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Aβ纖維引發的AD小鼠小膠質細胞的蛋白組變化和功能障礙

2021-01-11 腦科學君

來源:小崔和他的小夥伴們

導讀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進行性、不可逆的腦部疾病。AD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一種叫做澱粉樣蛋白(Aβ)的蛋白質異常高積累,在大腦中形成獨特的塊狀物稱之為 "斑塊"。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能識別感染、有毒物質和損傷的細胞,並通過清除這些物質來保護神經細胞。小膠質細胞功能障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病理特徵。

近期,在elife期刊發表了《Fibrillar Ab triggers microglial proteome alterations and dysfunction in Alzheimer mouse models》的研究論文。作者對澱粉樣蛋白β(Aβ)病理學的兩個小鼠模型(過表達APPPS1和敲入APP-NL-G-F(APP-KI))中小膠質細胞進行了深入和時間分辨的蛋白質組學表徵。標註了一組小膠質細胞Aβ反應蛋白群(MARPs),它們反映了Aβ沉積早期、中期和晚期階段小膠質細胞變化的異質性,並在APPPS1小鼠中出現較早。

令人驚訝的是,蛋白質組的動力學差異與Aβ纖維的存在有關,而不是營養不良的神經軸突,提示原纖維抗體可能觸發AD相關的小膠質細胞表型和觀察到的功能下降。鑑定出的AD小膠質蛋白質組學特徵為新型分子靶標的功能研究和監測AD進展或治療效果的潛在生物標誌物提供了參考。

1. 與APP-KI小膠質細胞相比,APPPS1小膠質細胞更早地形成與AD相關的蛋白質組學特徵

在APPPS1和APP-KI的小鼠模型中,澱粉樣斑塊沉積出現在相似的年齡段(6-8周)。為了揭示不同澱粉樣蛋白沉積階段小神經膠質蛋白組的動態改變,作者分析了分別來自1,3,6和12個月大的APPPS1和APP-KI小鼠的小膠質細胞,以及其年齡相匹配的野生型(WT)小鼠(圖1)。

為了便於進行蛋白質組分析,作者首先優化了小神經膠質的分離程序,利用MACS技術從小鼠大腦中分離出CD11b陽性的小膠質細胞,然後,優化了微膠質蛋白組分析的數據採集方法。12個月齡小鼠的APPPS1小膠質細胞顯示了776種顯著的上調蛋白和633個下調蛋白,而APP-KI小膠質細胞顯示了704個上調蛋白和666個下調蛋白。總的來說,數據顯示,在這兩種小鼠模型中,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積累導致小神經膠質向AD相關表型發展,但是,APPPS1和APP-KI小膠質細胞的反應動力學是不同的。

圖1 急性分離的小膠質細胞的定量蛋白質組學

2.MARPs的識別作為早、中和晚期澱粉樣蛋白階段的標誌

作者測定了在Aβ蛋白沉積的早期、中期和晚期首先出現的蛋白質改變,以及在所有的分析階段發生的變化,並一直追蹤著澱粉樣蛋白的積累。為此,作者選擇了APPPS1小鼠模型作為參考,因為它能顯示早期的變化,相較於APP-KI,APPPS1小鼠模型能提供一個更好的關於蛋白質改變澱粉樣蛋白反應的時間解析度(圖2A)。

早期組的小膠質細胞Aβ反應蛋白群(MARPs)包括幾個先前確定的轉錄DAM標記物比如ITGAX (CD11c), APOE, CLEC7a, LGALS3 (Galectin-3) 和CD68 (圖2B);中期組的MARPs包括上調的蛋白質如FABP3, FABP5, CD63, TREM2, MIF 和GUSB(圖2C);晚期的MARPs表達只有在廣泛的澱粉樣蛋白病理時才會發生改變的蛋白質,該組包括參與鈣離子結合的上調蛋白質,比如NCAN,MYO5A, HPCAL4, TTYH1和GCA以及在內吞/溶酶體系統中發揮作用的下調蛋白比如TFEB, TFE3和BIN1,還有不同的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蛋白包括GNG2, GNG5和GNG10也顯示豐度下降(圖2D)。

圖2 早期、中期和晚期MARPs

早期的MARPs基因本體(GO)簇富集分析顯示, 上調的蛋白富含免疫反應、病毒反應、幹擾素β和細胞因子反應、抗原處理和呈遞以及生物和脂質反應(圖3)。

圖3 MARPs生物過程(BP)的基因本體富集簇分析

綜上,作者的研究提出該組學特徵可用來跟蹤小膠質蛋白組,並且提供了一種資源,該資源可以在Aβ積累的不同階段中映射出大腦免疫力的變化。

3.斑塊相關的小膠質細胞中檢測到的蛋白質組變化

作者通過使用從12個月齡的APPPS1和APP-KI小鼠的小膠質細胞中分離出來的小膠質細胞進行Western blot分析,驗證了蛋白質組的變化。該分析證實了相較於WT小鼠,在兩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早期MARPs APOE和CD68的明顯增加,中位MARPs TREM2和FABP5以及領先的MARP CSF1R的水平降低(圖4)。

圖4 12個月APPPS1和APP-KI小鼠的定量和調節蛋白

此外,為了可視化APPPS1和APP-KI小鼠中改變的小膠質蛋白的空間分布,蛋白質組學的變化也通過免疫組化驗證。對3個月大的APPPS1小鼠進行免疫組織學分析,已經發現選定的MARP,如CLEC7a(圖5),TREM2, APOE的免疫反應性增強,標誌著AD中小膠質激活的初始階段。

圖5 小膠質細胞CLEC7a在3個月大的APPPS1小鼠中明顯上調

這些增長在IBA1陽性的小膠質細胞中檢測到, 而這些小膠質細胞聚集在澱粉樣蛋白斑塊上,但在離斑塊更遠的小膠質細胞中沒有,並且在3個月大的APP-KI小鼠中不那麼明顯(與其蛋白質組數據一致)。

據此,與WT小鼠相比,在12個月時,APPPS1和APP-KI小鼠都顯示出選定的MARP CLEC7a的水平有類似的增加(圖6),TMEM119的水平有所下降。這些數據表明,小膠質細胞和Aβ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可能觸發蛋白質組的變化,因為它們可以在斑塊相關的小膠質群體中觀察到。

圖6小膠質細胞的CLEC7a在12個月齡的AD小鼠模型中均有增加TMEM119在12月齡的兩種AD小鼠模型中均下調

4.APPPS1和APP-KI小鼠在澱粉樣斑塊沉積中呈現相同的動態變化,但在斑塊纖維化方面存在差異

小膠質蛋白質組的變化幅度與伴隨著疾病發展而積累的Aβ斑塊有關。儘管在兩種小鼠模型中觀察到的斑塊負荷相同(圖1C、D和圖2A),但是MARP標記的基因表型在不同的小鼠模型中是不同的,並且在APPPS1小鼠中發生較早。因此,在APPPS1和APP-KI的小鼠模型中,澱粉樣蛋白斑塊的性質似乎是不同的。

在3個月齡的APP-KI小鼠中幾乎檢測不到纖維素Aβ(圖7),APP-KI小鼠中纖維素Aβ的數量在6個月和12個月時增加,但與APPPS1小鼠相比總體上仍然較低。因此,作者展示了APPPS1和APP-KI小鼠模型在3個月齡時Aβ斑塊纖維化的突出差異。

圖7 與APP-KI斑塊相比APPPS1小鼠的Aβ斑塊顯示出更高的纖維狀Aβ含量

5.膠質的募集與纖維素Aβ相關

為了確定在AD中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小膠質細胞的反應,作者首先在兩種小鼠模型中量化了小膠質增加到的Aβ斑塊,該分析是在早期病理階段(3個月)進行的,作者發現了蛋白質組調節的突出差異(圖1C、D和圖2A),以及纖維素Aβ的量都有明顯差異(圖7A、B)。免疫組織化學分析顯示,在APPPS1小鼠中,IBA1陽性的小膠質細胞募集到大的ThR陽性原纖維Ab聚集體中(圖8A)。

量化分析顯示,相較於APP-KI小鼠,在APPPS1小鼠中的Aβ斑塊周圍,IBA陽性的小膠質聚集增加, 儘管他們的整體較大的Aβ斑塊大小支持纖維狀Aβ構象導致小膠質的聚集,而不是斑塊的大小(圖8B、C)。

同樣,作者觀察到,與APP-KI小鼠相比,APPPS1的Aβ斑塊周圍的CD68免疫反應增加了, 然而,在兩個模型中,斑塊附近的每個小膠質細胞的CD68信號是相似的。總的來說,作者推測小膠質的增加可能是由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纖維Aβ含量引起的,從而驅動MARP信號的獲得。

圖9 纖維狀Aβ在3個月大的APPPS1小鼠中觸發更高的小膠質細胞募集,並與吞噬功能障礙相關

6.吞噬細胞的損傷與MARP標誌物的出現有關

APPPS1和APP-KI小鼠在小膠質細胞對澱粉樣蛋白的反應動力學中觀察到的差異促使作者研究小膠質細胞吞噬功能與MARP信號特徵之間的關聯。為此,作者使用E.coli-pHrodo攝取測定法評估了3個月和6個月大的APPPS1和APP-KI小鼠與相應年齡匹配的WT小膠質細胞的吞噬能力。在3個月大的APPPS1小膠質細胞中檢測到吞噬功能障礙,並且能夠分離的CD11b陽性細胞數量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APPPS1吞噬功能障礙在6個月大的小膠質細胞中沒有進一步改變,這表明通過大腸桿菌攝取測定法測得的小膠質細胞功能缺陷已在3個月大時完全確立,並具有早期MARP的特徵。相反,APP-KI小膠質細胞在3個月時仍保持功能,但在6個月時表現出與APPPS1小膠質細胞相似的損傷(圖9)。總的來說,作者觀察到小鼠模型之間小膠質功能障礙的不同動力學,這與MARP的出現以及原纖維Aβ的存在有關。

小結

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的改變是作為對Aβ沉積的反應而觸發的,因為沉積前階段沒有揭示蛋白質組的變化。TREM2-APOE調節機制的改變支持了向MARP的轉化。AD小膠質細胞表現出明顯的幹擾素刺激、抗原遞呈增加、細胞表面受體改變、脂質穩態和代謝。小膠質細胞的這些蛋白質組學變化似乎是對纖維Aβ的反應,反映在變形小膠質細胞的形態和吞噬能力受損。作者的蛋白質組數據集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研究資源,提供了Aβ沉積不同階段的小膠質細胞變化信息,未來或許可用於監測小膠質細胞修復策略的治療效果。

相關焦點

  • 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有趣的是,患病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形態也因疾病的空間位置和階段而變化。營養不良小膠質細胞的出現早於tau的病理發展,可溶性高磷酸化tau蛋白被認為導致小膠質細胞表型改變,使免疫監測功能喪失,並通過神經原纖維纏結的形成促進疾病進展。這些發現表明,小膠質細胞的表型變化,包括形態學、蛋白質組學特徵和行為的改變,與疾病進展相關。
  • 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上)
    在AD病理過程中,小膠質細胞通過激活以NLRP3為主的炎性小體促進了炎性因子的釋放。NLRP3炎性小體是由NLRP3蛋白和ASC蛋白組成,其激活促進pro-caspase-1切割為具有活性的caspase-1,並引起IL-1β、NO和TNFα等促炎因子增多,促成澱粉樣斑塊形成及神經退行性改變。
  • Adv Mater:通過雜多價大環共組裝識別和清除β-澱粉樣蛋白
    β-澱粉樣蛋白(Aβ)產生和清除的不平衡導致Aβ1-42單體聚集形成纖維和澱粉樣斑塊,是AD發病機制中不可或缺的過程,最終導致病理變化和認知障礙。因此,Aβ已經成為治療AD藥物最重要的靶點。然而,開發一種化合物既能夠識別Aβ,又能抑制Aβ纖維形成、消除澱粉樣斑塊,同時改善認知和緩解AD病理是目前AD藥物開發的重大挑戰。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1,小膠質細胞對神經元功能和健康至關重要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證據表明,小膠質細胞類似於其他組織內的巨噬細胞,根據所處生物狀態的不同(即大腦區域、年齡、健康和代謝需求)而具有不同的功能。除了免疫功能之外,小膠質細胞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例如,在大腦發育過程中促進神經元突觸的形成。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1,小膠質細胞對神經元功能和健康至關重要 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證據表明,小膠質細胞類似於其他組織內的巨噬細胞,根據所處生物狀態的不同(即大腦區域、年齡、健康和代謝需求)而具有不同的功能。除了免疫功能之外,小膠質細胞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例如,在大腦發育過程中促進神經元突觸的形成。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阿爾茨海默症臨床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和語言障礙等,出現失語、失用、失認等病症表現,就像是記憶的橡皮擦,一點點擦去患者與其家人、朋友的記憶。小膠質細胞可以在神經元迴路以及可塑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促進神經突觸的保護和修復。在某種程度上,小膠質細胞可以釋放一系列神經營養因子,促進神經元突觸保護和重塑作用,其中神經營養因子有助於記憶的形成及神經功能的恢復。
  • Frontiers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下)
    ,突出顯示了其功能途徑的多樣性,下面進一步解讀小膠質細胞研究潛在的新方向和挑戰。 1、APOE——基於Aβ的小膠質細胞功能調節劑 載脂蛋白E(APOE)是一種載脂蛋白,與細胞之間的膽固醇和脂質轉移有關。在大腦中,它主要由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產生,少量由神經元產生。
  • 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創傷後的雙重作用及調控機制
    在一生中卵黃囊來源的小膠質細胞與循環血中的單核細胞各自獨立,小膠質細胞在健康CNS中可以自我更新保持一定數量,可能來源於CNS中的祖細胞小膠質和腦內巨噬細胞表達許多尋常的蛋白標記物如CD11b和CX3CR1,然而最近的轉錄組學分析發現小膠質細胞具有獨特的分子信號。
  • 《科學》子刊:飲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吞噬和修剪突觸,引發焦慮
    酗酒與大腦和外周器官的病理生理變化有關,其中的許多變化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狀況。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影響通常會導致行為缺陷(包括焦慮、認知能力下降和運動功能障礙)和突觸功能受損。突觸功能受損是酒精濫用的主要特徵,可能是此類行為缺陷的基礎。
  • NLRP3炎性體調控小膠質細胞對周圍炎症的反應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的主要免疫細胞,可在炎症誘導後的5 h內通過其細胞內Ca2 +信號傳導感知周圍炎症。重要的是,Ca2 +信號傳導的這種變化發生在炎症誘導後24-48 h。脂多糖介導的小膠質細胞Ca2 +信號傳導的早期增加以及脂多糖誘導的小膠質細胞的形態激活延遲均在缺少NACHT,LRR和NLRP3炎性小體的突變小鼠中被阻斷。
  • 新發現:抑制CD22可增強大腦小膠質細胞清潔腦中「垃圾」能力
    今天,奇點糕就給大家講一講,小膠質細胞出了問題,該怎麼維修呢?   史丹福大學的Tony Wyss-Coray博士和他的團隊在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了重磅研究成果,他們成功找到了調控小膠質細胞「清潔」能力的蛋白CD22,抑制CD22可以恢復衰老小鼠小膠質細胞的清理功能,減少阿爾茨海默病小鼠和帕金森病小鼠大腦中的「垃圾」蛋白,改善小鼠的認知[1]。
  •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GLP-1受體信號調節脂肪酸氧化、線粒體完整性和功能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GLP-1受體信號調節脂肪酸氧化、線粒體完整性和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3:39:42 近日,德國科隆大學Jens C.
  • 最新綜述:小膠質細胞如何影響Tau病理?
    最近的研究已證明tau蛋白具有prion樣特徵,並且小膠質細胞變化與tau病理有關。儘管尚不清楚當中的先後次序,但tau本身的種子擴散特性小膠質細胞對tau傳播的促進作用很可能共同起作用,並且對退行性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至關重要。據現有證據,靶向tau種子並控制複雜炎症過程中的某些信號傳導途徑可能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 人類小膠質細胞中TREM2參與阿爾茲海默症調控新機制
    作為腦中的初級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執行了巨噬細胞的功能,比如吞噬死細胞碎片和蛋白聚積物、參與細胞因子信號和進行免疫監視等。此外,小膠質細胞也表現出重要的神經保護功能,如為神經元提供營養支持、促進少突膠質細胞的活化和調節突觸可塑性。近期一些免疫相關基因附近的AD風險位點的發現,加上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和嵌合體小鼠模型的發展,使研究人小膠質細胞對AD風險的影響和參與的具體機製成為可能。
  • 許超課題組與合作者在《eLife》發文揭示SETD3蛋白作為β-actin...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超教授課題組與波蘭華沙大學Jakub Drozak實驗室合作,解析了SETD3與β-actin多肽的高分辨複合物晶體結構,並結合酶活實驗揭示了肌動蛋白(Actin)第73位組氨酸(His73)的N3位甲基化的作用機制,相關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TD3-mediated histidine methylation
  • 全身麻醉藥引發的內質網應激和線粒體功能障礙對阿爾茨海默病影響...
    吸入麻醉藥可引發內質網Ca2+穩態失衡導致ERS,而ERS在AD患者神經元功能障礙的起始和進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β幹擾內質網功能導致AD患者早期即出現ERS。同時Ap可引起原代神經元出現ERS進而激活線粒體或內質網介導的細胞凋亡。
  • 一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研究工具,為探索小膠質細胞開闢新途徑
    為了建立一種新的小膠質細胞基因靶向模型,作者首先應用大規模平行單細胞分析比較了小膠質細胞和CAM在穩態和疾病過程中的特徵,並發現己糖胺半乳糖苷酶亞基β(Hexb)可作為穩定表達的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而其他小膠質細胞核心基因水平在病理過程中則表現出顯著下調。
  • Front.Aging Neurosci:人類神經幹細胞移植可改善AD認知缺陷
    此項研究表明,移植的hNSCs可通過補償機制增強APP / PS1小鼠的神經元連接性和代謝活性,從而減輕了AD相關的認知功能障礙。1,移植hNSCs在大腦中存活、遷移和分化本研究使用GFP標記hNSCs,以鑑定移植後6周內APP /PS1小鼠大腦各個區域中移植細胞的位置。
  •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2:20:40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CHUV)和洛桑大學精神病學神經科學中心Nicolas Toni、Kevin Richetin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兩篇Science子刊指出阻斷星形膠質細胞中的TGF-β受體有望治療阿爾...
    論文通訊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整合生物學教授Daniela Kaufer說,「我們傾向於用看待神經退化的方式來看待年老的大腦:衰老涉及功能喪失和細胞死亡。但是我們的新數據從一種不同的角度說明年老大腦為何運作不佳:這正是因為這種炎症負荷(inflammatory load)的『迷霧(f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