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數學家在外國很出名,但在國內卻不為人知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我們有請下面這三位華裔數學家來回答!
第一位:張益唐
張益唐解決了孿生素數的猜想,一時間獲譽無數,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
但張益唐的成名之路卻非常坎坷,張益唐從北大畢業之後前往了美國留學,期間由於和導師爭論導致了隔閡。
他的這位導師也非常小心眼,直接在張益唐畢業的時候故意不給張益唐寫推薦信!
美國的教學機構有一件事非常不講道理,那就是沒有導師的推薦信,很難獲得實習教學的機會!
從而張益唐沒有導師的推薦信,直接讓他失去了實習教學的機會!
沒有辦法,張益唐只能在餐館裡打工,也就是靠著洗盤子賺取一些生活費!
張益唐作為名校的畢業生,洗了很多年盤子,他的北大同學勸他回國在北大任教,張益唐認為在美國沒有闖出天地,現在回去只能給母校丟臉,從而拒絕了同學的好意!
正是因為張益唐的堅持,所以後來終於得到了一個高校的認可,讓他當代課老師,主要教授微積分。
在這一過程中,張益唐依舊在研究數學,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終於在中年跨入老年之際,他如同靈光一閃一般解決了孿生素數的猜想。
當然,這個靈光一閃花費了張益唐數十年的努力和堅持。
那一年老牌英國報紙《衛報》刊登文章,標題是:鮮為人知的教授在折磨了數世紀數學精英的大問題上邁進了一大步。
張益唐的孿生素數猜想讓國際數學界為之震驚,因為他解決了數學界幾百年來的大疑問!
但由於張益唐一直在國外,從而雖然在國際上非常出名,但在國內卻沒有太多人知道!
第二位:丘成桐
丘成桐先生是著名的華人數學家陳省身先生的學生。
先後任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義大利Lincei 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印度科學院外籍院士等職務。
在1982年的時候,丘成桐先生獲得了菲爾茲獎,這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他是華人中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數學家!
美國《紐約時報》將其稱為「數學王國的凱撒大帝」。
丘成桐先生所涉獵的數學領域主要在微積分、偏積分方程、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領域!
特別是在代數幾何領域中,丘成桐先生解決了Calabi猜想, 即一緊Kahler流形的第一陳類≤0時,任一陳類的代表必有一Kahler度量使得其Ricci式等於此陳類代表。
這對於代數幾何而言非常重要!
但由於丘成桐先生長期活躍在國外,從而並沒有國內的幾位大數學家那麼有名!
第三位:陶哲軒
陶哲軒從小就是個神童,人生經歷如同開了掛一般!
陶哲軒在7歲時開始學微積分,並完成了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課程。
8歲進入中學開始自學大學的高等數學課程。
9歲參加美國高考數學部分測試,得到760的高分,當時滿分為800分,轟動了整個學校。
在10歲、11歲、12歲時連續參加了三屆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在未滿13歲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人。
14歲時他進入弗雷德斯大學做旁聽,但兩年後該所大學為他頒發了理科學位,而僅僅一年後他又獲得了碩士學位。
21歲時獲得了博士學位,成為了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
24歲時陶哲軒成功被加利福利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教授,他成為了該校有史以來最為年輕的教授。
24歲完成了前半生的開掛之旅,他開始正是為世界數學界戰鬥,在31歲之前,陶哲軒主攻的數學方向是數論、調和分析和組合分析的研究,這讓他後來獲得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
完成這一切的時候,陶哲軒正值當打之年。
美國《探索》雜誌評選出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
其中,數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
而此後陶哲軒研究的領域非常廣泛,其中涉獵了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並且在這些領域中,陶哲軒都是名符其實的大師,所以他才被譽為是「數學界莫扎特」。
陶哲軒如今還很年輕,日後必定也會在數學的道路上發揮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