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大會頒發了2007年晨興數學獎和晨興應用數學獎,其金獎獲得者分別為澳洲國立大學數學及應用中心教授汪徐家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金融系Frederick L.Moore講座教授及統計學系教授範劍青。
晨興數學獎表彰45歲以下、在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上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在每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頒發。「這個獎嘉許這些在數學範疇有卓越表現和創新貢獻的數學家,為新一代華人提供借鑑和樹立典範。」晨興集團主席陳啟宗介紹說,「為確保作出獨立和公正無私的決定,除主席外,評選委員會所有委員都是非華裔人士,如劍橋大學數學系Sedleirian講座教授John H.Coates等。」
汪徐家的獲獎理由是「他對完全非線性橢圓方程和Hessian測度理論及其應用作出了傑出貢獻,這些問題包括關於仿射極大曲面的Bernstein定理的陳省身猜想、Calabi-Chern-Yau問題、仿射極大超曲面Plateau問題以及關於特定高斯曲率超曲面問題的猜想」。丘成桐介紹說,「汪徐家是評委會第一個決定的獲獎者,毫無爭議」,汪徐家是在浙江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丘成桐說,「晨興數學金獎第一次由國內自己培養的博士獲得,說明國內數學水平開始上升。」
範劍青的獲獎理由是在非參數建模及推斷方面做了開創性工作,在高維統計學、非線性時間序列和生物統計學方面作出奠基性貢獻,在金融和分子生物學領域引入創新統計方法。
西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副教授劉秋菊、安娜堡密西根大學數學系教授季理真、麥迪遜威斯康星大學數學系教授金石、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陳俊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及晨興數學中心教授田野共同分享了2007年晨興數學銀獎。
兩位華人數學家獲得陳省身獎,分別是研究Laplacian特徵函數和特徵值的幾何的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鄭紹遠和研究幾何偏微分方程和廣義相對論的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副教授王慕道。旨在表揚通過合作、培養和支持華人數學家,促進數學發展的國際合作獎,由洛杉磯加州大學數學系教授Stanley J.Osher獲得,他培養了多位成績卓著的華人學生;他還多次來中國各地作學術交流。
大會還頒發了首屆新世界數學獎,法國第11大學鄭維喆、浙江大學徐浩獲得博士論文金獎,清華大學陳汐、史丹福大學張若楠、哈佛大學餘正道和武漢大學尹萬科獲得博士論文銀獎;臺灣清華大學陳乃嘉獲得碩士學位金獎,南京大學李霞、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江智、新加坡國立大學董彬、華東師範大學杜榮和香港中文大學楊葆霖獲得碩士學位銀獎;臺灣大學蔡政江、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柏英等10人獲得學士學位金銀獎。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給大會發來的賀信中寫道:「由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主持召開的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是一次群賢畢至、群星璀璨的數學盛會。眾多海內外著名數學家聚集一堂,深入開展學術交流,共同為中國數學科學與教育發展建言獻策,必將對推進我國科教事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將對世界數學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數學是科學之母,讓我們共同努力,引導社會各界更加重視數學科學與教育的發展,建設和諧公正、激勵創新的數學教育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環境,為把中國建設成為數學強國而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的貢獻。」
丘成桐介紹說,他應江澤民同志的要求,協助中國推動和促進數學研究,1996年,「我聯絡路院長和陳啟宗,商討達成上述目標的最佳辦法是成立一個研究機構,推動中國的尖端數學研究,鼓勵年輕數學家進行研究工作,強化中國和國際間高層次的數學交流和合作」,這便是晨興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興建的晨興數學中心。
「數學研究不分疆界,華人數學家和非華裔數學家合作,對中國數學的發展至為重要,這種合作精神可令華人數學家更上一層樓,取得突破性和影響深遠的數學研究成果。」丘成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