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美國華人數學家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2020-11-24 中國僑網

  8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偉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加上本次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

  一個超生的農村娃,何以徵服世界名校且被委以終身教職,並被認為是中國數學的未來?華西都市報記者通過近一周的追蹤採訪,試圖找到一個數學家的正確打開方式——

  天賦初顯

  一封自薦信 農村娃敲開成都七中大門

  首先,讓我們將時光回溯到張偉顯露數學天賦的中小學生涯。

  1981年,張偉出生在大竹縣農村,他是家裡的老二,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父母務農,兼做點小生意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張偉的小學前四年在村小讀書,到了五年級轉入到大竹縣天成鄉小學。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張偉的數學天賦便開始顯現出來。當時奧數還不流行,更不普及,數學老師也只是在課餘給班上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一些參考資料,包括韓信點兵、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等趣味數學,以滿足少數人的求知慾。而張偉便是這少數人之一,隨之而來更是由興趣轉而痴迷,並獲得了全國小學數學競賽一等獎。張偉就此說,小學數學老師在他啟蒙階段給了很好的引導。不經意間,為他打開了一座藏滿奇珍異寶的寶庫。

  後來,張偉考上大竹縣中學,此間參加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競賽,輕鬆拿下一等獎。學校老師遂告訴張偉,學校曾經有同學因之被成都七中錄取,希望他也能夠去試一下,畢竟這是全省最好的學校之一。

  張偉便懷著試一試的心態寫了一封自薦信。「當時也不知道該把信寄給誰,就寫了『七中校長收』。」沒想到過了幾天,他就收到了七中副校長楊能生的回信,只有半頁信紙,大意便是——「熱烈歡迎你來成都七中上學。」就這樣,張偉成為1997年成都七中招收的五名外地生之一。

  學霸養成

  羞澀的「偉哥」 每周上節課給同學補數學

  剛到七中的時候,張偉留給同學的印象則是,幾乎每天都在座位上,不停地演算。他課桌上堆滿了課本和練習題,每當他算累了,就會從書堆裡抬起頭來,扶一扶眼鏡,跟旁邊的同桌聊幾句,然後又埋頭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張偉說,他話不多的原因是跟同學之間的交流有障礙,因為大竹方言與成都話有很大區別,經常同學聽不懂他的話。

  然而,如果就此將張偉歸入木訥的書呆子,顯然就跑偏了。不少同班同學回憶,張偉比班裡大多同學年長一歲,加之人緣極好,因此被大家親切呼之為「偉哥」。在同學的印象中,那時的張偉頭髮還很茂密,皮膚很白,戴一副黑色框架眼鏡,笑起來比較羞澀。

  說起學霸「偉哥」,在同學張潔潔印象中,他就沒有考砸過的時候,特別是數理化,相比其他同學有壓倒性優勢。而作為班長兼任數學課代表,每個星期還有一堂課,講臺固定是屬於「偉哥」的——為同學解答數學疑難。張潔潔說,他時而奮筆疾書,時而低頭沉思,黑板上總是寫得滿滿當當,只可惜當時沒有相機把那麼珍貴的板書拍下來。

  高中時期,張偉幾乎常年都穿一件白色襯衣,而冬天則在薄衣上罩一件外套。張偉上高二的時候大病了一場,並住院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為此,從班級到學校還發起了倡議募捐,以減輕一些負擔。

  高中畢業那年,張偉作為四川省代表隊的一員參加了全國數學冬令營,由此獲得了保送北大數學系的資格。

  終身教授

  30歲帶博士34歲受聘哥大數學系正教授

  從北大畢業後,張偉「按部就班」地來到哥倫比亞大學讀博,畢業後又到哈佛大學做過博士後和講師,並於兩年後回到哥倫比亞大學做助理教授,30歲就開始帶博士生。到現在為止,張偉已經指導了三名博士生,他帶過的有些博士生年齡只比他略小一點。

  說起學術之路,張偉自言還算一帆風順。想來,這也許是數學世界的艱辛不足與外人道吧。

  2014年,張偉被哥倫比亞大學聘為副教授,這已是終身教職。而在去年,張偉再次破格聘為正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年紀輕輕便登上終身教授之位,沒有一定量級的研究成果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張偉說,哥倫比亞大學為了吸引人才是不遺餘力的,正是他的科研成就將他引上了這個職位。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期間,張偉有幸受教於張壽武教授。張壽武覺得張偉是一個想法很多的人,跟他說什麼都很有興趣,對歷史、文學、書法頗有見解。最開始,張壽武還擔心張偉思想太活躍沒法專心做學問,於是經常提醒他專注研究。

  但2005年的一件事情改變了張壽武教授的看法。當時,張偉和張壽武商量,嘗試解決庫達拉猜想中模性的問題。張壽武當時並沒有對張偉抱有多大的希望,他只是覺得找點事情讓他忙著就行了,但僅僅兩三個月後,張偉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並在他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年,成功寫出了論文。

  「張偉是目前在國際數學界非常有影響的一批年輕的中國數學家之一,這批人我知道的就有10人左右,他們非常聰明,而且是同一代人,其中五六個是北京大學數學系2000屆的學生,張偉的同班同學,包括袁新意、惲之瑋、朱歆文等,另外幾位同一屆清華大學的學生,他們每個人的水平都與我們相差無幾!(李寰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們是中國數學的未來,到他們的時代,應該是中國數學最輝煌的時候。」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壽武

  拉馬努金獎

  拉馬努金獎以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的名字命名,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印度科技部和國際數學聯盟共同頒發,每年頒予當年12月31日未滿45周歲、做出傑出科研工作的發展中國家的青年數學家。

  ——張偉2010年獲得該獎

  晨興數學獎

  晨興數學獎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菲爾茲獎是著名的世界性數學獎,也被譽為「數學中的諾貝爾獎」。晨興數學獎面向45歲以下,為在基礎數學及應用數學方面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而設立。評審委員會由哈佛大學教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以及其他8位非華裔的頂級數學家組成,以確保獲獎成果的水準和評獎過程的公正和客觀。

  ——張偉2016年獲得該獎

相關焦點

  • 35歲川籍數學家張偉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35歲川籍數學家張偉摘取「華人菲爾茲獎」  8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偉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加上本次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頒「華人菲爾茲獎」—新聞—科學網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在清華大學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中外數學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最新研究進展。
  • 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本報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李斌)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慕道、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數學系講座教授鄔似珏獲得本屆晨興數學獎金獎
  • 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獲沃爾夫獎
    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獲沃爾夫獎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4月29日05:39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趙婀娜)慶祝著名華人數學家、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榮獲沃爾夫獎大會近日舉行,丘成桐宣布將所得獎金設立獎學金,獎勵在數學方面有突出才能的清華學子。
  • 華人數學家排行榜
    因此,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帶大家一起來膜拜下現代最著名的十位華人數學家: 1新中國數學事業奠基人,華羅庚 他是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影響深遠。
  • 江澤民出席2002國際數學家大會 為菲爾茲獎頒獎
    菲爾茲獎今日在北京揭曉 江澤民頒獎   中新網北京8月20日消息 今天下午,法國數學家洛朗·拉佛閣和俄羅斯數學家弗拉基米爾·沃沃斯基在此間舉行的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上榮獲2002年度菲爾茲獎。  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為該會歷史上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也是新世紀第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共有四千多位海內外數學家與會。  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都同時舉行數學學科中最有名的國際獎--有「數學中的諾貝爾獎」之譽的菲爾茲獎頒獎儀式。據悉,江澤民主席稍後將親自為獲獎者頒獎。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本次大會。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頒「華人菲爾茲獎」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在清華大學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中外數學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最新研究進展。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現在)國際著名數學家,20世紀國際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老先生的學生,現擔任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義大利Lincei 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印度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等職務,榮獲1982年度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由於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
  • 惲之瑋:華人數學家的成績,源自天道酬勤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簡稱ICCM)在清華大學召開。在開幕式上,會議頒發了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的ICCM數學獎。該獎項是世界華人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表彰45歲以下在基礎數學、應用數學等方面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惲之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朱歆文獲得金獎。
  • 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鄔似珏成為晨興數學金獎首位女性得主;王慕道同獲殊榮  12月17日,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最高獎項——晨興數學金獎迎來首位女性得主
  • 當代華人數學界未被翻越的三座高峰,除了丘成桐和陶哲軒,還有他
    之前有朋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華人裡面有哪些世界級的數學家? 世界級的數學家華人裡面還是有很多的,比如今天不二給大家介紹的這三位。這是沒有爭議的,站在當代數學家行列,可以說他就是華人數學家裡面的數一數二的大牛。
  • 科學時報:華人數學家攜手為國家欣榮努力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學院前院長格羅斯與華人數學家交流。 晨興數學獎還表彰了另外6位45歲以下作出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2位華人數學家因對數學研究或在推動數學發展的公職服務上作出卓越貢獻,獲陳省身獎;1位非華人數學教授因為在培養華人應用數學家方面的巨大貢獻,獲大會國際合作獎。
  • 全球十二大科技獎項獲獎華人籍貫分布
    諾貝爾獎、邵逸夫獎、沃爾夫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克拉福德獎、菲爾茲獎、富蘭克林獎章、狄拉克獎章、拉斯克獎、普利茲克獎、圖靈獎是國際公認的綜合性或專業性科技大獎,獲獎者均是各自學科與科學技術領域的佼佼者、領頭羊。我們通過這11個獎項再加上全為中國大陸境內華人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的籍貫分析,管中窺豹看看中國出高端科技人才最多的地方有哪些。
  • 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頒發晨興數學獎
    12月17日,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大會頒發了2007年晨興數學獎和晨興應用數學獎,其金獎獲得者分別為澳洲國立大學數學及應用中心教授汪徐家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金融系Frederick L.Moore講座教授及統計學系教授範劍青。 晨興數學獎表彰45歲以下、在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上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在每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頒發。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清華大學開幕 三大獎項全部揭曉
    開幕式揭曉和頒發了2019年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數學獎、陳省身獎和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國際合作獎等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三大獎項。陳旭、丘成桐、楊樂為數學獎金獎獲得者惲之瑋(左二)頒獎石加東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惲之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朱歆文分別因其在整體Springer理論、剛性自守形式、逆Galois問題以及Gross-Zagier公式到高階導數的推廣工作,和在Coherence Conjecture的證明、Kottwitz猜想的解決以及在幾何Satake等價中作出的傑出貢獻獲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數學獎金獎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京開幕三大獎項全部揭曉
    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中外數學家齊聚清華園,共同探討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最新研究進展。開幕式揭曉和頒發了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三大獎項:2019年ICCM數學獎、陳省身獎和ICCM國際合作獎。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教授,大會主席、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高鴻鈞院士等到會並致辭,全球華人數學家代表,海內外高校及院所領導、知名學者、學生代表等一千餘人出席開幕式。
  • 數學界的凱撒大帝——華人數學家丘成桐
    29歲攻克幾何學上的難題,卡拉比猜想,33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華人。此後,他幾乎囊括了這個世界上一個數學家所能得到最高榮譽,包括沃爾夫獎、克拉福德獎和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丘成桐在丘成桐的帶動下,數學科學中心、三亞國際數學論壇、國際華人數學家應用數學聯盟、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年會
  • 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陸琦攝   科學網北京8月6日訊(記者陸琦)8月6日-11日,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隆重召開,會場設在人民大會堂和中關村地區。大會主席是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先生。
  • 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集錦
    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著名數學家阿貝爾曾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在數學上有所進步,就必須向大師學習。」因此,我們整合了一些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供大家參考。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率先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此事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轟動,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數論研究中的一項重大突破。世界主流媒體都對這項重要成果作了報導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印度媒體甚至稱讚張益唐為「中國的拉馬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