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星形膠質細胞或能吞噬突觸連接從而維持成年機體大腦的可塑性

2021-01-08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發育中的大腦會在我們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神經元連接,其被稱之為突觸。其中重要的連接(那些被反覆引入,比如如何避免機體危險的連接等)能得到培養和加強,而被認為並不必要的連接則會被刪除;成年人的大腦中也會經歷類似的修剪,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成年人大腦中的突觸是如何或為何被清除的。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成年人大腦可塑性發生以及潛在的神經紊亂發生的分子機制。研究者Won-Suk Chung教授說道,本文研究對於理解在機體學習、記憶甚至是生病時大腦中神經迴路改變的分子機制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突觸數量的改變與多種神經性疾病的流行存在著較強的關聯性,比如自閉症譜系障礙、精神分裂症、額顳葉痴呆和多種形式的癲癇等。

圖片來源:The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大腦中的灰質含有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這兩互補的細胞能夠支持神經元和突觸的功能。小膠質細胞能扮演一線防禦細胞的角色,其主要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則是一種星狀細胞,其能通過幫助控制神經元間的信號來促進大腦結構的構建並維持機體的內平衡;據研究者介紹,人們普遍認為,小膠質細胞能吞噬突觸來作為吞噬作用/過程的一部分。

研究者Chung說道,利用新型工具他們首次發現,星形膠質細胞(並非小膠質細胞)能不斷消除過度且不必要的成人興奮性突觸連接以對神經元活性產生反應。本文研究結果挑戰了這一領域的普遍共識,即小膠質細胞是能控制大腦中突觸數量的主要突觸吞噬細胞。此外,文章中,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分子傳感器來檢測神經膠質細胞所消除的突觸,同時還能定量哪些類型的細胞突觸會被消除。

研究人員在剔除MEGF10基因的小鼠模型中還採用了該技術進行研究,MEGF10基因能幫助星形膠質細胞來消除突觸。攜帶缺陷的星形吞噬細胞的成體動物模型在其海馬體中興奮性突觸的數量通常會表現為異常增加,通過聯合研究後,研究者發現,這些增加的興奮性突觸會出現功能性受損的表現,從而導致MEGF10缺失的動物模型出現學習和記憶形成的缺陷。

研究者認為,通過這一過程至少能在成體海馬體CA1區域闡明,星形膠質細胞就是消除突觸的主要參與者,而其功能則對於控制突觸的數量和可塑性必不可少。目前研究人員剛剛開始理解突觸的消除是如何影響大腦的成熟和內平衡的;在研究人員對其它模型大腦區域的初步研究數據中,他們發現,每個區域的星形膠質細胞的突觸消除速率似乎都是不同的,於是他們推測多種內外部因素或許會影響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每個區域的迴路。

最後研究者Chung說道,他們長期的研究目標是理解星形膠質細胞所介導的突觸轉換如何影響多種神經性疾病的開始和進展。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有趣的假設,即調節星形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來恢復突觸的連接性或許能作為一種新型策略來治療多種人類大腦障礙。

原始出處:

相關焦點

  • 星形膠質細胞吃掉連接,保持成人大腦可塑性
    3D圖像展示小鼠海馬中人類突觸吞噬作用的報導分子。突觸前為綠色,星形膠質細胞為白色,小膠質細胞為藍色。被膠質細胞吞噬的突觸前膜為紅色。突觸數量的改變和多種神經功能紊亂的患病率有著重要的關聯,如自閉症譜系障礙、精神分裂症、額顳痴呆症和幾種嚴重的癲癇發作。」大腦灰質含有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這兩種細胞不僅功能互補,還支持神經元和突觸。小膠質細胞是免疫防禦的前線,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的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星形外觀)幫助構建大腦,控制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以此維持內環境穩態。
  •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05:24 2020年12月2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Won-Suk Chung和韓國腦科學研究所
  • 維持大腦可塑性的突觸清潔工「另有其人」
    小鼠大腦海馬體中突觸吞噬的三維圖像。綠色為前突觸,白色為星形膠質細胞,藍色為小膠質細胞。被膠質細胞吞噬的前突觸為紅色。發育中的大腦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新的神經元連接——突觸。重要的連接會反覆出現,得到培養和強化,而那些不必要的連接則會被清除。成人的大腦也會經歷類似的修剪,但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成人大腦中突觸清除的方式和原因。近日,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成人大腦可塑性和神經紊亂的潛在機制——星形膠質細胞。它會及時清除不必要的連接,保障大腦的可塑性。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在吃掉你的突觸!
    簡單地來講,記憶依託於人類大腦皮層中神經元之間大量的突觸,其不斷的生成和消失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神經環路、形成了一段又一段的記憶。是的,你沒看錯,突觸是會消失的!此前已有學者報導小膠質細胞在突觸吞噬中的作用,而近期有研究提出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更強的吞噬功能。這對我們的記憶有什麼影響?能不能通過調節這一過程來幹擾記憶進程呢?
  • Nature:神經連接蛋白控制星形膠質細胞形狀和突觸發生
    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存在的時間幾乎和大腦一樣長。即便是一些簡單的無脊椎動物,如秀麗隱杆線蟲,也有原始的星形膠質細胞包圍著它們的神經突觸。當我們的大腦進化成複雜的計算機器時,星形膠質細胞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但是星形膠質細胞的複雜性依賴於它們的神經元夥伴。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幫助神經元形成突觸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通過在成對的神經元中誘導特定的變化,從而在成對的神經元之間開始交流。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在Neuron上,對自閉症,ADHD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發育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據認為這至少部分是由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所致。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引發焦慮doi:10.1126/scisignal.aba5754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葡萄牙波爾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雄性小鼠中,連續10天飲酒達到暴飲水平(對人類而言,平均一個人每天大約喝五次酒)可增強前額葉皮層小膠質細胞中的Src-TNF信號轉導,從而增強它們的吞噬能力並導致異常的突觸修剪,最終導致突觸損失和焦慮樣行為。
  • 跟我來:脊髓修復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2 在恢復連接的途中 已經指出: [軸突再生]研究的三個主要目標是:啟動並維持軸突的生長和伸長;引導再生軸突與目標神經元重新連接;並重建原始電路(或等效電路),最終將導致功能恢復。
  •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13:47:45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nna V.
  • 研究揭示機體調控星形細胞抑制的化學遺傳學
    研究揭示機體調控星形細胞抑制的化學遺傳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5:22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Scott H.
  • 《科學》子刊:飲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吞噬和修剪突觸,引發焦慮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主要的先天免疫細胞群體,通過持續地延伸和縮回它們的細胞突起、監測組織損傷或感染以及檢查突觸的功能狀態來維持神經組織的動態平衡和監視CNS實質。 在CNS組織受損或感染後,小膠質細胞被激活,改變它們的形態(轉變為變形蟲樣形狀)、吞噬能力和轉錄特徵,以恢復組織穩態。
  • Nature子刊:發現大腦「第一反應者」,對可塑性的關鍵作用
    覺醒時,通常是由一系列神經調節物質,這些物質能改變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細胞膜性質以及電活動情況。但是,科學家對大腦維持組織穩態的機制及其在突觸可塑性發揮的作用還知之甚少。 北京時間10月22日,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新研究首次表明,在重組神經細胞間的連接,以及抵抗感染和修復損傷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小膠質細胞,在睡眠期間也是活躍的,而且,它在突觸可塑性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 2、誰在修剪大腦「花園」?浙大科學家找到大腦神經突觸「刪除鍵」。
    受體,並在活動性較低的突觸上產生長時程的抑制作用,從而促進該突觸被刪除。此後,大腦又會通過突觸刪除,讓這個數量降低並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        「神經突觸是我們記憶存儲的載體,突觸的生成和刪除也構成了我們大腦可塑性的基礎。沒有證據表示突觸的數量與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有直接的關聯,而突觸過剩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流行病學研究提出了認知儲備的概念,具有良好認知儲備的個體可以更好的適應大腦的病理改變,從而延緩或阻止發病。因此,神經變性疾病研究的挑戰之一即是了解這些個體在腦中澱粉樣蛋白沉積的存在下,大腦是如何成功地維持正常的神經元功能的。基因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大腦內主要的巨噬細胞)可能是調控和維持神經元功能的關鍵。
  • 浙大科學家發現大腦神經突觸刪除機制
    4月13日電(周煒 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汪浩研究員和段樹民院士合作研究發現,三磷酸腺苷(ATP)可以識別大腦中不需要的神經突觸,在大腦中按下「刪除鍵」。一個健康的成年人的大腦中約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之間接觸的結構稱為神經突觸。每個神經元會和別的神經元形成大約1000個突觸。剛出生的嬰孩大腦中的突觸數量會隨著發育不斷增多,6歲時突觸數量到達頂峰。此後,大腦又會通過突觸刪除,讓這個數量降低並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大腦像個複雜而精緻的花園,花園裡的園藝草木需要被修剪,大腦裡冗餘的突觸也需要被刪除。」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流行病學研究提出了認知儲備的概念,具有良好認知儲備的個體可以更好的適應大腦的病理改變,從而延緩或阻止發病。因此,神經變性疾病研究的挑戰之一即是了解這些個體在腦中澱粉樣蛋白沉積的存在下,大腦是如何成功地維持正常的神經元功能的。基因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大腦內主要的巨噬細胞)可能是調控和維持神經元功能的關鍵。
  • 揭示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發育中的作用
    2018年2月7日/生物谷BIOON/---在兩到四歲時,人類大腦估計有一千萬億個突觸---神經元之間的電連接。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修剪掉沒有關聯的突觸就能夠讓現有的突觸更有效地運行,這種修剪與形成新的細胞連接一樣重要。突觸形成和突觸移除之間的不平衡與發育性精神障礙(包括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有關。
  • Stem Cells:星形膠質細胞控制神經幹細胞產生的新神經元
    2012年8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瑞典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學院(Sahlgrenska Academy)研究員Milos Pekny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Stem Cell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控制大腦中新神經元產生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論文。
  • 陳功教授:體內重新編碼活性星形膠質細胞為大腦修復的功能性神經元
    哺乳動物出生後大腦產生新神經元的能力弱,這也是為什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很難恢復的原因。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再生的外源性細胞移植在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免疫排斥、腫瘤發生等諸多問題。操縱成體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其他內源細胞以再生新神經元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再生醫學研究熱點。
  • Cell:小膠質細胞通過吞噬胞外基質為新的突觸形成讓出空間
    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發現,大腦中專門的免疫細胞,即所謂的小膠質細胞,可以幫助去除神經元之間不必要的連接,可能是通過吞噬突觸並將其分解來實現的。但是,這項新的研究發現,小膠質細胞也可以做相反的事情---通過吞噬細胞間密集的蛋白網狀結構,為新的突觸形成讓路,這樣神經元就有空間來找到彼此。這些研究人員說,繼續研究小膠質細胞的這種新作用,最終可能會在某些記憶障礙中找到新的治療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