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成為北大博導,近日再獲科學大獎!她給學子們寫了一封信

2020-10-03 木木西裡科技

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科研獎金。值得一提的是,50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僅30歲。

黃芊芊

除此之外,黃芊芊在今年還獲得「2019 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 Early Career Award」,以表彰她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新原理器件等方面的出色工作,和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而在2017年,她就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2018年獲獲國家優青項目資助;2020年獲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幾乎把所有青年科學家所能獲的獎項都囊括了,2019年,在北大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上,黃芊芊也為學子們寄語寫了一封信。

一位非常優秀的科研工作者是怎麼練成的?快跟著小募來看看吧

29歲的年輕博導

在大多數人看來,黃芊芊的學習生涯可謂是順風順水。2006年,黃芊芊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畢業之後,她又師承王陽元院士和黃如院士,取得了北京大學微電子學和固體電子學博士學位,並完成了博士後研究工作。

多年來,黃芊芊在科研方面積累前行,特別是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新原理器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代表性成果。 其目前成功研製出的新型肖特基-隧穿混合控制場效應電晶體等超低功耗新機理器件,打破了國際上矽基隧穿器件的亞閾擺幅紀錄,實現了國際領先的綜合性能水平,一作論文被列入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指南(ITRS)。

現在,她已經成為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回顧自己的求學之路。黃芊芊說到:

我於2006年考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那時微電子對我來說還僅僅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隨著學習的深入,我逐漸感受到了這門專業的魅力,也驚嘆於小小的集成電路裡所蘊含的大量科學原理與技術。

它發展得如此之快,滲透性如此之強,悄無聲息而又時時刻刻影響、改變著資訊時代高科技領域的各行各業。國內微電子技術的整體發展情況和國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北大微電子專業每年也會有相當比例的本科生選擇直接出國留學深造。

本科畢業時我雖然專業排名靠前,但並沒有出國留學,而是選擇了留在北大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因為我堅信,國內微電子技術只是起步晚,並非是能力不足,北大有著國內微電子專業最頂尖的師資力量和科研環境,在國內、在北大一樣可以做出不遜色於國外一流大學的科研成果。我帶著這份初心和信念,留在了燕園。

黃芊芊

初入課題,並非一帆風順,所幸我在的課題組是個充滿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大家庭。從王院士和黃院士那裡我學習到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求真務實、細緻嚴謹的治學態度,兩位導師深厚的學術底蘊、深邃的學術思想、高尚的學術品德不斷引導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從課題組其他老師那裡我收穫到了科研上寶貴的建議和幫助,從師兄師姐那裡我體會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得益於這樣的環境,我能安心踏實地開展課題研究。但做課題研究基本沒有一帆風順的時候,經常會有預料之外的坎坷在前路等待,有時候可能受限於現實客觀條件,很多想法難以實現,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我從新的角度觀察問題、研究問題,提出更加具有創新性的想法,最終解決問題並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

科研道路,需要端正態度,踏實肯幹,不浮躁不氣餒,坐得起冷板冷凳,經得住挫折失敗,耐得了質疑否定,將所有的這些看作是寶貴的歷練和經驗,不忘初心、堅定信念、努力進步,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迎來希望。

進入到博士階段中後期,我在新機理隧穿場效應電晶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依託北京大學的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平臺成功製備出了性能國際領先的新型器件結構,但這類器件在面向應用時仍有一系列科學問題和挑戰。

此時國際上對該類器件面向應用的低頻噪聲、漲落及可靠性等關鍵問題的機制尚不清楚,業界也沒有人採用標準工藝生產線製造出性能優異的器件。這些科學問題挑戰和技術難點恰恰成了我們在相關領域領先國外研究的機遇和希望。一方面,我深入思考器件的物理本質,開展了超低功耗隧穿器件的關鍵問題研究;另一方面,在兩位導師的支持和指導下,和國內最先進的集成電路公司開展合作,研發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低功耗技術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不忘初心、勇於挑戰,不畏困難、砥礪前行,在導師的指導下潛心鑽研,那麼在讀研期間定能會收穫屬於自己的科研果實,這幾年的科研成長經歷也會成為自己青春奮鬥的回憶。

入選2017年度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2018年1月12日,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共有4人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黃芊芊就是其中一位。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頒授現場

她憑藉多年來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新原理器件研究中所取得的優秀成果,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微電子領域的青年學者。

2018年,黃芊芊所申請的「新型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項目還成功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

科學創新要緊跟世界前沿。一個行業的頂級大會,往往代表了行業動態的風向標,不僅能夠帶來當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還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通過在行業頂級會議中發表相關文章,黃芊芊得到了更多的科研歷練與成長。

IEDM(國際電子器件大會)始於1955年,在國際半導體技術界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被外媒譽為「微電子器件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該會議主要報導國際半導體技術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是著名高校、研發機構和英特爾、IBM等企業報告其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突破的主要窗口和平臺之一。近年來,集成電路技術領域的許多重大技術突破都是通過該會議正式發布的。 

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頒獎典禮

從2011年開始,黃芊芊就在這一平臺上以第一作者發表相關文章,她的研究工作也始終圍繞著解決微電子器件領域的世界性科研難題展開,並持續在頂級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斷加強來自中國的話語權。

為了攻克科研難題,熬夜通宵是家常便飯。她說:「做科研並且能出科研成果,一定是首先你對它足夠熱愛,然後足夠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才能真正做出一些有用的東西。這樣的全身心投入是不分晝夜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截止到目前,黃芊芊已在IEDM、VLSI、IEEE EDL、IEEE T-ED等國際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在微電子器件領域最具標誌性國際頂級會議IEDM上發表第一作者論文5篇,為中國大陸地區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IEDM論文篇數的最高紀錄。相關成果被2次寫入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指南(ITRS)。除此之外,她已申請專利70餘項,含美國授權專利12項,中國授權專利40項,部分轉移到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  

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從2013年開始,黃芊芊所在的科研團隊就與中芯國際保持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致力於在中芯國際的大規模生產線上開發超低功耗器件技術,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研製了世界上首個基於12英寸CMOS生產線上的互補隧穿器件集成技術,並於2015年將階段性合作成果在頂級會議上進行發表,受到了英特爾、IBM等國際半導體公司的高度關注。

同時,該成果被作為重要的產業研究動態,受到了來自國際知名電子工程專業網站EETimes的專題報導。這項成果給予了黃芊芊及其科研夥伴們更大的信心與動力,她說:「目前正在與電路團隊合作,進一步基於這項成果研製超低功耗電路,使科技創新能夠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產品。」 

給燕園學子的一封信

2019年,在北大的錄取通知書中。北京大學邀請了七位不同時代傑出的「北大新生」親手寫下書信 ,為本科新生表達祝福,講述他們的「北大情緣」,作為給新生的特別禮物 與全新改版的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出。而博導黃芊芊就是這七位傑出的「北大新生」之一 。

在信中,她向新生們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感想。

科研道路從來不缺挑戰,缺少的是克服它的信心、決心和恆心。希望大家都能在讀研期間收穫到屬於自己的科研碩果。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9歲成為北大博導,近日再獲科學大獎!她給學子們寫了一封信
    這也使得「科學探索獎」成為我國目前投入金額最大的科學獎。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科研獎金。值得一提的是,50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僅30歲。
  • 北大黃芊芊:17歲進北大28歲博導,今獲300萬大獎不輸顏寧
    她就是黃芊芊。黃芊芊一直低調,只管埋頭做科研,她廣為人知是從2019年那封信開始的。那一年,北大新生通知書裡,有著名校友給新生的一封信,29歲的黃芊芊就是這些校友中的一位。當年,很多北大新生都感到好奇,一位如此年輕的姐姐,怎麼跟一群老教授一起寫了一封信呢?
  • 30歲北大美女博導,獲獎300萬,顏值才華堪比當年顏寧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北京大學的年僅30歲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榜上有名,成為最年輕的一位,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此次獲獎,她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可謂是名利雙收,這也充分顯示了我國青年女科學家的卓越才華。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公布,每人300萬獎金!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
    30歲,她的名字叫做黃芊芊,是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這麼年輕就擔任博導,黃芊芊的學術能力可想而知。根據公開資料,黃芊芊在17歲的時候就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所學的專業是微電子學。26歲那年,她獲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28歲留校成為博士生導師,關鍵人還長得特別漂亮,妥妥的一名「別人家的孩子」。
  • 28歲任北大博導的她,再獲科學大獎
    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該獎項每年遴選50位獲獎者,每人在未來5年獲得每年60萬元(稅後)、累計300萬元的現金資助,並可對獎金做自由支配。值得一提的是,50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僅30歲。
  • 北大研究員劉穎:29歲當上博導,保持對生命現象的好奇心
    紫牛新聞3月18日報導,醉心庖廚,自認「上輩子一定是個廚子」;趕時髦「養青蛙」,糾結於「蛙什麼時候才能回家」……準備北大博導劉穎的採訪資料時,紫牛新聞記者數次對信息的準確性產生過懷疑:即將採訪的當真是一位女科學家?29歲就成為博導的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就是這樣的「接地氣」。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17歲考入北大,28歲北大博導​,31歲成2020「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得者!
    」頒獎典禮上31歲的北大美女博導黃芊芊作為一起來看看~黃芊芊的高光時刻此次2020「科學探索獎」,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35歲以下6位,她以31歲成為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漂亮小姐姐的高光時代遠不僅此,2017年,28歲的黃芊芊,不但入選全國只有4人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還成為北大特聘研究員和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 北大30歲女博導獲2019 IEEE青年成就獎,全球僅3人
    圖源:北京大學 01 「國產」女博士的不平凡履歷 17歲考上北大 28歲成為博導 30歲獲得IEEE青年成就獎 ......
  • 北大留美年輕數學家再獲大獎,為什麼一出國這些人成就就如此大?
    近日,被稱為北大數學大神的「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是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2000年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同年獲北京大學新生"明德獎學金"。本科四年期間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位列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本科生第一,每學年皆被評為三好學生,2004年獲得"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稱號。
  • 北大美女博導獲IEEE青年成就獎 學問好、顏值高全球僅3人獲獎
    北大美女博導獲IEEE青年成就獎。她也是該獎項設置以來第二位來自中國科研單位的獲獎者。此獎每年頒發一次,IEEE在評語中讚揚了黃芊芊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新原理器件等方面的出色工作。黃芊芊出生於1989年,2006年從江西上饒一中考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15年,她獲得北京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博士學位。
  •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全國29歲及以下博導有幾人?
    9月9日,今年29歲的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保丹收穫了一份獎勵青年科技學者的大禮,其和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入選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雖然僅有29歲,但她的學術成就已經極為硬核: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 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最年輕的入選者之一。
  • 北大傳聞中的黃芊芊成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獎者,女神博導是如何煉成...
    去年,北大一位美女科學家博導就登上了熱搜。讓大家認識到了,開了掛的學霸也有生活,學霸的生活還過得很精緻。閒暇時,劉穎喜歡烘焙,喜歡玩旅行青蛙,還參與大眾馬拉松比賽,當然,身為一個母親,她也喜歡「曬娃」。讓大家看到了科學家「接地氣」的一面。今年,北大又有一位美女博導或將登上熱搜了。
  • 純「國產科學家」中國奇才,年輕的她剛斬獲大獎,讓全世界驚嘆
    17歲上北大、28歲當博導、60篇世界頂級論文、70項專利,30歲成世界科學探索獎最年輕得主,她,被稱為中國晶片界奇才,英特爾、IBM等著名公司都要敬她幾分,年僅30歲,所帶來的「中國造」,已讓世界驚嘆!甚至在她以前,沒有人相信,這樣的「中國造」,是真實存在的。
  • 高考後放棄清北選擇南大生物學的她,成為北大最年輕的博導!
    劉穎出生於1984年,在29歲,她被評選為北京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導師,也成為了北大最受歡迎的一位女博士,同時也是最為年輕的一位博士生導師。劉穎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學霸,高中時期,學習能力超強的她是許多同學的羨慕與學習的對象,考試總是在班級中位列前茅。
  • 北大最年輕博導黃芊芊,在母校談高中學習經驗
    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北大美女博導黃芊芊又傳喜訊,從1200多名申報的科學家中脫穎而出,獲得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獲得300萬元獎金。這次獲獎的科學家共50位,其中女科學家5人,35歲以下獲獎科學家6人。而黃芊芊就是年齡最小的那位。
  • 浙大29歲女博導獲百萬大獎!她既是實驗高手也是個「大廚」
    22歲,被先後誕生過29個諾貝爾獎的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錄取;28歲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度「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成為中國區得主。到了初中,理工科是她的強項,男生們都鞭長莫及。去年,趙保丹成為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 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最年輕的入選者之一。
  • 北大天才數學家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後赴美,現再獲世界大獎
    有,比如畢業於北大的許晨陽,就是我國少有的天才數學家,只不過現在人在美國,成為我們為美國人做的「嫁衣裳」。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的天才數學家許晨陽,現39歲,主要從事代數幾何研究,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任教。
  • 中科大28歲美女博導美女學霸男神狀元們是如何學習的?
    核心提示: 中科大28歲美女博導自稱上天下地女漢子,工作中這位美女博導戲稱自己是滅絕師太。 中科大28歲美女博導 美女學霸男神狀元們是如何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