是關鍵」,臍帶血的相關科普仍勢在必行。
今年的11月15日是第三個「世界臍帶血日」,主題仍是「宣傳教育是關鍵」。儘管臍帶血的醫學價值已經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但在全世界仍有大多數在新生兒出生後被當做醫療廢棄物扔掉。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發表文獻,以白血病為例,只有5%的發病來源於遺傳,95%都是由後天環境因素造成的,因此,自存臍帶血完全可以應用在這類的疾病上。
據世界最大的自體臍血庫(美國CBR)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9月,自體臨床應用450份臍血,近30%用於腦癱的治療,超過15%用於其他腦病和腦損傷的治療。
臍帶血、骨髓、外周血是造血幹細胞僅有的三大來源,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增加,研究人員發現自體臍帶血移植的優勢不可替代。
比如臍帶血採集方便,實物儲存,配型機率高,移植後排異反應小,復發率低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惡性疾病治療面臨的難題。
1988年,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移植臍帶血的病例在法國進行,一個5歲的範可尼氏貧血患者移植了妹妹的臍帶血,成功治癒了疾病,3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第一例患者已經結婚生子,健康的工作在臍血庫內。
迄今為止,臍帶血的發展走過了30多年,它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能夠治療80多種疾病。
在如今細胞治療快速發展的時代,臍帶血發揮著的重要作用,全世界每年的臍帶血移植數量都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