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袁小華
聚 焦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3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3位弦論物理學家——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獲得這一大獎。3人均為「40後」,年齡最大的是1940年出生於阿根廷的米格爾·維拉宿。
他們的獲獎理由是「在創建、系統闡述弦論中的開創性貢獻,以及將新的玻色和費米對稱性引入物理學」。
狄拉克獎被譽為理論和數學物理界的最高榮譽。該獎項不授予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與沃爾夫獎得主,但在狄拉克獎獲得者中,有多人在日後摘得了上述獎項。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
第一所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落戶海南
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該校將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這是中國境內第一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也是德國公辦高校首個在國外獨立辦學項目。
今年6月公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到,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設立國際學校。
據了解,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將引入德國「實踐嵌入式」高等教育模式,開辦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教育,首批擬開設經濟信息、企業經濟、經濟工程、智能物流、智能科技等專業,計劃2021年首期招生。
動 態
多所高校開展「雙一流」建設總結會,結果將影響下輪評選
近日,安徽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等多所高校在官網公布了召開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動員部署會議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最近下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大高校從總體要求、工作任務、進度安排等方面完成2016年到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內的自我評價和總結報告。
此次建設周期總結工作將作為教育部進行「雙一流」高校建設成效評價的重要內容,同時評價結果將作為下一輪「雙一流」建設資源配置和動態調整的重要依據。
「錢學森科技大學」來了?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提到支持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
雖然在文件中僅被列為「暫命名」,但這一高校名稱卻引發了熱議。各方普遍認為,「錢學森科技大學」這一校名不符合當前規定,很難通過審批。
據了解,中國高校大多用地理元素命名,以人名命名的情況較少,39所「985工程」大學中僅有一所中山大學。同時,現行教育法律法規明確指出,校名不以個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高 校
浙江:支持高校科研人員到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兼職
近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的若干意見》,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值得關注的是,該文件專門提到,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到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兼職開展研發和成果轉化,獲得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不計入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文件提出,到2022年將建設新型研發機構300家,其中省級100家,引進一流創新人才和團隊300名(個),集聚科研人員30000名,在重點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轉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新型研發機構研發經費支出佔科研機構總支出的比重超過40%。
打破「終身制」!華南理工大學將對導師招生資格年審
據華南理工大學官網消息,該校日前召開第十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其中重點審議並通過了進一步修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年度招生資格審核辦法》的建議。
會後,該校正式啟動2020年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審核工作。該工作將按照學術型博士生導師、工程類博士主導師、學術型碩士生導師、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進行分類審核,審核結果包括正常招生、減少招生指標、暫停招生、取消導師資格。此舉旨在進一步打破導師「終身制」,真正實現導師資格嚮導師崗位的轉變。
據悉,華南理工大學自2012年起開始探索導師資格與招生資格的分離,嘗試開展導師年度招生資格審核,該工作已連續開展9年。
國 際
美國司法部:耶魯大學招生時非法歧視亞裔美國人和白人
8月13日,美國司法部網站公布一項調查近2年的結果,判定耶魯大學在錄取本科生的過程中,存在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申請者的現象。
美國司法部發現,耶魯每年有數百個錄取決定以申請人的種族作為決定性因素。在相似的學業條件下,亞裔美國人和白人學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只有非洲裔美國人的1/10到1/4。
對此,耶魯大學發表聲明稱,司法部的指控「毫無根據」,並表示已充分配合調查,不會因為沒有根據的指控就加以改變。「如果司法部完全收到並公正權衡了這些信息,就會論斷耶魯的做法完全符合最高法院數十年來的已有判例」。
俄羅斯發現大規模學術不端,涉及17名大學高層
據Nature Index報導,一份由俄羅斯科學院任命的調查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該國發表在國際掠奪性期刊上的的數百篇論文存在抄襲和虛假合作署名等學術不端問題,涉及作者包括17位俄羅斯大學「校長」級別的高層。
該報告針對 94 種期刊進行了調查,發現 259 篇論文存在抄襲俄語期刊的行為。此外還發現 37 種期刊存在虛假合作,61 種期刊包含抄襲行為。
報告共同作者、德國社會學家 Anna Abalkina 指出,這17位大學高層被揭露的學術不端行為只是俄羅斯學術界的「冰山一角」。她補充說,在過去的十年裡,俄羅斯作者在英語期刊上發表的出版物大大增加了,而掠奪性期刊在沒有適當的同行評審或編輯服務的情況下徵稿並收取出版費,更促進了這些行為。
編輯 | 宗華
排版 | 華園
不想錯過科學網的推送?
方法如下
喜歡本文?點讚 + 在看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