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一覽:「弦論三先驅」獲得 2020 年狄拉克獎等

2020-12-04 FUTURETALKS

FUTURE| 遠見 眺望 選編

Future遠見科技資訊一周精選: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量子系統相干狀態延長 10000 倍的新方法。線粒體新角色:與神經幹細胞分化路徑有關。「弦論三先驅"獲得 2020 年狄拉克獎。湖南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地點瀏陽,名字暫定。中國研究生學歷科技人才數量女性超過男性,出國學者回流趨勢增強。ALMA 觀測到最遙遠的與銀河系相似的星系。中國團隊發現普適的蝗蟲聚集信息素,或可用於控制蝗災。

1.使量子系統相干狀態延長 10000 倍的新方法

2.線粒體新角色:與神經幹細胞分化路徑有關

3.「弦論三先驅"獲得 2020 年狄拉克獎

4.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5.湖南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地點瀏陽,名字暫定

6.中國研究生學歷科技人才數量女性超過男性,出國學者回流趨勢增強

7.ALMA 觀測到最遙遠的與銀河系相似的星系

8.中國團隊發現普適的蝗蟲聚集信息素,或可用於控制蝗災

量子計算

使量子系統相干狀態延長 10000 倍的新方法

量子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運行的基礎,容易受到來自振動、溫度變化、雜散電磁場等噪聲的幹擾。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s Pritzker School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的研究團隊在控制量子系統的常規電磁脈衝之外,運用了一個額外的連續交變磁場,使電子可以迅速自旋,「消除」周圍的噪聲。量子相干性可藉此達到最高 22 毫秒的時間,比之前高出四個數量級(增長約 10000 倍)。這可以讓量子計算機執行更複雜的操作,並使基於自旋設備傳輸的量子信息能在網絡中傳播更遠的距離。

該研究的對象僅是一類名為固態量子比特的量子系統。但研究人員認為,它能應用於許多其它種類的量子系統,進而對量子通信、計算和傳感進行徹底的變革。該研究於當地時間 8 月 13 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

神經發育

線粒體新角色:與神經幹細胞分化路徑有關

人類祖細胞分裂後含有 DNA 的細胞核呈紅色,線粒體標記為綠色

此前,線粒體被認為可以通過能量代謝影響大腦發育。但比利時學者 8 月14 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在大腦發育過程中,線粒體還參與了神經幹細胞分化為神經元的過程。神經幹細胞分裂後,將發育成神經元的子細胞線粒體表現出了高度裂變,而將會繼續自我更新的子細胞中的線粒體則表現為融合狀態。研究同時發現,線粒體對細胞命運的影響僅限於幹細胞分裂之後,這令研究人員重新認識了細胞命運決定的發生時期,對細胞重編程領域有重大影響。這項研究凸顯了線粒體特殊的功能,可能有助於解釋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如何發育出更大的大腦,以及線粒體的缺陷如何導致神經發育疾病。

學術榮譽

「弦論三先驅"獲得 2020 年狄拉克獎

當地時間 8 月 10 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宣布,將 2020 年狄拉克獎(Dirac Medal)授予三位弦論先驅——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André Neveu),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Pierre Ramond),以及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Miguel Virasoro),以表彰他們對弦論(string theory)的創立和形式化表述所作的先驅性貢獻,將新的玻色子和費米子對稱性引入物理學。

狄拉克獎是為紀念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 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而設的獎項,被視為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弦論是物理學大統一理論方案,在解決一些基礎物理學問題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並已被應用於其他各種領域,如黑洞、早期宇宙、凝聚態物理等,同時促進了純數學的重大發展。

高校動態與建設

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8 月 11 日,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姚期智 2000 年獲得計算機科學界最高榮譽圖靈獎,是著名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科學家。根據同濟大學官網消息,姚期智曾於 2019 年 10 月率團前來同濟大學訪問,與同濟大學牽頭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的專家一起展開學術互動交流。

同濟大學 2019 年獲批建設首批人工智慧本科專業,同年增設的智能建造、智能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多個專業均與人工智慧相關。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 2018 年 12 月揭牌成立,致力於解決人工智慧重大前沿科學難題,培養我國當前緊缺的人工智慧高端人才,力爭建設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中心。

湖南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地點瀏陽,名字暫定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近日發布《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 — 2022 年)》,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工程」部分提出支持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

作為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在 2005 年曾就高等教育發表「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在籌建南方科技大學時多次表示,南科大的目標定位就是要回答「錢學森之問」。不過,目前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還沒有,從全國範圍內來看以人名命名大學的情況也較少。

科研人才

中國研究生學歷科技人才數量女性超過男性,出國學者回流趨勢增

近日,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和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18)——科技人力資源的總量、結構與科研人員流動》。《報告》顯示,不考慮專升本、死亡及出國因素,截至 2018 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 10154.5 萬人,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普通高等教育依然是科技人力資源培養的最主要渠道。

《報告》還指出,儘管我國目前專科層次科技人力資源為主體,但本科層次科技人力資源的數量和增速均超過專科,未來科技人力資源學歷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在各學歷層次的科技人力資源中,工學背景科技人力資源佔比均為最高,工學背景的科技人力資源佔 54.1%;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繼續保持年輕化,39 歲及以下人群超過四分之三;女性科技人力資源比例將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學歷人才中女性超過一半。

我國科研人員流動主要表現為淨流出,但近年來回流態勢不斷增強,主要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國內大規模流動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廣東、陝西和湖北等地區,東部省份在人才流動網絡中處於重要地位;黑龍江、四川和湖北等中西部省份向東部省份大規模輸送人才。

天文觀測

ALMA 觀測到最遙遠的與銀河系相似的星系

歐洲研究人員利用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識別出一個與銀河系極其相似的年輕星系,研究在最新一期《自然》發表。該星系名為 SPT-S J041839-4751.9,同樣具有旋轉的圓盤和巨大的凸起,即大量恆星緊緊地圍繞在星系中心周圍。它距地球 120 億光年,也就是說研究人員觀測到的是宇宙誕生後僅僅 14 億年的景象。此研究對於對進一步研究星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態科學

中國團隊發現普適的蝗蟲聚集信息素,或可用於控制蝗災

由中科院、中科院大學和河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吸引飛蝗(Locustia migratoria)聚集的信息素,可能有助於開發控制蝗蟲爆發的新方法,相關論文在《自然》(Nature)發表,通訊作者為河北大學校長、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康樂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行為遺傳學研究組組長王憲輝。

不同於以前發現的候選信息素,本次被發現的 4 -甲氧基苯乙烯(4-vinylanisole)對各個年齡段和性別的蝗蟲都有強大的吸引力,且在少量蝗蟲聚集時就會被釋放。與此同時,該團隊還確定了該信息素在蝗蟲觸角上所對應的嗅覺受體 OR35。農業相關工作人員或可利用該信息素誘捕飛蝗,或釋放可以阻斷該分子活性的物質,阻止飛蝗聚集和遷移。需要進一步開展研究,才能測試這些和其他相關策略的可行性。

--科研圈

相關焦點

  • 弦理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獎
    近日,ICTP 在義大利 Trieste 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  ●  ●(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
  • 弦理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獎
    近日,ICTP 在義大利 Trieste 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撰文 | ICTP,Marina Menga翻譯原文 | ICTP官網●  ●  ●(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 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3位弦論物理學家獲獎
    ·物理學·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3位弦論物理學家——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André Neveu),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Pierre Ramond)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Miguel Virasoro)——因在創建、系統闡述弦論中的開創性貢獻,以及將新的玻色和費米對稱性引入物理學而榮獲本年度的獎項。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三位弦理論先驅獲此殊榮
    2020年8月10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在義大利Trieste揭曉了被視為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蒙彼利埃大學的André Neveu,佛羅裡達大學的Pierre Ramond,以及羅馬第一大學的Miguel Virasoro,以表彰他們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
    近日,ICTP在義大利Trieste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蒙彼利埃大學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
    近日,ICTP在義大利Trieste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 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 (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André Neveu),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Pierre Ramond),以及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Miguel Virasoro),以表彰他們「對弦理論的創立和形式化表述所作的先驅性貢獻
  • 學術頭條:俄羅斯批准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弦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
    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世界第一但密度偏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日前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指標(2020)》報告。該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已達10154.5萬人,位居世界第一。2020北京文創大賽大學生初創賽區初賽舉辦歌華傳媒杯·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大學生初創賽區初賽暨北京印刷學院「北京時尚銅牛杯」文化創意大賽正式啟動。
  • 3位「40後」獲狄拉克獎
    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3位弦論物理學家——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獲得這一大獎。3人均為「40後」,年齡最大的是1940年出生於阿根廷的米格爾·維拉宿。
  •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三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8 月 8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公布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
  •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三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8 月 8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公布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文小剛獲獎!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2018年8月8日,ICTP宣布將2018年狄拉克獎授予狄拉克獎章是在1985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該獎章不授予諾貝爾獎、費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的獲得者,但狄拉克獎章獲得者仍可被授予諾貝爾獎等獎項。
  • 3位「40後」獲狄拉克獎;首個境外高校「落戶」海南
    整理 | 袁小華 聚 焦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3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原標題: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sefd 2018 年 8 月 8 日,ICTP 宣布將 2018 年狄拉克獎授予 3 位物理學家。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 Subir Sachdev 教授,芝加哥大學 Dam Thanh Son 教授,以及 MIT 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
  • 《王者榮耀》狄拉克技能屬性怎麼樣 狄拉克技能屬性一覽
    導 讀 王者榮耀狄拉克技能是什麼?新英雄狄拉克厲害嗎?怎麼玩?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時間:2018-08-09 15:42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 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
  • 2018年獲得狄拉克獎的中科大校友文小剛有多牛?當年CUSPEA狀元郎
    狄拉克,理論物理的天才人物 狄拉克獎算是理論物理領域的諾貝爾獎保羅·狄拉克,(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並對量子電動力學早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 三位2019狄拉克獎獲獎者:宇宙大尺度結構的量子漲落起源理論
    ICTP主任Fernando Quevedo解釋說:「三位獲獎者對這一領域的重要貢獻符合ICTP為狄拉克獎章設定的高標準。」 ICTP的研究人員(Staff Associate)Ravi Sheth補充說:「他們在基礎物理領域的研究對我們可觀測的宇宙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是誰在默默地為物理事業做貢獻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18年的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文小剛——以表彰他們對於理解強關聯多體系統中的新物相,以及引入原創的跨學科方法的獨立貢獻。
  • 光遺傳學先驅榮獲2020年度「邵逸夫獎」!
    邵逸夫獎基金會21日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6位科學家獲獎。「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表彰在學術、科研或應用上取得突破性的科學家。他們的成果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邵逸夫獎」自2004年起每年頒獎一次,每個獎項包括證書、金牌和120萬美元獎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度「邵逸夫獎」頒獎禮將延期至2021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