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三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8 月 8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公布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

來自歐洲的三位弦理論物理學家榮膺該獎項,他們分別是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 · 內沃(André Neveu)、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 · 拉蒙(Pierre Ramond)、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 · 維拉宿(Miguel Virasoro),獲獎理由是「對弦理論的創立和形式化表述所作的先驅性貢獻,將新的玻色和費米對稱性引入物理學」。

圖 |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

狄拉克獎評選委員會成員、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院士喬治 · 帕裡西(Giorgio Parisi)就三位得主的成果做了如下評價:「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它讓我們可以完成在那之前不可能完成的計算,」「有了一個模型卻不知道其對稱性讓研究顯得漫無目的,好比在黑暗中行走一樣。這就是為什麼發現這些對稱性是一個真正的轉折點。」

狄拉克獎,被譽為理論和數學物理界的最高榮譽,是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於 1985 年,為紀念理論物理學家保羅 · 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而設置的獎項,每年頒布獎項的日期也是保羅 · 狄拉克的生日。

獲獎者由傑出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從提名候選人名單中選出,該獎項不授予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與沃爾夫獎得主,但多位狄拉克獎章獲得者,於日後摘得了上述獎項。值得注意的是,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也曾獲得該獎項。

三位得主均為 「40」 後物理家

2020 年的三位得主中,第一位獲獎者安德烈 · 內沃生於 1946 年,其一直從事弦理論和量子場論的研究,曾發明 Neveu-Schwarz 代數和 Gross-Neveu 模型。

第二位獲獎者皮埃爾 · 拉蒙也是一位 「40」 後,其出生於 1943 年。1970 年,他將保羅 · 狄拉克的點狀粒子,擴展到線狀粒子。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二維超對稱性,並為四個時空維度奠定了超對稱性的基礎。其還在弦理論中發現了費米子模的光譜( the spectrum of fermionic modes),並開始研究超弦理論。隨後,本次和他一起獲獎的安德烈 · 內沃,基於他的超弦理論論文,提出了費米子和玻色子的弦理論。

第三位獲獎者米格爾 · 維拉宿,於 1940 年出生於阿根廷,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他與弦理論的的先驅之一加布裡埃萊 · 韋內齊亞諾(Gabriele Veneziano),合作發展了韋內齊亞諾模型,這種 「開弦」 模型是第一個受認可的弦理論模型。後來他自己開發了一套 「閉弦」 模型。對於這些模型的對稱性,米格爾 · 維拉宿提出了數學表達,即比拉索羅代數。這種無限維的李代數為弦理論提供了重要的數學工具。

什麼是弦理論?

弦理論是基礎物理的一種理論框架,它把物質描述為由一維的微觀客體 「弦」 所組成。

弦理論的最早出現於 20 世紀 60 年代末,一經提出,它立即成為引力量子理論的一個頗有前途的候選理論。弦理論的最早版本是玻色弦理論,發展於 1960 年代晚期,其名稱由來是因為粒子譜中僅含有玻色子。

玻色子是自旋為整數(0,1,2,……,以普朗克常量為單位)的粒子,如光子、引力子、希格斯玻色子。費米子則是自旋為半整數(1/2,3/2,5/2,……,以普朗克常量為單位)的粒子,比如電子、質子、夸克。

弦理論有什麼用?

弦理論是物理學家提出的物理學大統一理論方案,其試圖將描述引力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描述物質基本組成的量子力學結合起來。

弦理論在解決基礎物理中的一些問題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並已應用於其他各種領域,如黑洞、早期宇宙、凝聚態物理等,並促進了純數學的重大發展。

相關焦點

  •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三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8 月 8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公布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3位「40後」獲狄拉克獎
    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3位弦論物理學家——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獲得這一大獎。3人均為「40後」,年齡最大的是1940年出生於阿根廷的米格爾·維拉宿。
  • 3位「40後」獲狄拉克獎;首個境外高校「落戶」海南
    整理 | 袁小華 聚 焦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3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
  • 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
    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為紀念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而在1985年設置的獎項,被視為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近日,ICTP在義大利Trieste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 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
    近日,ICTP在義大利Trieste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蒙彼利埃大學
  • 熱點新聞一覽:「弦論三先驅」獲得 2020 年狄拉克獎等
    「弦論三先驅"獲得 2020 年狄拉克獎。湖南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地點瀏陽,名字暫定。中國研究生學歷科技人才數量女性超過男性,出國學者回流趨勢增強。ALMA 觀測到最遙遠的與銀河系相似的星系。中國團隊發現普適的蝗蟲聚集信息素,或可用於控制蝗災。
  • 弦理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獎
    近日,ICTP 在義大利 Trieste 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  ●  ●(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
  • 弦理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獎
    近日,ICTP 在義大利 Trieste 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撰文 | ICTP,Marina Menga翻譯原文 | ICTP官網●  ●  ●(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 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3位弦論物理學家獲獎
    ·物理學·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狄拉克獎被譽為理論和數學物理界的最高榮譽,該獎項不授予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與沃爾夫獎得主,但狄拉克獎章獲得者中,有多人在隨後摘得了上述獎項。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三位科學家獲獎
    海外網10月6日電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時間:2018-08-09 15:42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 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摘得獎項。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Emma Chou • 2018-08-09 15:38:30 來源:前瞻網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已分別於10月5日-7日陸續揭曉,其餘獎項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將分別於9日和12日陸續揭曉。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此前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 ——黑洞。 2018年——美法加三位科學家Arthur Ashkin、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獲獎,獲獎理由是「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