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數學家再取得素數研究突破 陶哲軒等人證明愛多士關於素數間隔...

2021-01-08 觀察者網

素數可以說是數論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是任何數的倍數。就在去年,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據新浪科技24日報導,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內的研究小組目前正取得素數間隔問題的研究突破,這將最終影響加密算法的研究,對信息安全領域有巨大貢獻。《探索》雜誌曾評選出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這位神童在10歲的時候就和素數間隔猜想的提出者保羅·愛多士討論數學,如今,他終於有能力解決愛多士提供獎勵的問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陶哲軒說,這是他有能力解決的第一個愛多士的有獎問題。

1985年,保羅·愛多士(左)正與陶哲軒在討論數學。2014年8月,陶哲軒和另外四位數學家證明了愛多士的猜想,成為76年來有關素數間隔問題的最重大突破。

張益唐,華人數學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年本科畢業;1982—1985年,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目前,在美國新罕布夏大學任教。

2013年5月,新罕布夏大學的數學家張益唐發表了一篇關於素數研究的標誌性論文,第一次提出了有無窮對素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隔。他還證明了這個間隔是在7000萬以內。論文發表之後,短短時間內就有許多數學家掌握了他的新方法,開始嘗試改進這個常數。從7000萬到6000萬,再到4200萬、1300萬、500萬、40萬,到目前為止,這個常數已經降到了246,越來越接近孿生素數猜想的範圍。如果這一常數改進到2,就相當於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觀察者網註:孿生素數猜想即希爾伯特第8問題,猜想存在無窮多個素數p,使得p + 2是素數)。

到此為止,數學家們在反過來的一個問題——連續素數的間隔可以有多遠?——上已經取得了76年來第一個重要進展。隨著數字增長,相鄰素數之間的平均間隔會趨於無窮,但在任一有限的數字列中,最大的素數間隔可以比平均間隔大很多。沒有人能計算出這些間隔到底有多大。

「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問題。在談論到素數的時候,這是首先要問的問題之一,」蒙特婁大學的數論學家安德魯·格蘭維爾(Andrew Granville)說,「但對問題答案的探索停滯了幾乎80年時間。」

2014年8月,兩個數學研究小組發表了文章,論述了如何證明保羅·愛多士關於素數間隔的猜想。兩個團隊已經聯合起來,進一步深化素數間隔問題的研究結果,並預計於12月再發表一篇新的論文。

保羅·愛多士(Paul Erdős)是20世紀成果最為豐碩的數學家之一,終其一生解決了數百個數學問題,並熱衷於為數學問題的解決提供現金獎勵。儘管大部分的獎勵只有25美金,但愛多士「有點兒魯莽地」(他自己後來寫道)提供了一份1萬美金的獎勵,用於解決他提出的素數間隔猜想的證明問題。

愛多士的猜想基於蘇格蘭數學家羅伯特·亞歷山大·蘭金(Robert Alexander Rankin)在1938年提出的一個看似奇怪的邊界。蘭金稱,對於足夠大的數X,小於X的最大素數間隔至少為: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陶哲軒說,在數論公式中會出現許多的「log」(自然對數的簡寫)。他與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凱文·福特(Kevin Ford)、牛津大學的本·格林(Ben Green)以及莫斯科斯捷洛夫數學研究所的謝爾蓋(Sergei Konyagin)合作撰寫了兩篇新論文中的一篇。

不過,蘭金的結果是「一個不可理喻的公式,你永遠不可能自然地展示出來,」陶哲軒說,「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公式很快就會得到改進,因為它太奇怪了。」然而,在超過七十年的時間裡,依然沒有人能對蘭金的公式進行哪怕最微不足道的改進。

許多數學家認為,最大素數間隔很可能大得多——大於(log X)2的數量級。這一理論是由瑞典數學家哈拉爾德·克拉梅爾(Harald Cramér)在1936年首先提出來的。(log X)2數量級的素數間隔是在素數表現得像隨機數的集合——在很多方面它們看起來的確如此——時會出現的。但是,沒有人能接近證明克拉梅爾的猜想。陶哲軒說:「我們對素數的了解還不是很多。」

愛多士提出了一個更為溫和的猜想:可以隨意用一個大的數字取代蘭金公式中的1/3,只要你在數字列表上取的數字足夠大。這意味著素數間隔可以比蘭金公式所呈現的大很多,但仍小於克拉梅爾的猜想。

新的兩種證明愛多士猜想的方法都基於一個建立大素數間隔的簡單方法。一個大的素數間隔相當於兩個素數之間的一長列非素數(或稱複合數)。這裡介紹一個建立100個複合數列表的簡單方法。先從數字2,3,4,…,101,開始,然後每個數加上101的階乘(101!)。這列數字就變成101! + 2, 101! + 3, 101! + 4, … , 101! + 101。因為101!可以被從2到101的數字整除,因此這列數字的每個數都是複合數,即101! + 2可以被2整除,101! + 3可以被3整除,以此類推。「所有關於大的素數間隔的證明採用的方法,都只是這一高中代數方法的細微變形。」牛津大學的詹姆斯·梅納德(James Maynard)說道。他撰寫了兩篇新論文中的第二篇。

上面所列的複合數是非常大的,因為101!具有160位。為了改進蘭金的公式,數學家們需要建立更小一點的複合數列表——在類似2,3,4,…,101這樣的列表上加上一個更小的數字,獲得複合數列表是可能的。兩個團隊對有關素數間隔的最新研究結果(各自不同)進行了分析。梅納德的論文採用了他自己去年開發的工具,研究了素數之間的較小間隔。

現在,上述的五位研究者已經聯合起來,重新設定新的邊界,並計劃在一周或兩周內發布一篇預印稿。陶哲軒認為,這篇論文利用現有的方法,將蘭金的基礎方法儘可能地進行了延伸。

這項新工作並不能立即投入應用,但了解大的素數間隔將最終影響加密算法的研究。梅納德稱,如果存在比克拉梅爾猜想所預測的更長的複合數列表,那將會給依賴於尋找大素數的加密算法帶來麻煩。「如果他們很不走運,在一個巨大間隔的開端開始尋找,那這個算法就會耗費很長的運行時間。」

對於素數間隔,陶哲軒有著更加個人化的研究動機。「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感到這些東西在嘲笑你,」他說,「你被認為是研究素數的專家,但你回答不了這些基礎的問題,即使人們已經對此思考了好幾個世紀。」

保羅·愛多士於1996年逝世,但另一位與他廣泛合作的數學家,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羅納德·格雷厄姆(Ronald Graham)決定好好處理這1萬美金的獎項。

1985年,10歲的神童陶哲軒在一次數學活動中遇到了愛多士。「他平等地對待我,」這位2006年贏得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數學家回憶道,「和我談論了非常嚴肅的數學問題。」現在,陶哲軒已經第一次有能力解決愛多士提供獎勵的問題。「所以這其實挺酷的,」他說道。

格蘭維爾說,近期有關素數間隔的研究進展已經催生出新一代的數論學家,他們認為一切都是可能的。「在我學習數學的成長時期,我們以為這些問題將是永恆的,不會看到有人能夠回答,直到另一個時代的到來,」他說,「但我覺得,過去一兩年中,人們的態度已經改變。有許多年輕人比過去的人更有野心,因為他們已經看到了實現重大突破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北大畢業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取得重大成就 孿生素數猜想或有突破
    《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任教於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的張益唐最新證明,存在無窮多個之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在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方面,張益唐的這一研究被認為在終極數論這個古老的數學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兩天,張益唐的名字在國內數學圈一下子熱了起來。北京大學官方網站前天發布消息介紹張益唐,說他1978年進入該校數學科學學院攻讀本科,1982年讀碩。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率先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此事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轟動,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數論研究中的一項重大突破。世界主流媒體都對這項重要成果作了報導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印度媒體甚至稱讚張益唐為「中國的拉馬努金」。
  • 孿生素數猜想要證明什麼?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成功解決,名揚數學界
    只有針對一個數學分支,才有可能取得成就。之後再以1000個數字為區間,可以看出素數的個數是遞減的。數學家覺得這是個好兆頭,既然是遞減的,那就有規律。於是,世世代代的科學家都投入了這項工作。不過大多數都折戟了,其中還包括希爾伯特這樣的大數學家。
  • 孿生素數猜想
    這一猜想不僅提出孿生素數有無窮多對,而且還給出其漸近分布形式。由於孿生素數的分布極不均勻,並且隨著數的增大變得越來越稀疏,研究孿生素數分布模式的難度也就非常之大。     在證明孿生素數猜想上的階段性成果,一般地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非估算性的,這方面迄今最好的結果是1966年由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利用篩法所取得的。
  • 數學家們操碎了心的孿生素數猜想,有了新突破
    1849年,法國數學家波林那克(Alphonse de Polignac)提出孿生素數猜想。在接下來的160年裡,數學家在這一方面幾乎沒能取得任何進展。但在過去十年間,數學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比如既然證明有無窮多個差值為2的素數如此困難,那麼是否可以證明差值為7000萬的素數有無窮多個?2013年,數學家張益唐完美地證明了這一點。
  • 孿生素數猜想的新突破
    這樣一來就意味著這個數不是素數(除了3本身之外)。這也就是為何有三分之一的奇數都不是素數。 1849年,法國數學家波林那克(Alphonse de Polignac)提出孿生素數猜想。在接下來的160年裡,數學家在這一方面幾乎沒能取得任何進展。但在過去十年間,數學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 天才華裔數學家取得重大突破 國內數學界拒發表看法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陶教授表示,他只是在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漸進的發展,但並不是關鍵性的突破,並拒絕了大部分報紙的採訪要求,」陶哲軒目前任教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媒體聯絡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 數學家張益唐破譯「孿生素數猜想」
    因為,從那時起,他再沒收到過張的生日祝福,「給他發郵件也沒再回過」。  5月16日,張益唐的郵件突然來了,只有一個單詞:「謝謝」。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沈捷回憶說,此前一天,他和夫人就張益唐在孿生素數方面取得的突破向他發去郵件道賀。
  • 華人破譯孿生素數猜想 影響或超陳景潤1+2證明
    因為,從那時起,他再沒收到過張的生日祝福,「給他發郵件也沒再回過」。  5月16日,張益唐的郵件突然來了,只有一個單詞:「謝謝」。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沈捷回憶說,此前一天,他和夫人就張益唐在孿生素數方面取得的突破向他發去郵件道賀。
  • 張益唐:通過素數證明升起的另類明星
    事實上,當時根本沒人能證明素數間隔是有界的,即相鄰素數之間的距離不會無限大。2013 年,當時已經 58 歲的張益唐在《數學年刊》上發表了他對於有界素數間隔的證明。論文審稿人證實,張益唐證明了「素數分布領域中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定理」。在那之後的幾年裡,張益唐受邀前往世界各地做報告。
  • 素數大猜想(1)孿生素數猜想
    Catherine T.5月22日,老牌英國報紙《衛報》刊登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鮮為人知的教授在折磨了數世紀數學精英的大問題上邁進了一大步。印度主流報紙把作出這一非凡貢獻的人,與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媲美。這位作出重大數學突破的就是張益唐,由於對數學界最著名的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破冰性工作,使他從默默無聞的大學講師躋身於世界重量級數學家的行列。
  • 傳奇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華羅庚講座講述孿生素數猜想
    思源樓大報告廳內早已坐無空席,人頭攢動,200多人悄然等待著那個貼滿美好標籤(『成就堪比陳景潤』」、「要麼沉寂,要麼讓學術界驚豔」、「任教美國無名大學還是個「臨時工』」)具有傳奇色彩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到來。這群等待的人群中,不乏著名的院士,也不乏現任的數學院領導,科研人員及研究生更是慕名而來,聽他講解題為「 Prime Gaps and Related Problems」的報告。
  • 170歲「高齡」了 孿生素數猜想還未得到證明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家威爾·薩文(Will Sawin)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馬克·舒斯特曼(Mark Shusterma)在預印本平臺arXiv上發布了一個證明,如果該證明被確認無誤,將為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有益借鑑。該證明是在一個被稱為有限域的框架上來探討孿生素數猜想的相似版本。有限域上的函數域被認為擁有許多與數域類似的算術性質。
  • ...家取得重大突破,國內數學界拒絕發表看法:過於敏感的「哥德巴赫...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陶教授表示,他只是在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漸進的發展,但並不是關鍵性的突破,並拒絕了大部分報紙的採訪要求,」陶哲軒目前任教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媒體聯絡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 當代華人數學界未被翻越的三座高峰,除了丘成桐和陶哲軒,還有他
    探索》雜誌做個一個關於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的評選,當時僅僅只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而在20人裡面,陶哲軒高居榜首。 陶哲軒的數學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其中包括了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 而在應用數學研究領域陶哲軒也有很大的成就,比如他所提出的信息獲取指導理論,也就是數字壓縮成像技術。
  • 「宇宙中最耀眼的腦袋」——天才數學家陶哲軒--中國數字科技館
    「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什麼是素數呢?早在公元前3 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德就已經證明素數有無窮多個。2004年,陶哲軒和格林證明了「素數構成的等差數列可以任意長」。
  • 數學家梅森與素數
    17世紀時,科學刊物和國際會議等還遠遠沒有出現,甚至連科學研究機構都沒有創立,交往廣泛、熱情誠摯和德高望重的梅森就成了歐洲科學家之間的聯繫的橋梁。許多科學家都樂於將成果寄給他,然後再由他轉告給更多的人。因此,他被人們譽為&34;。梅森和巴黎數學家笛卡爾、費馬、羅伯瓦、邁多治等曾每周一次在梅森住所聚會,輪流討論數學、物理等問題,這種民間學術組織被譽為&34;,它就是法蘭西學院的前身。
  • 華人數學家首次證明存在無窮多素數對 一夜成名
    長期沉寂,一夜成名,張益唐首次證明存在無窮多素數對  華人數學家「成就堪比陳景潤」?  一位華人數學家,一夜成名。  《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任教於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的張益唐最新證明,存在無窮多個之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在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方面,張益唐的這一研究被認為在終極數論這個古老的數學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素數並不孤獨
    在古希臘,人們已經有了素數的概念,對素數的研究也略有所得。在歐幾裡德的《原本》中,第七、八、九篇講述的是「關於整數及其比值的性質」,實際上也就是數論。在這幾卷中,歐幾裡德指出了今天所說的「算術基本定理」:將自然數分解成素數乘積的方法是唯一的。也就是說,如果用乘法的眼光來看自然數,那麼素數就是自然數的最小組成單元。
  • 《紐約客》專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這個牛人取得了什麼成就?
    2月2日,美國《紐約客》將刊發特約撰稿人亞歷克·威爾金森(Alec Wilkinson)對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專訪。這個只於2001年低調地發表過一篇論文的男人,在2010投入研究「素數間隔」時,已經55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