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2020-12-05 澎湃新聞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

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

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38歲斬獲4項全球大獎

據西蒙斯基金會官網消息,惲之瑋獲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以表彰其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的交叉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

西蒙斯基金會由著名數學家、慈善家和有「對衝基金第一人」稱號的詹姆斯·西蒙斯及其夫人創立,資助教育、衛生、自然科學等領域的學者。自2012年起,基金會每年挑選3~4位傑出的數學家成為西蒙斯學者。每位西蒙斯學者將獲得為期5年、總額5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並依據獲獎者的研究影響力,可續延5年。獲獎者可自由支配資金,以進行長期的原創性工作和解決數學的根本性問題。

本年度共評選出15位西蒙斯學者,惲之瑋成為數學領域4位獲獎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華人獲獎者。

惲之瑋,1982年11月出生於江蘇常州,2000年進入北大數院學習,本科畢業後赴普林斯頓大學留學,2009年獲博士學位,2018年起擔任MIT數學系教授。

主要從事表示論、數論和代數幾何尤其是朗蘭茲綱領的研究。他利用幾何的思想和技術來解決群表示和數論中的問題,構造了E7和E8類型動機的第一個例子,並解決了相關逆伽羅瓦問題。

在北大數院學習期間,惲之瑋取得了19門課程100分、7門99分的成績,是同學們眼中的「惲神」;他看理論書籍感覺就像閱讀小說,每天研究10小時以上的數學而不覺疲倦。

2012年,由於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等方向諸多基本性的貢獻,惲之瑋獲得SASTRA拉馬努金獎。該獎項只頒發給32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2006年,知名華人數學家陶哲軒也曾獲此獎。

2017年,時任耶魯大學教授的惲之瑋,拿到了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大獎——科學突破獎。

2018年,他成為國際數學界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術會議——國際數學家大會的邀請報告人。

加上今年所獲的西蒙斯學者獎,38歲的惲之瑋已斬獲4項全球大獎。

光環閃耀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包括惲之瑋在內,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1999年入校的劉若川、許晨陽,2000年入校的李馳、袁新意、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年入校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2002年入校的王博潼,2003年入校的劉一峰等等。

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拉馬努金獎、斯隆研究獎、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克雷研究獎、未來科學大獎等多個重量級獎項。

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宋詩暢、肖梁、許晨陽(左起)

以下為和惲之瑋同屆的3位天才數學家簡介。

袁新意

2000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獲得者,第一位獲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副教授。

朱歆文

2004年本科畢業後,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於2009-2012年在哈佛大學任教,2012-2014年在西北大學做助理教授。2014年,任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副教授,2016年升任教授。

曾獲2013-2014年度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學金,2020年度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張偉

2000年保送至北大數院,2004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2009年獲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講師。2011-2017年先後任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7年至今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數論、自守形式和算術幾何等方面的研究。

延續十幾年的友誼,強強聯合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黃金一代」的數學家們,在科研的道路上仍然延續著昔日的友誼。

2017年,惲之瑋和張偉合作,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這和7個「千禧年問題」中的3個(霍奇猜想、黎曼假設、BSD猜想)都有關係。他們共同獲得了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2015年,研究代數幾何的惲之瑋和朱歆文,以及專注於數論的袁新意和張偉,將這兩種大方向組合出了一個獨特的視角,用以攻克Langlands工程。這一工程由Robert Langlands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試圖建立數論與幾何之間的內在關聯,用一個領域的工具和方法研習另一個領域的問題。

未來,期待他們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

新聞來源:科學網

原標題:《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又一位獲得世界大獎,全成美國名校教授
    只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學,擁有的強勢專業就越多,譬如北大,不僅擁有名滿天下的光華管理學院,還有享譽全球的數學院。就在前不久,北大數學院「黃金一代」中,又有一位獲得世界大獎,至此,這些北大培養出來的優秀數學家全部成為美國名校教授。此次獲獎的中國數學家名叫惲之瑋,從小就酷愛數學,中學時代成為奧賽界的王者,奪得過多個第一。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 獎項等身之後,35歲的惲之瑋順利成為了MIT的終身教授。 MIT的終身教授可是相當難拿的,錢學森就是在35歲這一年成為了MIT終身教授,並且把「最年輕的MIT華人終身教授」這一記錄保持了40多年。 在國際數學家大會ICM 2018上,惲之瑋受邀為invited speaker。
  • 數學奇才惲之瑋35歲成MIT華人終身教授,如今再獲西蒙斯學者獎
    今年,共有15位西蒙斯學者獎獲得者,其中數學領域僅有4位,惲之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惲之瑋是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第4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1982年,惲之瑋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名門望族」。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因為惲之瑋的先輩中,有很多文化名人、高官政要、革命前輩和知名學者。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
    整理|袁小華聚 焦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美國數學會(AMS) 官網11月10日公布,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所作出的貢獻。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動態
    整理|袁小華 聚 焦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美國數學會(AMS) 官網11月10日公布,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四位獲「科學界奧斯卡」,三位任教MI
    ,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朱歆文是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獎項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巧的是,朱歆文和惲之瑋、張偉是同屆同學,都是2000年進入北大數學學院攻讀,許晨陽是他們的師兄,1999年進入北大。 今天是教師節,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位已為人師的北大數學才子。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動態
    整理|袁小華聚 焦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他屬於北大數學「黃金一代」,1999級北大數學學院本科生。其後在短短5年內連續取得了北大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現在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任教。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11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
  • 專訪田剛:四合院裡的北大數學「特區」,能否再締造黃金一代
    有意思的是,一批對數學有天賦、有興趣的年輕人恰在世紀之交進入北大學習,包括99級的許晨陽、劉若川,00級的惲之瑋、袁新意、張偉、朱歆文……他們後來均在世界頂級學術舞臺證明了自己,被外界評價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l 張偉1981年出生在四川,2000年被成都7中保送至北大數學系,2004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09年獲得博士學位。29歲獲得拉馬奴金獎,16年獲得晨興數學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張偉在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並在2017年開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教授。
  • 北大留美年輕數學家再獲大獎,為什麼一出國這些人成就就如此大?
    近日,被稱為北大數學大神的「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是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2000年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同年獲北京大學新生"明德獎學金"。本科四年期間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位列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本科生第一,每學年皆被評為三好學生,2004年獲得"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稱號。
  • 他比北大「黃金一代」更年輕!許晨陽之後,華人再拿大獎
    可能也就是這個原因,科學突破獎總共只設立了3個大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數學。大獎每年舉行一次,每個獲獎席位300萬美元獎金,幾乎是諾貝爾獎的3倍。28歲時,他和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陳秀雄、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一起成功解決了第一陳類為正時的「丘成桐猜想」。並且最終給出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證明。
  • 科學家「歸國潮」開啟,當年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會回來嗎?
    科學家「歸國潮」開啟,當年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會回來嗎?近日,國內學術界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回國了!他就是朱松純,AI視覺領域當之無愧的泰鬥級人物,是最知名的華人AI教授之一。據了解,朱松純教授此前已經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終身教職職位,但他毅然決定棄美回國,為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科學家「歸國潮」開啟,當年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會回來嗎?
    科學家「歸國潮」開啟,當年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會回來嗎? 近日,國內學術界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回國了!他就是朱松純,AI視覺領域當之無愧的泰鬥級人物,是最知名的華人AI教授之一。
  • 北大4位數學天才,曾經的「黃金一代」,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教學
    是古代圓周率的發現者祖衝之或《九章算術注》的劉徽,是有「微分幾何之父」之稱的陳省身還是「中國解析數論學派」的華羅庚或者是著名的「1+2」震驚數學界的陳景潤等等,但你可能想不起來80年代後的數學天才們都有誰?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介紹下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他們被稱為「黃金一代」,獲得眾多國際數學大獎,令人羨慕,可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任教,讓人痛惜。
  • 北大「黃金一代」傳奇續寫:從奧數冠軍到數學家,他再回燕園
    今年八月,肖梁教授正式入職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再度回到燕園的他,多了一個稱號——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  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學院的學生,因在數學領域取得了不俗成績,被稱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其中包括1999年入校的劉若川、許晨陽,2000年入校的李馳、袁新意、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年入校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2002年入校的王博潼,2003年入校的劉一峰等等。  包括肖梁教授在內,這些北大曾經的青年學子,目前已經成長為國際數學界耀眼的新星。
  • 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獎項等身之後,35歲的惲之瑋順利成為了MIT的終身教授。MIT的終身教授可是相當難拿的,錢學森就是在35歲這一年成為了MIT終身教授,並且把「最年輕的MIT華人終身教授」這一記錄保持了40多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ICM 2018上,惲之瑋受邀為invited speaker。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惲之瑋獲2020西蒙斯學者獎,曾被稱為「惲神」
    本年度共評選出15位西蒙斯學者,惲之瑋成為數學領域四位獲獎者之一。獲獎公告,圖片來自於西蒙斯基金會官網惲之瑋於2000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本科畢業後赴普林斯頓大學留學,師從Robert MacPherson教授,2009年獲得博士學位,2018年起擔任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學系教授。惲之瑋主要從事表示論、數論和代數幾何尤其是朗蘭茲綱領的研究。
  • 「丘賽」清華慘敗北大完勝,丘成桐震怒,網友:黃金一代在哪?
    網友基本上是不買帳的,很多網友都認為,我國數學人才是世界拔尖的,只是,我們培養的人才,後來都去了美國。有網友反問:「北大數學黃金一代,還有幾人留在了國內?北大不能以戰勝清華為榮,北大應該是世界數學高地才行。」網友說到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究竟是怎麼回事?
  • 回到北大,這三人續寫「黃金一代」的傳奇
    下面就讓大家了解一些北京大學數學「瘋人院」黃金一代,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肖梁,徐晨陽五人。1,劉若川劉若川,第四十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獲得者,直接保送北大。憑藉過人的數學天賦,僅用五年時間就完成了本碩學業。博士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在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和法國巴黎第七大學都學術訪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