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

2021-01-21 科技日報

洪恆飛 吳雅蘭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記憶隨時在發生,而遺忘如影隨形。海馬體是負責記憶的編碼和存儲的重要腦區。記憶信息被編碼於一些神經元中,稱之為記憶印跡細胞。然而,記憶究竟如何隨時間消退,一直讓人捉摸不透。

經過3年多的努力,浙江大學醫學院谷巖研究員課題組和王朗副研究員課題組首次發現,用於免疫的小膠質細胞通過清除突觸而引起記憶遺忘,並且進一步發現補體信號通路參與了小膠質細胞介導的遺忘,並且依賴於記憶印跡細胞的活動。該研究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科學》。

免疫細胞「兼職」參與記憶減退

「我們在特點場景中給小鼠施加電擊刺激,使其建立對這個環境的記憶,並在35天後,讓小鼠重返該場景觀察其表現。」谷巖介紹,正常小鼠會因為對環境充滿好奇四處活動,但如果留有恐懼記憶,則會僵住不動。

研究人員通過計算單位時間內小鼠處於靜止不動的時間,衡量小鼠記憶保留情況。由於海馬體中的記憶提取,主要通過編碼相關記憶信息的記憶印跡細胞的激活。研究人員發現,小鼠遺忘的同時伴隨著印跡細胞的激活率的下降。

圖1. 記憶的遺忘隨著時間而逐漸發生。研究人員發現,訓練35天後,小鼠freezing的時間顯著低於5天時的檢測結果,表明時間越久,記憶的遺忘越顯著。受訪者供圖

「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主要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約佔大腦細胞總數的10%-15%左右。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它對於神經系統發育、神經元活動以及神經環路功能也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王朗笑稱,揭開印跡細胞的激活率下降的謎團,我們決定從它開始「破案」』。

課題組將清除小膠質細胞的小鼠進行了記憶的形成和提取等一系列的實驗後,發現印跡細胞的重新激活率下降的現象得到抑制,對記憶遺忘的抑制作用非常顯著。

「去除小膠質細胞的小鼠的恐懼反應要比對照組更加明顯,處於靜止狀態的時間是對照小鼠的2倍多。」谷巖說。

圖2. 清除小膠質細胞抑制了遺忘。A-B:用CSF-1抑制劑PLX3397(PLX)特異性清除小膠質細胞後,小鼠的遺忘被抑制了。C-D:PLX抑制了伴隨遺忘的印跡細胞激活率的下降。受訪者供圖

遺忘機制始於分子的「導航」

「印跡細胞間的突觸聯繫是存儲記憶的『倉庫』」谷巖解釋道,課題組要進一步剖析小膠質細胞引起印跡細胞激活率下降的具體機制。

通過免疫染色和高解析度成像,研究人員發現成年海馬體中的小膠質細胞仍然具有吞噬突觸結構的能力。當抑制小鼠的小膠質細胞發生吞噬作用時,記憶的遺忘被顯著阻斷。這些結果表明小膠質細胞通過「吃掉」突觸而介導了遺忘。

圖3. 在小膠質細胞中發現了突觸特異性成分,如突觸前蛋白synaptophysin(Syn,A)和突觸後蛋白PSD95(B),並且與小膠質細胞的溶酶體標記物Lamp1共標。受訪者供圖

素來被視作免疫細胞的小膠質細胞,何以「兼職」』記憶的消除?研究人員認為應當有相應的分子機制,並通過對比實驗發現,在印跡細胞中阻斷補體信號通路可以十分有效地抑制記憶的遺忘和印跡細胞激活率的下降。

「在高解析度顯微鏡成像下,能看出C1q-補體信號通路就像一條獵狗,負責尋找並在記憶印跡細胞的一些突觸做上標記,這樣小膠質細胞就像有了導航圖一般,一吃一個準。」王朗表示。

探尋記憶保留的新靶點

據了解,海馬體的齒狀回可以不斷產生新生的神經元,稱之為神經發生。齒狀回中持續產生的新生神經元的整合會導致海馬體神經環路中大量突觸的重組與替換,從而導致先前建立的記憶被遺忘,尤其是在嬰兒期。

為找出小膠質細胞介導的遺忘和神經發生介導的遺忘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同時操縱了海馬體神經發生和小膠質細胞,發現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突觸清除,對由神經發生引起或與之無關的遺忘均有參與。

課題組由此得出,小膠質細胞的突觸吞噬作用可能是在沒有神經發生的大腦區域,或缺乏神經發生的哺乳動物大腦中介導遺忘的一種更為普遍的機制。

「清除小膠質細胞或阻斷補體通路可一定程度抑制遺忘,根據『遺忘曲線』進行複習、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也是讓記憶印跡細胞和相應的突觸聯繫更加活躍。這項工作為研究長期記憶的鞏固和不良記憶的消除提供了前瞻性的基礎鋪墊」 谷巖告訴記者,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可能對疾病導致的記憶損傷和記憶丟失有更清楚的理解。

「記憶還可細分為文字符號、圖片影像等內容,比如視覺信息經過大腦二次處理後會儲存在海馬體當中,而不同類型的記憶在大腦中有不同的存儲地點。」王朗表示,對小膠質細胞的介導遺忘功能在不同的大腦區域有著怎樣的異同,團隊將開展進一步研究。

相關焦點

  • 「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 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
    經過3年多的努力,浙江大學醫學院谷巖研究員課題組和王朗副研究員課題組首次發現,用於免疫的小膠質細胞通過清除突觸而引起記憶遺忘,並進一步發現補體信號通路參與了小膠質細胞介導的遺忘。該研究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
  • 你的記憶還好嗎?Nature:星形膠質細胞在吃掉你的突觸!
    記憶是如何形成的呢?簡單地來講,記憶依託於人類大腦皮層中神經元之間大量的突觸,其不斷的生成和消失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神經環路、形成了一段又一段的記憶。是的,你沒看錯,突觸是會消失的!此前已有學者報導小膠質細胞在突觸吞噬中的作用,而近期有研究提出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更強的吞噬功能。
  • 你的記憶,可能正被免疫細胞吞噬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丟失太多記憶也是個問題。比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便喪失了記憶的能力。現在,科學家向我們展示了大腦中的固有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microglia)在器官喪失記憶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科學界曾認為,小膠質細胞僅僅在吞噬病變的或死亡的神經元時才被激活。
  • 巧用艾賓浩斯記憶法,尋找知識的規律,記憶變得有跡可循
    北大學霸記憶策略:採用艾賓浩斯記憶法,找到規律,記憶有跡可循記憶靠的不是機械性的死記硬背,而是要講究規律,並善加利用,才能有效提高記憶能力。比如在背一段歷史內容之前,先要搞清楚這段史實中存在什麼歷史理論,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歷史啟示,這樣有了對這一段歷史的整體了解和深入認識之後再去背通記憶其中的細節。
  • Cell:小膠質細胞通過吞噬胞外基質為新的突觸形成讓出空間
    2020年7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為了製造新的記憶,我們的腦細胞首先必須找到彼此。從神經元長長的有分支的觸角末端伸出的小突起將這些神經元連接在一起,這樣它們就可以交談。這些細胞聊天的埠被稱為突觸,在整個大腦中發現了數萬億個突觸,這讓我們能夠呈現新的知識。但是,科學家們仍在了解這些連接如何對新的經歷和信息作出反應。
  • 小膠質細胞吞噬髓鞘以改變發育性髓鞘形成
    小膠質細胞吞噬髓鞘以改變發育性髓鞘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8 8:59:45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ruce Appel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小膠質細胞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免疫細胞,屬單核吞噬細胞系,與外周單核細胞功能類似,在感染損傷及病理狀態下,調控神經元的生存,使神經元膠質細胞的微環境達到平衡,是防禦病因的「第一道屏障」此外,小膠質細胞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的吞噬細胞,能夠有效監視大腦中病原體及腦內細胞碎片,並自發性地提供維持腦組織平衡的因子。
  • 人類小膠質細胞中TREM2參與阿爾茲海默症調控新機制
    作為腦中的初級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執行了巨噬細胞的功能,比如吞噬死細胞碎片和蛋白聚積物、參與細胞因子信號和進行免疫監視等。此外,小膠質細胞也表現出重要的神經保護功能,如為神經元提供營養支持、促進少突膠質細胞的活化和調節突觸可塑性。近期一些免疫相關基因附近的AD風險位點的發現,加上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和嵌合體小鼠模型的發展,使研究人小膠質細胞對AD風險的影響和參與的具體機製成為可能。
  •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05:24 2020年12月2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Won-Suk Chung和韓國腦科學研究所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或能吞噬突觸連接從而維持成年機體大腦的可塑性
    圖片來源:The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大腦中的灰質含有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在成人大腦中,小膠質細胞執行多種功能,包括監測神經元活動的變化,調節學習和記憶,以及充當大腦局部的吞噬細胞和損傷傳感器。許多小膠質細胞-神經元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細胞信號通路介導的,包括嘌呤信號傳導、細胞因子、神經遞質和神經肽。
  • 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創傷後的雙重作用及調控機制
    大體可分為促炎的M1型細胞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M2型細胞。關於這種「M1/M2」範式的研究越來越多,其目的都是探討小膠質細胞的雙重作用並研究其調控機制。M2a極化型細胞除可產生抗炎細胞因子(IL10)外,還上調多種表型標誌物如CD206,arginase1,Ym1,Fizz1,抑制NFκB異構體並增加清道夫受體以加強吞噬作用。小膠質/巨噬細胞在IL-10、糖皮質激素存在時或吞噬了凋亡細胞後,還會採納一種「去活化」的M2c樣表型,該表型在炎症反應下調後可幫助組織重塑和基質沉積。
  •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13:47:45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nna V.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基因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大腦內主要的巨噬細胞)可能是調控和維持神經元功能的關鍵。那麼,在AD和PD中,是否存在小膠質細胞-神經元相互作用的受損呢?哪些方面的損害導致了神經退行性變?在成人大腦中,小膠質細胞執行多種功能,包括監測神經元活動的變化,調節學習和記憶,以及充當大腦局部的吞噬細胞和損傷傳感器。 許多小膠質細胞-神經元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細胞信號通路介導的,包括嘌呤信號傳導、細胞因子、神經遞質和神經肽。
  • 星形膠質細胞吃掉連接,保持成人大腦可塑性
    3D圖像展示小鼠海馬中人類突觸吞噬作用的報導分子。突觸前為綠色,星形膠質細胞為白色,小膠質細胞為藍色。被膠質細胞吞噬的突觸前膜為紅色。大腦灰質含有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這兩種細胞不僅功能互補,還支持神經元和突觸。小膠質細胞是免疫防禦的前線,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的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星形外觀)幫助構建大腦,控制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以此維持內環境穩態。Chung教授說,通常人們認為小膠質細胞吞噬突觸(名為吞噬作用),而該過程則作為清除功能的一部分。
  •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14:47:57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Inbal Goshen課題組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調節海馬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陳根:交織著「記」與「忘」的記憶,是如何發生的?
    今年2月一份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就針對印跡細胞激活率的下降,首次發現用於免疫的小膠質細胞通過清除突觸而引起記憶遺忘。該研究進一步發現補體信號通路參與了小膠質細胞介導的遺忘,並且依賴於記憶印跡細胞的活動。
  • 原來記憶被「吃掉了」!這項重大發現登上Science
    當大腦受傷感染,細菌進入皮層後,小膠質細胞作為重要的「防衛兵」負責「抵禦殺敵」。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不僅參與神經系統的免疫調控,而且對於神經系統發育、神經元活動以及神經環路功能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研究人員特異性地清除了腦內的小膠質細胞,發現不僅遺忘被抑制了,同時印跡細胞的重新激活率的下降也被抑制了。
  • 《科學》子刊:飲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吞噬和修剪突觸,引發焦慮
    與酒精成癮的神經免疫假說相一致的是,敲除多個參與免疫反應的基因可減少小鼠的自願酒精攝入;在大腦中,這些基因僅在小膠質細胞中表達或高度富集。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葡萄牙波爾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雄性小鼠中,連續10天飲酒而達到暴飲(一個人每天大約喝五次酒)可增強前額葉皮層小膠質細胞中的Src-TNF信號轉導,從而增強它們的吞噬能力並導致異常的突觸修剪,最終導致突觸損失和焦慮樣行為。表明小膠質細胞的異常突觸修剪可能在酒精濫用引起的突觸傳遞缺陷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