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2021-01-21 騰訊網

阿爾茨海默病(A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流行的澱粉樣蛋白級聯假說認為,腦內澱粉樣蛋白-β(Aβ)的沉積是AD發病的起始事件,但眾多證據不支持該假說。AD患者炎症標誌物水平升高以及先天免疫功能相關的AD風險基因的發現提示神經炎症在AD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就神經炎症與澱粉樣蛋白和tau病理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神經炎症對AD疾病軌跡的影響作一綜述,特別關注小膠質細胞作為神經炎症的主要參與者,並討論在不同條件下觀察到的小膠質細胞表型的時空變化,以及如何將這些細胞調節為AD的治療策略。

1.AD的經典特徵

長期以來,AD中 Aβ積累被認為是AD發病機制中的中心和初始事件。澱粉樣前體蛋白(APP)被裂解生成β肽,相互結合形成β寡聚體、聚合物,最終形成不可溶的澱粉樣斑塊。在這些不同的形式中,Aβ寡聚體被認為對神經細胞毒性最強。澱粉樣蛋白級聯假說假設,Aβ水平的升高導致AD的後續病理事件。

AD的另一個特徵是神經纖維病理,包括由tau聚集形成的神經炎性斑塊、神經纖維纏結。正常修飾的tau蛋白具有穩定微管、調節軸突運輸和維持DNA結構穩定的作用。而tau的病理修飾可導致其從微管中脫離,導致突觸丟失、神經元功能障礙和tau聚集。與澱粉樣蛋白沉積相比,tau蛋白在新皮層的積累被認為發生較晚,但與AD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密切相關。

2.神經炎症及其主要參與者

神經炎症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內的炎症反應,由感染、創傷、缺血和毒素累積等病理性損傷引起。神經炎症過程中促炎細胞因子大量產生,如白介素(IL-1β、IL-6、 IL-18)、腫瘤壞死因子(TNF)、趨化因子配體 (CCL1、CCL5)、小分子信使(前列腺素、NO、活性氧)等。參與這一過程的先天免疫細胞主要是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然而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神經炎症往往是一種無法自行解決的慢性過程,被認為是疾病的重要驅動因素,與多種促炎因子的作用和血腦屏障有關。

圖1膠質細胞的生理功能

3.小膠質細胞的發育和功能

小膠質細胞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髓系先天免疫細胞,在發育性突觸修剪、神經元凋亡、突觸可塑性維持和免疫監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持續監測中樞神經系統的微環境,感知損傷信號,介導小膠質細胞對損傷部位的反應。在存在內源性或外源性病理損傷的情況下,各類小膠質細胞表面受體可以識別病原體、細胞碎片或異常蛋白並誘導小膠質細胞激活。

被激活的小膠質細胞通過胞飲作用、吞噬作用或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將這些致病因素內化,並試圖通過內吞途徑進行降解,激活相關基因模塊的表達,包括神經炎症主要成分趨化因子受體和幹擾素。一旦免疫刺激被消除,這個過程就會消失。然而,老年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存在功能損傷,易於持續激活,這可能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機制。

有趣的是,患病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形態也因疾病的空間位置和階段而變化。營養不良小膠質細胞的出現早於tau的病理發展,可溶性高磷酸化tau蛋白被認為導致小膠質細胞表型改變,使免疫監測功能喪失,並通過神經原纖維纏結的形成促進疾病進展。這些發現表明,小膠質細胞的表型變化,包括形態學、蛋白質組學特徵和行為的改變,與疾病進展相關。

對AD小鼠模型的轉錄組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從穩態過渡到疾病相關狀態與AD疾病進展是平行的。向疾病相關的小膠質細胞(DAM)的過渡與穩態基因的下調和已知的AD風險基因的上調有關,包括載脂蛋白E (APOE)、髓細胞受體2 (TREM2)和TYRO蛋白酪氨酸激酶結合蛋白(TYROBP)。

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分為兩步,第一步不依賴於TREM2,第二步依賴於TREM2,強調了TREM2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比DAM更多樣的小膠質細胞亞群,這意味著小膠質細胞群對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反應不同,並且建立了小膠質細胞基因表達譜的參考資料庫。值得注意的是,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存在著相當大的空間異質性,體現在密度和功能標記和轉錄組圖譜上。

圖2 不同表型的小膠質細胞

Aβ、tau和反應性小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與澱粉樣斑塊共定位,表明AD的這一重要病理標誌與神經膠質細胞存在相互作用。在所有的Aβ聚合物中,較小的Aβ寡聚物遠比較大的Aβ寡聚物具有更強的誘導小膠質細胞反應的能力和更高的神經毒性。小膠質細胞識別不同形式Aβ的受體多為模式識別受體,反過來,這些受體激活誘導小膠質細胞表型改變其分子途徑。研究表明,TREM2信號通路可促進小膠質細胞增殖、吞噬和細胞因子分泌,調節小膠質細胞代謝和存活。TREM2是藥理調節的一個誘人的靶點,但應謹慎,因為TREM2是小膠質細胞激活和表型改變的重要上遊分子,其功能的改變可能對AD中有益和有害的小膠質細胞功能產生影響。

培養的小膠質細胞中有Aβ聚集物證實激活的小膠質細胞的吞噬功能。然而,吞噬後Aβ聚集物的降解是相當緩慢的,所以提出小膠質細胞在Aβ清除的有效性問題。自噬被認為是Aβ纖維降解的重要過程之一,體外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對不同的A外的反應是不同的。小膠質細胞吞噬原纖維而不是寡聚物,但是後者是誘導炎症細胞因子的產生主要Aβ形式,並抑制原纖維A制的吞噬。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唐氏綜合症或AD患者中,在澱粉樣斑塊附近有少量表達TREM2和CD68的小膠質細胞,這表明斑塊相關的小膠質細胞有一種受損的吞噬功能。有趣的是,這種營養不良的變化也與衰老有關,這也是AD默認的風險因素,暗示功能失調的小膠質細胞在AD病理發展中發揮作用小膠質細胞可能不僅間接促進Aβ的生成,還可能促進澱粉樣斑塊的生成

圖3 小膠質細胞對澱粉樣蛋白β物種的反應

互作用的複雜性可能是由於小膠質細胞對不同刺激的不同反應所致。小膠質細胞的激活似乎可以抵抗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患者病情的惡化,但在tau病理佔主導地位的AD階段起相反的作用。臨床影像學研究通過海馬體積和葡萄糖代謝評估了AD患者的小膠質細胞激活與大腦結構完整性和功能活動呈負相關

研究發現,Aβ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可產生神經毒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包括TNF、IL-6、IL-1膠和CCL2,隨後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和死亡。此外,通過補體途徑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可以不恰當地吞噬突觸,導致突觸早期缺失和長時程增強(LTP)的損傷。神經通路特異性偏好的異常突觸修剪也可能導致神經退行性變和tau有規律分布。這些發現促使我們進一步研究AD MCI期至晚期痴呆期神經炎症的動態變化。

現有的證據支持神經慢性炎症模型。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背景炎症提供了一個初始的溫和刺激,導致小膠質細胞啟動,隨後在AD的臨床前階段可能出現小膠質細胞活化峰值,伴隨著Aβ沉積的出現。在AD晚期,A期清除率低下,結合tau聚集,會損害小膠質細胞的防禦功能,並引發持續的有害小膠質細胞激活過程。初始反應的有效性、持續性受個體易感性的影響,這可能會使小膠質細胞傾向於防禦能力受損、向晚期有害狀態轉化的趨勢增加的表型。這一過程可能是由小膠質細胞對微環境和毒性刺激所引起的表型變化所驅動的。

圖4 小膠質細胞活化的動態變化影響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

4.幹預方式

了解小膠質細胞在AD軌跡上的作用使我們能夠以三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幹預:首先,通過抑制小膠質細胞的促炎特性來限制小膠質細胞激活的有害影響第二,通過調節小膠質細胞表型的改變來支持抗炎特性第三,通過在疾病過程的早期影響小膠質細胞啟動

一項初步的臨床研究調查了皮下注射IFNβ1a(重組人幹擾素β1a)對早期AD患者的神經炎症的緩解作用,該療法耐受性良好,結果顯示疾病進展有減緩趨勢。SIRT1激動劑白藜蘆醇,顯著降低CSF炎症分子水平,有望減輕AD早期的認知衰退。在臨床前研究中,其他抗炎細胞因子(IL-2、IL-4和IL-33),顯示出了調節小膠質細胞激活和緩解AD病理的潛力。雖然結果尚未定論,但這些候選藥物值得進一步探索。大多數臨床前研究都使用病毒載體作為基因表達系統,故這些細胞因子直接進入人體仍然是一個挑戰。另一種可能的AD治療方法是在發病前抑制小膠質細胞的啟動。

總之,這篇綜述提出了對病理刺激的不同小膠質細胞反應對AD進程有實質性影響,並沿疾病發展軌跡有不同的作用,小膠質細胞反應取決於個體的易感性,並可能受到先前的小膠質細胞啟動的影響。在發病前階段以小膠質細胞啟動為目標進行幹預,並在發病過程開始時調節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反應,作為疾病治療策略的一部分,這些措施顯示出了預防AD病理進程的希望。

編譯作者:原代美少女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胖兔子可可 (Brainnews編輯部)

本文為brainnews團隊原創編譯,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既往研究表明,星形膠質細胞ApoE和小膠質細胞突觸修剪之間可能存在聯繫:星形膠質細胞吞噬突觸的速率受ApoE等位基因調節,並且與正常突觸可塑性相關。這一速率在衰老過程中逐漸降低,使得突觸對補體介導的小膠質細胞吞噬產生易感性。值得注意的是,ApoEe4可以增加人類AD大腦突觸中的病理性Aβ。最近研究發現,ApoE能結合C1q並調節經典補體級聯的激活。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例如,積聚在突觸上的病理性Aβ或tau可以上調小膠質細胞中的C1q,並促進突觸中的補體激活和隨後的小膠質細胞吞噬。用基因或基於抗體的方法阻斷AD小鼠模型中經典補體級聯通路的激活已被證明可以保護突觸,避免突觸丟失、功能障礙和記憶喪失,這提示小膠質細胞-突觸通路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治療靶點。
  • Nature:移除衰老的神經膠質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2018年9月25日/生物谷BIOON/---殭屍細胞是那些沒有死亡但同樣無法執行正常細胞功能的細胞。這些殭屍細胞或者說衰老細胞參與許多年齡相關性疾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大腦疾病小鼠模型中,衰老細胞在認知喪失之前會堆積在它們的大腦中。
  • LC3相關內吞作用減輕小鼠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變性
    LC3相關內吞作用減輕小鼠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變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0:05:03 近日,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教授Douglas R.
  • 過度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解釋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不可預測性
    在以毒素受體為基礎的動物模型中,研究團隊對體內的星形細胞反應進行了微調。他們發現,溫和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可以自然地逆轉其反應性,而嚴重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可以在30天內導致不可逆的神經退行性變、腦萎縮和認知缺陷。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嚴重反應性星形細胞誘導的神經退行性變在注射病毒的APP/PS1小鼠中成功複製,而這類小鼠普遍缺乏神經退行性變。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小膠質細胞在對抗阿爾茨海默症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或將給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轉機。但無論是第一種特徵還是第二種特徵,小膠質細胞都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小膠質細胞由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演化而來,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特殊的免疫細胞,也是神經炎症的主要調節因素之一,在生理學上對宿主防禦和組織修復至關重要。
  • 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上)
    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常駐巨噬細胞,它們參與了維持大腦穩態的過程,在人的大腦發育以及生命和衰老過程中的生理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阿爾茨海默氏病(AD)中,最初認為小膠質細胞反應是由澱粉樣蛋白沉積物和營養不良的神經突偶然觸發的。
  • 炎症反應與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的聯繫
    基於這些結果,科學家們也在爭論,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近年,人們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有了新的認知。一些研究發現,β澱粉樣蛋白具有抗病毒,或是抗微生物的特性,表明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有關。雖然先天免疫反應與這種疾病有著關聯,但免疫系統的激活究竟如何影響了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之前還不得而知。
  • 人類小膠質細胞中TREM2參與阿爾茲海默症調控新機制
    一、前言小膠質細胞和神經炎症與晚發性阿爾茨海默病作為腦中的初級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執行了巨噬細胞的功能,比如吞噬死細胞碎片和蛋白聚積物、參與細胞因子信號和進行免疫監視等。此外,小膠質細胞也表現出重要的神經保護功能,如為神經元提供營養支持、促進少突膠質細胞的活化和調節突觸可塑性。近期一些免疫相關基因附近的AD風險位點的發現,加上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和嵌合體小鼠模型的發展,使研究人小膠質細胞對AD風險的影響和參與的具體機製成為可能。
  • 最新綜述:小膠質細胞如何影響Tau病理?
    在包括阿爾茨海默病(AD)在內的所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程進展中,大腦中失去控制的免疫反應不容忽視。最近的研究已證明tau蛋白具有prion樣特徵,並且小膠質細胞變化與tau病理有關。儘管尚不清楚當中的先後次序,但tau本身的種子擴散特性小膠質細胞對tau傳播的促進作用很可能共同起作用,並且對退行性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至關重要。據現有證據,靶向tau種子並控制複雜炎症過程中的某些信號傳導途徑可能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 國際學術會議:腦腸軸理論有望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就「阿爾茨海默病中腸道菌群失調與神經炎症的關係及甘露特鈉的治療幹預」主題發表學術演講,詳細闡述其研究團隊揭示的GV-971(中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靶向腦腸軸的作用機制: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改善認知功能障礙。
  • Neuron重磅長綜述:星形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症中扮演的角色
    例如,脂多糖(LPS)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在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誘導神經毒性表型,小膠質細胞分泌的IL-1a、TNF-a和補體成分1q(C1q)誘導了星形膠質細胞的轉錄反應,使其產生尚未確定的神經毒性因子,降低了吞噬細胞活性以及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圖2A)。
  • Frontiers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下)
    1,小膠質細胞研究的熱門分子靶標 在過去的幾年中,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確定了超過25個與遲髮型阿爾茨海默病(LOAD)發病風險密切相關的遺傳基因座
  • NG2膠質細胞是大腦免疫穩態失衡的「剎車」 | BMC Medicine
    論文標題:NG2 glia regulate brain innate immunity via TGF-β2/TGFBR2 axis 期刊:BMC Medicine 作者:Shu-zhen Zhang, Qin-qin Wang et al 發表時間:2019/11/15 DOI:10.1186/s12916-019-1439-x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2】Nature:移除衰老的神經膠質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doi:10.1038/s41586-018-0543-y殭屍細胞是那些沒有死亡但同樣無法執行正常細胞功能的細胞。這些殭屍細胞或者說衰老細胞參與許多年齡相關性疾病。
  • NLRP3炎性體調控小膠質細胞對周圍炎症的反應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的主要免疫細胞,可在炎症誘導後的5 h內通過其細胞內Ca2 +信號傳導感知周圍炎症。重要的是,Ca2 +信號傳導的這種變化發生在炎症誘導後24-48 h。脂多糖介導的小膠質細胞Ca2 +信號傳導的早期增加以及脂多糖誘導的小膠質細胞的形態激活延遲均在缺少NACHT,LRR和NLRP3炎性小體的突變小鼠中被阻斷。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突觸修剪失控: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近些年Stevens著迷於研究突觸消除或「突觸修剪」這一大腦發育的正常過程。她發現了一些負責啟動免疫反應來清除身體中致病因素的蛋白質,在標記需消除的虛弱或不需要的突觸中也發揮著作用。這個過程會讓像「吃豆人」一樣的小神經膠質細胞吞噬靶向突觸,從而為更加精確的大腦線路連接做好準備。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誘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症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豐富細胞,在神經元代謝相關的發育和體內穩態中具有調節神經活動、突觸形成、限制膠質細胞維護血腦屏障等作用,這些穩態機制的失調是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發病機制。此外,星形膠質細胞還具有促進和擴大中樞神經系統病理反應的功能,例如神經毒性以及激活小膠質細胞和募集周圍促炎細胞的能力。當前,人們對於星形膠質細胞的穩態抗炎活性及其調控機制仍然知之甚少。2021年1月6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例如,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症,酒精依賴和自閉症的人和小鼠模型研究中已觀察到細菌相關膽汁酸水平的改變,已知膽汁酸會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色氨酸代謝物調節星形膠質細胞中的芳烴受體,並通過降低其炎症狀態和改變它們與小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來影響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