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美女科學家,從小就是學霸,18歲被保送北大,35歲成為博士生導師,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難題,研究成果拯救數億人,有著「亞洲第一人」的美譽,她就是浙江大學教授胡海嵐,一位低調而不張揚、溫文爾雅且博識多識的女科學家。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分享下這位學霸的故事。
1、胡海嵐從小是學霸
1973年,胡海嵐出生在浙江東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特別重視胡海嵐的教育,胡海嵐從小就比較聰明可愛,學習從不讓父母擔心,考試成績一直穩居班級前三名,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小學的胡海嵐對數學特別感興趣,成績幾乎都是滿分,父母也是給她買了很多數學課外參考資料讓她學習;到了初中後,胡海嵐對物理又產生了極大興趣,在別的女孩眼裡物理是比較難學的科目,可在胡海嵐眼裡,她認為物理非常有趣,不僅能拓展思維能力,更能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這也為胡海嵐日後做科研實驗打下了良好基礎。
高中階段,胡海嵐不僅對化學、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數學、物理成績一直在校名列前茅,而且她參加了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了全國一等獎,因此她沒有參加高考,在高三時提前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生物系,真是令人羨慕啊。
2、留學歸來,35歲成為博士導師
1996年未滿23歲的胡海嵐從北京大學畢業,獲得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專業學士,然而當時國內生物領域科研實力並不強,胡海嵐就選擇跟其他人一樣出國留學繼續深造,於是她就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神經生物學領域,並在2002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胡海嵐一心想回國發展,但綜合考慮之下認為應該先在美國鍛鍊自己的科研能力及學術水平,於是胡海嵐先後在美國著名實驗室維吉尼亞大學Julius Zhu博士的實驗室、冷泉港實驗室Roberto Malinow博士的實驗室進行博士後工作,歷經6年的學習與實踐,胡海嵐的學術及科研的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並對神經學領域有了新的認識。
2008年35歲的胡海嵐一心想回國為國家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於是就放棄國外豐厚薪水和良好的科研資源、科研環境,毅然返回國內加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並擔任神經環路與行為可塑性研究組組長,同年擔任博士生導師;回國後的胡海嵐全心撲在科研上,事業一帆風順,先後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名單。2015年5月胡海嵐接到浙江大學的邀請並正式加入浙江大學。
3、研究成果拯救數億人,有「亞洲第一人」的美譽
胡海嵐加入浙大後,她和她的科研團隊的目標非常明確,主要攻研神經生物學領域,並取得了非凡成就,先後在國際權威論刊《自然》、《細胞》、《科學》、《神經元》發表數10篇高質量的論文;而且她對情緒與社會行為的分子與神經環路機制的研究取得很大的進步,發現了氯胺酮能有效地快速抑制抑鬱分子,為人類研究抑鬱病邁出了新的一大步,並為研究新型的抗抑鬱藥物提供了科研成果,被認為「解決了世界性難題」。
近年來,隨著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患上抑鬱症,據統計全球有抑鬱症人數高達3億多,而胡海嵐的研究成果正是為研究抑鬱藥物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她也獲得2019年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該獎項是1998年設立,主要獎勵在基礎和臨床神經科學領域內45歲以下的年輕科學家,每兩年評選一次,獎金為2.5萬歐元;此次胡海嵐教授獲獎,是該獎項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引起全球轟動,可以說胡海嵐教授成為亞洲第一位榮獲此獎的科學家,被稱為「亞洲第一人」。
胡海嵐,一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美女科學家,研究成果將拯救數億抑鬱患者,令人稱讚,我們也希望胡海嵐教授,未來在神經學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