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俄羅斯批准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弦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

2020-11-23 前瞻網

俄羅斯批准全球首個新冠疫苗

8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該國衛生部已首次對本國研製的一款新冠疫苗給予國家註冊。《科學》網站報導稱,這也是全世界經批准的首支新冠疫苗。該疫苗的大型三期臨床試驗尚未開始,在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上列出的兩項早期試驗中,有76名志願者接種了該疫苗,但這些試驗或其他臨床前研究的結果尚未公布。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團隊建立的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

美科學家研發抗新冠噴霧劑 作用很有效

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生Michael Schoof的帶領下,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完全合成的、可生產的分子,它可以限制關鍵的SARS-CoV-2機制,這種機制使病毒感染我們的細胞。使用活病毒進行的實驗表明,這種分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有效的SARS-CoV-2抗病毒藥物之一。

Omeros宣布凝集素途徑抑制劑治療新冠療效積極

Omeros Corp.宣布,6名重症COVID-19患者接受了其研究性凝集素途徑抑制劑——納索布萊瑪(Narsoplimab)治療後,100%康復出院。實驗中,6名需要持續氣道正壓(CPAP)或插管的COVID-19 ARDS患者接受了Narsoplimab單抗。Narsoplimab單抗治療均與內皮/細胞損傷和/或炎症的所有評估指標的快速和持續降低相關。

新研究揭示新冠重症患者免疫系統癱瘓 找到三個「嫌疑分子」

現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免疫偏差和失效似乎可以區分COVID-19的嚴重病例和輕度病例。這種差異可能源於我們進化上古老的先天免疫系統如何對導致這種疾病的SARS-CoV-2病毒做出反應。

年輕人愛抽電子菸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是不使用電子菸者的7倍

由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牽頭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青少年和年輕人中,吸電子菸與COVID-19的風險大幅增加有關。這項研究於8月11日在線發表在《青少年健康雜誌》上,在對導致COVID-19的病毒進行檢測的年輕人中,使用電子菸的人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是不使用電子菸的人的5至7倍。

研究發現:巴氏殺菌法可安全滅活母乳中的新冠病毒

一個醫學研究小組發現,巴氏殺菌法在母乳中可以滅活新冠病毒,這證實了母乳庫在整個大流行期間都是安全的,而且今後也將保持安全。他們把現在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牛奶樣本加熱到63℃,用了30分鐘的時間來模擬牛奶庫中的巴氏殺菌過程,結果發現:經過這個處理過程,這些牛奶樣本中就沒有任何傳染性的活病毒。

國際最新研究稱,磚頭不僅能砌牆 還能儲存電能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用磚頭儲能」的研究論文稱,傳統燒結磚也能成為儲能單元。這些「智能磚」充電後能像電池一樣儲存電能,隨時準備為其他裝置供電。

中國科大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該成果8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2245年,地球或將有一半物質質量被轉化為數字信息

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者發表在《AIP進展》(AIP Advances)的研究表明,全球用於產生數字信息的耗能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將會在300年後超過目前全球總能量消耗水平;若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到2245年,地球物質質量的一半將被轉化為數字信息。

氣候變化或致東非季節性降雨增多

根據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研究人員發表在《氣候動力學》(Climate Dynamics)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東非地區被稱為「短雨」的雨季的降水量可能會翻一番。另一方面,根據新的預測,被稱為「長雨」的季節預計將保持穩定。

研究考慮日本向太平洋排放福島放射性汙水的影響

福島核洩露事故後,冷卻核電站產生的放射性汙水和被核洩露汙染的地下水已多達100萬噸,要如何處理這些汙水?最近一項發表於《科學》的觀點文章指出,這些處理罐中還含有的多种放射性成分,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將這些汙水釋放到海洋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

MIT、谷歌等研究用神經網絡給照片補光

來自 MIT、谷歌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試圖通過神經光傳輸(Neural Light Transport,NLT)對圖像進行二次打光(relighting)和視圖合成(view synthesis)。研究者在多個場景下進行了測試,包括 Directional Relighting、基於不同圖像背景的打光、根據攝像頭路徑不同進行視圖合成後的打光效果等等。

NeuralCam Live使用ML將iPhone變成「智能」計算機網絡攝像頭

在揭示了舊版iPhone相機隱藏的微光潛力之後,NeuralCam又推出了一款新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將蘋果的智慧型手機轉變為智能網絡攝像頭。NeuralCam Live的前提是將iPhone的前置攝像頭與機器學習相結合,以創建比傳統網絡攝像頭可提供的更高質量的計算機視頻流。所有視頻處理都是在設備上而不是在計算機上進行的。

研究人員推出DeLighT:超深輕型Transformer

來自華盛頓大學和Facebook AI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種非常輕巧的transformer DeLighT,與基於transformer的模型相比,該模型具有相似或更好的性能,但參數卻大大減少。在機器翻譯和語言建模任務上進行的實驗表明,DeLighT可以用更少的參數匹配基線transformer 的性能。

懷孕初期即使少量喝酒 都會導致流產率大增

美國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婦產科學雜誌》(AJOG)上發表研究,調查了女性懷孕期間飲酒的時間、數量和類型,以及這些因素與懷孕20周前流產風險的關係,其結果表明,如果女性在懷孕前後5到10周內每周飲酒,流產的風險就會增加8%。而且此風險是累積性的,與每周飲酒次數,類型或是否過量飲酒無關。

新型納米假病毒,一次治療誘導系統性免疫用於治癒腫瘤

麻省理工Ron Weiss教授、Darrell J. Irvine研究員,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學董一洲教授合作,在 Nature Cancer 雜誌上發表了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多功能納米材料,臨床前期研究表明,該材料可以一針治癒50平方毫米的黑色素瘤和結腸癌,治癒率達到60-80%。該材料由脂質體構成納米結構,包裹著可以自我複製的RNA編碼IL-12。

首個非洲大規模研究:HPV-18是最兇險的宮頸癌病毒

周一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中,一個國際團隊發表了首個關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宮頸癌的全面基因組研究。該研究團隊表示,與其它亞型的HPV相比,HPV-18導致的宮頸癌是預後最差的,即使是與同屬高危亞型的HPV-16相比,HPV-18導致的宮頸癌患者死亡風險也要高得多。

新發現:殺死寄生蟲藏身的紅細胞中的酶可抵抗瘧疾

對瘧疾的新研究表明,將來自人類宿主的酶作為靶點,而不是病原體本身,可以為包括COVID-19在內的一系列傳染病提供有效治療。RMIT的Jack Adderley博士說,他們的研究分析揭示了哪些宿主細胞酶在感染期間被激活,揭示了瘧原蟲對人類宿主的新的依賴點。

與紅肉相比 「人造肉」改善了心血管風險因素

根據斯坦福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用植物性肉類代替紅肉可以改善一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這項小型研究是由Beyond Meat公司資助的,該公司生產植物性肉類替代品,並使用該公司的產品來比較肉類和植物性替代品對健康的影響。Beyond Meat沒有參與研究的設計和實施,也沒有參與數據分析。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轉向增材製造來控制胚胎體中的幹細胞分化。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生物印刷》雜誌上。他們使用該設備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精確度,通過形成胚狀體定向分化幹細胞。在研究中,他們成功地調節了增強心肌細胞生成的參數,心肌細胞是在心臟中發現的。

考古學家發現距今1.15億年的恐龍新物種

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古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最近在懷特島(the Isle of Wight)發現的四塊骨頭屬於獸腳亞目恐龍( theropod dinosaur)的新物種,包括雷克斯暴龍和現代鳥類。這種恐龍生活在1.15億年前的白堊紀,據估計身長可達4米。

上海自然科學基金首設「原創探索」類項目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擬資助清單日前公布。本年度項目中,新設了「原創探索」類別,這是上海首次在基礎科研領域為「從0到1」的項目開闢單獨「賽道」。這一清單包括了700多個擬資助項目,其中「原創探索」類別有37個項目入圍,每個項目資助金額達50萬元,是一般資助項目的2.5倍。

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世界第一但密度偏低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日前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指標(2020)》報告。該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已達10154.5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報告同時指出,中國科技人力資源密度偏低,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當量僅為52人/年,R&D研究人員佔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當量的比重為43.1%,而主要發達國家的這一數值均超過50%。

珍稀瀕危植物巴東木蓮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結實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共保育10株珍稀瀕危植物巴東木蓮,其中5株開花,但一直未觀察到果實。今年,通過人工輔助授粉,巴東木蓮遷地保育植株在該園首次結實。今年5月下旬,該園園藝中心副主任劉豔玲對1株開花較好的巴東木蓮開展了人工輔助授粉。目前,這株巴東木蓮果實發育正常,飽滿健康,可在今年10月收穫成熟的種子。

中國科協年會工業網際網路與5G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8月12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工業網際網路與5G創新發展論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論壇同時發布2020年度自動化領域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全國政協常委、國際核能院院士張勤等11位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的專家作主題報告。

以計算之力 守護300頭亞洲象

8月12日,西雙版納野象谷舉行第五屆「8·12世界大象日」。記者從浪潮獲悉,其與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聯合打造了世界領先的亞洲象生態保護系統,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實現對亞洲象的全天候監測和觀察,有效緩解了人象衝突,並為拯救瀕危物種、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及可持續發展這一長遠命題注入科技力量。

2020北京文創大賽大學生初創賽區初賽舉辦

歌華傳媒杯·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大學生初創賽區初賽暨北京印刷學院「北京時尚銅牛杯」文化創意大賽正式啟動。北京大學「人工智慧換臉直播」、北京印刷學院「『版視傳媒』出版物」新媒體策劃運營、北京印刷學院「印刷有禮」、北京科技大學「『傘語』——以梁祝為主題的油紙傘智能文創產品」、北京農學院和北京林業大學合作的「北京雲上農業發展」等項目取得優異成績。

「弦論三先驅"獲得2020年狄拉克獎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宣布,將2020年狄拉克獎(Dirac Medal)授予三位弦論先驅——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André Neveu),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Pierre Ramond),以及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Miguel Virasoro),以表彰他們「對弦論(string theory)的創立和形式化表述所作的先驅性貢獻,將新的玻色子和費米子對稱性引入物理學」。

2020年傑青建議資助名單公布,中國科大與清華入選人數並列第一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共有300名學者入選,其中男性270人,女性30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清華大學均有15名學者入選,並列高校第一位。

谷歌宣布建立全球最大的地震探測網絡

谷歌日前在官方博客發布消息稱,將基於安卓系統終端打造全球最大的地震監測網絡。該公司表示,所有智慧型手機都內置可感應地震的小型加速計。如果智慧型手機察覺到震動,它將向谷歌公司的伺服器發送一條消息,該伺服器將整合來自不同設備的信息,之後確定是否真的發生了地震。

智源研究院聯合百鳥數據發布大型鳥鳴數據集Birdsdata

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和百鳥數據,聯合發布了自然聲音檢測數據集 Birdsdata(http://open.baai.ac.cn/data-set-detail/MTI2NDg=/NjQ=/true)。該數據集的所有聲音數據都是在自然場景設計和收集的,主要針對自然界採集聲音類別的檢測問題,為目標檢測研究提供了多樣化、實用性的基準。

華人腫瘤學家涉嫌近100張論文圖片造假

據知名學術打假網站RetractionWatch在8月7日發布的報導,華人腫瘤學家王志偉(Zhiwei Wang)涉嫌近100張學術論文圖片造假,被處罰10年不得接受美國聯邦政府的基金資助。造假數據牽涉到15篇文章,其中14篇已撤稿處理,另外1篇已在撤稿或糾正過程中。

論證婦科疾病患者更有性魅力 發表8年多終於撤稿

2012年9月17日,義大利Paolo Vercellini團隊在Fertility and Sterility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被認為比兩個對照組的女性更具吸引力。此外,她們的身材更苗條,胸部更大。該文章引起了強烈的爭議。近日,作者要求撤回該文章。作者表示,我們的研究沒問題,但被誤讀,使相關的人受到了傷害。對此,我們感到無比的歉意,決定撤回該文章。

知名科學家姚期智受聘出任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受聘成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在同日舉行的學術報告會上,姚期智分享了對當前人工智慧(AI)研究和相關人才培養的思考。

錢學森科技大學」正在籌建中:地點湖南瀏陽

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近日發布的《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工程」部分提出,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

鍾南山獲「共和國勳章」 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國家主席11日籤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11日下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女)「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3位弦論物理學家獲獎
    ·物理學·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狄拉克獎被譽為理論和數學物理界的最高榮譽,該獎項不授予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與沃爾夫獎得主,但狄拉克獎章獲得者中,有多人在隨後摘得了上述獎項。
  • 熱點新聞一覽:「弦論三先驅」獲得 2020 年狄拉克獎等
    量子系統相干狀態延長 10000 倍的新方法。線粒體新角色:與神經幹細胞分化路徑有關。「弦論三先驅"獲得 2020 年狄拉克獎。湖南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地點瀏陽,名字暫定。中國研究生學歷科技人才數量女性超過男性,出國學者回流趨勢增強。ALMA 觀測到最遙遠的與銀河系相似的星系。中國團隊發現普適的蝗蟲聚集信息素,或可用於控制蝗災。
  • ...尚未公開任何臨床數據|新冠疫苗|臨床數據|俄羅斯|保羅·狄拉克...
    · 新冠疫苗俄羅斯率先批准新冠疫苗,尚未公開任何臨床數據圖片來源:Сергей Бобылев/ТАСС當地時間本周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項政府會議上稱,全球首個完成國家註冊的新冠疫苗「衛星- V 」(SPUTNIK V)已在俄羅斯誕生。
  • 弦理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獎
    近日,ICTP 在義大利 Trieste 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  ●  ●(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
  • 弦理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獎
    近日,ICTP 在義大利 Trieste 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撰文 | ICTP,Marina Menga翻譯原文 | ICTP官網●  ●  ●(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 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
  • 【全球疫情追蹤】英國或成首個批准新冠疫苗西方國家*美國累計新冠...
    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全球最多,超過1374萬例,達到13,747,503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7.3萬例,達到273,072例。【西方首個新冠疫苗有望下周獲批 英國或成首個批准新冠疫苗西方國家】據多家英國媒體報導,英國有望成為第一個批准新冠疫苗的西方國家,獨立監管機構將在幾天之內批准輝瑞/BioNTech旗下mRNA疫苗,最早將於12月7日接種。對比來看,美國最早可能在12月8日至10日緊急批准輝瑞疫苗,並在獲批後的24小時內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交付。
  • 學術頭條:吸菸讓新冠感染更嚴重,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這是繼輝瑞疫苗之後第二支獲批進入歐盟市場的新冠疫苗。歐盟已批准訂購 1.6 億劑 Moderna 疫苗,由於該疫苗對儲存溫度要求較低,運輸難度或將低於輝瑞疫苗,這有望加快疫苗接種速度。歐盟國家從去年 12 月 27 日起開始疫苗接種,至今速度最快的德國僅接種 0.4% 人口,遠低於英國和美國(1%到2%)。
  • 英國批准新冠疫苗上市,全球疫苗研發都咋樣了?中國5支疫苗進三期試驗
    當地時間12月2日,在英國政府正式宣布由美國輝瑞公司Pfizer和德國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獲得緊急授權後,英國首相詹森如此評價。據美聯社報導,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表示,這款疫苗已經被證明是安全的,可以在英國大規模接種,英國由此成為了西方第一個批准新冠疫苗上市的國家。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全球每年浪費糧食16億噸,俄羅斯開始生產新冠...
    在大量浪費的同時,全球還有8.2億人面臨飢餓,大致相當於9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挨餓。俄羅斯已經開始生產新冠病毒疫苗8月15日,據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俄羅斯衛生部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生產新冠病毒疫苗。85%的國內 外貿企業 選擇人民幣作為跨境結算主要幣種,跨境人民幣客戶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清華拉開與北大差距,分別位居29名和49名8月14日,2020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出爐,哈佛、斯坦福、劍橋三所名校繼續領跑全球前三。中國內地多家知名高校排名提升,進步顯著。
  • 學術頭條:美批准首個CRISPR新冠檢測,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
    美國批准首個基於 CRISPR 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5 月 6 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款基於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緊急使用許可,這也是 FDA 授權的首款該類型試劑盒。該試劑盒由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學家張鋒與人合作創辦的 Sherlock Bioscience 公司研發。
  • 國藥中生、阿斯利康疫苗獲批 一圖知悉全球新冠疫苗產能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兩則來自新冠疫苗的利好消息結束了這瘋狂的2020年。一則消息來自中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下稱國藥中生)新冠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其保護效率為79.34%,同日,國藥中生疫苗還獲阿聯、巴林兩國的註冊上市。
  • 學術頭條:巴西恢復中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中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 11 月 11 日,巴西衛生監管機構 Anvisa 宣布恢復中國科興公司在當地進行的新冠疫苗臨床 III 期試驗。俄羅斯宣布其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有效性達92%當地時間 11 日,俄羅斯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發布新聞稿,宣布其新冠疫苗 Sputnik V 在最終臨床試驗階段取得了積極成果。據《自然》新聞報導,該新聞稿稱研究人員在全部 4 萬名受試者中發現了 20 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中期分析表明 Sputnik V 的有效性為 92%。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啟動,陳薇/周強/...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啟動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宣布,其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即將在阿聯開始國際臨床Ⅲ期研究。這標誌著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試驗(Ⅲ期)正式啟動。此前,這一滅活疫苗已通過Ⅰ/Ⅱ臨床實驗,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並能使所有的受試者產生抗體。
  • 全球首個!英國批准BioNtech/輝瑞mRNA新冠疫苗,下周將在當地接種
    12 月 2 日,BioNtech 及其美國合作夥伴輝瑞公司披露消息,英國藥品監管部門已經緊急批准了其合作研發的 COVID-19 mRNA 疫苗 BNT162b2,這是 「全球首個」 獲批的新冠疫苗,也讓英國比歐盟和美國更早點亮了新冠疫苗的接種 「綠燈」。
  • ...全球首個批准的COVID-19 疫苗商品名,也是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的...
    生產計劃:2020年將生產3千萬劑供俄羅斯國內使用,並有可能再生產1.7億劑供其他國家使用。製造能力5億劑。俄羅斯官員稱,已收到20個國家/地區達10億劑的採購請求。Nature雜誌新聞版:Russia’s fast-track coronavirus vaccine draws outrage over safety(俄羅斯快速批准新冠疫苗引發對安全關注的憤怒),認為這是危險的緊急行動,一個魯莽而愚蠢的決定。
  • 3位「40後」獲狄拉克獎;首個境外高校「落戶」海南
    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3位弦論物理學家——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獲得這一大獎。3人均為「40後」,年齡最大的是1940年出生於阿根廷的米格爾·維拉宿。 他們的獲獎理由是「在創建、系統闡述弦論中的開創性貢獻,以及將新的玻色和費米對稱性引入物理學」。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央視再評大胃王吃播,越南將購買俄羅斯新冠疫苗...
    越南將購買俄羅斯COVID-19疫苗據越南國家電視臺周五報導,越南衛生部已經註冊購買俄羅斯的COVID-19疫苗,因為越南在數月無當地病例的情況下,正在抗擊新一輪的冠狀病毒疫情。衛生部並沒有說明已經訂購了多少劑量的俄羅斯疫苗,也沒有說明預計什麼時候能收到。越南衛生部上個月聲明,越南自己生產的疫苗將於2021年底面世。
  • 2021年,疫苗能終結新冠大流行嗎?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劉欣】 2020年就要結束前,全球累計約有40個國家開始或即將接種新冠疫苗。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正如疫苗的到來被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形容為「讓我們所有人都看到了隧道盡頭的曙光」。
  • 全球10 支新冠疫苗已進入臨床 III 期
    阿斯利康:年內在中國啟動臨床試驗當地時間10月23日,阿斯利康表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其恢復在美國的新冠疫苗AZD1222的臨床試驗。此前,阿斯利康曾因為受試者出現「不可描述」的疾病而暫停該疫苗全球多地的臨床三期試驗,截至目前,在英國、南非、巴西等的臨床試驗也已陸續被批准恢復。
  •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傳來好消息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瞿劍據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最新消息,由其研發的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在多國進行的Ⅲ期臨床試驗現已接近尾聲,試驗各項數據均好於預期;國藥中國生物將嚴格按照相關程序推進疫苗研發,「不會省略任何一個環節,確保提供安全性最好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