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將人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有助...

2020-12-05 生物谷

人星形膠質細胞,圖片來自Bruno Pascal/Wikipedia。


2017年4月11日/生物谷BIOON/---帕金森病是一種主要影響運動系統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它的特徵在於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漸進性喪失。儘管當前的療法旨在補充多巴胺水平,但是沒有一種療法能夠恢復這些丟失的細胞。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奧地利、西班牙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將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轉化為活性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並且所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能夠部分恢復帕金森病模式小鼠的運動功能。這項概念驗證研究可能為開發出一種治療這種疾病的新方法鋪平道路。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4月10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duction of functional dopamine neurons from human astrocytes in vitro and mouse astrocytes in a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論文通信作者、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分子神經生物學家Ernest Arenas說,「在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但是與此同時,由於炎症,一些神經膠質細胞變得活躍,並且增殖。因此,我們認為一種有趣的技術很可能是將這些神經膠質細胞重編程為這種疾病中丟失的細胞。」

Arenas和同事們首先在體外利用含有三種參與神經元身份和生長的轉錄因子、一種多巴胺能神經元特異性的微RNA(microRNA, miRNA)和幾種促進染色質重塑和協助大腦發育的小分子的病毒感染人星形膠質細胞(一種在大腦中大量存在的神經膠質細胞),測試了這種技術。

這些研究人員能夠成功地將高達16%的人星形膠質細胞轉化為能夠在體外發放動作電位的多巴胺能神經元。Arenas告訴《科學家》雜誌,「我們真地對這些細胞的生理性質感到吃驚。這些重編程細胞具有非常好的電生理學性質,但是由幹細胞分化產生的神經元很難具有這種性質。」

當這些研究人員將這種方法應用到帕金森病模式小鼠(它們的紋狀體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被一種毒素殺死)體內時,這些小鼠表現出改善的運動行為和步態控制。德國慕尼黑大學神經科學家Magdalena Götz(未參與這項研究)告訴《科學家》雜誌,「這項研究的主要成就在於他們展現了重編程神經元實現的行為效應。」她補充道,在此之前,儘管很多研究小組在體外和在體內已將多種神經膠質細胞轉化為神經元,但是沒有一個研究小組報導了相應的行為變化。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命科學教授Gong Chen(未參與這項研究)說,「在體內產生多巴胺能神經元是一種完美的方法來替換當前的治療帕金森病的左旋多巴方法。」左旋多巴(L-dopa)是一種多巴胺前體分子,經常被用來治療帕金森病症狀。Chen補充道,「通過在局部產生多巴胺能神經元,你能夠極大地降低整個大腦中的多巴胺受體脫敏。」然而,他指出當前方法中的重編程效率是相對較低的。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Chen團隊能夠在體內的小鼠皮層中重編程高達90%的星形膠質細胞(

Cell

, 6 February 2014, doi:10.1016/j.stem.2013.12.001)。

Arenas承認鑑於他的團隊的方法仍然是一種早期的原型,它仍然有顯著的改進空間。他說,「我們首個關注點是改進這種重編程效率。」他也注意到他的團隊當前需要利用轉基因小鼠選擇性地表達注射到星形膠質細胞中的基因。為了使得這種技術可用於人體測試,該團隊計劃開發允許這種病毒特異性地靶向神經膠質細胞的方法,而無需使用轉基因宿主。

在過去10年,神經膠質細胞重編程激起了很多研究人員的興趣,他們將它視為一種通過補充丟失的神經元來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大腦損傷的有前景的方法(

Neuron

, 17 August 2016, doi:10.1016/j.neuron.2016.08.004)。Götz說,「在過去10到15年期間,這個領域發展迅速:從一種看似奇怪的方法發展為一種吸引著很多研究人員的廣為人所接受的方法。」

Chen說,「我預測這將是再生醫學的下一個前沿。我們無需注射任何外源的幹細胞,我們能夠僅使用內部的神經膠質細胞。我認為這個領域將繼續蓬勃發展。」(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原始出處:Pia Rivetti di Val Cervo, Roman A Romanov, Giada Spigolon et al. Induction of functional dopamine neurons from human astrocytes in vitro and mouse astrocytes in a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Nature Biotechnology, Published online 10 April 2017, doi:10.1038/nbt.3835

相關焦點

  • 星形膠質細胞首次轉為功能性神經元
    科技日報北京6月28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發表一項再生醫學領域的突破:研究人員首次在分離的人類細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種單步方法將大腦的非神經元細胞成功轉化成了功能性神經元。這項技術被證實可以逆轉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症狀,為人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帶來巨大希望。
  • 陳功教授:體內重新編碼活性星形膠質細胞為大腦修復的功能性神經元
    神經膠質細胞在成人中樞神經系統中很豐富,與神經障礙後有限的神經元更新相反,神經膠質細胞可被激活,重新進入細胞周期並為組織修復提供新的細胞來源。為了增強神經膠質細胞的潛在神經元轉化能力,已有研究者通過在腦或脊髓神經膠質細胞中原位異位表達神經轉錄因子(TF)來完成成體腦神經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化。
  • Cell stem cell:小分子「雞尾酒」讓星形膠質細胞變身功能神經元
    2015年10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一組小分子「雞尾酒」能夠將人類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為功能性神經元細胞 由人類星形膠質細胞轉化得到的神經元能夠在保持活性的狀態下存活超過5個月 化學物質誘導的重編程是通過表觀遺傳和轉錄調控介導的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期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研究成果
    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變身多巴胺神經元doi:10.1038/nbt.3835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尋找帕金森病療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通過操控大腦中的非神經元細胞——星形膠質細胞的基因表達,研究人員能夠誘導產生新的多巴胺神經元。該研究在小鼠和人類細胞中進行,發表在著名的科學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表達的多巴胺 D2受體通過調控aB-晶狀體蛋白...
    12月16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嘉偉研究員課題組的題為「星形膠質細胞表達的多巴胺 D2受體通過調控aB-晶狀體蛋白抑制神經炎症反應」的論文,展示了他們在神經炎症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成功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發生
    由復旦大學*、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近期在幹細胞研究中再次取得突破性成果,他們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s)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幫助神經元形成突觸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通過在成對的神經元中誘導特定的變化,從而在成對的神經元之間開始交流。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在Neuron上,對自閉症,ADHD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發育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據認為這至少部分是由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所致。
  • 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為帕金森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原創 Insulindian 果殼我們的大腦中,除了傳遞和處理信息的神經元之外,還有數量遠超過神經元的膠質細胞——例如星形膠質細胞,它們能為神經元提供保護和支持。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用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星形膠質細胞
    ,這項研究是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經長達5年多的合作研究的,在一項幹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該成果對腦組織、腦器官的再生、修復和腦部疾病治療有重要應用價值。
  • Cell: 星形膠質細胞保護神經元免受毒素累積
    2019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2019年5月23日,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上報導了腦細胞收集過度活躍神經元分泌的受損脂質,然後將這些有毒分子回收利用的現象,它是保護神經元免受過度活動的破壞的機制。當神經元快速而激烈地活動時,細胞中的脂質分子會受到損害並且會變得有毒。
  • 科學家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將成人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近年來,利用可滲透細胞、生物學效果可逆可微調的小分子化合物替代外源轉錄因子實現細胞命運的轉變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應用。之前該組已成功地利用特定的小分子化合物組合將小鼠成纖維細胞轉變為神經祖細胞、將人的成纖維細胞和小鼠的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導言:帕金森氏病(PD)影響全球600多萬人,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
  • Stem Cells:星形膠質細胞控制神經幹細胞產生的新神經元
    2012年8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瑞典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學院(Sahlgrenska Academy)研究員Milos Pekny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Stem Cell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控制大腦中新神經元產生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論文。
  • Nature:神經連接蛋白控制星形膠質細胞形狀和突觸發生
    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存在的時間幾乎和大腦一樣長。即便是一些簡單的無脊椎動物,如秀麗隱杆線蟲,也有原始的星形膠質細胞包圍著它們的神經突觸。當我們的大腦進化成複雜的計算機器時,星形膠質細胞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但是星形膠質細胞的複雜性依賴於它們的神經元夥伴。
  •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同時,該研究還證明了這項技術可以非常高效且特異地將紋狀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神經元,並且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症狀。該研究將為未來眾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人類的神經系統包含成百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細胞。
  • 治帕金森新曙光:中美學者將腦中非神經元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
    科學家此前的研究認為,帕金森病的特徵是腦黑質中多巴胺神經元的缺失。和其他主要神經退行性疾病類似,帕金森病目前尚無任何改善療法。其中一種潛在的方法是替換丟失的神經元來重建被破壞的神經迴路。當地時間6月24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SCD)、北京大學、西南醫科大學等團隊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的研究,研究團隊在分離的人類細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種單步方法將大腦的非神經元細胞轉化成了功能性神經元。這項技術被證實可以逆轉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症狀,或為探索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療法指出了一條新途徑。
  • 過度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解釋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不可預測性
    在以毒素受體為基礎的動物模型中,研究團隊對體內的星形細胞反應進行了微調。他們發現,溫和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可以自然地逆轉其反應性,而嚴重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可以在30天內導致不可逆的神經退行性變、腦萎縮和認知缺陷。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嚴重反應性星形細胞誘導的神經退行性變在注射病毒的APP/PS1小鼠中成功複製,而這類小鼠普遍缺乏神經退行性變。
  • 目標再次瞄向星形膠質細胞
    隨著病情的發展,曾經健康的神經元停止工作,失去與其他神經元的聯繫,並死亡。但是,Frailin生物醫學研究所健康、疾病和癌症神經膠質生物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並沒有關注生病的神經元,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一組為保持最佳大腦健康而聞名的大量腦細胞上。
  • Sox9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生成
    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從共同的祖細胞中產生,主要發生在胚胎和出生後早期。在關閉神經管後,神經上皮祖細胞建立了心室區。通過不對稱細胞分裂,神經上皮祖細胞首先產生神經元前體細胞,然後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神經元。神經上皮祖細胞主要產生膠質前體細胞,後者變成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