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 | 胡海嵐:亞洲第一人!這位站上世界之巔的中國"女神"科學家,或將拯救全球數億人!

2021-01-17 讀讀馬原著2





來源:北洋之家

文:北洋君



提起女科學家,

大家想像中她們是什麼樣子?

表情嚴肅?沉穩高冷?

最近,就有這麼一位中國女科學家,

摘獲國際大獎,

連人民日報微信都發文

稱讚她是:

實力顏值雙爆表!這位女科學家,名叫胡海嵐。



北京時間2019年7月15日,

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基金會

評獎委員會宣布:

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的獲得者,

為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

胡海嵐教授。


胡海嵐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

第一位以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身份,

斬獲這項大獎!

可以說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人!

IBRO評獎委員會,

這樣描述胡海嵐的貢獻:

此獎為表彰胡海嵐教授在「情緒和情感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本機制」這一腦科學前沿領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

通俗地說,

她的貢獻在於在抗抑鬱症方面,

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一旦成果落地,

將給全球3.5億深受抑鬱症折磨的患者、

帶來福音!



她獲獎的消息一出,

引得網友紛紛為她點讚。



22歲畢業於北大生物系;

28歲獲得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博士學位;

34歲,成為中國科學院的博士生導師,

內在是驚人的實力,

外在是驚豔的顏值,

胡海嵐簡直顛覆了大家腦海中

女科學家嚴肅高冷的形象。

她的獲獎引得大家非常好奇,

這位顏值實力雙高的「女學霸」,

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NO.1

1974年出生的胡海嵐,

自幼就聰慧異常,尤愛讀書。

小學到初中,她門門功課全優,

成績一路遙遙領先。


步入高中後,

她不僅是全年級數學最好的學生!

在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還

斬獲一等獎,

被提前保送到北京大學生物系。


大學軍訓時的胡海嵐


朋友問她,

你選了生物系這麼冷門的專業,

以後畢業要幹什麼?

她幽默地回答:

「我呀,要麼研究細胞搞科研,

要麼進醬油廠造醬油嘍。」

在北大,

從容淡定、漂亮聰穎的胡海嵐,

不僅是同學眼中的「學霸」

更是大家都喜歡的「女神」。



越努力,就越幸運。

幾年的勤奮學習讓她再次

以優異地成績考入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28歲取得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

也在這時,她明確了自己的科研道路:

揭開情緒的奧秘,

掌控大腦神經環路的「編程」。


神經生物學是研究大腦的科學,

在胡海嵐看來,

大腦,是自然界最神秘最複雜的結構之一。

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

更是腦科學的世紀。

這個領域不僅有太多的挑戰,

更有太多的未知。



2004年,胡海嵐進入維吉尼亞大學

Julius Zhu博士的實驗室

進行博士後工作。

在之後的四年,

她發表了多篇有分量的論文,

很多國際知名科研機構

將她視為不可多得的生物學人才,

紛紛向她伸出橄欖枝,

甚至願意為她提供專門的實驗室。


可胡海嵐始終凝視著一個方向

——大洋彼岸的中國,

那是她最魂牽夢縈的地方。

「我要回去,為祖國貢獻全部的力量!

2008年,胡海嵐毫不猶豫回到中國,

成為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

而這一年她才只有34歲!



作為極優秀的歸國人才,

2008年,她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201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資助;

2015年,她收穫「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同年加入浙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與此同時,

她的科研成果接連取得突破,

尤其是在一次實驗中,

揭開了為什麼「成功者會更成功」的

奧秘……



成功的經歷會帶來更多成功嗎?

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

在很多情況下,

不管是自然界的動物還是人類,

在戰勝一些較弱的對手後,

再與更強的競爭者較量,

勝算將比直接面對強敵大得多,

神經科學家稱之為「勝利者效應」!


是什麼決定著「勝利者效應」的出現?

其背後的腦機制是怎樣的?

2017年,胡海嵐通過實驗,

第一次揭開了這一謎團的一角!



NO.2

她用科學實驗證明了

成功,是成功之母!

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和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範鄭曉、朱鴻、胡海嵐、周亭亭


這個叫做「勝利者效應」的研究實驗

是在小鼠身上做的,

這隻名叫豆豆的實驗小鼠,

在實驗的過程中,

經歷了一次從「弱者」到「強者」的

逆襲之路。

在實驗中,胡海嵐

將豆豆和另一隻實力更強的小鼠

放在一個促狹的管子裡。

在領地佔領意識的支配下,

兩隻小鼠推擠對方「一較高下」。


沒有經過強化的老鼠B


進行強化之後的老鼠B

一番較量,

實力較弱的豆豆果然「敗下陣來」,

而胡海嵐和課題組觀察發現:

當兩隻小鼠進行推擠時,

大腦前額葉皮層的神經細胞活動,

會有明顯增加。

並且,前額葉皮層活躍度更高的小鼠,

會贏得比賽。


胡海嵐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為證實想法,

她利用藥理遺傳學和光遺傳學

刺激豆豆的前額葉皮層細胞時,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管子裡原本實力較低的豆豆,

竟變得兇猛無比,

三下五除二,

就把原本實力更強的小鼠推出了管子。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

胡海嵐繼續刺激豆豆的前額葉皮層細胞,

並用三隻實力更強的小鼠

和豆豆進行競爭。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小豆豆在領地競爭中,

不斷戰勝比自己實力更強的對手,

它超越了第三名,第二名,甚至第一名。

而最令人吃驚的事情出現了,

經歷了6次以上的勝利後,

曾經孱弱的豆豆,

就算取消外部的刺激,

它也會勇敢挑戰地位高的老鼠,

並成為常勝將軍。


因為外部對大腦的刺激,

導致豆豆的大腦發生變化,

並且重複的勝利,

讓豆豆大腦的每個神經突觸都變強了,

它變得更加主動。


胡海嵐團隊由此

發現了「勝利者效應」背後的科學機制,

她從動物實驗中驗證,

第一次闡釋了

『強者更強』的神經科學原理。

首次證明了「強者更強」與大腦密切相關




激動之餘,胡海嵐又有了新的想法,

這種「勝利者效應」是否具有多向性?

為驗證猜測,

她設計了一項熱源爭奪戰的實驗。

在一個冰冷的方形盒子中,

四隻小鼠,

對位於盒子角落的溫暖地帶展開競爭。

果然,被刺激過大腦的小鼠豆豆,

毫無意外獲勝。

熱源爭奪測試模擬圖


這個實驗結果應證了胡海嵐的猜測,

「勝利者效應」是具有遷移效果的!

如果換到人類身上講,

比如說某人原本學習很厲害,

那麼這種勝利的感覺,

會遷移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學畫畫、做設計等也會表現得很強。


這是一項偉大的發現,

正如胡海嵐接受採訪時所說,

「通過在相對簡單的比賽中獲得成功經歷,

將有助於重塑相關的腦環路

(通俗所說的增強自信心),

從而提高在更困難比賽中獲勝的可能。」



這次試驗之餘,

胡海嵐又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可以通過刺激大腦皮層,

影響到生活行為,

那麼是否能應用到治療大腦疾病中呢?


她立即著手相關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

胡海嵐的目光漸漸瞄準抑鬱症,

她決定向這個危害幾億人類的健康殺手,

發起挑戰!


NO.3

揪出抑鬱症真兇

或將拯救數億人


抑鬱症,

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

也是人類發展史上,

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

此前全球發病率達11%,

近年據官方統計,

抑鬱症的致殘率(18%)

就已經超過了癌症(17.5%),

和心臟病(14.3%)。

對於抑鬱症的治療研究,

世界相關領域從未停止過。



曾經遭受抑鬱症折磨的英國前首相

溫斯頓·邱吉爾曾把抑鬱症比作:

一條一有機會

就咬住他不放的黑狗。

而一直研究生物神經學的胡海嵐,

希望能馴服抑鬱這條「黑狗」,

為世界人民身心健康,

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據世衛組織統計,

全球抑鬱症患者多達3.5億人,

每年因抑鬱症自殺人數高達100萬。

而中國是抑鬱症大國,

2017年數據顯示,

患者人數已達9000萬,

就醫率卻不足10%。



目前抑鬱症患者,

只能憑藥物抵抗抑鬱症。

但是目前這些抗抑鬱藥物效用低,

服藥幾周後才有效果,

僅對20~30%的患者有效。

胡海嵐團隊

決定在「勝利者效應」的實驗基礎上,

著手解決這個難題。



這次,她的實驗對象,

是幾隻得了抑鬱症的小鼠。

如何判斷小鼠抑鬱呢?

這些小鼠有兩個特點:

1.正常小鼠很喜歡甜品,,

但它們喝糖水吃甜品後

都不會表現出開心和興奮;

2.把它們放到水裡,

它們連掙扎都不掙扎,

很快放棄求生,咕咚沉下去。


如果能找到這些「負情緒」

是如何控制人的,

就揪出了「抑鬱」的真兇!

胡海嵐團隊發現:

抑鬱小鼠的外側韁核神經元,

自發的簇狀放電活動顯著增高。

就是原來「biu ?biu ?biu 」

一下一下散彈模式的放電,

變成了「biubiubiubiubiu」的機關槍突突模式。


胡海嵐研究團隊利用光遺傳技術,

誘發外側韁核的簇狀放電

實驗發現,原本不抑鬱的動物,

也瞬時地表現出多種典型的抑鬱行為。

——在高頻的簇狀放電時,

抑鬱症就會發生。



她的這一發現意義非常重大,

為進一步找到了快速抗抑鬱分子,

推進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

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

產生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在全球治療抑鬱症的藥物中,

氯胺酮因起效快、作用廣,

被譽為整個精神疾病領域

近半個世紀最重要的發現,

但氯胺酮是k粉(毒品)的主要成分,

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大,

在臨床上作為抗抑鬱藥物使用有很大局限。


因為始終沒有人可以闡明,

氯胺酮對於神經機制到底有何作用,

所以這也成為科學家

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替代抗抑鬱藥物的

最大困難。



胡海嵐的貢獻在於,

她與團隊在接下來的研究中

首次闡明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鬱的全新神經機制:

氯胺酮可以通過阻斷外側韁核的簇狀放電,

終結這种放電對

下遊單胺類獎賞腦區的過度抑制,

最終產生快速抗抑鬱的療效。


這些原創成果意義及其重大,

意味著胡海嵐在探索抑鬱症的領域,

發現了人類抑鬱症的控制機制!

也就是說,

她找到了控制人類壞情緒的開端,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

我們只要找到另外一種藥物,

阻止外側韁核神經元的簇狀放電,

抑鬱症就可以被治癒了。


這在抑鬱症領域,

是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

也成為中國在治療抑鬱症方面,

領先於世界一大步的醫學成果!


也正是因為研究成果的重大,

胡海嵐帶領課題組的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世界頂級科刊《Nature》上,

完成了一次「一期雙刊」的壯舉!



業內為此引發了一場轟動,

而胡海嵐的兩篇文章,

被權威稱作是:

的的確確「解決了世界性難題」。


現在,藥廠會根據她的研究成果,

研製新的抗抑鬱藥,

屆時將惠及中國,

乃至全球上億抑鬱症患者。


胡海嵐說:

「雖然藥物研發的道路很漫長,

但是我們已經看見了曙光,

並且邁出了第一步」。

她的目標,

是找到大腦中和每種情緒相關的神經環路,

她要破解情緒的密碼,

乃至一些心理疾病的「命門」。

對她而言,抑鬱症的研究,

只是她漫漫研究長路中的一種,

她曾說過一句話:

爬最高的山,走最遠的路,

看最美的風景,不忘初心。


今年才 45 歲的胡海嵐還很年輕,

可她已經是《nature》,

和《science》這兩家,

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的特約審稿人,

正以中國人的身份,

昂首挺胸屹立在世界舞臺!

讓我們一起期待她的團隊,

未來做出更多惠及全人類的成果!



雅人雅語,氣質不凡,

有顏值又有能力,

果然越努力越幸運。

她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科研女神,

更是心懷大愛,

帶給抑鬱症患者希望曙光的天使,


胡海嵐的成功,

也必將激勵越來越多中國人積極努力,

贏得人生更為祖國贏得未來,

永遠不要忘記,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為這位美貌與氣質、

優雅和智慧並存的科學家

點讚!

願越來越多真正有學問的年輕人們,走進中國科學的頂級殿堂!




本文參考來源:

北京日報《亞洲首位!浙大胡海嵐教授斬獲國際醫學大獎,實力顏值雙爆表》

新華網《胡海嵐教授榮獲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神經科學國際獎》

人民日報《亞洲首位!浙大女科學家胡海嵐教授榮獲「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獎」》

中科清研科學技術研究院《亞洲第一人!中國女科學家斬獲國際神經科學大獎》


—THE END—



相關連結:

相關焦點

  • 亞洲第一人!站上世界之巔的中國女神科學家,將拯救全球數億人
    在今天整個科學知識水平不斷發展的世界,許許多多的人會選擇到國外留學,學習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尤其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整個國家處於剛發展階段,許許多多的有志之士會選擇到國外留學。而對於這些人到國外留學之後,是否該在國外還是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則是人們熱議的話題。
  • 成果將拯救數億人,獲得國際大獎的亞洲第一人胡海嵐到底牛在哪
    最近中國科學家紛紛囊括大獎,充分彰顯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在科技領域的投入,效果在不斷顯現,前段時間,沈樹忠拿下了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該獎由國際地層委員會於2004年設立,每四年頒發一次,每次僅有一人獲獎。之前全球獲此殊榮的科學家僅有四位,沈樹忠是第五位,也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
  • 中國女科學家,高三被保送北大,35歲當博士生導師,研究成果拯救數億人
    她是中國美女科學家,從小就是學霸,18歲被保送北大,35歲成為博士生導師,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難題,研究成果拯救數億人,有著「亞洲第一人」的美譽,她就是浙江大學教授胡海嵐,一位低調而不張揚、溫文爾雅且博識多識的女科學家。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分享下這位學霸的故事。
  • 胡海嵐為3.5億人帶來希望,成為「亞洲第一人」,棄美回國的科學家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了解一位讓北大引以自豪的學子,她就是胡海嵐。1973年出生在浙江省東陽市的胡海嵐,雖然現在已經46歲,但她的實力和顏值卻是雙爆表!曾拿獎拿到手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是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的獲得者。這個獎項是1998年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IBRO-Kemali)基金會設立的。
  • 顏寧家喻戶曉,身為亞洲第一人的美女科學家胡海嵐的成績更為驚人
    但另一位完全能比肩顏寧的女性科學家,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吧,她獲得的獎項可是亞洲第一人。這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據說美女科學家顏寧也在微博上也對這次獲獎進行了祝賀。
  • 亞洲第一人:她挽救3億患者,卻和曾經袁老一般,落選院士頭銜
    在進入北京大學之後,胡海嵐依舊認真學習,不僅如此,由於顏值超高,個子高挑,還獲得了一個「學霸女神」的稱號。由於本科就讀的是生物專業,在從北大畢業之後,她進入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攻讀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並且最終取得了博士學位。在國外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於2008年重新回到中國擔任相關神經研究工作,後來在2015年,前往浙江大學擔任教授職務。
  • 亞洲第一人!浙大教授胡海嵐斬獲國際醫學大獎,如今有望入選院士
    「亞洲第一人!實力與顏值雙爆表」這是《人民日報》對胡海嵐最高的評價。一個歌山西宅、聲明不顯的女性,為何會有如此評價。當我第一次看到胡海嵐的照片,我就覺得這位女性文質彬彬,內斂有深度。果不其然,年紀輕輕就獲國際醫學大獎,此獎項1998 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放棄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成果造福3億人
    亞洲首富胡海嵐:放棄美國高薪而毅然回國,如今成果惠及3億人IBRO-Kemali國際獎由國家大腦研究小組(IBRO-Kemali)基金會於1998年設立,能拿到這個獎的科研者一般都是年齡在45歲以下,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科學家。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棄美歸國的科學家,點亮3.5億人的希望
    但是卻有這樣一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女科學家,帶著豐碩的研究成果和報國的赫赫雄心,回到了闊別數年的祖國。當人們的物質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精神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匱乏。近年來,據權威研究顯示,全世界患抑鬱症的人數達將近3.5億人,也就是說,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報告還顯示,在十年之後,抑鬱症很可能成為對都市人危害最大的疾病。
  • 辦好思政課 教師是關鍵——探索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上海特色」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構建跨學科、跨領域、高素質的教學團隊,堅持對思政課專職教師開展分層培養培訓,引導廣大教師提升理論素養、人格修養。張維為、陳果、施索華……在上海,已經湧現了一批像閆方潔這樣受到學生普遍歡迎的教學名師。講臺上的精彩,絕非僅僅是一個教學技法問題,它更是理想信念、理論素養、育人情懷的綜合體現。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2、到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發射升空,並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實驗。一、天上已經有月亮了,再造一個是什麼道理?造一個"人造月亮"掛在天空上,這個想法絕非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來的。其實,這個想法和做法世界上個別國家的科學家早有之。赫爾曼、奧伯特。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讓全球三億多抑鬱症患者看到了曙光
    該獎旨在全世界範圍內表彰在基礎與臨床神經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45歲以下的科學家,每兩年評選一位。獎金為25000歐元,獲獎者將受邀在歐洲規模最大、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歐洲神經科學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有人說現代中國社會女性的地位提升,女權主義者抬頭,但是實際的情況下,中國社會上的性別歧視隨處可見,大到中科院院士評選,小到企事業單位對未孕女性的挑剔。
  • 女科學家棄美歸國,科研成果讓3.5億人受益,被譽「亞洲第一人」
    世衛組織曾有過相關調查統計,世界上總共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疾病,這是一個令人震驚擔憂的數字,患有抑鬱症的人著實太多了。01事到如今,傳統的抑制抑鬱症藥物效果不佳,治療周期太長,因此經常有患者中途放棄治療。想要拯救這億萬人的內心,僅僅只需一個女科學家,她就是胡海嵐。
  • 北大才女胡海嵐!她的研究點亮3.5億人的希望
    2008年年底,胡海嵐捨棄了美國的優厚待遇回國發展。回國後的胡海嵐,加入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如果說到抑鬱症,可能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而胡海嵐的研究方向,與抑鬱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WHO數據統計,全球範圍內罹患抑鬱症的人數超過了3.5億人。國內患者人數的估算,也超過了9000萬人。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棄美歸國的北大才女,點亮3.5億人的希望
    但是卻有這樣一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女科學家,帶著豐碩的研究成果和報國的赫赫雄心,回到了闊別數年的祖國。無論是從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這都需要很超凡的勇氣,也是一個不被大多數人理解的選擇。這位勇敢而堅定的女科學家,叫做胡海嵐,1991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的生物科學專業就讀,在1996年前往美國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深造。2008年,在層層阻撓之下,她回到祖國創建了自己的團隊,並取得了驚豔世界的成果。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說到晶片,中國人心裡就會有一種隱隱約約的痛,而且這種痛讓人很勵志。因為,美國和他的一些所謂"鐵哥們",就是用這把"鹽"來擦抹我們這處已經受傷的傷口,也正因為我們的晶片研發落後,才讓這痛很難癒合。這個概念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是個解釋不清的東西。但要是問晶片是來幹什麼的?很多人張口就能答上來。晶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我們使用的手機和電腦;全自動洗衣機和照相機;電視機和生活中的機器人等等。至於在工業上的;軍事上的;醫療和航天以及科考深潛器上的晶片技術用途更是廣泛。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科考,作為當今世界各國科學家用來開啟未知世界大門的鑰匙,它正幫助人類逐漸地了解和看清了這神秘世界深層所在。據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6月8日),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
  • 北大學子胡海嵐放棄留美優厚待遇,成為「亞洲第一人」,為3億人帶來...
    胡海嵐就是那眾多不一般學生中的佼佼者。 1973年,浙江東陽出生了一個小女孩,她就是胡海嵐。胡海嵐從小聰明好學,是師生眼中的「學霸」,曾經榮獲全國物理奧賽金牌。物理是一個比較難學的科目,能把物理學好的人,都是聰明絕頂的人。
  • 從物理奧賽全國第一到亞洲第一人,浙大美女教授鎖定2019院士名單
    亞洲第一人有人說女生數理化天生就比較差,然而現實中卻有很多優秀的女性科學家,美國華人女科學家吳健雄被譽為原子彈之母、物理學第一夫人。在美國的華人女院士數量也比華人男院士數量多,最近,浙江大學的女教授胡海嵐拿下了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成為了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歐洲和北美洲以外首位獲獎的的科學家,因此也被譽為亞洲第一人。2019年胡海嵐教授也成為新一期中科院院士增補名單中少數女性科學家中的一員,雖然中科院院士評選還需要一輪的淘汰,但是大家都認為胡海嵐教授已經提前鎖定了一個中科院院士的增補名額!
  • 怎樣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思政課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怎樣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建設?《中國高等教育》記者: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在思政課老師看來,怎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