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學一位教授受到關注,她就是獲得IBRO-Kemali國際獎的胡海嵐。這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
評獎委員會表示:此獎為表彰胡海嵐教授在 " 情緒和情感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本機制 "這一腦科學前沿領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
該獎旨在全世界範圍內表彰在基礎與臨床神經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45歲以下的科學家,每兩年評選一位。獎金為25000歐元,獲獎者將受邀在歐洲規模最大、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歐洲神經科學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2015年在中國科研圈中最轟動的挖人事件,當屬浙江大學從中科院神經研究所挖來了胡雪嵐教授,1974年出生的胡海嵐教授,1992-1996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生物系並取得該專業學士學位,之後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Corey goodman的指導下於2002年獲得了神經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
2009年加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至今為止,胡海嵐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已經發表了3篇《nature》和3篇《Science》頂級論文,並被這世界兩家頂級期刊聘為特約審稿人。
有人說現代中國社會女性的地位提升,女權主義者抬頭,但是實際的情況下,中國社會上的性別歧視隨處可見,大到中科院院士評選,小到企事業單位對未孕女性的挑剔。
中國的女博士們被冠以滅絕師太的名號,其實中國的女性是非常優秀的群體,我國30多個博士學位的大學者胡適最敬佩的就是他的母親,全球女性富豪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傳統讓中國的優秀女性們為了家庭而犧牲了自己的夢想,隨著中國現代社會的發展,優秀的女性們紛紛嶄露頭角。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估計
全球有逾 3 億人罹患抑鬱症
近十年來增速約 18%
很多嚴重的抑鬱症患者
因為不堪忍受疾病的痛苦和折磨
甚至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
據媒體報導說
張國榮在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隻言片語裡
寫下的第一個詞就是
「Depression」
一直到張國榮去世五年後
周潤發依然無法面對好友早已離開的事實:
「一個如此愛美的男孩,
我是很難接受他會選擇跳樓自殺。」
胡海嵐2009年回國後,2012、2014兩次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201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3年獲明治生命科學傑出獎。實驗室致力於研究情緒與社會行為的分子與神經環路機制。
在情緒影響學習記憶的分子機制(Cell,2007)、情緒效價的神經編碼(Nature Neuroscience,2014)、抑鬱症發生的核心分子機制(Science,2013),以及社會等級的神經環路基礎(Science,2011)等方向,取得了既有理論意義又有潛在應用價值的系統性原創成果。
2015年,胡海嵐教授應邀《細胞》雜誌子刊《神經科學動態》雜誌寫綜述,當時的封面就是胡海嵐實驗室的主角——小鼠。
胡海嵐團隊從快速抗抑鬱藥氯胺酮著手,在論文中首次揭示了外側韁核的一種特殊放電方式——簇狀放電是抑鬱症發生的充分條件,而氯胺酮的起效原因正是有效阻止了這一腦區的簇狀放電,且發現了T-VSCC是一個新的抗抑鬱靶點。
胡海嵐和團隊在情緒的神經編碼、抑鬱症發生的分子機制及社會競爭的神經基礎等腦科學前沿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論意義又有潛在應用價值的系統性原創成果。特別是發現人類抑鬱症的控制基因,找到了控制人類壞情緒的開關,為廣大的抑鬱症患者帶來福音。
這些成就得益於她對系統神經科學中尖端前沿技術的駕馭,而她本人正是這些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1973年出生的胡海嵐,從學生時代起就是學霸。她是全年級數學最好的女生,輕聲細語、從容淡定、漂亮聰穎。到了高中,她斬獲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高三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學生物系。
曾經有朋友問胡海嵐,生物系畢業以後幹什麼,她笑嘻嘻地回答:「要麼研究細胞搞科研,要麼進醬油廠造醬油。」
直到10多年前,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時,胡海嵐的科研目標開始變得明確——揭開情緒的奧秘,掌控大腦神經環路的「編程」。
抑鬱症是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發病率達11%,抗抑鬱藥物的銷售額每年以百億美金計,但即使如此,傳統抗抑鬱藥物起效均緩慢。
神經生物學是研究腦的科學。在胡海嵐看來,大腦是自然界最神秘最複雜的結構之一。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更是腦科學的世紀。這個領域不僅有太多的挑戰,更有太多的未知。
8月1日凌晨,「中科院之聲」微信公眾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涉及181人。
在這181人的名單中就包括了剛剛收穫國際腦研究大獎的浙江大學女教授胡海嵐。
另據浙江大學官網介紹,胡海嵐於2015年5月加入浙大,主持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終期評估優秀)、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並作為骨幹參加了科技部973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的研究工作。
本文轉載自網絡,經三碼事兒綜合整理編輯,上述觀點僅系原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本號支持和贊同上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