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數學家又出成果!解決了困擾80年的猜想,陶哲軒都誇他厲害!

2020-12-05 超級數學建模

天才少年

數學界大放異彩

每三年才評選一次的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在今年頒給了詹姆斯.梅納德(James Maynard),以表彰他對素數理論的諸多貢獻。

柯爾獎:美國數學學會授獎,分為數論獎和代數獎。它不是國際化獎項,只頒發給學會成員,且在美國期刊上發表過出色文章,被譽為數論界的最高獎。

說起詹姆斯.梅納德,這就是一位「天才少年」,他在22歲取得了劍橋大學的碩士學位,26歲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33歲就已經成為牛津大學的一名研究教授。

孿生素數猜想

也許大家看到「柯爾獎」覺得有些陌生,超模君也是在2014年才開始對它印象深刻,因為那一年這個獎項頒給了華裔數學家張益唐,用以表彰他證明了弱化版本孿生素數猜想。

孿生素數猜想是數論中著名的尚未解決的問題,相差2的一對素數即是孿生素數,比如:3和5,5和7,11和13.......它可以被描述為:存在無窮多個素數P,並且對每個P而言,P+2這個數也是素數。弱孿生素數猜想:對所有自然數K,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P,P+2K)。當K=1時是孿生素數猜想,當K等於其他自然數時就稱為弱孿生素數猜想。

關於素數,故事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給出了自己的證明:素數有無窮多個。

從小就愛數學的我們,可以很快把100以內的素數列舉出來: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 ,79 ,83,89,97

這些素數起初看起來很密集,但是隨著素數的增大,彼此之間的距離漸漸變遠,而孿生素數的出現距離也跟著變得更遠......

素數分布距離沒有規律,要想找到一個大素數,加上分解和驗證,都需要大量的計算。千百年來,孿生素數猜想成為了數學家無法攻克的難題。

2013年,58歲的張益唐成功證明了存在無數對孿生素數,而且其中每一對的孿生素數之差不超過7000萬,把孿生素數的距離從無限變成了有限

張益唐憑藉著這個證明,獲得了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就在他證明「孿生素數猜想」不久,年僅26歲的詹姆斯.梅納德將猜想中素數間隔的上限由7000萬降到了600,極大優化了張益唐的證明結果。

詹姆斯.梅納德的證明方法一問世就震驚了數學界,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感慨地說:

說實話,他的描述方式實際上比我的更乾淨,事實證明他的方法還略強。

其實,證明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詹姆斯.梅納德後來回憶說: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在這一問題上一籌莫展,寸步難行,任何新見解的出現都會讓人激動不已。

但是,他最終還是做到了,這就是數學家的堅持,超模君佩服!

Duffin-Schaeffer猜想

就在詹姆斯.梅納德獲得「柯爾獎」前不久,他又成功證明了一個困擾數學界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

Duffin-Schaeffer猜想:1941年由物理學家Richard Duffin和數學家Albert Schaeffer提出,它是數論中關於丟番圖逼近中一個重要猜想。所謂丟番圖逼近,是數論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是用有理數逼近實數。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用「分數」的形式逼近某個數,達成「近似表達」。

比如π是一個無理數,它可以籠統的用

這個簡單的分數完成近似表達。

無理數,有著無限不循環的小數,不能準確的表達為分數的形式。一些重要的無理數有了自己的專門符號,如 π 、 e 及 √2, 等,而更多的則以無名的形式散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那麼類似的無理數,還有沒有可能也用分數的形式進行表達呢?甚至逐漸逼近,更加精確?

於是這個問題就變成了:不能準確表達,那麼到底能精確到什麼程度?

詹姆斯.梅納德在他和同伴的證明論文中,把這個猜想描述為:

存在一個簡單的判定條件,可以判斷你能夠找出幾乎所有數的近似值,或幾乎找不到任何數的近似值。

來自牛津大學的本.格林教授談到這個問題時說道:

很難寫下π的定義,人們通常取而代之的是尋找π的特定近似值,一種常見方法就是利用有理數來近似。

千百年來,數學家們為此絞盡腦汁,不停計算,不斷逼近:

1913年,拉馬努金在手稿內用355/113當作π的近似值

其實,如果你對誤差大小不太在意,找到一個近似值很容易。但是數學家,他們對自己熱愛的往往表現出過分的執著。

1837年,數學家迪利克雷發現了無理數用有理數近似時的誤差大小法則:

對於每一個無理數都存在無限多個分數可以越來越精確地近似表達該無理數。

換句話說:每個近似分數和無理數之間的誤差不超過1除以分數分母的平方,隨著分母的增大,存在無限多的分數值和π越來越接近。

比如:

22/7和π之間的誤差不到

335/11和π之間的誤差不到

詹姆斯.梅納德團隊針對Duffin-Schaeffer猜想選擇了一種新的證明方法。選出了一個無限長的整數數列,這個數列可以包括任何你想要的整數,充當分母。

在數軸上任一區間內都存在無限個無理數

允許你為數列上每一個分母定義一個誤差值,例如要求分母為3的分數誤差為0.02,或者分母為5的分數允許誤差0.01。

選好誤差值

如果誤差可以覆蓋整條數軸,那麼所有的無理數都可以被這組分母近似表達

如果選出的分數群相互之間靠的很近,誤差區間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就意味著有很多無理數不能被覆蓋。

在Duffin-Schaeffer猜想中,有一個關鍵點在於:

對於一組擁有很多小公共質因數的分母,找出一種方法來精確量化它們可以近似表達的無理數集之間重疊的程度。

這也是這個猜想80年來難住了數學家們的原因。現在,梅納德和他的同伴用了一種新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張圖將擁有大量公共質因數的分母分別連接起來,數學家可以通過分析圖內存在的結構來證明:即使分母之間存在大量質因數,Duffin-Schaeffer猜想依然成立。

詹姆斯.梅納德對數字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在他眼裡,這些無理數中的小數點後的數字就像一隻只小動物,而這個小數點就是一個牢籠,牢籠困住了它們。

他說:「我非常幸運,得到了支持和鼓勵,從小我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的父母總是鼓勵我遵循自己的興趣,而我的老師則允許我發展自己的獨立品味。」

他這種對數字與生俱來的敏感,使他在數論界大放異彩。

2014年,詹姆斯.梅納德獲得SASTRA拉曼努金獎2015年,獲得倫敦數學學會懷特海獎2016年,獲得歐洲數學學會獎2014年至2016年間的Compositio獎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擔任演講嘉賓2020年,獲得美國柯爾獎

數論一直以來被大眾認為是枯燥的,又因為在實際問題中缺乏實用性,屬於數學中比較冷門的一支。

當詹姆斯.梅納德談到這些數字時,他眼睛裡綻放著璀璨的光亮。

在得知自己獲得「柯爾獎」後,詹姆斯.梅納德回應說:「我為解析數論領域目前正被許多人提出的新想法而振興感到興奮,希望這一獎項可以激勵更多的數學家繼續保持勢頭,並發現有關素數的更多發現。

參考文章: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new-proof-settles-how-to-approximate-numbers-like-pi-20190814/

作者簡介:超模君,數學教育與生活自媒體博主,新晉理工科奶爸。出版過《芥子須彌 · 大科學家的小故事》;《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後續數學文化創意多多,歡迎關注認識!

相關焦點

  • 天才數學家又出成果!解決了困擾80年的猜想,陶哲軒都誇他厲害
    也許大家看到「柯爾獎」覺得有些陌生,超模君也是在2014年才開始對它印象深刻,因為那一年這個獎項頒給了華裔數學家張益唐,用以表彰他證明了弱化版本孿生素數猜想。素數分布距離沒有規律,要想找到一個大素數,加上分解和驗證,都需要大量的計算。千百年來,孿生素數猜想成為了數學家無法攻克的難題。
  • 天才數學家又出成果!他解決了困擾數學界80年的Duffin-Schaeffer...
    關於素數,故事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給出了自己的證明:素數有無窮多個。就在他證明「孿生素數猜想」不久,年僅26歲的詹姆斯.梅納德將猜想中素數間隔的上限由7000萬降到了600,極大優化了張益唐的證明結果。詹姆斯.梅納德的證明方法一問世就震驚了數學界,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感慨地說:「說實話,他的描述方式實際上比我的更乾淨,事實證明他的方法還略強。」
  • 這個天才青年還解決了困擾數學界近80年的「簡單問題」
    而就在拿下柯爾獎前不久,這位來自牛津大學的青年數學家James Maynard,又和另一位數學家合作,攻下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們將近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這一用有理數逼近無理數的問題,對於丟番圖逼近領域的數學家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最基礎、最關鍵的問題之一。
  • 陶哲軒「他的證明比我強」,這個天才青年解決了最簡單的數學難題
    26歲時,他不僅將猜想中素數間隔的上限由7000萬降到了600,大幅優化了張益唐的結果,還被陶哲軒親口稱讚:說實話,他的描述方式實際上比我的更乾淨……事實證明他的說法還略強。而就在拿下柯爾獎前不久,這位來自牛津大學的青年數學家James Maynard,又和另一位數學家合作,攻下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們將近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
  • 陶哲軒「他的證明比我強」,這個天才青年解決了最簡單的數學難題
    26歲時,他不僅將猜想中素數間隔的上限由7000萬降到了600,大幅優化了張益唐的結果,還被陶哲軒親口稱讚:說實話,他的描述方式實際上比我的更乾淨……事實證明他的說法還略強。James Maynard,又和另一位數學家合作,攻下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們將近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
  • 「宇宙中最耀眼的腦袋」——天才數學家陶哲軒--中國數字科技館
    >月14 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儘管在這個領域大量的成果已經被發表,但是如果陶哲軒的成果通過了高水平的數學家的審查的話,將會是最強而且是最令人滿意的。
  • 困擾數學界80年的問題被天才青年「簡單」解決了
    這兩天數學界出現了一爆炸性新聞,困擾數學界80年的問題終於被攻下了,同時摘下了「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他就是來自牛津大學的青年數學家James Maynard。在190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家希爾伯特提出了23個有待解決的重要數學難題和猜想,他把黎曼猜想、孿生素數猜想與哥德巴赫猜想等一起列入了這23個數學問題中的第八問題。160年裡,數學家在這一方面幾乎沒能取得任何進展。但在過去十年間,數學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比如既然證明有無窮多個差值為2的素數如此困難,那麼是否可以證明差值為7000萬的素數有無窮多個?
  • 困擾數學家90年的猜想,被計算機搜索30分鐘解決了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數學家會代碼,誰也擋不住!就連困擾人類90年的數學猜想也擋不住。來自斯坦福、CMU等高校的4名數學家,將一個數學難題轉化成了對10億個結果進行「暴力搜索」。
  • 困擾數學家90年的猜想,被計算機搜索30分鐘解決了
    就連困擾人類90年的數學猜想也擋不住。來自斯坦福、CMU等高校的4名數學家,將一個數學難題轉化成了對10億個結果進行「暴力搜索」。只要解決這三個維度,纏繞數學家幾十年的問題就徹底搞定了。而到1990年,凱勒猜想的證明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天才華裔數學家取得重大突破 國內數學界拒發表看法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陶教授表示,他只是在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漸進的發展,但並不是關鍵性的突破,並拒絕了大部分報紙的採訪要求,」陶哲軒目前任教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媒體聯絡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 當代華人數學界未被翻越的三座高峰,除了丘成桐和陶哲軒,還有他
    丘成桐的老師是華人著名的數學家陳省身先生,陳省身先生不止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還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數學教育家,可以說,當代中國大部分數學家,都受到過陳省身先生的影響。 解決Calabi猜想,證明單連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時必雙全純等價於復歐氏空間, 並給Frankel猜想一個解析的證明 在1982年丘成桐獲得了數學界的最高榮譽獎章——獎-菲爾茲獎,菲爾茲獎被稱之為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 數學家陶哲軒有多牛?都來看看網友怎麼說
    數學家陶哲軒有多牛?都來看看網友怎麼說。網友一:首先得說,當今這個世界,有資格評價陶哲軒的人寥寥無幾。我們也只能以一種仰望的態度去看待他和他的工作。陶哲軒(Terence Chi-Shen Tao)出生於1975年。
  • 陶哲軒,當今數學界唯一的莫扎特
    從2000年開始,陶哲軒開啟了自己瘋狂收獎的模式,其中最厲害的當然是2006年的菲爾茲獎。2005年5月22日到30的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陶哲軒因為在調和分析方面的顯著成果,被授予菲爾茲獎,當年僅31歲。作為當屆最年輕的獲獎選手,陶哲軒在該領域已經發表了超過80篇極有分量的論文。他是澳大利亞第一位菲爾茲獎獲得者,也是繼丘成桐之後的第二位華人獲獎者。
  • 盤點史上少年天才數學家,腦子這麼好還特別勤奮
    △ 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 - 1855)是全世界公認的天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開闢了許多新的數學領域,從最抽象的代數數論到內蘊幾何學,更是被世人稱之為
  • 全球10大公認的天才,華裔陶哲軒上榜,你知道他嗎?
    3、陶哲軒:陶哲軒是華裔澳洲人,據了解陶哲軒從兩歲的時候就開始研究數學,他九歲就完成了大學數學,同時在十三歲的獲得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金牌
  • 華人數學家再取得素數研究突破 陶哲軒等人證明愛多士關於素數間隔...
    就在去年,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據新浪科技24日報導,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內的研究小組目前正取得素數間隔問題的研究突破,這將最終影響加密算法的研究,對信息安全領域有巨大貢獻。
  •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成功解決,名揚數學界
    孿生素數猜想就是要求我們證明存在無限對孿生素數,數學家們都知道這個猜想是成立的,但就是沒辦法把它證明出來。數學家就這樣,總是喜歡證明那些成立的定理和猜想。如此有挑戰性的工作,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數學思維。在沒有電子計算機的年代,數學家們都是用筆和草稿紙計算的。他們發現了一個簡單的規律,在0到999這個區間裡,有135個素數。
  • 熱議:陶哲軒發布部分解決3x+1猜想的結果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9月8日和9月10日,著名華人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分別在ArXiv和其博客上發表他關於考蘭茲猜想的一個結果(9月13日ArXiv上的論文有修改),引發數學社交圈的討論。
  • 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別人努力一輩子,有些人只需努力一下子!
    在歐拉之前,巴塞爾級數問題困擾了數學界一個多世紀,萊布尼茨是微積分的發明者之一,數學技巧上可謂登峰造極,加上有了微積分這一工具,他對數學級數的操控可謂隨心應手,萊布尼茨甚至還對他的朋友惠更斯說:對於任何收斂的無窮級數,只要其中各項遵循一定規律,我就一定能求出和來。
  • 天才數學家智商有多高?看完這三位數學家的事跡,才知天才的恐怖
    據說在歐拉工作時,往往需要照看孩子,因此在孩子擦嘴的紙巾上和圍布上都寫滿了歐拉研究數學的公式,有時甚至在孩子的背上就演算起了數學問題,真可謂是一個十足的工作狂。第二個頂尖數學家則是黎曼。提起黎曼猜想相信讀者們都有所耳聞,這個猜想是由正是由這位德國的數學家提出,是令無數數學家為之痴狂的天才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