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是在戰爭年代,面對生死之命和國家危亡的時候,革命烈士們的毅然抉擇;「苟利國際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在和平年代裡,一些愛國的仁人志士們,面對西方國家的優越待遇與積極挽留,卻仍選擇回到科技較為落後的祖國,渴望為祖國作出應有貢獻的豪言壯語。
現在的祖國日漸繁榮昌盛,這也導致海外留學生的歸國率日漸高漲。但是時間倒回到十幾年前,那時候的祖國還處於經濟的起步階段,很多方面都遠遠不如發達國家。
但是卻有這樣一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女科學家,帶著豐碩的研究成果和報國的赫赫雄心,回到了闊別數年的祖國。
無論是從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這都需要很超凡的勇氣,也是一個不被大多數人理解的選擇。
這位勇敢而堅定的女科學家,叫做胡海嵐,1991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的生物科學專業就讀,在1996年前往美國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深造。2008年,在層層阻撓之下,她回到祖國創建了自己的團隊,並取得了驚豔世界的成果。
華夏兒女赤子心
美國充滿誘惑的待遇和條件,國家科研的落後設施和較低的工資,家人的反對與不解,美國導師的強烈挽留……這些理由中的任何一條,都足以成為擊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她決定在美國定居,並且取得美國的國籍,然後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她偏不,而是在完成了博士的學習之後,立即捲起鋪蓋,回到了祖國。
促使她這樣做的動力,全然是由於自己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她寬廣而博大的家國情懷。「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她用切實的行動,印證了這句話的存在,也感染了更多海外的學子,為祖國吸引了更多的歸國人才。她的心裡始終裝著對祖國的愛戀,這真是難能可貴的一種精神。
回國後,她加入了中國科學院的神經研究所,幾年之後,她被浙江大學聘為求是高等研究院、醫學雙聘教授。
直到現在,她還在浙江大學任職博士生導師,創建了「胡海嵐實驗室」,專注神經研究,為祖國培養著一批又一批人才。正如她所說的:我希望把一生的科研的黃金階段留給祖國。
冷門專業的堅持
1973年,胡海嵐出生於浙江東陽,從小就是一名學霸,不同於文學生的柔情與文藝,胡海嵐對於自然科學相關的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
15歲那年,她考上了全浙江數一數二的高中,並由於這個契機,全家搬遷到了杭州,她也因此成為了整個家庭的希望。
胡海嵐對生命科學有著超脫他人的興趣,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她因為在奧林匹克競賽上斬獲冠軍而獲得保送北大的資格後,她卻選擇了極為冷門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並暗自發誓:「要是學不好生物,那就去工廠打工。」這份背水一戰的信念,最終以舉世矚目的成就回報給了她。
當人們的物質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精神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匱乏。
近年來,據權威研究顯示,全世界患抑鬱症的人數達將近3.5億人,也就是說,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報告還顯示,在十年之後,抑鬱症很可能成為對都市人危害最大的疾病。
在這種情況下,專業對口的胡海嵐為了減輕抑鬱症帶給人們的困擾,開始了對於抑鬱症方面的專攻,並且在經年累月的不懈奮鬥之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她的研究成果被譽為「整個精神疾病領域近半個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也被世界多個實驗室當作範本來使用。
2019年7月15日,胡海嵐獲得第12屆凱默理神經科學國際獎,成為首獲該獎的亞洲人。消息一出,胡海嵐收穫了無數的掌聲和讚揚,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稱胡海嵐是生物科學領域的「亞洲第一人」。然而面對無盡的榮譽與讚美,更令胡海嵐感到無比驕傲的,是她第一個發現一項規律的快感。
正如她所說的:「名氣並不重要,重大的成就感來自於,你是第一個發現了自然未知某個環節的人。」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她認為是源於她的好奇心,以及比較善於觸類旁通,能從別人的工作中借鑑好的思路和想法。這也是她作為一名科學家的嚴謹。
女科學家的窘境
在中國科學院躬耕了幾年之後,胡海嵐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浙江,在浙江大學當一名博士生導師,並創立了「胡海嵐實驗室」,與十餘名博士生一起,組建了一批更加富有年輕活力的隊伍。工作中,她一絲不苟,容不得半點差錯;生活中,她又給予學生如家人般的關懷,深受學生的喜愛。
胡海嵐被學生譽為「最美教授」。一位學生曾這麼評價她:「胡老師是我生活中最佩服的人,並不是因為她所獲得的成就,而是因為與她共事中親眼目睹到她對工作的勤奮,對科研的精益求精,對新知識的好奇,對自己的嚴格自律。每一個學生都會從她身上收穫巨大的成長。」
觀察胡海嵐學生的男女比例,我們不難發現,女生的比例要高於男生。這並不是由於胡海嵐教授有著性別歧視,而是胡海嵐認為,在一些科研領域,女生往往有著比男生更高的細膩度,也更加善於觀察與發現規律。
其實胡海嵐還是有著自己的私心。她認為女性在科研方面的道路充滿曲折,舉步維艱,每逢適婚年齡,她的一些女學生就不得不在婚姻和事業之間作出選擇,有的女學生很有天賦,但是卻由於家裡的催促,不得不退出科研舞臺,過上了家庭主婦的生活,這令胡海嵐感到深深的惋惜。
胡海嵐呼籲:「希望社會和家庭能夠對女性的職業選擇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尊重她們的選擇,讓她們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華。」
也正如胡海嵐所憂慮的那樣,女性實現擇業自由和婚姻自由的道路,還有很長很長,但是正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敢於面對不公並作出無與倫比的成績。
小結:
從很小的時候,胡海嵐就成績優異,並在後來由於出色的競賽成績保送北大,進入了冷門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習,結束了四年的大學生涯,胡海嵐前往美國加州的伯克利分校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學習,她研製出的抗體,現在正在被全世界各大實驗室廣為使用。
她致力於抑鬱症領域的研究,為3.5億人帶來了絕處逢生的希望,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換來了抑鬱症人群更高的治癒率與康復率,成為了引領他們走向嶄新的明天的指路明燈。她是胡海嵐,一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女子,棄美歸國,成為了中國民族的驕傲,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還將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愛國科學家,愛國企業家,愛國作家,他們用自己的努力,不斷構建出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也終將使得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