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數學家大會頒發晨興數學獎 |
邱成桐:要提高中國數學水平既要有好學生也要有好老師 |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主席、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左)和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右)向鄔似珏頒發晨興數學金獎。易蓉蓉/攝
本報訊 12月17日,為期6天的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在人民大會堂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數學家齊聚北京,共同研討數學發展。開幕式上頒發了華人數學家大會的最高獎項——晨興數學獎。
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慕道、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數學系Robert W與Lynne H.Browne講座教授鄔似珏分別因在微分幾何與幾何偏微分方程、對二維和三維水波問題小振幅解的整體適定性作出的傑出貢獻獲得晨興數學金獎。鄔似珏是首位獲得晨興數學金獎的女數學家。哈佛大學統計學系教授及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學教授劉軍,因對蒙特卡洛推理的重要貢獻獲得晨興應用數學金獎。
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陳榮凱、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陳猛、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傅吉祥及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教授魏軍城4人獲得晨興數學銀獎,其中陳榮凱、陳猛的合作研究在三維代數流形的顯雙有理分類上取得突破,並成為晨興數學獎歷史上首次獎勵大陸與臺灣數學家合作研究的獲獎者。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暨數學研究所所長洪家興,《紐約數學期刊》和《亞洲數學期刊》編輯、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教授梁乃聰及臺灣理論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兼數學組主任李文卿獲陳省身獎。史丹福大學人文與科學Bass講座教授Richard M. Schoen因其為培育華人數學家作出的不遺餘力的貢獻榮獲第三屆ICCM國際合作獎。
「數學是智慧的科學,是思維的科學,也是應用的科學。數學急需要老一代的傳承,也需要青年一代的創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開幕式上表示,對堅持12年、不斷發展的華人數學家大會和晨興數學獎表示誠摯祝賀。「這個獎不光獎勵頂尖的科學家,也獎勵上升期的青年數學家。」他希望晨興數學中心、浙大數學中心、清華數學中心不斷發展壯大,齊心協力,把中國數學、亞洲數學乃至世界數學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丘成桐在接受採訪時說,要提高我國數學水平,既要有好的學生,也要有好的老師。「清華的學生很不錯,我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一年來,大力推進人才引進的工作,已經引進3位全職的大師級教授、3位年輕有為的青年學者和10餘位兼職的大師級教授。未來5年內,希望能夠引進至10位大師級的全職教授。」他也建議高中數學增加微積分學習。
晨興數學獎評選委員會由丘成桐擔任主席,本屆評委會由劍橋大學數學系Sadleirian講座教授及劍橋伊曼紐爾學院院士John H.Coates、倫敦帝國學院皇家學會純數學研究教授Simon K.Donaldson、哈佛大學數學系George Vasmer Leverett講座教授Benedict H.Gross等11位國際著名數學家組成。為確保作出獨立和公正無私的決定,除主席外,評委會所有委員均為非華裔人士。
本屆大會由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和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主辦。大會將在清華大學舉辦多場專題學術報告及數學研討活動,鄔似珏、姚鴻澤等7位傑出數學家應邀做客晨興講座。
丘成桐中學數學獎12月16日在清華大學頒發,上海市市北中學高三學生陳波宇一舉摘得金獎,獲獎論文為《Weierstrass函數在不可列的稠密集上不可導的一種證明》。首次增設的應用數學獎由杭州市外國語學校的朱陶元敏和張允宜獲得。(易蓉蓉)
《科學時報》 (2010-12-20 A1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