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17歲考入北大,28歲北大博導​,31歲成2020「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得者!

2020-11-17 長春婦聯

「於我而言,科學探索不僅充滿理性與客觀,更蘊藏著無窮盡的生命力量與魅力,猶如呱呱墜地的嬰兒。當你為它傾盡全力、堅持付出時,它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迸發出盎然的生機,帶給你驚喜。」


11月14日

2020「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

31歲的北大美女博導黃芊芊

作為最年輕的獲獎者

在現場這樣分享了自己

科研路上的心路歷程



對,你沒看錯,黃芊芊是31歲

這麼年輕的美女竟有如此高的成就

究竟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一起來看看~


黃芊芊的高光時刻


此次2020「科學探索獎」,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35歲以下6位,她以31歲成為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看看這次大獎的規模有多大?不僅每人獲得300萬獎金,還是超過800名中國兩院院士、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13位諾獎級別得主參與提名、推薦和評審,申報與獲獎比例約為25:1,是國內科技大獎中含金量最高之一的獎項。


牛不牛?這還不算,今年,她還獲得求是科技基金會「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早在2019年,榮獲了全球微電子學領域中分量最高的獎項——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協會「IEEE青年成就獎」,全球僅3人,她還是亞洲唯一獲獎者!



真是夠牛的,佩服佩服!


漂亮小姐姐的高光時代遠不僅此,2017年,28歲的黃芊芊,不但入選全國只有4人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還成為北大特聘研究員和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晶片界奇才黃芊芊


說起她的研究方向,大家更是對她豎起大拇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黃芊芊是國內晶片界的奇才。


她在讀博時,在新機理隧穿場效應電晶體的實驗中,取得階段性進展,依託北京大學的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平臺成功製備出了性能國際領先的新型器件結構。


在機遇和挑戰中,她越戰越勇,2018年,黃芊芊所申請的「新型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項目還成功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


截止到目前,黃芊芊在各大世界一流學術平臺和期刊上,累計發表世界頂級論文50餘篇,持續在頂級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斷加強來自中國的話語權。此外,她已申請專利70餘項。 


公開資料顯示,黃芊芊團隊研製出的成果打破了國際上相關領域的紀錄,目前正與中芯國際開展合作。她的研究成果,將對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打破國外技術在某些領域壟斷的困境。


黃芊芊研究的是當今最前沿的科技,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像她這樣的女科學家,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數。


黃芊芊不愧是晶片研究領域的奇才!



持之以恆黃芊芊


1989年,黃芊芊出生在江西上饒一個普通的家庭,乖巧文靜漂亮的黃芊芊從小就是學霸。


黃芊芊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初中到高中,幾乎每一次考試都能考第一。她總是給自己的學習安排一個個小目標,然後各個突破,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會的地方也毫不保留,跟同學們分享學習的經驗。


2006年,17歲的黃芊芊如願考入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電子學系,當時就轟動了整個上饒。


在北大,她本碩連讀大三時就加入課題組,潛心超低功耗微鈉電子器元件的研究。她在26歲獲得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8歲成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一路走來,雖然她的年齡比同班的同學都要小,但她的成績卻可以說是最好的,先後獲得教育部學術新人獎、學術十傑等多項榮譽。


「黃芊芊的成功秘訣在於恆心」,她的高中、大學老師都這樣評價黃芊芊。



愛國科學家黃芊芊


「一個人生活力之強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為準;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民族也是如此」。這是她2019年給北大學子親筆信中的一句話,她時刻以國家為重,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相對於她的研究領域,科研條件和待遇方面國外肯定比國內好,很多人也都在本科之後選擇了出國,當她碩士畢業時,很多國外高校也向她拋來了橄欖枝,但是她卻毅然地選擇了留在國內發展。


她說,雖然當時國內微電子技術不如國外,但主要是因為起步晚,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在國內一樣可以做出不遜於國外一流大學的科研成果。


這份信心和初心,讓她更致力於搞科研,「我沒有被其他容易出成果的道理所吸引,我不耍小聰明,坐得起冷板冷凳,經得住挫折失敗,並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在祖國向著好的往上走的路上,我希望我自己能出一份力。 」她深深知道,她所主要研究的領域,正是中國急需的技術。


這樣一個愛國的女科學家,怎能不讓人讚嘆!不僅僅讚嘆她的學術,也讚嘆她的精神!



為黃芊芊點讚!

或許我們不可能都能成為黃芊芊

但從她的成長曆程中

我們會發現

只有堅定自己的目標

堅持不懈地努力

鎖定目標後持之以恆

才能獲得成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素材資料來源:北大信息科技技術學院官網、上饒晚報

相關焦點

  • 北大傳聞中的黃芊芊成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獎者,女神博導是如何煉成...
    北大「網紅導師」黃芊芊成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獎人,憑啥?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中國民間科學獎項「科學探索獎」已在9月25日揭曉第二屆獲獎名單,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研究員黃芊芊,年僅30歲。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科研女神或將越來越多劉穎和黃芊芊不僅同為北大博導,而且還同樣獲得了——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公布,每人300萬獎金!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
    這個獎項叫做「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CEO馬化騰聯合楊振寧、饒毅等知名科學家2018年11月共同發起設立的獎項,目的是為了鼓勵那些在9大尖端領域有突出貢獻的45歲以下青年科學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科學探索獎最為年輕的一位獲獎者年僅
  • 北大黃芊芊:17歲進北大28歲博導,今獲300萬大獎不輸顏寧
    黃芊芊是個80尾準90後,江西上饒人,在上饒,她出名是很早的,2006年,她還是個17歲的小丫頭,就轟動了上饒,因為她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北大,就讀信息技術學院微電子系。2017年,黃芊芊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這項計劃的一共只有4人,當時她只有28歲。就在那一年,她成為北大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 28歲任北大博導的她,再獲科學大獎
    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該獎項每年遴選50位獲獎者,每人在未來5年獲得每年60萬元(稅後)、累計300萬元的現金資助,並可對獎金做自由支配。值得一提的是,50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僅30歲。
  • 中國天才女科學家黃芊芊:28歲成北大博導,30歲獲世界級科技大獎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天下無賊》 在當今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年代,「人才」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爭相搶奪的對象,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員,而與其他科技人才比起來,她的履歷,更加「特殊」——她從未出國留學,是一位中國本土科學家,今天,我們便來說說她的傳奇經歷。
  • 30歲北大美女博導,獲獎300萬,顏值才華堪比當年顏寧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北京大學的年僅30歲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榜上有名,成為最年輕的一位,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此次獲獎,她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可謂是名利雙收,這也充分顯示了我國青年女科學家的卓越才華。
  • 29歲成為北大博導,近日再獲科學大獎!她給學子們寫了一封信
    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科研獎金。值得一提的是,50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僅30歲。
  • 科學探索獎頒布,30歲年輕女科學家獲獎
    科學探索獎頒布,30歲年輕女科學家獲獎編輯/貝塔的大飛機校稿/貝塔的大飛機9月25日,一年一度科學探索獎頒布,50位年輕科學家獲得此項獎項。科學探索獎是國內規模較大的,影響力較廣的一個獎項。由騰訊總裁馬化騰、著名科學家施一公等共同設立。目的是為了獎勵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年輕科學家。
  • 北大研究員劉穎:29歲當上博導,保持對生命現象的好奇心
    紫牛新聞3月18日報導,醉心庖廚,自認「上輩子一定是個廚子」;趕時髦「養青蛙」,糾結於「蛙什麼時候才能回家」……準備北大博導劉穎的採訪資料時,紫牛新聞記者數次對信息的準確性產生過懷疑:即將採訪的當真是一位女科學家?29歲就成為博導的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就是這樣的「接地氣」。
  • 北大30歲女博導獲2019 IEEE青年成就獎,全球僅3人
    圖源:北京大學 01 「國產」女博士的不平凡履歷 17歲考上北大 28歲成為博導 30歲獲得IEEE青年成就獎 ......
  • 31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5歲成美國院士李政道先生現狀如何?
    中國人作為世界上最勤勞的種族,無論是高考還是學科競賽,出現的天才年輕人都很多,但在諾貝爾獎獲得數量方面一直讓人感覺遺憾。其實中國這片土地上走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並不少,除了屠呦呦、楊振寧是中國籍的諾獎獲得者外,世界上還有7位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了諾貝爾獎,只不過後來都轉了國籍留在了國外,那麼這7位留在國外的諾獎華人得主現狀如何?
  • 黃芊芊17歲進北大,28歲成博士生導師,入選「未來女科學家」
    她17歲考入北大,26歲獲得博士學位,28歲成為北大成為微納電子學系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更為難得的是,她所主要研究地領域是國家急需要的技術——後摩爾時代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及其在邏輯電路、神經形態計算等領域的應用,該領域屬於基礎學科領域,其一旦有所突破,就會推動相關產業的進步,幾乎能夠開創一個新時代。
  • 29歲成為北大博導,近日再獲科學大獎!她給學子們寫了一封信
    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公益獎項。
  • 北大天才20歲哈佛讀博,31歲加州大學教授,34歲卻在法國意外離世
    今天,小編要分享的故事主人公也是一位超級天才,他17歲考上北大,20歲哈佛讀博,26歲成美國名校助理教授,31歲被加州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卻在34歲那年法國意外離世,讓人不禁扼腕嘆息,他就是馮奚喬,一枚世界物理學界原本冉冉升起的瑰麗星辰。
  • 「美女科學家」黃芊芊:28歲成北大研究員、博導,與中芯國際合作
    她17歲考入北大,26歲獲得博士學位,28歲成為北大成為微納電子學系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因此,黃芊芊這樣的年輕科學家,便顯得極為重要。也只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科研人員關注中國的基礎學科,中國才能夠真正的擺脫束縛。在「晶片」方面,元器件可謂是更加基礎的東西,而這也是美女科學家黃芊芊所研究的方向,並且她在所研究的領域,不斷取得成果,獲得大獎。
  • 28歲北大女博士成博導
    抓住讀書的機會,不讓人生後悔(來源:富書 (ID:kolfrc),作者:喬巴)01命運饋贈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最近,「28歲北大女博士獲聘名校教授」的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引發強烈關注。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宣布,出生於1991年的北大博士李琳於今年7月起任該學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同時提供的還有220萬的安家費和90萬的年薪。消息傳出後,網友先是一陣驚呼,後又是一邊倒的贊同。網友們評價:「比我美貌,還比我有才華。」
  • 北大最年輕博導黃芊芊,在母校談高中學習經驗
    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北大美女博導黃芊芊又傳喜訊,從1200多名申報的科學家中脫穎而出,獲得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獲得300萬元獎金。這次獲獎的科學家共50位,其中女科學家5人,35歲以下獲獎科學家6人。而黃芊芊就是年齡最小的那位。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 隕落的天才馮奚喬:17歲考入北大,被大10歲女友拒絕後從高樓跳下
    不過,對於北大學子的了解,以及個別學子了解,我們肯定是少之又少的。他是北大天才,曾以17歲意氣風發的年紀進入北大,但是他的個人生活,以及最後遭遇卻是讓人無比痛心的,他就是馮奚喬,一個來自於上世紀的苦命天才。然而,關於馮奚喬的一切,還要從他的少年時代開始說起。
  • 17歲上北大,24歲成哈佛博士,34歲離世,美國高校為他降半旗
    他在命運女神剛剛為他揭開帷幕,即將接受最瑰麗的人生時,選擇從巴黎的高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馮奚喬的死無疑是物理學界的一大損失,他此前已經取得了無數成就,倘若繼續培養,無疑又是一位物理學者。更何況,他死時年僅34歲,他本可以有更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