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2020-11-10 貴溪融媒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二人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認為,「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
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也多次在媒體和文章中稱讚此文為「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這篇論文引進了眾多新的思想和方法,對幾何分析,尤其是裡奇流的研究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
王兵教授比喻說,比如說我們吹一個氣球,氣球不斷膨脹,可以用「裡奇流」來研究它空間的變化,最後得到一個「盡善盡美」的理想結果。
由於論文篇幅大、審稿周期長,這篇論文從投稿到正式發表花了6年時間。發表周期如此之長在數學界並不鮮見,比如今年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發表的論文就審核了8年。
作者簡介
陳秀雄教授1987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1989年由國家保送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和博士後,並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1994年獲博士學位。

他還是是著名幾何學家卡拉比教授的最後一位博士生。
陳秀雄現任紐約大學石溪分校數學系教授,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創始所長,中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主任。
他曾獲得2019年西蒙斯學者獎,是繼陶哲軒和姚鴻澤後第三位獲得西蒙斯學者獎的華人數學家。

△ 陳秀雄獲得2019年西蒙斯獎(圖片來自中科大官網)
西蒙斯獎旨在獎勵數學、物理、天體物理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傑出研究者,每年獎勵三到四名數學家。每位西蒙斯學者可獲得為期5年、總額5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
王兵教授於1998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2003年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系學習, 於2008年博士畢業。此後歷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師, 石溪大學西蒙斯幾何與物理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職)。

王兵於2018年回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工作。
他的研究專長為幾何流,特別是凱勒裡奇流、裡奇流和平均曲率流等。

相關焦點

  • ...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二人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認為,「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
  • 耗時11年、120頁論文,中科大教授解決微分幾何20多年難題
    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由於論文篇幅大、審稿周期長,這篇論文從投稿到正式發表花了6年時間。發表周期如此之長在數學界並不鮮見,比如今年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發表的論文就審核了8年。
  • 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裡奇流以義大利數學家格雷戈裡奧 · 裡奇 - 庫爾巴斯託羅(Gregorio Ricci Curbastro)的名字命名,由美國數學家理察 · 哈密頓(Richard Hamilton)於 1981 年首次引入,也稱裡奇 - 哈密頓流。這個工具同時被俄羅斯數學家格裡戈裡 · 佩雷爾曼(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Перельман)用於解決龐加萊猜想。
  • 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論文從寫作到發表歷時 11 年。他 1987 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隨後就讀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89 年由國家保送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和博士後,並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2014 年,陳秀雄教授與英國數學家唐納森、中科大校友孫崧博士合作,成功解決了被譽為「復幾何領域自卡拉比猜想解決後最重要的問題」的「丘成桐猜想」。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歷時11年
    陳秀雄教授師從著名幾何學家卡拉比 (Calabi ),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2018 年成為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的創始所長。他 1987 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隨後就讀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歷時11年
    據了解,這篇論文從作者開始寫作到正式發表用了 11 年,論文篇幅超過 120 頁,從投稿到正式發表耗時 6 年。王兵說,就像在寫一篇小說,「不同之處在於,靠的是邏輯推導而不是故事情節推動。」
  •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魚羊 伊瓢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傳聞中的「惲(yùn)神」,又斬獲一項大獎——西蒙斯學者獎。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一共15位來自MIT、斯坦福、哈佛、普林斯頓、CMU等知名高校的學者獲獎,其中有4位數學家、6位物理學家、2位天體物理學家和3位理論計算機學家。獲獎學者會有5年的任期,每年可以獲得1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如果5年內科研成績斐然,獲獎者還可以再籤5年。自2012年以來,西蒙斯基金會每年都會挑選三到四位傑出的數學家成為西蒙斯學者。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 數學奇才惲之瑋35歲成MIT華人終身教授,如今再獲西蒙斯學者獎
    近日,西蒙斯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獲獎名單,人稱「惲神」的80後數學奇才惲之瑋,成為了今年唯一的華人獲獎者。西蒙斯基金會自2012年起開始評選西蒙斯學者。今年,共有15位西蒙斯學者獎獲得者,其中數學領域僅有4位,惲之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惲之瑋是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第4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1982年,惲之瑋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名門望族」。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因為惲之瑋的先輩中,有很多文化名人、高官政要、革命前輩和知名學者。
  • 中科大教授發表超120頁長篇論文成功證明幾何學猜想
    近日,中科大數學教授在幾何學頂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文,這篇超過120頁的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被菲爾茲獎得主高度讚揚該研究成果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的重磅文章,率先破解了困擾數學界20多年的核心猜想: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同時該論文的核心思想也被論文作者推廣到平均曲率流的研究中,並成功解決了著名的延拓性猜想。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魚羊 伊瓢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傳聞中的「惲(yùn)神」,又斬獲一項大獎——西蒙斯學者獎。 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惲之瑋獲2020西蒙斯學者獎,曾被稱為「惲神」
    編 者據西蒙斯基金會官網最新公布消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校友惲之瑋獲得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以表彰他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的交叉研究等方面的突出貢獻。本年度共評選出15位西蒙斯學者,惲之瑋成為數學領域四位獲獎者之一。
  • 困擾計算機圈近三十年的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華人數學家解決了
    這成為了理論計算機科學近三十年來最重要的開放性問題之一。近日,來自Emory大學計算機與數學科學系的華人教授黃皓,用兩頁紙輕鬆證明了困擾理論計算機領域數十年的問題。 組成計算機的電路實際上是「與」「或」「非」邏輯電路的組合,多年來,計算機科學家已經開發出許多方法來測量給定布爾函數的複雜性。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現在)國際著名數學家,20世紀國際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老先生的學生,現擔任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義大利Lincei 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印度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等職務,榮獲1982年度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由於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
  • 數學大師有多強?——2020年數學最高獎沃爾夫獎得主簡介
    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不少數學家只能選擇移民,但艾利亞斯伯格沒有同門師兄格羅莫夫那麼幸運,格羅莫夫順利去了法國和美國,他則被禁止離境。在1980年到1987年這段時間內,艾利亞斯伯格為了生計徹底拋下了數學,當了一名軟體工程師!直到1988年當他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以後才重新拾起數學,但對於這樣天生的數學家而言,任何時候繼續數學研究都不晚,因而有了日後極為出色的數學工作。
  • 中國數學家獲得克雷數學研究獎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首次趣文根據克雷數學研究所官網消息。中國數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偉因其在算術幾何、自守形式的算術方向的開創性貢獻獲得2019年度克雷數學研究獎。這是中國數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
  • 華人3大世界級數學家,一位在國內很出名,另外兩位無人知
    第一位:張益唐 張益唐解決了孿生素數的猜想,一時間獲譽無數,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 正是因為張益唐的堅持,所以後來終於得到了一個高校的認可,讓他當代課老師,主要教授微積分。 在這一過程中,張益唐依舊在研究數學,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終於在中年跨入老年之際,他如同靈光一閃一般解決了孿生素數的猜想。
  • 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集錦
    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7年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學位。四川大學教授、校長、名譽校長。主要從事代數學、數論、組合數學等方面的數學與研究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在數論方面,在表二次型為線性型平方和的研究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不定方程方面,解決了一百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卡塔蘭猜想的二次情形,並獲一系列重要結果。
  • 俄數學家獲世界數學最高獎-破解七大難題之一—龐加萊猜想
    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的數學家格裡戈裡•斐裡曼,將在8月22日於西班牙馬德裡舉行的第25屆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據稱,國際數學聯盟一致認為,斐裡曼成功破解了「世界數學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英國《衛報》甚至驚嘆,斐裡曼可能是本星球最聰明的人。斐裡曼就職於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多年來一直從事對「龐加萊猜想」的研究。1992年11月,他的研究報告首次公開就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關注,多位世界知名數學大師曾與其探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