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40後」獲狄拉克獎;首個境外高校「落戶」海南

2020-12-06 騰訊網

整理 | 袁小華

聚 焦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3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3位弦論物理學家——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獲得這一大獎。3人均為「40後」,年齡最大的是1940年出生於阿根廷的米格爾·維拉宿。

他們的獲獎理由是「在創建、系統闡述弦論中的開創性貢獻,以及將新的玻色和費米對稱性引入物理學」。

狄拉克獎被譽為理論和數學物理界的最高榮譽。該獎項不授予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與沃爾夫獎得主,但在狄拉克獎獲得者中,有多人在日後摘得了上述獎項。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

第一所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落戶海南

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該校將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這是中國境內第一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也是德國公辦高校首個在國外獨立辦學項目。

今年6月公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到,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設立國際學校。

據了解,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將引入德國「實踐嵌入式」高等教育模式,開辦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教育,首批擬開設經濟信息、企業經濟、經濟工程、智能物流、智能科技等專業,計劃2021年首期招生。

動 態

多所高校開展「雙一流」建設總結會,結果將影響下輪評選

近日,安徽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等多所高校在官網公布了召開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動員部署會議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最近下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大高校從總體要求、工作任務、進度安排等方面完成2016年到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內的自我評價和總結報告。

此次建設周期總結工作將作為教育部進行「雙一流」高校建設成效評價的重要內容,同時評價結果將作為下一輪「雙一流」建設資源配置和動態調整的重要依據。

「錢學森科技大學」來了?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提到支持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

雖然在文件中僅被列為「暫命名」,但這一高校名稱卻引發了熱議。各方普遍認為,「錢學森科技大學」這一校名不符合當前規定,很難通過審批。

據了解,中國高校大多用地理元素命名,以人名命名的情況較少,39所「985工程」大學中僅有一所中山大學。同時,現行教育法律法規明確指出,校名不以個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高 校

浙江:支持高校科研人員到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兼職

近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的若干意見》,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值得關注的是,該文件專門提到,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到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兼職開展研發和成果轉化,獲得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不計入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文件提出,到2022年將建設新型研發機構300家,其中省級100家,引進一流創新人才和團隊300名(個),集聚科研人員30000名,在重點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轉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新型研發機構研發經費支出佔科研機構總支出的比重超過40%。

打破「終身制」!華南理工大學將對導師招生資格年審

據華南理工大學官網消息,該校日前召開第十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其中重點審議並通過了進一步修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年度招生資格審核辦法》的建議。

會後,該校正式啟動2020年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審核工作。該工作將按照學術型博士生導師、工程類博士主導師、學術型碩士生導師、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進行分類審核,審核結果包括正常招生、減少招生指標、暫停招生、取消導師資格。此舉旨在進一步打破導師「終身制」,真正實現導師資格嚮導師崗位的轉變。

據悉,華南理工大學自2012年起開始探索導師資格與招生資格的分離,嘗試開展導師年度招生資格審核,該工作已連續開展9年。

國 際

美國司法部:耶魯大學招生時非法歧視亞裔美國人和白人

8月13日,美國司法部網站公布一項調查近2年的結果,判定耶魯大學在錄取本科生的過程中,存在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申請者的現象。

美國司法部發現,耶魯每年有數百個錄取決定以申請人的種族作為決定性因素。在相似的學業條件下,亞裔美國人和白人學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只有非洲裔美國人的1/10到1/4。

對此,耶魯大學發表聲明稱,司法部的指控「毫無根據」,並表示已充分配合調查,不會因為沒有根據的指控就加以改變。「如果司法部完全收到並公正權衡了這些信息,就會論斷耶魯的做法完全符合最高法院數十年來的已有判例」。

俄羅斯發現大規模學術不端,涉及17名大學高層

據Nature Index報導,一份由俄羅斯科學院任命的調查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該國發表在國際掠奪性期刊上的的數百篇論文存在抄襲和虛假合作署名等學術不端問題,涉及作者包括17位俄羅斯大學「校長」級別的高層。

該報告針對 94 種期刊進行了調查,發現 259 篇論文存在抄襲俄語期刊的行為。此外還發現 37 種期刊存在虛假合作,61 種期刊包含抄襲行為。

報告共同作者、德國社會學家 Anna Abalkina 指出,這17位大學高層被揭露的學術不端行為只是俄羅斯學術界的「冰山一角」。她補充說,在過去的十年裡,俄羅斯作者在英語期刊上發表的出版物大大增加了,而掠奪性期刊在沒有適當的同行評審或編輯服務的情況下徵稿並收取出版費,更促進了這些行為。

編輯 | 宗華

排版 | 華園

不想錯過科學網的推送?

方法如下

喜歡本文?點讚 + 在看 支持一下!

相關焦點

  • 3位「40後」獲狄拉克獎
    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3位弦論物理學家——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獲得這一大獎。3人均為「40後」,年齡最大的是1940年出生於阿根廷的米格爾·維拉宿。
  •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三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8 月 8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公布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
  • 2020年狄拉克獎揭曉,三位得主均為「40」後物理家
    圖 | 2020 年狄拉克獎得主狄拉克獎評選委員會成員、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院士喬治 · 帕裡西(Giorgio Parisi)就三位得主的成果做了如下評價:「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它讓我們可以完成在那之前不可能完成的計算,」「有了一個模型卻不知道其對稱性讓研究顯得漫無目的,好比在黑暗中行走一樣。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3位弦論物理學家獲獎
    ·物理學·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近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公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得主。3位弦論物理學家——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André Neveu),義大利佛羅裡達大學的皮埃爾·拉蒙(Pierre Ramond)以及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的米格爾·維拉宿(Miguel Virasoro)——因在創建、系統闡述弦論中的開創性貢獻,以及將新的玻色和費米對稱性引入物理學而榮獲本年度的獎項。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弦理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獎
    近日,ICTP 在義大利 Trieste 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Andrè Neveu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與 John Schwarz 合作完成的這項工作,也由 Pierre Ramond 獨立完成,現在被稱為 「RNS形式(RNS formalism)」,以其三位創始人的姓氏首字母命名。這是超弦理論的最早進展,將描述玻色弦的對稱代數—— Virasoro 代數,推廣到同樣可以描述費米子的代數。
  • 弦理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獎
    近日,ICTP 在義大利 Trieste 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撰文 | ICTP,Marina Menga翻譯原文 | ICTP官網●  ●  ●(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 蒙彼利埃大學的安德烈·內沃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Emma Chou • 2018-08-09 15:38:30 來源:前瞻網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
    近日,ICTP在義大利Trieste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2020年8月10日,義大利Trieste)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將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物理學家——蒙彼利埃大學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
    近日,ICTP在義大利Trieste宣布了2020年狄拉克獎,三位對弦理論的建立作出先驅性貢獻的物理學家獲此殊榮。 華人物理學家李雅達、張首晟、文小剛曾獲得狄拉克獎。 Andrè Neveu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與John Schwarz合作完成的這項工作,也由Pierre Ramond獨立完成,現在被稱為「RNS形式(RNS formalism)」,以其三位創始人的姓氏首字母命名。這是超弦理論的最早進展,將描述玻色弦的對稱代數——Virasoro代數,推廣到同樣可以描述費米子的代數。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時間:2018-08-09 15:42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 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原標題: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IT之家8月9日消息 據外媒的報導,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同時獲獎的還有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文小剛獲獎!
    3位物理學家。狄拉克獎章是在1985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該獎章不授予諾貝爾獎、費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的獲得者,但狄拉克獎章獲得者仍可被授予諾貝爾獎等獎項。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原標題: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sefd 2018 年 8 月 8 日,ICTP 宣布將 2018 年狄拉克獎授予 3 位物理學家。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 Subir Sachdev 教授,芝加哥大學 Dam Thanh Son 教授,以及 MIT 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三位弦理論先驅獲此殊榮
    2020年8月10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在義大利Trieste揭曉了被視為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蒙彼利埃大學的André Neveu,佛羅裡達大學的Pierre Ramond,以及羅馬第一大學的Miguel Virasoro,以表彰他們
  • 南航引進第二架ARJ21 系首個落戶海南自貿港的國產飛機租賃項目
    該項目是首個落戶海南自貿港的國產飛機租賃項目,也是南航首個落戶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國產飛機租賃項目,對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具有裡程碑意義。首個國產飛機租賃項目落戶海南自貿港南航ARJ21飛機租賃項目,是首個落戶海南自貿港的國產飛機租賃項目。南航第二架ARJ21飛機交付當天,海口市政府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舉辦了簡單莊重的慶祝儀式。
  • MIT教授文小剛等3名科學家獲理論物理最高獎「狄拉克獎」
    近日,國際物理中心(ICTP,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頒布了 2018 年狄拉克獎,以表彰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分別在強相關多體系統(strongly interacting many-body system)研究中引入原創性跨領域研究法
  • 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海南辦學計劃——研究生擴招這些專業可在...
    文丨南國都市報 黃婷 王春迎12月24日,教育部與省政府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舉行部省會商暨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工作推進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蹄疾步穩。2018年4月13日以來,全省累計籤約引進31所國內外知名高校、51所國內外知名中小學校落地辦學,累計籤約教育項目110個,累計開工項目400個,總投資約300億元。
  • 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在瓊辦學,未來這些研究生專業可在海南就讀
    12月24日,教育部與省政府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舉行部省會商暨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工作推進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蹄疾步穩。2018年4月13日以來,全省累計籤約引進31所國內外知名高校、51所國內外知名中小學校落地辦學,累計籤約教育項目110個,累計開工項目400個,總投資約300億元。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華人學者表現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9位華人學者獲獎,其中大多數華人學者都曾在中國高校接受本科教育。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技大獎斯隆研究獎素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本屆獎項獲得者分屬化學、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海洋科學和物理學等8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