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鬱症影響全球超過3億人,嚴重損害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社會和經濟負擔,已經成為當代最不容忽視的精神類疾病。然而,抑鬱症的病因和抗抑鬱機制非常複雜,尚未被完全探明。既往的研究主要聚焦於相關腦區和神經環路的神經元機制。隨著人們對神經系統的理解不斷深入,大腦當中非神經元的膠質細胞在抑鬱症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凸顯。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具有免疫細胞性質的獨特類型膠質細胞。近年來,研究揭示了小膠質細胞在抑鬱症個體中的狀態轉變,提出了其參與抑鬱症發生的多種機制,以免疫激活釋放炎性因子為主,與其他小膠質細胞代謝產物共同改變神經元和其他膠質細胞的功能。同時小膠質細胞也會受到抗抑鬱藥物的幹預,參與抗抑鬱過程。
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胡海嵐教授受邀主持撰寫了題為「Microglia in depression: current perspectives」的英文綜述,並於近日在線發表於《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該文探討了針對抑鬱症病理和抗抑鬱過程中圍繞炎症反應和小膠質細胞作用的研究,梳理了對應的神經機制,探討了目前研究的成就、局限和未來發展方向。
小膠質細胞感受逆境或抑鬱狀態的可能機制
小膠質細胞參與抑鬱過程的可能機制
[點擊下方連結或「閱讀原文」可獲取全文]
Jia, X., Gao, Z., and Hu, H. (2020). Microglia in depression: current perspectives. Sci China Life Sci 63,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20-1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