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頒發晨興數學獎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12月17日,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大會頒發了2007年晨興數學獎和晨興應用數學獎,其金獎獲得者分別為澳洲國立大學數學及應用中心教授汪徐家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金融系Frederick L.Moore講座教授及統計學系教授範劍青。

晨興數學獎表彰45歲以下、在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上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在每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頒發。「這個獎嘉許這些在數學範疇有卓越表現和創新貢獻的數學家,為新一代華人提供借鑑和樹立典範。」晨興集團主席陳啟宗介紹說,「為確保作出獨立和公正無私的決定,除主席外,評選委員會所有委員都是非華裔人士,如劍橋大學數學系Sedleirian講座教授John H.Coates等。」

汪徐家的獲獎理由是「他對完全非線性橢圓方程和Hessian測度理論及其應用作出了傑出貢獻,這些問題包括關於仿射極大曲面的Bernstein定理的陳省身猜想、Calabi-Chern-Yau問題、仿射極大超曲面Plateau問題以及關於特定高斯曲率超曲面問題的猜想」。丘成桐介紹說,「汪徐家是評委會第一個決定的獲獎者,毫無爭議」,汪徐家是在浙江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丘成桐說,「晨興數學金獎第一次由國內自己培養的博士獲得,說明國內數學水平開始上升。」

範劍青的獲獎理由是在非參數建模及推斷方面做了開創性工作,在高維統計學、非線性時間序列和生物統計學方面作出奠基性貢獻,在金融和分子生物學領域引入創新統計方法。

西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副教授劉秋菊、安娜堡密西根大學數學系教授季理真、麥迪遜威斯康星大學數學系教授金石、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陳俊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及晨興數學中心教授田野共同分享了2007年晨興數學銀獎。

兩位華人數學家獲得陳省身獎,分別是研究Laplacian特徵函數和特徵值的幾何的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鄭紹遠和研究幾何偏微分方程和廣義相對論的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副教授王慕道。旨在表揚通過合作、培養和支持華人數學家,促進數學發展的國際合作獎,由洛杉磯加州大學數學系教授Stanley J.Osher獲得,他培養了多位成績卓著的華人學生;他還多次來中國各地作學術交流。

大會還頒發了首屆新世界數學獎,法國第11大學鄭維喆、浙江大學徐浩獲得博士論文金獎,清華大學陳汐、史丹福大學張若楠、哈佛大學餘正道和武漢大學尹萬科獲得博士論文銀獎;臺灣清華大學陳乃嘉獲得碩士學位金獎,南京大學李霞、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江智、新加坡國立大學董彬、華東師範大學杜榮和香港中文大學楊葆霖獲得碩士學位銀獎;臺灣大學蔡政江、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柏英等10人獲得學士學位金銀獎。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給大會發來的賀信中寫道:「由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主持召開的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是一次群賢畢至、群星璀璨的數學盛會。眾多海內外著名數學家聚集一堂,深入開展學術交流,共同為中國數學科學與教育發展建言獻策,必將對推進我國科教事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將對世界數學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數學是科學之母,讓我們共同努力,引導社會各界更加重視數學科學與教育的發展,建設和諧公正、激勵創新的數學教育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環境,為把中國建設成為數學強國而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的貢獻。」

丘成桐介紹說,他應江澤民同志的要求,協助中國推動和促進數學研究,1996年,「我聯絡路院長和陳啟宗,商討達成上述目標的最佳辦法是成立一個研究機構,推動中國的尖端數學研究,鼓勵年輕數學家進行研究工作,強化中國和國際間高層次的數學交流和合作」,這便是晨興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興建的晨興數學中心。

「數學研究不分疆界,華人數學家和非華裔數學家合作,對中國數學的發展至為重要,這種合作精神可令華人數學家更上一層樓,取得突破性和影響深遠的數學研究成果。」丘成桐說。

相關焦點

  • 華人數學家大會頒發晨興數學獎
    華人數學家大會頒發晨興數學獎
  • 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本報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李斌)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慕道、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數學系講座教授鄔似珏獲得本屆晨興數學獎金獎
  • 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鄔似珏成為晨興數學金獎首位女性得主;王慕道同獲殊榮  12月17日,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最高獎項——晨興數學金獎迎來首位女性得主
  • 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陸琦攝   科學網北京8月6日訊(記者陸琦)8月6日-11日,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隆重召開,會場設在人民大會堂和中關村地區。大會主席是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先生。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京開幕三大獎項全部揭曉
    6月9日上午,國際華人數學界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學術盛會——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ICCM 2019)在清華大學開幕。
  • ICCM特別篇 | 2分鐘帶你了解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ICCM),由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主席、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於1998年發起設立,其使命是加強海內外華人數學家的聯繫,研討數學科學國際最新研究進展,促進中國數學和世界數學科學共同發展。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清華大學開幕 三大獎項全部揭曉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8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李華山 曲田)6月9日上午,國際華人數學界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學術盛會——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ICCM 2019)在清華大學開幕
  • 科學時報:華人數學家攜手為國家欣榮努力
    他說:「華人數學家有很強的力量,希望這樣的會議能將這股力量聚集起來,帶領中國數學走向世界。」 「在這裡,我的學術工作得到表揚」 2007年12月16日,在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的新聞發布會上,陳啟宗介紹了大會和晨興數學獎的創辦過程。 1995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在北京接見丘成桐,希望他幫助中國培養更多的數學家。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頒「華人菲爾茲獎」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在清華大學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中外數學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最新研究進展。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頒「華人菲爾茲獎」—新聞—科學網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在清華大學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中外數學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最新研究進展。
  • 香港科技大學數學家獲頒晨興數學金獎
    人民網香港7月16日電(記者 尹世昌)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何旭華副教授日前在臺北舉行的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獲頒晨興數學金獎,是今年唯一一位香港院校的教授膺此殊榮。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每三年舉行一次,1998年設立的晨興數學金獎,表彰45歲或以下在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取得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
  • 平湖學霸榮獲華人數學領域最高榮譽銀獎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
  • 數學家丘成桐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丘成桐教授獲阿爾伯塔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 3月28日,華人數學家丘成桐院士因在世界數學、物理學等諸多科學研究中作出的卓越貢獻,以及對中國數學研究發展的推動與付出,由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 上財陸品燕教授獲頒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
    上財陸品燕教授獲頒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政務 本文原標題:《上財陸品燕教授獲頒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
  • 35歲美國華人數學家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8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偉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
  • 35歲川籍數學家張偉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35歲川籍數學家張偉摘取「華人菲爾茲獎」  8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加上本次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
  • 世界因你而美麗 丘成桐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至此,丘成桐不僅是世界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也是繼陳省身之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還是獲得馬塞爾·格羅斯曼物理大獎的首位華人數學家。至此,丘成桐不僅是世界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也是繼陳省身之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還是獲得馬塞爾·格羅斯曼物理大獎的首位華人數學家。而菲爾茨獎和沃爾夫獎的雙獎得主,迄今只有13位。
  • 國際數學家大會和菲爾茨獎(資料)
    國際數學家大會和菲爾茨獎(資料) 2002年8月23日01:21  人民網   國際數學家大會是由國際數學聯盟(IMU)主辦,首屆大會1897年在瑞士蘇黎士舉行,1900年巴黎大會之後每四年舉行一次。
  • 惲之瑋:華人數學家的成績,源自天道酬勤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簡稱ICCM)在清華大學召開。在開幕式上,會議頒發了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的ICCM數學獎。該獎項是世界華人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表彰45歲以下在基礎數學、應用數學等方面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惲之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朱歆文獲得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