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5歲成美國院士李政道先生現狀如何?

2020-11-05 中式教育前沿

中國人作為世界上最勤勞的種族,無論是高考還是學科競賽,出現的天才年輕人都很多,但在諾貝爾獎獲得數量方面一直讓人感覺遺憾。其實中國這片土地上走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並不少,除了屠呦呦、楊振寧是中國籍的諾獎獲得者外,世界上還有7位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了諾貝爾獎,只不過後來都轉了國籍留在了國外,那麼這7位留在國外的諾獎華人得主現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與楊振寧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先生是如何走出國門成為物理天才的。

李政道一位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家華人獲得者,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政道先生1926年出生於上海,1943年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經吳大猷教授推薦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

芝加哥大學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李政道成績優異,29歲成為哥倫比亞大學二百多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1956年李政道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並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的李政道年僅31歲,可以說非常年輕,並且當時還是中國國籍。


在1961年,35歲的李政道受推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比43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顏寧還要年輕很多歲,可見美國對人才的渴望不是國內可比的,成就達到了,再年輕也會受到科學院的承認,也不怪李政道先生1962年加入了美國國籍。

1960年-1963年期間李政道先生一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1984年,獲得全校級教授最高職稱,至今仍是哥倫比亞大學在科學研究上最活躍的教授之一。後來在國內也擔任了北京、浙江現代物理中心主任等職,2018年任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

現在的李政道先生已經94歲高齡,關於他的新聞也比較少見了,在近幾十年李政道先生為國內教育事業做得貢獻也不少,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先生還出資30萬美元,設立了「中國大學生科研輔助基金」,資助北大、復旦、蘭大、蘇大以及上海交大的本科生從事科研輔助工作。

其實有的人才出國也並非完全自願,40年代中日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覺得原子彈很重要,也要造原子彈,要選一批人才留美學習。李政道於是被選中,於1946年去美國學習。幸運的是經吳大猷教授推薦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米教授,這才創造了一位31歲獲得諾獎的物理天才。

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獎的外籍華人還有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錕,我們下期介紹。

相關焦點

  •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位華人曾獲此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前頒111次 207人獲獎自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已經頒發111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這6年未頒獎。在207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中,僅有2名女性。
  • 揭秘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獲獎者履歷!看看他們到底有多牛
    之前,阿瑟 C.戈薩德獲得的重要榮譽有: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紐科克利夫蘭獎、James C. McGroddy美國物理學會新材料獎,並早在2001年就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上述這兩位科學家的發現,跟晶片能耗降低也緊密相關。
  • 量子光學先鋒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昨天,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將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兩名「量子光學」領域的先鋒——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David Wineland),以獎勵他們「提出了突破性的實驗方法,使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體系成為可能」。
  • 【科技名家】李政道: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發現宇稱原理的破壞」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1971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李政道在統計力學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和重大貢獻。鑑於他對核物理學相當廣泛領域的巨大貢獻,他被授予愛因斯坦科學獎,義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勳章,當選為美國藝術科學學會成員等,義大利林契國家科學院院士等。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諾貝爾獎獲得者年齡分布諾貝爾獎獲得者年齡分布下面來看看最年輕和最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年輕:馬拉拉·尤薩夫扎伊 諾爾貝和平獎獲獎年齡:17歲馬拉拉伊是當前世界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主,2014年,年僅17歲的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非和平獎類)!
  • 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與物理學獎」擦肩而過
    百年前,物理學曾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也是1895年、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最先被提到的領域。這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你了解多少?資料圖:2018年10月2日,諾獎委員會宣布,美國科學家阿希金 、法國學者穆胡和加拿大科學家斯特裡克蘭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2、勞倫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25歲布拉格保持最年輕諾貝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之後馬拉拉刷新了他的紀錄。他於1915年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原因是由於利用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
  • 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
  • 35歲晉級教授,41歲當選院士,50歲發現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
    歲晉級教授;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49歲提出界面高溫超導;50歲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稱為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52歲獲中央電視臺「科技盛典」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稱號;53歲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 31歲獲華人首個諾獎,他舌戰「四人幫」,改變一代中國精英的命運
    歲成華人首個諾獎得主 播下一顆文明的種子,它就能夠長成參天大樹;保護一絲文明的星火,它就能夠照亮漆黑的長夜。 相信許多朋友已經猜到,這位李家後輩中最為著名的人物,就是1957年和楊振寧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兩人因為發現了「弱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而名揚世界。那一年,李政道才31歲,在成為華人首個諾獎得主的同時,也是有史以來最為年輕的。
  • 華裔數學天才8歲高考得760分,31歲獲數學界諾獎!他會回國嗎?
    這位數學家就是就是陶哲軒,他13歲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成為美國名校正教授,31歲榮獲數學界諾獎菲爾茨獎,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天才人物。可能是傳承自母親的興趣愛好,在別的孩子眼中無比折磨人的數學加減乘除,成了陶哲軒的一大消遣。1982年,7歲的陶哲軒開始自學我國大學才會教的微積分,隨後還出了一本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的書籍。8歲時,他直接升入了中學,沉浸中吸收數學知識的快樂當中。期間,他曾參加美國高考(SAT)數學部分的考試,滿分800分,陶哲軒拿到了760分的超高分!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其中有6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延伸閱讀:一分鐘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是1900年6月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屬諾貝爾獎之一。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每年的獎項候選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院士、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評委員會委員、曾被授與諾貝爾物理或化學獎金的科學家、在烏普薩拉、隆德、奧斯陸、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大學、卡羅琳醫學院和皇家理工學院永久或臨時任職的物理學和化學教授等推薦。截至2018年,只有三名女性科學家獲得物理學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96歲才獲殊榮
    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則規定,獲獎者的貢獻必須「已經受時間的考驗」。這意味著諾貝爾委員會往往會在科學發現的數十年以後才會為此頒發獎項。
  • 薛其坤將獲諾獎嗎?楊振寧也看好他,該獎項已有5人成諾獎得主
    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將獎項頒給了三位中外科學家,分別是英國的麥可·貝裡教授、美國的查爾斯·凱恩院士和中國的薛其坤院士。由於此前這個獎項的獲獎者中有5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大家推測薛其坤院士將成為下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實,楊振寧先生早有這樣的觀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每年的候選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學院的瑞典或外國院士、諾貝爾物理和化學委員會的委員、曾被授予諾貝爾物理或化學獎金的科學家、在烏普薩拉、隆德、奧斯陸、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大學、卡羅琳醫學院和皇家技術學院永久或臨時任職的物理和化學教授等科學家推薦。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給女性 美法加科學家同獲殊榮
    據AI商業周刊報導,自諾貝爾獎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以及高錕。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光纖之父高錕於今年9月23日在香港辭世,享年84歲。兩大發明物:光鑷和高強度雷射脈衝今年的獲獎者有兩組,一是美國物理學家 Arthur Ashkin,原因是發明了「光鑷」。
  • 在美華人之光,7個諾獎、300名院士,320名常春藤名校終身教授
    7個華人諾貝爾獎得主目前在美的華人當中,有7人曾獲諾貝爾,分別是李政道、丁肇中、崔琦、朱棣文、楊振寧、錢永健、高琨。在吳大猷和葉企孫先生的推薦下,僅為西南聯大物理系二年級學生的李政道獲得赴美深造的機會。赴美後,中國科學家師生一行方才得知,原子彈技術被美國視為絕密,美國人根本不讓中國人接觸此類技術。沒辦法,隨行的青年學子只能申請到美國大學讀研究生。李政道被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錄取,成為物理學大師費米的研究生。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2020年諾貝爾獎從10月5日起陸續頒發,物理獎於6日公布。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