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s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下)

2021-01-11 騰訊網

今天我們繼續解讀這篇發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的綜述Microglia in Alzheimer Disease: Well-Known Targets and New Opportunities,上回介紹了小膠質細胞在AD中發揮的作用(點擊即可回顧),突出顯示了其功能途徑的多樣性,下面進一步解讀小膠質細胞研究潛在的新方向和挑戰。

1,小膠質細胞研究的熱門分子靶標

在過去的幾年中,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確定了超過25個與遲髮型阿爾茨海默病(LOAD)發病風險密切相關的遺傳基因座;其中許多與神經炎症有關,並且在小膠質細胞中特異性表達,提示小膠質細胞反應可能不僅是AD的結果,也可能是其致病原因。

1、APOE——基於Aβ的小膠質細胞功能調節劑

載脂蛋白E(APOE)是一種載脂蛋白,與細胞之間的膽固醇和脂質轉移有關。在大腦中,它主要由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產生,少量由神經元產生。在人類中,APOE存在三種主要同工型:ε2,ε3和ε4;其中ε4亞型是AD相關的常見基因變異,並且是已知的最重要的LOAD的風險因素。

關於APOE與Aβ之間的相互作用,當前研究主要集中在APOE對澱粉樣蛋白負載和寡聚的影響上,也有研究表明 APOE可影響大腦對Aβ的清除作用。而對於APOE在小膠質細胞中作用仍知之甚少。

早期的屍檢研究發現,與APOE-ε3相比,APOE-ε4攜帶者中反應性小膠質細胞的數量更多,近期的動物實驗也進一步驗證了APOE同工型和反應性小膠質細胞之間的關係。此外,證據表明APOE在疾病相關小膠質細胞(DAM)中上調,並調節體內穩態和炎症因子的轉錄,表達APOE-ε4的小鼠比APOE-ε3釋放更多的促炎細胞因子。然而,APOE誘導促炎反應的觀念受到了挑戰,因為在Aβ存在的情況下,APOE誘導了促炎細胞因子分泌減少;上述矛盾表明了APOE、Aβ和神經膠質細胞之間存在更為複雜的聯繫。

總體而言,APOE無疑能通過Aβ的聚集和清除、調節小膠質細胞活化和細胞因子釋放等途徑參與LOAD,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探索其中的具體過程。

2、TREM2——作用未明的知名風險因素

除APOE以外,與LOAD相關的另一個主要的熱門研究基因是在髓樣細胞2上表達的觸發受體(TREM2)。TREM2是在包括小膠質細胞在內的髓樣細胞中表達的細胞表面受體,可調節炎症反應、吞噬作用及趨化因子分泌。目前對於TREM2如何影響AD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晰,但在APP / PS1小鼠海馬和皮質中發現TREM2存在年齡相關的增加。

TREM2缺乏會導致Aβ相關小膠質細胞減少,但關於AD中TREM2的大多數研究與小膠質細胞介導的Aβ吞噬作用有關,但其發揮的是有益作用還是有害作用,目前研究結論並不一致;在TREM2依賴的炎症反應中也發現了矛盾的結果,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TREM2如何影響炎症反應

2,新興的小膠質細胞靶標

1、嘌呤能信號

小膠質嘌呤能受體可調節多種生理過程,包括吞噬作用、趨化作用和細胞因子釋放。嘌呤能受體分為兩個超家族:P1受體對腺苷有反應,而P2受體對ADP和ATP有反應。嘌呤能受體在包括小膠質細胞在內的多種CNS細胞類型中廣泛表達,離子型P2X和代謝型P2Y受體均涉及AD等神經系統疾病。在G蛋白偶聯的P2Y受體中,P2Y6R,12和13是在小膠質細胞中表達最多的三種亞型;在AD中研究最多的是P2Y12受體,它在小膠質細胞穩態中起重要作用。

2、信號

信號傳導是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關鍵第二信使,對於正常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至關重要。小膠質細胞反應伴隨著細胞內Ca2+的增加,這是誘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釋放所必需的過程。近期的研究表明,來自AD患者的小膠質細胞具有較高的Ca2+基線水平,但ATP誘導的鈣反應持續時間較長,表明AD患者小膠質細胞中的鈣信號傳導受損

3,總結

小膠質細胞參與AD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但它正在快速發展。AD腦中表現出至少兩種形態截然不同的小膠質細胞表型:與澱粉樣斑塊相關的細胞表現出「反應性」/阿米巴樣表型,而在其餘實質中存在的細胞表現出穩態樣形態。隨著技術和分析方法的進步,現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整個AD進展中的小膠質細胞多樣性。

圖2.AD病理生理學中當前研究熱門及新興的小膠質靶標的示意圖。小膠質細胞以綠色表示,其表現出與澱粉狀蛋白-β沉積(紫色表示)相關的激活形態,或呈遠離Aβ的穩定形態。

目前用於研究AD的模型仍存在較多局限性,科學家們正在嘗試設計和尋找新模型(如基因鼠、犬類或靈長類動物)以降低研究困難。近年來已經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使研究者能夠更好地解決新的挑戰性問題,深入了解小膠質細胞在AD發病和進展中發揮的作用。

參考文獻:

HEMONNOT A-L, HUA J, ULMANN L, et al. Microglia in Alzheimer Disease: Well-Known Targets and New Opportunities [J].

編譯作者:樂行僧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本文為brainnews團隊原創編譯,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上)
    然而,最近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確定,許多AD風險基因座在小膠質細胞獨有的基因或其附近高度表達。因此,小膠質細胞的概念在疾病早期階段的研究中至關重要,甚至可作為重要的潛在治療靶點。小膠質細胞反應對AD進展中的利害作用尚不十分明確,並且頗具爭議。
  • 胡海嵐特邀評述:小膠質細胞在抑鬱症中的機制研究進展
    既往的研究主要聚焦於相關腦區和神經環路的神經元機制。隨著人們對神經系統的理解不斷深入,大腦當中非神經元的膠質細胞在抑鬱症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凸顯。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具有免疫細胞性質的獨特類型膠質細胞。近年來,研究揭示了小膠質細胞在抑鬱症個體中的狀態轉變,提出了其參與抑鬱症發生的多種機制,以免疫激活釋放炎性因子為主,與其他小膠質細胞代謝產物共同改變神經元和其他膠質細胞的功能。
  • 最新綜述:小膠質細胞如何影響Tau病理?
    在包括阿爾茨海默病(AD)在內的所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程進展中,大腦中失去控制的免疫反應不容忽視。最近的研究已證明tau蛋白具有prion樣特徵,並且小膠質細胞變化與tau病理有關。這篇發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的文章Role of Microglial Cells in Alzheimer’s Disease Tau Propagation綜述了小膠質細胞在AD相關Tau病理中的作用。
  • 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為探索小膠質細胞開闢新途徑
    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使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測序對不同病理情況下的小膠質細胞關鍵特徵進行全面研究,發現Hexb是一個可以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特徵基因。這種品系模型可以為深入研究CNS發育、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小膠質細胞功能提供有價值的資源。
  • 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AD患者炎症標誌物水平升高以及先天免疫功能相關的AD風險基因的發現提示神經炎症在AD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就神經炎症與澱粉樣蛋白和tau病理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神經炎症對AD疾病軌跡的影響作一綜述,特別關注小膠質細胞作為神經炎症的主要參與者,並討論在不同條件下觀察到的小膠質細胞表型的時空變化,以及如何將這些細胞調節為AD的治療策略。
  • Neuron重磅長綜述:星形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症中扮演的角色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概述了星形膠質細胞在CNS炎症中的多方面作用,重點介紹了星形膠質細胞亞群及對其進行調控的最新發現,探討了神經炎症和神經變性背景下中星形膠質細胞與其他細胞之間的互作機制,並討論了這些互作如何影響病理結局。
  • 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視神經脊髓炎中的作用
    梅奧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系和神經科學系伍龍軍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小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功能中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小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疾病,如疼痛、癲癇、中風和自身免疫性神經病學中的病理作用。小膠質細胞是目前神經免疫研究的熱點,已經知道小膠質細胞在各種疾病過程中高度活化,然而,這種活化反應的功能在不同疾病中可能大不相同。
  • Nat Immunol: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
    為了建立一種新的小膠質細胞基因靶向模型,作者首先應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分析比較了小膠質細胞和CAM在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特徵,並發現己糖胺半乳糖苷酶亞基β(Hexb)可作為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而其他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水平在病理過程中則表現出顯著下調。
  •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2:20:40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CHUV)和洛桑大學精神病學神經科學中心Nicolas Toni、Kevin Richetin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NG2膠質細胞可生成少突膠質細胞,但不生成神經元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除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外,NG2膠質細胞也被認為是第四種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已使用Cre/loxP策略在幾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仔細研究了NG2膠質體內的命運。現已有明確的共識,即NG2膠質細胞主要充當腹側前腦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亞群的祖細胞,而NG2膠質細胞的神經源性潛力仍受到質疑。
  • Nature:新角色!小膠質細胞或能有效調節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和行為!
    2020年10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大腦中扮演清道夫角色幫助清理死亡細胞的免疫細胞,或在小鼠和人類機體行為的調節上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國際雜誌Nature上,這種特殊的清道夫細胞名為小膠質細胞(microglia),其能保護大腦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下不受異常激活的影響
  • 小膠質細胞和外周巨噬細胞生物學的新發現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和體內平衡的關鍵因素。它們是從卵黃囊衍生的紅系骨髓祖細胞在發育早期的瞬時波中衍生而來的長壽細胞。第一代全基因組表達研究提供了許多轉錄本(例如Olfml3, Fcrls, Tmem119, P2ry12, Gpr34, 和 Siglech),可用於區分小膠質細胞和外周巨噬細胞。然而,最近的報導表明,小膠質細胞表型是由微環境以時間和上下文相關的方式不斷塑造的。
  • eLife|Aβ纖維引發的AD小鼠小膠質細胞的蛋白組變化和功能障礙
    圖3 MARPs生物過程(BP)的基因本體富集簇分析綜上,作者的研究提出該組學特徵可用來跟蹤小膠質蛋白組,並且提供了一種資源,該資源可以在Aβ積累的不同階段中映射出大腦免疫力的變化。3.斑塊相關的小膠質細胞中檢測到的蛋白質組變化作者通過使用從12個月齡的APPPS1和APP-KI小鼠的小膠質細胞中分離出來的小膠質細胞進行Western blot分析,驗證了蛋白質組的變化。
  • 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一直在移動,竟可阻止神經元...
    2020年12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作為大腦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不斷地從它們的細胞體(cell body)上伸展和縮回「分支」,以觀察周圍環境。想像一下章魚,不移動身體,卻把觸角伸向各個方向。這就是小膠質細胞的運作方式。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每個細胞都將覆蓋其周圍的整個三維空間。然後,一切又會重新開始。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但對抗阿爾茨海默症,依舊是學界努力的方向。小膠質細胞在對抗阿爾茨海默症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或將給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轉機。小膠質細胞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免疫細胞,屬單核吞噬細胞系,與外周單核細胞功能類似,在感染損傷及病理狀態下,調控神經元的生存,使神經元膠質細胞的微環境達到平衡,是防禦病因的「第一道屏障」
  • 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
    今天,賽業小編為您推薦「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詳情如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Erin Purcell和他實驗室的研究生Joseph W. Salatin、Mayo診所技術副主任Kip A.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對百歲老人的研究發現,儘管他們腦中富含澱粉樣蛋白,但仍有良好的認知表現。流行病學研究提出了認知儲備的概念,具有良好認知儲備的個體可以更好的適應大腦的病理改變,從而延緩或阻止發病。因此,神經變性疾病研究的挑戰之一即是了解這些個體在腦中澱粉樣蛋白沉積的存在下,大腦是如何成功地維持正常的神經元功能的。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多篇文章,共同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這些細胞最早是由德國醫生Rudolf Virchow於1856年觀察到的,後來被稱為小膠質細胞,意為「小膠水」。如今,在一項新的以小鼠為實驗對象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小膠質細胞實際上可能是記憶保持的關鍵因素。如果在人類中發現同樣的效果,那麼這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更好地治療健忘症、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影響記憶力的疾病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 人類小膠質細胞中TREM2參與阿爾茲海默症調控新機制
    作為腦中的初級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執行了巨噬細胞的功能,比如吞噬死細胞碎片和蛋白聚積物、參與細胞因子信號和進行免疫監視等。此外,小膠質細胞也表現出重要的神經保護功能,如為神經元提供營養支持、促進少突膠質細胞的活化和調節突觸可塑性。近期一些免疫相關基因附近的AD風險位點的發現,加上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和嵌合體小鼠模型的發展,使研究人小膠質細胞對AD風險的影響和參與的具體機製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