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師有多強?——2020年數學最高獎沃爾夫獎得主簡介

2020-09-22 數學掃地僧

2020年的數學大獎沃爾夫數學獎前幾日剛剛公布,獲獎者分別為俄裔美籍數學家艾利亞斯伯格和英國數學家唐納森。兩位數學家早已功成名就,此次獲獎可謂實至名歸,而沃爾夫數學獎作為數學最高獎頒發給這樣的頂級數學家,也體現獎項本身的巨大價值。今天我們就對兩位數學大師的數學生涯做一個簡介,一起感受一下大師風採。



艾利亞斯伯格

艾利亞斯伯格(Yakov Eliashberg,1946~)出生於蘇聯時期的列寧格勒,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聖彼得堡,他因辛拓撲和接觸拓撲等領域內創造性的基礎性工作,以及對偏微分關係的同倫原理和高維複分析的拓撲基礎的開創性貢獻而被授予沃爾夫獎。在此之前,艾利亞斯伯格已憑藉出色的數學研究工作獲得過2001年度幾何與拓撲最高獎維布倫(Veblen)獎和2016年度重量級的克拉福德(Crafoord)獎

艾利亞斯伯格

艾利亞斯伯格於1972年在著名的列寧格勒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導師是著名數學家羅赫林(Rokhlin),羅赫林又是蘇聯傳奇數學家龐特裡亞金的高徒,他在列寧格勒領導著極為出色的數學團體,指導過的傑出學生除去艾利亞斯伯格外,還有當代最偉大的幾何學家格羅莫夫(Gromov),但羅赫林卻不幸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被趕出學校後晚年十分悽涼。

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不少數學家只能選擇移民,但艾利亞斯伯格沒有同門師兄格羅莫夫那麼幸運,格羅莫夫順利去了法國和美國,他則被禁止離境。在1980年到1987年這段時間內,艾利亞斯伯格為了生計徹底拋下了數學,當了一名軟體工程師!直到1988年當他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以後才重新拾起數學,但對於這樣天生的數學家而言,任何時候繼續數學研究都不晚,因而有了日後極為出色的數學工作。


史丹福大學


艾利亞斯伯格以其在辛拓撲與接觸幾何方面的傑出工作而著稱,在多復變與低維拓撲等領域也有很好的成果。80年代,他證明了如今辛拓撲中著名的Eliashberg-Gromov定理:辛同構群在一致拓撲下在所有的微分同胚組成的群中是閉的,後來這個結果被格羅莫夫以不同的方法證明。正是這個極其重要的結果使得艾利亞斯伯格成為這一領域的開創者之一。90年代初,艾利亞斯伯格引入並探索了一種基本的二分法接觸結構,該結構奠定了了現代接觸幾何的面貌。通過這種二分法,他給出了3維球接觸結構的完整分類。

在2000年發表的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中,艾利亞斯伯格與合作者一起開創了辛場理論,這是繼Gromov偽全純曲線理論後出現在辛幾何與拓撲中的又一強大的數學工具,已成為當今數學的熱門方向之一,並且與其他諸多數學領域產生深刻地聯繫。

我們普遍認為,數學家過了50歲就基本很難再做出好的工作,但艾利亞斯伯格卻老而彌堅。在2013-2015年這幾年中,他在辛拓撲與接觸幾何中發現了許多驚人的同倫原理,從而使他解決了許多懸而未決的數學難題。如果格羅莫夫代表辛幾何中「硬」的一面,那麼艾利亞斯伯格則揭示了「軟」的一面。從艾利亞斯伯格的數學生涯我們可以看出,他與格羅莫夫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早在學生時代,他就從師兄格羅莫夫那裡學到了很多,他甚至回憶道,從格羅莫夫身上學到的比導師羅赫林那裡還多。

格羅莫夫

唐納森

唐納森(Simon Donaldson,1957~)是當今除去格羅莫夫外又一幾何大師,對於近幾十年的幾何與拓撲而言,他們二人無疑是最重要的兩位數學家。唐納森教授最近可謂碩果纍纍,2019年他剛獲得幾何與拓撲的最高獎維布倫獎,結果今年又榮獲了沃爾夫獎,可謂雙喜臨門,而在此之前,他已榮獲1986年度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1994年度克拉福德獎,2009年度邵逸夫獎以及2014年度數學突破獎,這真的算是拿獎拿到手軟。榮獲沃爾夫獎後,唐納森也完成了拿到數學兩大最高獎(菲爾茲和沃爾夫)壯舉,我們非常期待唐納森教授能夠獲得另一大數學獎阿貝爾獎,這樣他將成為繼德利涅之後第二位數學四大獎的大滿貫得主!

唐納森

唐納森於1979年在劍橋的彭布羅克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之後在牛津的伍斯特學院開始了研究生學習,師從大名鼎鼎的數學家阿蒂亞。他的父母早年都在劍橋大學學習過,父親後來還在劍橋大學任教,所以唐納森的家庭學習氛圍非常良好。1983年從牛津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後,唐納森輾轉於美國與英國的大學之間,目前是美國石溪大學西蒙斯幾何與物理中心的常任理事長,也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


阿蒂亞


唐納森的早期研究工作幾乎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四維流形,而方法則是使用深刻地分析方法,尤其是橢圓偏微分方程,例如他曾使用楊-米爾斯方程的理論來解決復幾何中的問題。他在四維流形中的一系列工作深刻揭示了四維空間幾何與拓撲性質的獨特性,特別地,他為證明四維情形的龐加萊猜想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唐納森教授的研究興趣擴展到了復微分幾何中,他與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秀雄孫崧(二人均是中科大校友,孫崧為陳秀雄學生)一起研究了流形上的凱勒-愛因斯坦(Kähler-Einstein)度量,尤其是證明了法諾流形上凱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這解決了數學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大難題,也正是憑藉這項工作,他們三人共同獲得2019年度維布倫獎。和艾利亞斯伯格一樣,唐納森教授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增大而遠離數學前沿,相反地卻再次開花結果,得到重要的數學成果,這一點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左起分別為:陳秀雄,唐納森和孫崧

當然,唐納森的數學成就遠不止我們提到的這些,例如還有和弦論息息相關的唐納森-託馬斯理論,以及在代數幾何和辛幾何中的一系列工作,但限於篇幅,難以一一介紹。毋庸置疑的是,唐納森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幾個幾何學家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幾何全才,他的工作對當今幾何學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他是華人數學的王者,沃爾夫數學獎得主,被譽為「微分幾何之父」
    他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數學大師,沃爾夫數學獎得主;他被人稱為「微分幾何之父」,也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他就是數學大師——陳省身。10月28日是陳省身先生誕辰108年紀念日,謹以此文,向陳老致以崇高的敬意!陳省身陳省身的幾何人生1911年10月28日,陳省身出生在浙江嘉興秀水縣下塘街道。
  • 2020年沃爾夫獎揭曉,微分幾何與拓撲先驅摘得數學獎桂冠
    原創 羅數君 羅博深數學作者 | 羅數君文 1318字 閱讀時間約 5分鐘導語2020年沃爾夫獎出爐啦!來看含金量堪比「諾貝爾獎」的沃爾夫數學獎花落誰家!圖片來源:wolffund.org該獎項所涵蓋的科學類別有醫學、農業(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獲沃爾夫農業獎)、數學、化學、物理;藝術類別有繪畫與雕刻、音樂、建築。其中備受推崇的數學獎與菲爾茲獎並稱為「數學界的最高榮譽」。
  • 沃爾夫數學獎揭曉:美英數學家因微分幾何和拓撲貢獻獲獎
    以色列當地時間1月13日,2020年沃爾夫獎獲獎名單揭曉。今年的沃爾夫數學獎授予史丹福大學的Yakov Eliashberg教授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與美國西蒙斯幾何與物理中心的Simon K.Donaldson教授,以表彰他們在微分幾何和拓撲中作出的巨大貢獻。
  • 臺灣生物學家獲「諾獎風向標」沃爾夫獎
    始創於1976年的沃爾夫獎具有終身成就性質,是世界最高成就獎之一。由以色列的沃爾夫基金會頒發,在科學(農業、化學、數學、醫學、物理)和藝術(音樂)領域授獎,每個獎項獎金為10萬美元。至今,共有23個國家的280人獲得沃爾夫獎,其中華人科學家吳健雄獲得1978年沃爾夫物理學獎、陳省身獲得1983年沃爾夫數學獎、袁隆平獲得2004年沃爾夫農業獎,錢永健獲得2004年沃爾夫醫學獎、丘成桐獲得2010年沃爾夫數學獎,鄧青雲獲得2011年沃爾夫化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沃爾夫獎在科學領域的三分之一獲獎者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 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大師...
    2019年12月28日,應我校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以「數學歷史大綱」為題為全校師生做精彩報告。本次報告會在東區理化大樓東三報告廳舉行,並在西三報告廳進行實況轉播。
  • 數學沒有諾貝爾獎,但諾貝爾獎離不開數學
    不僅有許多獲獎成果都用到數學方法,甚至有許多數學家自己就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1954年物理學獎得主馬克斯·波恩。波恩在哥廷根跟隨希爾伯特、閔可夫斯基、克萊因等數學大師,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他在量子力學領域的研究,也用到了大量數學方法。1950年文學獎得主帕特蘭·羅素。羅素的文學作品和數學沒有太大關係,但他無疑首先是傑出的數學家。
  • 數學家丘成桐獲沃爾夫獎 獎金捐清華設獎學金
    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李江濤)慶祝丘成桐先生榮獲沃爾夫獎大會26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著名華人數學家、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宣布,將所得獎金捐贈清華設立數學獎學金,獎勵在數學方面有突出才能的清華學生。
  • 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先生訪問我校並做客「大師...
    2020年12月28日,應我校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先生訪問我校並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以「廣義相對論框架下黑洞的存在性」為題為全校師生做精彩報告。本次報告會在東區大禮堂舉行,校長包信和院士出席會議,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會。報告會由國際合作與交流部部長瞿昆主持。
  • 2020年阿貝爾獎公布,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大滿貫得主誕生
    二人都曾獲沃爾夫數學獎,Gregory Margulis 還是 1978 年菲爾茨獎得主。阿貝爾獎、沃爾夫獎、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三大獎項」,如今,Gregory Margulis 已經成為集齊三大獎項的數學家之一。
  • 他是數學天才,是菲爾茲獎第一位華人獲得者,現任多所名校教授!
    在數學界,在數學的發展史上,眾多數學大師在數學發展之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位獲得眾多數學屆重量級獎項的數學大師,他就是丘成桐。說起丘成桐,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丘成桐是世界知名的數學大師,對於世界數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是囊括了維布倫幾何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獎、克拉福德獎、美國國家科學獎、沃爾夫數學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可以想見,丘成桐在數學上的非凡成就。更不用說他還是首位獲得「數學屆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第一個華裔數學家。
  • 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獲沃爾夫獎
    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獲沃爾夫獎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4月29日05:39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趙婀娜)慶祝著名華人數學家、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榮獲沃爾夫獎大會近日舉行,丘成桐宣布將所得獎金設立獎學金,獎勵在數學方面有突出才能的清華學子。
  • 2020年阿貝爾獎公布,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大滿貫得主誕生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前天,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宣布,2020 年度的阿貝爾獎將授予兩位著名數學家,一位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 Hillel Furstenberg,另一位是耶魯大學教授 Gregory Margulis。二人都曾獲沃爾夫數學獎,Gregory Margulis 還是 1978 年菲爾茨獎得主。
  • 獲得邵逸夫獎數學獎的那些科學家,你都認識嗎?
    獲得邵逸夫獎數學獎的那些科學家,你都認識嗎?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得獎者應仍從事於有關的學術領域,在學術或科學的研究或應用上有傑出貢獻,或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領域有卓越之成就。下面小編就帶你來看看獲得數學科學獎的有哪些人吧!
  • 諾獎得主彭羅斯:滿門學霸,不得個諾獎都不好意思見親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 編譯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分享這一獎項: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緬懷數學大師路易斯·尼倫伯格
    2020年1月26日,正當我國疫情肆虐之時,數學界也不幸接到消息,著名數學大師,克拉福德獎和阿貝爾獎獲得者路易斯·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逝世,享年95歲。,並於1949年獲得博士學位。
  •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三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8 月 8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公布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
  •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三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8 月 8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公布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
  • 令人啼笑皆非的「陳昕媛猜想」有多難?連菲爾茲獎得主都束手無策
    幸好在1963年的時候加拿大的一位數學家菲爾茲要求,必須設立一個在全世界都有權威與代表性的數學獎項,菲爾茲獎才就此得以誕生。 但其實菲爾茲獎的獲獎條件,要比諾貝爾獎的獲獎條件,嚴苛許多。著名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先生就是1982年的菲爾茲獎的得主。他無愧於這個獎項,在上個世紀末,丘成桐先生先後解決了許多諸如「沃爾夫猜想」「正質量猜測」等等的數學領域的難解之謎。
  • 南師附中葛軍校長獲「教育界最高獎」—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2020-11-23 23:10:15 來源: 南京擇校 舉報
  • 沃爾夫數學獎得主:找到正職前兩年是我做數學的美好時光
    你提到大多數的俄羅斯幾何學派:Arnold [Vladimir Arnold (1937~),俄國數學家,對多個數學領域都有重大貢獻。學術成就深得肯定,獲頒多個獎項,如 2001 年的沃爾夫數學獎及 2008 年的邵逸夫獎等。] ,Gromov [Mikhail Gromov (1943~),俄裔法國數學家,法國科學院院士,紐約大學數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