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與物理學獎」擦肩而過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史上留名憑實力,獲獎還要些運氣?)

當地時間10月8日,國慶黃金周已正式「收官」,而諾貝爾獎「開獎」仍在繼續。

北京時間8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三名科學家,以表彰其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

當地時間10月8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一名來自美國和兩名來自瑞士的科學家。

百年前,物理學曾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也是1895年、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最先被提到的領域。這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你了解多少?

資料圖:2018年10月2日,諾獎委員會宣布,美國科學家阿希金 、法國學者穆胡和加拿大科學家斯特裡克蘭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25歲與96歲:在物理學獎得主中,有人登頂已是耄耋之年,但有人獲獎時才年逾弱冠。2018年,物理學獎一半授予時年96歲的阿希金,使他成為諾獎史上最年長獲獎者;而1915年,年僅25歲的勞倫斯·布拉格與父親一起摘得桂冠。

一人2次得獎:在1901年至2018年間,獎項共頒發給了210人次,但卻只有209人獲得過這一獎項,因為約翰·巴丁曾於1956年和1972年,兩次獲得這一殊榮。

6座物理學獎盃:在這張「星光熠熠」的成績單中,華人佔據著重要位置。在百餘年中,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包括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資料圖: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作演講。泱波 攝

獲獎需要一些「偏心的運氣」

「10月的第一個星期,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在科學上,這是好事。但緊接而至的將是爭議,每年都不例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微生物學家卡薩德瓦爾曾表示。

而這個「爭議」,源於諾貝爾基金會章程的一項規定:「一份獎金最多由3人分享」。這使得總有一些「不夠幸運的人」,被這項「機制」攔在諾獎之外。

自1901年至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2次,就如何「論功行賞」問題,各方一直爭議未斷。有批評稱,科學是通過合作進行,且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難選出貢獻最大的人。

2015年,3位科學家因「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獲獎,但因評獎「遺漏」了其他同樣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引發批評。其中一位科學家就指責稱:「這種無恥行徑必須被糾正。」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0月2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加拿大科學家唐納·斯特裡克蘭,向媒體展示實驗室。

女性得主的「春天」在哪裡?

「通常情況下,物理學更像是一門男人的科學。」美物理學研究所統計研究中心主任雷切爾·艾維曾稱。截至2018年,有206位男性獲物理學獎,但女性獲獎者僅3位。

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居裡夫人是第一位諾貝爾獎女得主。

1903年,她與丈夫皮埃爾·居裡共同獲得物理學獎。但一開始,居裡夫人並未獲得提名,是她的丈夫給瑞典科學院寫信,才將她列入名單。8年後,居裡夫人又因成功分離鐳元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不過,儘管兩奪諾獎,她仍終身未能進入法國科學院。

1963年,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因提出原子核殼層模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離居裡夫人獲獎已經過去了60年。然後,人們又等待了55年,才出現了第三位女性獲獎者。2018年,60歲的唐娜·斯特裡克蘭,因在雷射領域的貢獻摘得物理學獎桂冠。

不過,更多的還是被拒之門外的女性研究員。1974年,約瑟琳·貝爾-伯奈爾(Jocelyn Bell-Burnell)落選諾貝爾獎。儘管她在研究第一顆脈衝星過程中有重大貢獻,但卻疑似因「學生身份」及「女性身份」未獲獎,引發爭議。諾貝爾獎還因此一度被戲稱為「No-Bell Prize」。

資料圖:愛因斯坦展覽。中新社發 張暢 攝

他們與物理學獎「擦肩而過」

提起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遺珠」,不得不提的就是愛因斯坦。他提出的相對論,動搖了牛頓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但在其有生之年,因沒有給出有效論證,導致他未能因此獲物理學獎。

因為同樣原因「錯失」諾獎的還有霍金。1974年,他提出了通過「霍金輻射」來觀察黑洞的方法,但也因為理論「過於超前」,尚未被證實,成為了他永遠的遺憾。

不過,即使科學家提出的「超前」理論被證實,也可能與獎項無緣。拉爾夫·阿爾珀自1948年起研究宇宙大爆炸理論,但因條件限制,其觀點未被證實。隨著當代研究進入更深層次,越發證明其理論的正確性。可惜,他已於2007年過世。而諾獎不會頒給已經去世的人。

此外,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利用實驗方法,驗證了宇稱不守恆,但因未能提出該理論,錯失諾獎。

資料圖:2016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現場。

還有這些獎項即將揭開!

除了諾貝爾物理學獎,201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於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及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因發現細胞如何感知以及對氧氣供應的適應性而獲獎。

接下來,還將有四項諾貝爾獎項公布,具體公布時間如下(均為北京時間):

化學獎:不早於10月9日下午5:45

文學獎:不早於10月10日下午7:00(2018與2019兩年同頒)

和平獎:不早於10月11日下午5:00

經濟學獎:不早於10月14日下午5:45

還有四項諾貝爾獎項即將公布,

你期待嗎?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澎湃新聞 2020-10-06 17:01 來源:澎湃新聞
  •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集中四個領域,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此次摘得桂冠的是研究天體物理的三位科學家,他們的研究發現,顛覆了之前人們的宇宙觀。過去五年當中,天體物理的成果已經三次得獎。除了今年以外,還有2015年的中微子振蕩(屬於天體物理或粒子物理)以及2017年引力波的發現。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下同)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其中有6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諾獎物理學花落三家,他們都是天體物理學大牛
    ),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在諾貝爾寫於1895年、要求設立五大領域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他最先提到的領域。諾貝爾要求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20世紀及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和物理學的發展情況。諾貝爾物理學獎每年的候選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學院的瑞典或外國院士、諾貝爾物理和化學委員會的委員、曾被授予諾貝爾物理或化學獎金的科學家、在烏普薩拉、隆德、奧斯陸、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大學、卡羅琳醫學院和皇家技術學院永久或臨時任職的物理和化學教授等科學家推薦。
  • 西電校友王中林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
    10月5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10月6日揭曉,頒給Arthur B. McDonald 和Takaaki Kajita ,是關於中微子振蕩的研究。在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中,來自陝西蒲城的鄉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78級校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王中林教授入圍,遺憾的是與諾獎「擦肩而過」。
  • 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
  • 《諾貝爾物理學獎》那些年的他們距離摘冠只差一點
    這意味著一些「不夠幸運的人」,會因這「機制」而拿不到獎。自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就如何「論功行賞」問題,各方一直爭議未斷。愈來愈多科學研究是通過團隊合作進行,有些更是跨國和跨學科。
  •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
  •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三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彭羅斯獲得其中一半,根策爾和蓋茲共享另外一半。數說迄今共4名女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100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出爐了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113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他們為什麼獲獎?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總獎金約900萬瑞典克朗(約648萬元)。他們三位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看法。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的理論發現有助於人們理解大爆炸後宇宙的演化,而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探索了未知行星的宇宙街區。獲獎者是誰?
  • ...黑洞|物理學|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裡亞·格茲|萊因哈德·根澤爾
    鈦媒體快訊|10月6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一半由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另一半由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共同獲得。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霍金好友發現神奇的「黑洞」
    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大學期間先修數學後轉物理。1992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她在今天得知自己成為第四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感到非常高興,希望能夠激勵年輕人加入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科學著名科學家中,女性還是偏少。在物理學,第一位女性諾獎得主為1903年的居裡夫人,她與居裡先生獲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貢獻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 他們對黑洞的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頒給了羅傑·彭羅斯(英國),另一半頒給了萊因哈德·根澤爾(德國)和安德烈·蓋茲(美國),以表彰他們對黑洞的研究據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公布的消息,生於1931年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成為本屆物理學獎得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