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2020-07-06 量子位

魚羊 伊瓢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傳聞中的「惲(yùn)神」,又斬獲一項大獎——西蒙斯學者獎。

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圖源:北大新聞網

今年西蒙斯學者獎唯一華人獲獎者

前不久,西蒙斯基金會公布了今年西蒙斯學者獎的獲得者。

一共15位來自MIT、斯坦福、哈佛、普林斯頓、CMU等知名高校的學者獲獎,其中有4位數學家、6位物理學家、2位天體物理學家和3位理論計算機學家。

獲獎學者會有5年的任期,每年可以獲得1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如果5年內科研成績斐然,獲獎者還可以再籤5年。

自2012年以來,西蒙斯基金會每年都會挑選三到四位傑出的數學家成為西蒙斯學者。該基金會對獲獎者給予的評價是:「他們立於創造的頂峰,開研究之先河,執領域之牛耳,並在提攜後學上成效卓著」。

今年獲獎的4位數學家,分別是MIT教授、表示論與概率的研究者Alexei Borodin;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研究低維拓撲和規範理論的斯坦福博士Ciprian Manolescu;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普林斯頓的幾何學家Fernando Codá Marques;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以及今天的主角、MIT數學系教授、一度有「惲神」之稱的中國數學家惲之瑋。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他也是今年唯一一位獲得西蒙斯學者獎的華人學者。

在西蒙斯學者獎的評語中,惲之瑋的核心工作是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的交叉領域,研究的成就主要在E_7和E_8的相關問題,以及L函數高階導數的幾何解釋。

簡單翻了一下惲之瑋在這幾個方面發表的論文,大概也就一篇七八十頁、一百來頁的樣子吧……orz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感受下這複雜的畫風

天才惲之瑋

惲之瑋到底是怎樣一位神奇的人物?

1982年,他出生在一個英傑輩出的家族,名門望族常州惲氏。

從漢朝起,這個家族出了無數文化名人、高官政要、革命前輩和知名學者。

比如,惲之瑋太爺爺的爺爺是清代道光年間的貴陽府知府惲鴻儀。

還有和周恩來等一起領導南昌起義的革命烈士惲代英;

還有國防科技專家、中國工程院候選院士惲小華;

……

新生代的惲之瑋更是從小就顯露出了天賦。

從小學起,他就對數學充滿了興趣,獲得了第五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

上了中學之後,他開始系統性的學習奧數相關知識,開始了拿獎拿到手軟的生涯,光是初中階段,就拿到了國家級、省級的6個一等獎。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對他來說,好像拿獎就像打遊戲解鎖成就一樣簡單。

讀高中的時候,惲之瑋參加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直接拿了個滿分。

而那一年參賽的有來自全球各國的461名選手,拿到滿分的只有4個人。

拿到了如此頂尖的成績,惲之瑋順利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一上來就拿到了給新生的「明德獎學金」。

能進北大數學學院的,自然都是全國各地的頂尖學子。

但在四年本科期間,惲之瑋照樣壟斷了數學學院的第一名,每年都能喜提一個「三好學生」的榮譽。

畢竟,北大數學本科的所有專業課裡,惲之瑋有19門課都是100分,還有7門課也是99分。

這大概就是「學霸考滿分是因為試卷只有100分」的現實例子了。

從北大畢業後,他就去了普利斯頓數學系讀博,博士畢業後就留校做了一年研究院,很快就去了同樣是理工科全球頂尖高校的MIT教數學。

2012年,由於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等方向諸多基本性的貢獻,惲之瑋拿到了SASTRA拉馬努金獎。

這是為了紀念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而設立的獎項,只頒發給32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2006年,知名華人數學家陶哲軒也拿到了這個獎。

獲獎的惲之瑋,很快就成了斯坦福數學系的助理教授。

5年之後,時任耶魯大學教授的惲之瑋,與合作者張偉一起,拿到了美國「科學突破獎」中面向年輕學者的「新視野數學獎」。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科學突破獎」是全球獎金最高的科學獎,創立該系列獎項的捐贈者包括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和妻子安妮·沃西基、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陳,還有中國人民熟悉的馬雲和張瑛夫婦,以及馬化騰。

獎項等身之後,35歲的惲之瑋順利成為了MIT的終身教授。

MIT的終身教授可是相當難拿的,錢學森就是在35歲這一年成為了MIT終身教授,並且把「最年輕的MIT華人終身教授」這一記錄保持了40多年。

在國際數學家大會ICM 2018上,惲之瑋受邀為invited speaker。

現在,38歲的惲之瑋拿到了西蒙斯學者獎,這已經是作為數學界頂尖學者的他人生中第四個全球大獎了。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2017年12月,35歲的惲之瑋和張偉因合作為L函數的泰勒展開的高階項提供了幾何解釋,而獲得的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科學突破獎,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

科學突破獎每個獎項的獎金為三百萬美元,分為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四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一個獎項)以及數學獎(每年一個獎項)。此外,每年還會有不超過三個物理新視野獎以及不超過三個數學新視野獎,用以表彰年輕的科研工作者。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惲之瑋和張偉最早相識於奧賽冬令營,之後成為北大數學科學學院00級同學。本科畢業後,兩人遠赴美國攻讀博士,張偉專注於數論,惲之瑋則主攻代數幾何研究。

攀登高峰的路徑不同,兩人卻在「某一個岔路口相遇」。惲之瑋和張偉發現,不同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補,於是——

我們的等式是連接了數論和幾何的兩個量,幾何那邊和代數幾何中的霍奇猜想有關,數論那邊和黎曼假設中的黎曼Zeta函數有關,這個等式本身可以看作是在BSD猜想框架下的一些拓展。

惲之瑋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這樣解釋他們的研究成果。

2018年,惲之瑋獲得MIT終身教職,與張偉成為同事,繼續他們的合作研究。

而這樣的合作、友誼,並不只局限在惲之瑋和張偉之間。

加州理工大學教授朱歆文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袁新意,同樣是惲之瑋和張偉的本科同學。因為突出的成績,四人被譽為「數學界的四小天鵝」。並且,四人也在一起合作攻克現代數學研究中最大的單項項目——朗蘭茲綱領。

此外,1999年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的劉若川、許晨陽,2001級的魯健鋒、馬宗明、肖梁,2003級的劉一峰等人,都先後斬獲拉馬努金獎、斯隆研究獎、美國國家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克雷研究獎、未來科學大獎、晨興數學獎等數學界的重量級獎項。被稱作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圖源:北大新聞網; 左起: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宋詩暢、肖梁、許晨陽

對此,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惲之瑋笑稱:「可能那時候我們比較傻,大家都選了數學。」

「黃金一代」成績斐然,讓人感慨中國數學界群星閃耀。而培養了眾「神」的北大數學,也是真的強。

就在剛剛落下帷幕不久的阿里全球數學競賽上,北大入圍決賽的人數(88人)遙遙領先,比第二名南京大學(27人)和清華大學(21人)都多出3倍有餘。獲獎人數同樣也是第一。

四名金獎獲得者中,王東皞、張鉞本科都畢業於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鄭凡也曾在北大數院就讀。

更早前2020年斯隆研究獎公布時,北大數院也成為了國內最大閃光點。獲得數學方向獎項的5位華人學者中,有4位畢業於北大數院。

北大數學學科創建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累積為國家培養近萬名畢業生。

作為北大的傳統強項,在數學人才的選拔方面,北大一直重視有加、不斷創新。暑期科學營、金秋營、「數學英才班」、3+X計劃、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等舉措,都旨在發現和培養優秀數學苗子、激發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

「黃金一代」未來還將在數學領域實現怎樣的突破,值得期待。

而「後浪」翻湧,亦正為中國數學界,注入新的活力。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數學奇才惲之瑋35歲成MIT華人終身教授,如今再獲西蒙斯學者獎
    近日,西蒙斯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獲獎名單,人稱「惲神」的80後數學奇才惲之瑋,成為了今年唯一的華人獲獎者。西蒙斯基金會自2012年起開始評選西蒙斯學者。該基金會對獲獎者的評價是「他們立於創造的頂峰,開研究之先河,執領域之牛耳,並在提攜後學上成效卓著」。評選結束會,基金會將連續5年為獲獎學者提供每年1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今年,共有15位西蒙斯學者獎獲得者,其中數學領域僅有4位,惲之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惲之瑋是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第4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魚羊 伊瓢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傳聞中的「惲(yùn)神」,又斬獲一項大獎——西蒙斯學者獎。 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惲之瑋獲2020西蒙斯學者獎,曾被稱為「惲神」
    20年後的今天,他已成長為表示論、數論和代數幾何方向傑出研究者,此次的西蒙斯學者獎也是他繼2018 ICM報告人、拉馬努金獎、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等國際大獎後獲得的又一殊榮。20年的成就與建樹,是時間的浸潤,是不減的激情和不懈的堅持,更是與志同道合的昔日同窗持續不斷地互相促進與靈感激蕩。
  • ...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也多次在媒體和文章中稱讚此文為「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這篇論文引進了眾多新的思想和方法,對幾何分析,尤其是裡奇流的研究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
  • 中科大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也多次在媒體和文章中稱讚此文為「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這篇論文引進了眾多新的思想和方法,對幾何分析,尤其是裡奇流的研究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四位獲「科學界奧斯卡」,三位任教MI
    ,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朱歆文是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獎項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巧的是,朱歆文和惲之瑋、張偉是同屆同學,都是2000年進入北大數學學院攻讀,許晨陽是他們的師兄,1999年進入北大。 今天是教師節,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位已為人師的北大數學才子。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據「中國能源報」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曉,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國科大納米學院院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憑藉在微納能源和自驅動系統領域的開創性成就,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該校此前已有3位校友獲此殊榮
    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彭實戈也是繼薛其坤、馬大為、王小雲後第4位獲此殊榮的山大畢業生。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對彭實戈的評語顯示,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這項工作開創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數學理論,又有在數學金融中的重要應用。
  • 中國四位數學家分獲華羅庚、陳省身數學獎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數學界享有盛譽的三大獎項——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和鍾家慶數學獎二日在北京同時揭曉,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摘得第八屆華羅庚數學獎,兩位青年數學家獲第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另有八位數學界年輕學者獲得第八屆鍾家慶數學獎優秀博士論文獎。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的華人,也是繼陳省身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二、陶哲軒(1975.7.17~現在)當代最年輕的著名華裔數學家,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 磯分校(UCLA)數學系,是澳大利亞唯一榮獲數學最高譽「菲爾茨獎」的澳籍華人數學教授,也是繼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美國出版的《探索》雜誌評選出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
  •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位華人曾獲此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前頒111次 207人獲獎自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已經頒發111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這6年未頒獎。在207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中,僅有2名女性。
  • 6位華人當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諾貝爾大熱門「80後」張鋒獲殊榮
    「80後」科學家張鋒及其團隊曾開發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被英國《自然》雜誌評選為2013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之一。文小剛則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學研究,他首次引入「拓撲序」概念,為凝聚態物理學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1999年起,文小剛出任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
  • 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 成龍電影全集!
    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 成龍電影全集!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北京時間9月2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理事會8月30日晚投票選出了本屆奧斯卡4位終身成就榮譽獎得主,華人巨星成龍榜上有名,而這也是他首次獲得奧斯卡獎!而這也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和他一同獲獎的還有資深電影剪輯師安娜-寇茨(Anne V.
  • 北大八位教師校友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作邀請報告—新聞—科學網
    本屆大會有4名數學家斬獲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同時共有來自19個研究領域的180餘名傑出數學家成為大會邀請報告人。受邀成為國際數學家大會邀請報告人,是一種很高的學術榮譽,代表著其研究工作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
  • 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鄔似珏成為晨興數學金獎首位女性得主;王慕道同獲殊榮  12月17日,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最高獎項——晨興數學金獎迎來首位女性得主
  • 專訪數學家惲之瑋,曾證明高階Gross-Zagier公式
    安安靜靜做研究,是這位來自江蘇常州的數學家的唯一嗜好,對於DeepTech的在線語音交流請求,惲之瑋一開始是拒絕的。直到用郵件溝通,才發現他在文字表達上更加遊刃有餘,這或許是數學家獨特的交流方式之一。 他最近再次獲得學術界關注,是因獲得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儘管獲獎一事早已在各大科技媒體刷屏,但他本人對相關報導並未關注。
  • 拍賣「新形式」獲 2020 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兩美國學者獲此殊榮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北歐時報報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史丹福大學兩位經濟學教授,理由是這兩名經濟學家在拍賣理論研究領域的傑出成就。
  • 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獲沃爾夫獎
    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獲沃爾夫獎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4月29日05:39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趙婀娜)慶祝著名華人數學家、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榮獲沃爾夫獎大會近日舉行,丘成桐宣布將所得獎金設立獎學金,獎勵在數學方面有突出才能的清華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