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eurosci:意外!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一直在移動,竟可阻止神經元...

2021-01-07 生物谷

2020年12月17日訊/

生物谷

BIOON/---作為大腦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不斷地從它們的細胞體(cell body)上伸展和縮回「分支」,以觀察周圍環境。想像一下章魚,不移動身體,卻把觸角伸向各個方向。這就是小膠質細胞的運作方式。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每個細胞都將覆蓋其周圍的整個三維空間。然後,一切又會重新開始。

這種連續而快速的監視是大腦中小膠質細胞獨有的特徵。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大腦中發生,不論有沒有疾病存在,也不論你是醒著還是睡著。小膠質細胞還可以迅速將其分支引導向大腦中的損傷部位。長期以來的理論認為,小膠質細胞進行這種監視,是為了感知傳染性病原體的入侵或感知創傷。

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Katerina Akassoglou博士說,「這對我來說從來沒有意義。為什麼一個細胞要為一些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花費這麼多能量?我一直認為,小膠質細胞一直在移動一定有另一個原因,這很可能與大腦的正常功能有關。」事實證明,Akassoglou是對的。

圖片來自Nature Neuroscience, 2020, doi:10.1038/s41593-020-00756-7。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Akassoglou及其團隊發現小膠質細胞的監視有助於阻止大腦中的癲癇活動,或者說過度興奮性(hyperexcitability)。鑑於過度興奮性是包括阿爾茨海默病、癲癇和自閉症在內的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的一種共同的特徵,這些發現可能為這些疾病開闢新的治療途徑。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2月14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icroglial Gi-dependent dynamics regulate brain network hyperexcitability」。

阻止過度活躍的大腦

Akassoglou從她的科學生涯開始就對大腦的先天免疫系統感興趣。她第一次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小膠質細胞監測是在2003年她做博士後的時候,在鄰近的實驗室發現了這一現象。她馬上意識到,要了解這些細胞,她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凍結」它們的運動。

Akassoglou說,「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花了10多年時間才弄清楚如何阻止它們移動。有一些方法可以殺死這些細胞,但隨後它們消失了,你無法研究它們的運動。要找到一種既能讓它們活著,又能阻止它們調查大腦的方法,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她和她的團隊構建出第一種小鼠模型,在這種模型中,可以阻斷小膠質細胞監視大腦的過程。這些細胞仍然活著,但它們不能再伸展和縮回它們的分支。接下來,這個研究項目的目標只是觀察會發生什麼。

Akassoglou說,「這純粹是由好奇心驅動的。我們只是想知道,為什麼這些細胞一直在移動,如果它們停止,大腦會發生什麼?」

起初,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被凍結」的小膠質細胞顯得很正常。直到有一天,論文共同第一作者、Akassoglou 實驗室前博士後學者Victoria Rafalski博士意外地觀察到一隻小鼠的大腦出現了過度興奮性。

Rafalski博士說,「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在小膠質細胞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小鼠出現了自發的癲癇發作。這是我們第一次表明,這些細胞的監視可能會抑制癲癇活動。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提示,為什麼它們需要不斷移動---抑制癲癇發作可能是大腦中持續不斷的需要。」

為了進一步調查,Akassoglou團隊依靠顯微鏡和圖像分析的最新技術進步。他們將這些方法結合起來,開發出自己的方法來觀察活體大腦中小膠質細胞和活躍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像小鼠在輪子上奔跑,同時撓它們的鬍鬚一樣。

他們發現,小膠質細胞並不是隨意伸展自己的分支。相反,小膠質細胞主要是一個接一個地向活躍的神經元伸展,而對非活躍的神經元關注較少。重要的是,他們注意到,當小膠質細胞接觸到一個活躍的神經元時,該神經元的活動不會進一步增加。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Akassoglou實驗室前研究員Mario Merlini解釋說,「小膠質細胞似乎能感知到哪個神經元即將變得過於活躍,並通過與它接觸來控制它,從而阻止該神經元的活動升級。相反,在我們的小鼠模型中,小膠質細胞的運動被凍結,我們發現附近神經元的活動不斷增加,有點像一種恆溫器壞了的加熱器。這改變了我們對大腦中神經元活動如何調節的思考。小膠質細胞不是一個開關,而是大腦的恆溫器,控制神經元的過度活動。」

這些發現有助於Akassoglou團隊發現小膠質細胞監測的生理作用;小膠質細胞在通過阻止神經元過度活躍或過度興奮將它們的活動維持在正常範圍內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論文共同作者、格拉斯通研究所副研究員Jorge Palop博士說,「在癲癇患者和患上其他更可能發生癲癇的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和自閉症)的患者中,可以觀察到神經網絡的過度興奮性。過度活躍的大腦會導致大量神經元同時激活(或變得活躍),這一過程被稱為超同步(hypersynchrony),可能導致自發性癲癇發作。我們的研究可能為幹預高興奮性疾病提供一種新的方法。」

Akassoglou說,「在許多腦部疾病中,小膠質細胞調查大腦的能力受到損害。我們如今有了一種模型來研究受損的小膠質細胞對在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症在內的疾病中的大腦炎症和認知能力以及病毒SARS-CoV-2感染大腦的影響。」

了解小膠質細胞不斷運動以阻止大腦變得過度興奮可能會有治療意義。事實上,通過使用藥物激活劑迫使小膠質細胞伸展其分支,大腦中的過度活躍可能被逆轉。在這項研究中,這種方法恢復了小膠質細胞的伸展和縮回過程,並使神經元活動恢復到正常水平。Akassoglou和她的團隊如今正在擴展這項研究,以在疾病模型中測試任何可能的有益效果。

Akassoglou說,「通過解開小膠質細胞不斷運動的謎團,我們如今有了治療毀滅性腦疾病的新線索。」(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Mario Merlini et al. Microglial Gi-dependent dynamics regulate brain network hyperexcitability. Nature Neuroscience, 2020, doi:10.1038/s41593-020-00756-7.

2.An unexpected role for the brain's immune cell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unexpected-role-brain-immune-cells.html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大腦中的「糾察員」——小膠質細胞通過「觸手」阻止神經元過度興奮,預防神經系統疾病
    就像一隻章魚,在不移動自己身體的情況下,向各個方向伸出觸手——小膠質細胞就是這樣運作的。人們長期認為,小膠質細胞進行這種監測以感覺到感染因子的侵襲或感受創傷。該研究的通訊作者,格萊斯頓研究所的Katerina Akassoglou博士說:「我一直難以相信,為什麼細胞會為這些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消耗這麼多能量?我一直認為小膠質細胞運動是由於別的原因,可能與大腦的正常功能有關。」
  • 小膠質細胞或能有效調節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和行為!
    ,但大腦同時還能控制大量的非神經性細胞,包括小膠質細胞等,本文研究就發現了一個新亮點,即小膠質細胞或能作為神經細胞調節大腦神經活性和行為的「夥伴」,這些小膠質細胞能夠感知並對神經激活產生反應,同時還能對過度的神經活性產生一種負反饋機制,這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調節機制在保護大腦免於疾病侵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JNS:意外發現一種中間神經元的「類星形膠質細胞作用」
    VTC Fralin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Michael Fox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能夠產生19號膠原蛋白的腦細胞,而這種膠原蛋白是形成大腦中抑制迴路的關鍵成分。這項研究發表在了《神經科學雜誌》上,研究中描述了一種先前未知的健康大腦發育的潛在分子機制。該研究結果或將為科學家們開發成熟或修復細胞網絡以及緩解疾病的新藥奠定基礎。
  • 小膠質細胞負反饋控制神經元活動
    小膠質細胞負反饋控制神經元活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 23:35:22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Anne Schaefer團隊發現小膠質細胞對神經元活動的負反饋控制。
  • 大腦中的神經膠質細胞比神經元更重要 或有益於延長壽命防止肌肉萎縮
    該研究小組的最新發現於1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發現這一蠕蟲大腦中僅有4個神經膠質細胞控制著全身細胞的應激反應,並將蠕蟲的壽命延長了75%。這是一個驚喜,因為神經膠質細胞通常被認為是神經元的支持細胞,而神經元處理大腦真正的工作,比如學習和記憶。這一發現是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之前進行的。
  • Nat Neurosci:識別出免疫細胞在機體大腦發育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包括神經元細胞和小神經膠質細胞等,文章中,研究人員揭示了特定細胞類型之間名為髓鞘形成(myelination)這種連接所產生的機制,以及機體神經系統如何移除過量的連接。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斑馬魚幼體(一種小型透明的脊椎動物)進行研究,其與人類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共享著很多方面,因為斑馬魚幼體是透明的,因此在其發育過程中研究人員就能觀察其神經系統中的細胞所發生的變化。
  • J Neurosci:星形膠質細胞缺失或會抑制大腦神經發育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5年10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一類在大腦中含量豐富的支持細胞在神經元之間的交流能力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 Nat Neurosci: 大腦星形細胞過度激活與阿爾茲海默症發生之間的聯繫
    許多AD藥物的目標是消除β-澱粉樣蛋白(Aβ)或澱粉樣蛋白斑塊,它們會阻止突觸中的細胞間信號傳導。但是,即使去除了澱粉樣斑塊,一些AD患者仍然表現出神經變性和認知能力下降。相反,即使在很高的Aβ水平下,許多人也沒有神經退化和認知障礙的跡象。同樣,關於星形非神經元細胞(星形膠質細胞)為何從AD發病初期就發生形狀變化和功能變化,並在整個AD進展過程中以這種反應性狀態繼續存在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 陳功教授:體內重新編碼活性星形膠質細胞為大腦修復的功能性神經元
    哺乳動物出生後大腦產生新神經元的能力弱,這也是為什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很難恢復的原因。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再生的外源性細胞移植在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免疫排斥、腫瘤發生等諸多問題。操縱成體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其他內源細胞以再生新神經元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再生醫學研究熱點。
  • Neuron:揭秘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塑造神經迴路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免疫細胞在微調大腦神經迴路方面或許扮演著意想不到的角色,稱之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不僅能夠保護大腦免於感染和炎症,而且還能幫助塑造發育中的大腦迴路,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小膠質細胞還能指導神經元對感覺線索產生反應從而修飾自身的連接性
  • Nat Biotechnol:將人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有助...
    人星形膠質細胞,圖片來自Bruno Pascal/Wikipedia。2017年4月11日/生物谷BIOON/---帕金森病是一種主要影響運動系統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它的特徵在於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漸進性喪失。儘管當前的療法旨在補充多巴胺水平,但是沒有一種療法能夠恢復這些丟失的細胞。
  • 《自然》:小膠質細胞或能有效調節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和行為!
    ,但大腦同時還能控制大量的非神經性細胞,包括小膠質細胞等,本文研究就發現了一個新亮點,即小膠質細胞或能作為神經細胞調節大腦神經活性和行為的「夥伴」。 這些小膠質細胞能夠感知並對神經激活產生反應,同時還能對過度的神經活性產生一種負反饋機制,這種新型的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調節機制在保護大腦免於疾病侵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小膠質細胞在對抗阿爾茨海默症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或將給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轉機。小膠質細胞密度具有區域特異性,佔據人大腦中所有細胞的5%~20%,佔膠質細胞群體總數的約20%。當神經元受到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時,小膠質細胞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初的免疫反應,轉移至受損部位,產生作用。
  • 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
    今天,賽業小編為您推薦「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詳情如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Erin Purcell和他實驗室的研究生Joseph W. Salatin、Mayo診所技術副主任Kip A.
  • 新發現:抑制CD22可增強大腦小膠質細胞清潔腦中「垃圾」能力
    尤其是大腦裡,垃圾累積得多了,腦子就會變得「遲鈍」,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都和大腦中的「垃圾」蛋白累積脫不開關係。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重要免疫細胞,擔當了清潔重任。今天,奇點糕就給大家講一講,小膠質細胞出了問題,該怎麼維修呢?
  • 「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
    記憶信息被編碼於一些神經元中,稱之為記憶印跡細胞。然而,記憶究竟如何隨時間消退,一直讓人捉摸不透。經過3年多的努力,浙江大學醫學院谷巖研究員課題組和王朗副研究員課題組首次發現,用於免疫的小膠質細胞通過清除突觸而引起記憶遺忘,並且進一步發現補體信號通路參與了小膠質細胞介導的遺忘,並且依賴於記憶印跡細胞的活動。該研究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科學》。
  • NG2膠質細胞可生成少突膠質細胞,但不生成神經元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除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外,NG2膠質細胞也被認為是第四種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已使用Cre/loxP策略在幾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仔細研究了NG2膠質體內的命運。現已有明確的共識,即NG2膠質細胞主要充當腹側前腦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亞群的祖細胞,而NG2膠質細胞的神經源性潛力仍受到質疑。
  • 華裔學者俞洪波詳解大腦神經膠質細胞新功能
    它一直是科學家探索大腦功能的工具。它讓研究者直接進入「腦的叢林」。 一個腦包含數千億個神經元,還有更多的膠質細胞填充其間。「可以想像,如果我們能身臨其境,處身於興奮的腦中,那將會是電光閃爍,此起彼伏,密如織網。」俞洪波解釋說現代腦成像技術讓我們實現了這一夢想。研究人員如孫悟空一樣縮小身形,進入鐵扇公主的顱腔,置身於腦細胞的叢林中,觀察這些細胞。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幫助神經元形成突觸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通過在成對的神經元中誘導特定的變化,從而在成對的神經元之間開始交流。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在Neuron上,對自閉症,ADHD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發育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據認為這至少部分是由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所致。
  • Science子刊:喝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激活,破壞大腦神經傳遞,引發焦慮
    酗酒對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在人類酗酒者中經常發現突觸轉導和小膠質細胞缺陷,但二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該研究發現雄性小鼠酗酒會誘導小膠質細胞選擇性清除前額葉皮層神經元之間的興奮性突觸,從而抑制神經傳導,增加焦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