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膠質細胞首次轉為功能性神經元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28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發表一項再生醫學領域的突破:研究人員首次在分離的人類細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種單步方法將大腦的非神經元細胞成功轉化成了功能性神經元。這項技術被證實可以逆轉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症狀,為人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帶來巨大希望。

再生醫學為人類面臨的大多數醫學難題帶來了新的希望。其利用生物學及工程學方法,創造丟失或功能受損的組織和器官,使之具備正常的結構和功能。再生醫學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替換神經退行性疾病中丟失的神經元,並促進新的神經元整合到功能性的神經環路中。

譬如說,帕金森病的明確特徵,就是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分泌多巴胺的特殊神經元出現進行性死亡。可惜的是,目前人們仍不清楚導致這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確切病因,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致病過程。

此次,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付向東及其同事通過實驗表明,星形膠質細胞可以轉化為功能性多巴胺能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是大腦的非神經元細胞,能夠產生一種名為PTBP1的RNA結合蛋白,這種蛋白能防止星形膠質細胞變成神經元。這項最新研究認為,去除PTBP1可以讓星形膠質細胞變成功能正常的神經元,並重建丟失的神經元環路。與此同時,這種做法還能恢復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多巴胺水平,治療它們的運動障礙。

研究人員表示,用反義寡核苷酸短暫抑制PTBP1也有效果,目前這種療法在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表現出巨大前景。

再生醫學標誌著醫學將步入重建、再生、「製造」、替代組織器官的新時代。而此次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其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種新的再生療法。但研究人員也警告稱,在該療法實際用於人類之前,需開展更多相關研究。在進一步完善後,該療法有望幫助人類攻克帕金森病以及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總編輯圈點

人體的組織和器官受損後,還能通過生物學和工程學方法獲得再生?這是科幻電影中常用的橋段,很多人可能也曾幻想過利用這種「黑科技」來應對疾病和衰老。如今,這種帶著濃濃科幻味道的美好願景,已開始步入現實。與這項最新研究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例如利用幹細胞技術幫助受損子宮內膜的功能性修復。但不得不說,再生醫學也面臨不少倫理爭議,在充分利用它為人類謀福祉的同時,也需要做好相關監管。(記者 張夢然)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陳功教授:體內重新編碼活性星形膠質細胞為大腦修復的功能性神經元
    哺乳動物出生後大腦產生新神經元的能力弱,這也是為什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很難恢復的原因。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再生的外源性細胞移植在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免疫排斥、腫瘤發生等諸多問題。操縱成體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其他內源細胞以再生新神經元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再生醫學研究熱點。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幫助神經元形成突觸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通過在成對的神經元中誘導特定的變化,從而在成對的神經元之間開始交流。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在Neuron上,對自閉症,ADHD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發育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據認為這至少部分是由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所致。
  • Cell stem cell:小分子「雞尾酒」讓星形膠質細胞變身功能神經元
    2015年10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一組小分子「雞尾酒」能夠將人類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為功能性神經元細胞 由人類星形膠質細胞轉化得到的神經元能夠在保持活性的狀態下存活超過5個月 化學物質誘導的重編程是通過表觀遺傳和轉錄調控介導的
  • Stem Cells:星形膠質細胞控制神經幹細胞產生的新神經元
    2012年8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瑞典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學院(Sahlgrenska Academy)研究員Milos Pekny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Stem Cell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控制大腦中新神經元產生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論文。
  • Cell: 星形膠質細胞保護神經元免受毒素累積
    2019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2019年5月23日,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上報導了腦細胞收集過度活躍神經元分泌的受損脂質,然後將這些有毒分子回收利用的現象,它是保護神經元免受過度活動的破壞的機制。當神經元快速而激烈地活動時,細胞中的脂質分子會受到損害並且會變得有毒。
  • 亦正亦邪,星形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的「愛恨情仇」
    星形膠質細胞,作為膠質細胞的一種,在哺乳動物的腦內普遍存在,其分布在神經細胞的胞體和樹突軸突之間,起著支持、引導和分隔神經細胞的作用。同時,星形膠質細胞也可以分泌許多細胞因子和神經營養因子,增強神經元的存活,發揮調節和保護神經元的作用。
  • Sox9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生成
    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從共同的祖細胞中產生,主要發生在胚胎和出生後早期。在關閉神經管後,神經上皮祖細胞建立了心室區。通過不對稱細胞分裂,神經上皮祖細胞首先產生神經元前體細胞,然後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神經元。神經上皮祖細胞主要產生膠質前體細胞,後者變成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或能吞噬突觸連接從而維持成年機體大腦的可塑性
    ,這兩互補的細胞能夠支持神經元和突觸的功能。小膠質細胞能扮演一線防禦細胞的角色,其主要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則是一種星狀細胞,其能通過幫助控制神經元間的信號來促進大腦結構的構建並維持機體的內平衡;據研究者介紹,人們普遍認為,小膠質細胞能吞噬突觸來作為吞噬作用/過程的一部分。
  • Nat Biotechnol:將人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有助...
    人星形膠質細胞,圖片來自Bruno Pascal/Wikipedia。2017年4月11日/生物谷BIOON/---帕金森病是一種主要影響運動系統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它的特徵在於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漸進性喪失。儘管當前的療法旨在補充多巴胺水平,但是沒有一種療法能夠恢復這些丟失的細胞。
  • 目標再次瞄向星形膠質細胞
    他們集中研究了一種叫做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的膠質細胞,這種膠質細胞可能會被澱粉樣斑塊破壞,從而無法支持大腦的循環系統,最終也無法支持神經元。「我們的主張是澱粉樣蛋白主要對神經元或血管系統沒有毒性,但對星形膠質細胞有毒性,」Sontheimer說,他是Frailin生物醫學研究所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理學院(Virginia Tech College of Science)神經科學學院的教授,「當澱粉樣蛋白損害星形膠質細胞及其調節血液流動的能力時,大腦會缺氧和缺乏能量,因此,神經元會逐漸死亡。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當神經元快速而激烈地活動時,細胞中的脂質分子會受到損害並且會變得有毒。雖然大多數細胞將多餘的脂肪酸隔離開來或將它們運送到自身的線粒體中以防止積聚,但神經元似乎並不依賴這一機制。研究小組發現,刺激培養皿中的小鼠神經元會導致脂肪酸積聚,最終導致脂質顆粒釋放。然後,附近的星形膠質細胞吞噬了顆粒,增強了參與能量產生和解毒的基因的活性。
  • 【最新】Nature:星形膠質細胞的線粒體通過大麻素控制社交行為
    大腦中的「霸道總裁」神經元消耗了大腦消耗的總能量的80–90%(1),為了能夠提供充足的能量,聰明的神經元選擇了產生ATP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氧化磷酸化途徑提供能量。作為分布最為廣泛的星形膠質細胞卻只能通過糖酵解來滿足能量需求。
  • 星形膠質細胞或才是解謎關鍵
    星形膠質細胞是哺乳動物大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該研究第一作者、埃爾森·弗洛伊德醫學院生物醫學系博士後研究員Ashley Ingiosi解釋說:「我們對睡眠的了解主要是基於神經元,神經元通過電信號進行交流,而這些電信號很容易通過腦電圖(EEG)捕捉到。
  •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22:10:55 2020年8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Nature:神經連接蛋白控制星形膠質細胞形狀和突觸發生
    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存在的時間幾乎和大腦一樣長。即便是一些簡單的無脊椎動物,如秀麗隱杆線蟲,也有原始的星形膠質細胞包圍著它們的神經突觸。當我們的大腦進化成複雜的計算機器時,星形膠質細胞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但是星形膠質細胞的複雜性依賴於它們的神經元夥伴。
  • NG2膠質細胞可生成少突膠質細胞,但不生成神經元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除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外,NG2膠質細胞也被認為是第四種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已使用Cre/loxP策略在幾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仔細研究了NG2膠質體內的命運。現已有明確的共識,即NG2膠質細胞主要充當腹側前腦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亞群的祖細胞,而NG2膠質細胞的神經源性潛力仍受到質疑。
  • 跟我來:脊髓修復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儘管缺乏證據表明單純基於神經元的療法足以完全再生,但神經中心範式認為星形膠質細胞是SCI後近一個世紀治癒的障礙。但是,如果在SCI環境中去除或阻止了貶義的星形膠質細胞瘢痕的形成,不僅軸突無法通過病變自發再生,而且在存在刺激性生長因子的情況下,軸突也無法再生。星形膠質細胞。 安德森等。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星形膠質細胞研究手段的最全總結!
    它們與神經元、其他膠質細胞和血管細胞等多種細胞相互作用,並與許多腦部疾病有關。雖然在星形膠質細胞領域已取得了很多進展,但是該領域仍缺乏有關它們如何執行其多種功能,以及如何以及何時影響與其相互作用的神經迴路活動的詳細研究。研究瓶頸是缺乏可靠的方法,無法在體內研究成年脊椎動物CNS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 與星形膠質細胞有關
    據報導,研究小組從試管受精餘留的捐贈胚胎中提取出神經膠質細胞,並將其注入幼鼠體內,從而得到了這種「雜交」小鼠。神經膠質細胞可為神經元提供支持和保護,並發展成為形狀像星星、帶有長長卷鬚的星形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協助統籌神經元之間電脈衝的傳輸,對於思維過程來說至關重要。人類星形膠質細胞是小鼠的20倍大,卷鬚的數量是小鼠的100倍。
  • 科學家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將成人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星形膠質細胞是大腦內存在的數量最多的細胞類型,與神經元具有相同的祖細胞,在大腦受到損傷時能夠增殖,因此它被認為是再生神經元理想的起始細胞。  之前有報導胎兒星形膠質細胞能夠被特定的化合物組合轉變為神經細胞,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與胎兒星形膠質細胞具有不同特徵的成人膠質細胞也能夠在特定條件下被化合物組合轉變為神經細胞。這些通過化合物誘導獲得的神經細胞具有神經元的細胞形態,表達神經元特異的基因,具有神經元的電生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