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邵逸夫獎數學獎的那些科學家,你都認識嗎?
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得獎者應仍從事於有關的學術領域,在學術或科學的研究或應用上有傑出貢獻,或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領域有卓越之成就。下面小編就帶你來看看獲得數學科學獎的有哪些人吧!
陳省身
現代微分幾何之父
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美籍華裔數學大師、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 生前曾長期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60年起)、芝加哥大學(1949-1960年), 並在伯克利建立了美國國家數學科學研究所。為了紀念陳省身的卓越貢獻,國際數學聯盟還特別設立了「陳省身獎」(國際數學界最高級別的終身成就獎)。2004年獲邵逸夫獎數學獎。
安德魯·懷爾斯
低調、嚴謹的數學研究者
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英國著名數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他於1994年證明了數論中歷史悠久的「費馬大定理」,並由此在199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了國際數學聯盟特別製作的菲爾茲獎銀質獎章。2005年獲邵逸夫獎數學獎。
吳文俊
奠基拓撲學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嘉興,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文俊畢業於交通大學數學系,1949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6年獲邵逸夫獎數學獎。
羅伯特·朗蘭茲
「朗蘭茲綱領」
羅伯特·朗蘭茲,加拿大數學家,生於加拿大不列顛哥侖比亞的 New Westminster. 1953年人不列顛哥侖比亞大學學習,1979年,加拿大裔美國數學家羅伯特·朗蘭茲發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革命性理論,將數學中的兩大分支數論和群論之間建立了新的聯繫。這項難度極高的工作整整歷時30年才得以完成。獲得沃爾夫數學獎。2007年獲得邵逸夫獎 。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
蘇聯-俄國數學學派承先啟後的人物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動力系統和古典力學等方面的大師。1965年始成為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及莫斯科數學學會主席。弗拉基米爾·阿諾德主要研究常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阿諾德曾於1995年12月訪問中國,在中科院數學所和北京大學做過兩場學術演講,觀者雲集,2008年獲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
西蒙·唐納森
得出存在「怪異」四維空間的結論
西蒙·唐納森(Donaldson,Simon,1957年8月—)英國數學家。1986年於伯克利獲菲爾茨獎。獲獎時在牛津大學任職。關於四維流形拓撲的研究。他發現了四維幾何學中難以預料與神秘的現象,得出存在「怪異」四維空間的結論,即與標準歐氏空間R1拓撲同胚但不微分同胚的微分流形。2009年獲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
作者:粉紅的草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