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計算機圈近三十年的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華人數學家解決了

2021-01-12 騰訊網

大數據文摘出品

編譯:寧靜、易琬玉

1992年,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被提出。這成為了理論計算機科學近三十年來最重要的開放性問題之一。近日,來自Emory大學計算機與數學科學系的華人教授黃皓,用兩頁紙輕鬆證明了困擾理論計算機領域數十年的問題。

組成計算機的電路實際上是「與」「或」「非」邏輯電路的組合,多年來,計算機科學家已經開發出許多方法來測量給定布爾函數的複雜性。

科學家們發現,關於布爾函數的度量措施都適用於一個統一的框架,只有一個複雜性指標似乎不合適:「靈敏度」。1992年,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Noam Nisan和現在羅格斯大學的Mario Szegedy 推測,「靈敏度」的確適合這一框架,但沒人能證明這一點。「我想說,這可能是布爾函數研究中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Servedio說。

現在,Emory大學的數學家黃皓用一個巧妙但簡單的兩頁論證,證明了靈敏度猜想,這個論點關於立方體上的點的組合。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Claire Mathieu在接受Skype採訪時曾評價它為:「這只是一顆美麗的珍珠。」

黃皓是誰?這位華人科學家是怎麼解開30年來一直困擾計算機科學家的問題呢?

華人數學家——黃皓

黃皓出生於汕頭,這座海濱城市同時也是另一位著名數學家丘成桐的出生地。

十四歲的時候,黃皓就離開家鄉奔赴廣州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就讀。憑藉優異的成績,2003年黃皓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攻讀數學專業。在北大就讀時,黃皓就在北京大學舉辦的首屆「江澤涵」杯數學建模與計算機應用競賽中獲得三等獎,並出現在北大數學百年學生名錄上。

2007年北大本科畢業後,黃皓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博,師從國際著名數學家Benny Sudakov教授,並於2012年獲得博士學位。

曾在2012-2014年受邀訪問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現擔任美國艾默裡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極值組合、圖論及計算機理論。

一次偶然與猜想的邂逅

2012年末,在受訪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期間,黃先生在與數學家Michael Saks 共進午餐時聽說了敏感性猜想,黃先生是博士後研究員。他立刻被這個猜想的簡潔和優雅所吸引。「從那一刻開始,我開始沉迷於思考它。」他說。

黃將敏感性猜想添加到他感興趣問題的「秘密列表」中,每當他學習新的數學工具時,他都會考慮它是否有幫助。「每次我發表新論文後,我都會回到這個問題,」他說。「當然,我會在一段時間後放棄,並解決一些更現實的問題。」

正如其他研究團體一樣,黃知道,如果數學家可以證明一個關於不同維度立方體上的點集合比較容易陳述的猜想,那麼靈敏度猜想就可以得到解決。從n 個0和1 的字符串到n維立方體上的點有一種自然的映射關係。

在2013年,黃開始認為理解這個問題的最佳途徑可能是通過標準網絡來表示網絡,該矩陣跟蹤哪些點連接,然後檢查一組稱為矩陣特徵值的數字。五年來,他一直在重新審視這個想法,沒有成功。

「但至少考慮它可以幫助我很快入睡。」他在Aaronson的博客文章中評論道。

然後在2018年,黃髮現了使用一個有200年歷史的稱為Cauchy交錯定理的數學,它將矩陣的特徵值與子矩陣的特徵值聯繫起來,使其成為研究立方體與立方體之間關係的完美工具。黃決定要求國家科學基金會撥款,以進一步探討這一想法。

上個月,當他坐在馬德裡的一家酒店寫下他的撥款建議時,他突然意識到他可以通過改變他的矩陣中某些數字的符號來推動這種方法的完成。通過這種方式,他能夠證明在n維立方體中超過一半點的任何集合中,將存在某些與其他點的至少

相關的點,靈敏度猜想 也從這個結果中被證明。

「美麗的珍珠」

被法國科學家評為「美麗的珍珠」,這一猜想的證明思路是如何實現的呢?

先從「靈敏度」談起,「靈敏度」是一種度量,捕獲輸入字符串中的信息如何影響輸出位改變,換句話說,布爾函數的「靈敏度」跟蹤翻轉單個輸入位改變輸出位的可能性。

舉個例子,想像一下,你正在填寫銀行貸款申請中的一系列Yes/No問題(問卷調查)。完成後,銀行家將對您的結果進行評分,並告訴您是否有資格獲得貸款。這個過程是一個布爾函數:你的答案是輸入位,而銀行家的決定是輸出位。

如果你的申請被拒絕,你可能想知道你是否可以通過單一問題的選擇而銀行的預判結果 ,比如你口袋裡面真的沒有多少錢時,在收入超過50,000美元那一欄你打了勾,如果這個謊言會導致預判結果,計算機科學家說布爾函數對該特定位的值「敏感」。比方說,如果有七種不同的謊言,你可以說它們會分別翻轉結果,那麼對於你的貸款資料,布爾函數的靈敏度是7。

為了可視化計算機電路對位翻轉錯誤的敏感程度,我們可以將其n個輸入位表示為n維立方體的坐標,例如,四個兩位字符串00,01,10和11對應於二維平面中正方形的四個角:(0,0)、(0,1)、(1,0)和(1,1)。同樣,八個三位字符串對應於三維立方體的八個角,以此類推到更高的維度。反過來,布爾函數可以被認為是用兩種不同顏色著色這些角的規則,如果最終輸出為1則將立方體的一角標為藍色,反之,則標為紅色。

輸入字符串0,1,1的簡單布爾功能可對應到下圖立方體的一角,如果翻轉第一個字符,我們可以發現對「OR」「AND」(或與)電路的輸出沒有什麼影響,相反,如果你翻轉第三位,對於這個操作來說,輸出是敏感的,標記為紅色。

證明靈敏度猜想可以簡化為回答關於不同維度的立方體的簡單問題:如果你選擇任何超過在立方體的一半角落並將它們染成紅色,是否總有一些紅點與許多其他紅點相連?(這裡,通過「連接」,我們的意思是這兩個點共享立方體的一個外邊緣,而不是跨越對角線。)

根據我們的布爾函數對立方體的每個角進行著色。給定輸入字符串的敏感位數由其相關角和另一種不同顏色的角之間的連接數捕獲,電路的整體靈敏度定義為任何輸入字符串中最大位數的敏感位。

下面例子中,點(0,1,1)和(0,0,1)藍紅色點之間的連接,靈敏度為1;點(0,1,1)和(0,1,0)藍紅色點之間的連接,靈敏度為0;點(1,0,1)和(1,0,0)藍紅色點之間的連接,靈敏度為0;點(1,0,1)和(0,0,1)藍紅色點之間的連接,靈敏度為2。

取最大值,因此該布爾函數的靈敏度為2。

靈敏度猜想有什麼用?

證明靈敏度猜想有什麼用呢?

這種猜想可以應用在許多實例中 ,例如,醫生可能希望在達到診斷之前儘可能少地為患者發送測試,或者機器學習專家可能希望算法在分類之前儘可能少地檢查對象的特徵。

其他措施包括尋找將布爾函數編寫為數學表達式的最簡單方法,或者計算銀行家要向老闆展示多少答案以證明他們已做出正確的貸款決策,其中銀行家可以同時詢問幾個問題的「疊加」;甚至還有量子物理學版本的查詢複雜性,弄清楚該測量與其他複雜性測量的關係如何幫助研究人員理解量子算法的局限性。

黃的結果甚至超過了證明靈敏度猜想所必需的結果,這種發現應該會產生關於複雜性度量的新見解。最重要的是,儘管如此,黃的結果仍然令人擔心,在複雜的世界中,敏感性是否可能是一些奇怪的異常值,還需要後續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報導: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mathematician-solves-computer-science-conjecture-in-two-pages-20190725/

點「在看」的人都變好看了哦

相關焦點

  • 華人學者解開計算機領域 30 年難題: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
    整理 | 郭芮1992年,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Boolean Sensitivity)被提出,這成為了理論計算機科學近三十年來最重要、最令人困惑的開放性問題之一。而近日,來自Emory大學計算機與數學科學系的華人教授黃皓,用兩頁紙證明了困擾理論計算機領域數十年的問題。
  • 七年思考,兩頁證明,華人學者解開計算機領域30年難題:布爾函數敏感...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李澤南、路近日,美國艾默裡大學計算機與數學科學系教授黃皓(Hao Huang)用一篇短短 6 頁的論文「輕鬆」證明了困擾理論計算機領域數十年的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引發了計算機和數學領域社區的廣泛關注。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是理論計算機科學中近三十年來最重要,最令人困惑的開放性問題之一。
  • 困擾數學家90年的猜想,被計算機搜索30分鐘解決了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數學家會代碼,誰也擋不住!就連困擾人類90年的數學猜想也擋不住。來自斯坦福、CMU等高校的4名數學家,將一個數學難題轉化成了對10億個結果進行「暴力搜索」。
  • 困擾數學家90年的猜想,被計算機搜索30分鐘解決了
    就連困擾人類90年的數學猜想也擋不住。來自斯坦福、CMU等高校的4名數學家,將一個數學難題轉化成了對10億個結果進行「暴力搜索」。但數學猜想不能僅靠直覺,必須有嚴格的證明。90年來,數學家一直不懈努力。
  • 近60年的「向日葵猜想」獲得重大進展,完整的解決方案已經在望
    一個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困擾了研究人員近60年,它就是「向日葵猜想」。這個問題最早是由匈牙利數學家保羅·埃爾德斯和英國數學家理察·拉東於1960年提出的,被稱為「向日葵引理」。引理這個術語本質上是指「迷你定理」,它是指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但還不足以將其完全稱為定理的程度。
  • 只用2頁紙,北大數學校友攻破計算機30年難題!過程淺顯直白,看懂僅...
    數學世界中有很多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有些問題已經困擾了全人類幾百年。如果某一天,某個人突然跳出來說:「我只用幾頁紙,就證明了XX猜想。」大家一定會覺得這人是個「民科」。最近,有位華人數學家黃皓宣布,他證明了一個困擾計算機理論界30年的猜想,而且只用了兩頁紙。乍一看到這則消息,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會又是個「民科」吧?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 天才數學家又出成果!解決了困擾80年的猜想,陶哲軒都誇他厲害
    千百年來,孿生素數猜想成為了數學家無法攻克的難題。2013年,58歲的張益唐成功證明了存在無數對孿生素數,而且其中每一對的孿生素數之差不超過7000萬,把孿生素數的距離從無限變成了有限。Duffin-Schaeffer猜想就在詹姆斯.梅納德獲得「柯爾獎」前不久,他又成功證明了一個困擾數學界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
  • 天才數學家又出成果!解決了困擾80年的猜想,陶哲軒都誇他厲害!
    孿生素數猜想也許大家看到「柯爾獎」覺得有些陌生,超模君也是在2014年才開始對它印象深刻,因為那一年這個獎項頒給了華裔數學家張益唐,用以表彰他證明了弱化版本孿生素數猜想。千百年來,孿生素數猜想成為了數學家無法攻克的難題。2013年,58歲的張益唐成功證明了存在無數對孿生素數,而且其中每一對的孿生素數之差不超過7000萬,把孿生素數的距離從無限變成了有限。
  • 這個天才青年還解決了困擾數學界近80年的「簡單問題」
    而就在拿下柯爾獎前不久,這位來自牛津大學的青年數學家James Maynard,又和另一位數學家合作,攻下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們將近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這一用有理數逼近無理數的問題,對於丟番圖逼近領域的數學家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最基礎、最關鍵的問題之一。
  • 困擾數學界80年的問題被天才青年「簡單」解決了
    這兩天數學界出現了一爆炸性新聞,困擾數學界80年的問題終於被攻下了,同時摘下了「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他就是來自牛津大學的青年數學家James Maynard。在190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家希爾伯特提出了23個有待解決的重要數學難題和猜想,他把黎曼猜想、孿生素數猜想與哥德巴赫猜想等一起列入了這23個數學問題中的第八問題。160年裡,數學家在這一方面幾乎沒能取得任何進展。但在過去十年間,數學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比如既然證明有無窮多個差值為2的素數如此困難,那麼是否可以證明差值為7000萬的素數有無窮多個?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率先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此事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轟動,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數論研究中的一項重大突破。世界主流媒體都對這項重要成果作了報導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印度媒體甚至稱讚張益唐為「中國的拉馬努金」。
  • ...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二人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認為,「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解決Calabi猜想, 即一緊Kahler流形的第一陳類≤0時,任一陳類的代表必有一Kahler度量使得其Ricci式等於此陳類代表。這在代數幾何中有重要的應用。與蕭蔭堂合作證明單連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時必雙全純等價於復歐氏空間, 並給Frankel猜想一個解析的證明。在各種Ricci曲率條件下估計緊黎曼流形上Laplace算子的第一與第二特徵值。
  • 年近90的數學家要證明「黎曼猜想」?一起來圍觀!
    黎曼猜想由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於1859年提出,很多深入且重要的數學和物理結果都能在它成立的大前提下得到證明。CGTN稱,阿提亞利用「Todd函數」對黎曼猜想進行反證。演講之後,阿提亞回答了公眾提問,他表示「他值得獲得百萬美元獎金(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2000年稱解決「千禧問題」將獲100萬美元獎金),但這項證明也還需要更多的工作」。
  • 天才數學家又出成果!他解決了困擾數學界80年的Duffin-Schaeffer...
    孿生素數猜想是數論中著名的尚未解決的問題,相差2的一對素數即是孿生素數,比如:3和5,5和7,11和13.......它可以被描述為:存在無窮多個素數P,並且對每個P而言,P+2這個數也是素數。弱孿生素數猜想:對所有自然數K,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P,P+2K)。當K=1時是孿生素數猜想,當K等於其他自然數時就稱為弱孿生素數猜想。
  • 華人數學家排行榜
    他身體力行,親自去二十七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離解決歌德巴赫猜想即"1+1"問題最近的人,證明了"1+2"。 陳景潤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專注於這個領域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迄今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級難題,眾多數學家認為用現有數學理論系統無法解決這一問題,除非出現新的數學觀念,新的數學理論系統。
  • 北大畢業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取得重大成就 孿生素數猜想或有突破
    在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方面,張益唐的這一研究被認為在終極數論這個古老的數學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兩天,張益唐的名字在國內數學圈一下子熱了起來。北京大學官方網站前天發布消息介紹張益唐,說他1978年進入該校數學科學學院攻讀本科,1982年讀碩。
  • 傳奇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華羅庚講座講述孿生素數猜想
    思源樓大報告廳內早已坐無空席,人頭攢動,200多人悄然等待著那個貼滿美好標籤(『成就堪比陳景潤』」、「要麼沉寂,要麼讓學術界驚豔」、「任教美國無名大學還是個「臨時工』」)具有傳奇色彩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到來。這群等待的人群中,不乏著名的院士,也不乏現任的數學院領導,科研人員及研究生更是慕名而來,聽他講解題為「 Prime Gaps and Related Problems」的報告。
  • 困擾數學家近80年的無理數難題被證明了-虎嗅網
    1837年,數學家Gustav Lejeune Dirichlet發現,只要你對誤差不太在意,就很容易找到無理數的近似值。他證明了對於每一個無理數來說,都存在無窮多個分數與這個數字相近。1941年,物理學家Richard Duffin和數學家Albert Schaeffer提出了一個簡單的猜想來回答這些問題。當要對無理數進行近似時,首先要選一個無限長的分母序列,這可以是一個任意數的列表,比如所有奇數、所有偶數、所有10的倍數,或者所有質數等等的序列。
  • 「民間數學家」北京趕場:我們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北京趕場:我們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2002年8月15日19:29  千龍新聞網   北京晚報  幾天之後將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不僅是全球職業數學家的盛會,也將成為「民間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