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那些年的他們距離摘冠只差一點

2020-10-06 熱推橄欖樹

諾貝爾獎物理學獎歐洲中部夏令時間10月6日上午11時45分(香港時間下午5時45分)在瑞典揭曉。我們能通過歷屆頒獎了解到的是,想史上留名,除憑藉自身實力外,有時還需依靠一點運氣。


獲獎需要一些「運氣」

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中,有一項規定是一份獎金不能多於3人分享,即同一獎項每年最多只能有3人獲獎。這意味著一些「不夠幸運的人」,會因這「機制」而拿不到獎。

自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就如何「論功行賞」問題,各方一直爭議未斷。愈來愈多科學研究是通過團隊合作進行,有些更是跨國和跨學科。大多數科學文章都是合著,要選出當中貢獻最大的人其實很難。


很多人「擦肩而過」

諾貝爾物理學獎2017年的得主為來自韋斯(Rainer Weiss)、巴裡什(Barry C. Barish)與索寧(Kip S. Thorne),獲獎理由是他們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與觀測引力波作出決定性的貢獻。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是1000多名研究人員的成果。該項目最重要的一篇論文是由來自20多個國家的355人合著,但最終僅3人獲獎。韋斯得知自己獲獎後也說:「我更多地認為,這是在認可約1,000人(完成)的工作」 。

除LIGO 外,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頒獎理由是觀測引力波作出決定性的貢獻。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早在1916年已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引力波這個概念,不過包括韋斯在內的科學家在2015年9月14日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才證實了這個理論。

愛因斯坦雖未能因相對論獲獎,不過也曾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到愛因斯坦,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相對論,不過他的獲獎原因卻與相對論無關。他提出相對論後,自1910年就被提名,不過他最後以發現光電效應定律獲獎。

因同一緣由「錯失」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還有霍金(Stephen Hawking)。他1974年提出通過「霍金輻射」來觀察黑洞,但也因為理論「過於超前」,無法被證實,成為他永遠的遺憾。他2016年1月在一次講座上開玩笑稱,自己未能獲得諾貝爾獎是可惜的事,人類至今仍未找到任何黑洞,倘若有的話,他將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香港也有人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009年獲獎,圖為「光纖之父」高錕。(Reuters)

美國科學家阿爾弗(Ralph Alpher)1948年與另外兩名科學家發表宇宙大爆炸理論,但其觀點之後被其他科學家證實時,他已不在人世。而諾貝爾獎不會頒給已逝世的人。


「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年齡盤點(25歲與96歲):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中,有人登頂已是耄耋之年,但有人獲獎時才年逾弱冠,年齡由25歲至96歲都有。最年長獲獎者是2018年得獎的阿什金(Arthur Ashkin),當時他96歲。而最年輕的獲獎者是1915年與父親一起摘得桂冠的布拉格(Lawrence Bragg),當時他25歲。


獲獎次數(1人得獎2次):物理學獎在1901年至2019年共頒發213次,但僅212人獲得過這一獎項,因為巴丁(John Bardeen)分別在1956年和1972年2次獲得這一殊榮。

諾貝爾物理學獎:香港也有人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009年獲獎,圖為「光纖之父」高錕。(Reuters)


華人獲獎次數(6個物理學獎):這張「星光熠熠」的成績單中,華人佔據著重要位置。根據中國文化研究院統計,在百餘年中,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6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包括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有「光纖之父」之稱。他在60年代已提出光纖理論,但到2009年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2003年確診腦退化症後,行動和認知能力受到很大影響。對他來說,這可說是「遲來的獎項」。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10月6日揭曉 那些年的他們 距離摘冠只差一點點
    我們能通過歷屆頒獎了解到的是,想史上留名,除憑藉自身實力外,有時還需依靠一點運氣。獲獎需要一些「運氣」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中,有一項規定是一份獎金不能多於3人分享,即同一獎項每年最多只能有3人獲獎。這意味著一些「不夠幸運的人」,會因這「機制」而拿不到獎。自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就如何「論功行賞」問題,各方一直爭議未斷。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Ric3位發現C肝病毒的科學家,摘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攬下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之後,北京時間6日下午18時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又宣布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2017年恢復中國籍的科學家楊振寧,在1957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尚不具有我國國籍。楊振寧之後,一度被寄予摘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厚望的美籍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卻意外離世,成為科學家的巨大損失。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而在過去一百多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就見證了人類百年的探索領域,從腳下的這顆星球,擴展到頭頂的星空。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的發現顛覆了對宇宙的認知!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1900年6月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屬諾貝爾獎之一。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的發現已經永遠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實和趣聞 諾貝爾獎官網今天為我們分享了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相關事實和趣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萊因哈德·根澤爾於1952年出生於德國巴特洪堡,安德裡亞·格茲於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未來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Ric3位發現C肝病毒的科學家,摘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攬下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之後,北京時間6日下午18時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又宣布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與物理學獎」擦肩而過
    百年前,物理學曾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也是1895年、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最先被提到的領域。這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你了解多少?資料圖:2018年10月2日,諾獎委員會宣布,美國科學家阿希金 、法國學者穆胡和加拿大科學家斯特裡克蘭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的發現顛覆了對宇宙的認知!並照亮...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1900年6月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屬諾貝爾獎之一。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的發現已經永遠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實和趣聞  諾貝爾獎官網今天為我們分享了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相關事實和趣聞。  獎章介紹  諾貝爾獎的獎章正面是諾貝爾先生的頭像,區別在於獎章背面。物理獎和化學獎的獎章是一樣的,如下面的圖。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20世紀及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和物理學的發展情況。自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物理學獎,截止2019年已頒獎113次(共有6年未頒獎: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共213人次、212位物理學家獲獎,美國著名固體物理學家John Bradeen是物理學領域中唯一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分別為1956年和1972年。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他們為什麼獲獎?
    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爾·奎洛茲(Didler Queloz)因為對宇宙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理解做出的貢獻成為獲獎者。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日揭曉 今日揭曉諾貝爾物理學獎
    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記者韓萌)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表彰那些對人類作出重要貢獻的研究者。現如今諾貝爾獎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獎,已經成為學術界個人的最高榮譽,是各界科學家都為之奮鬥的目標。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集中四個領域,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此次摘得桂冠的是研究天體物理的三位科學家,他們的研究發現,顛覆了之前人們的宇宙觀。過去五年當中,天體物理的成果已經三次得獎。除了今年以外,還有2015年的中微子振蕩(屬於天體物理或粒子物理)以及2017年引力波的發現。
  • 拿到首屆邵逸夫獎的詹姆斯·皮布爾斯摘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6時許,2019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天文學家獲獎。普林斯頓大學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因對理解宇宙的演化做出了貢獻將獲得一半的獎金(約45.6萬美元);另一半獎金由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及迪迪埃·奎羅茲獲得,他們是因發現首個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而獲獎的。這裡我要說的是宇宙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提到宇宙學家,大部分人可能首先會想到霍金。霍金擁有非常高的名氣,霍金的科普作品風靡全球。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摘得獎項。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發現神奇的「黑洞」 分享760萬獎金!
    摘要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發現神奇的「黑洞」 分享760萬獎金!】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發現神奇的「黑洞」分享760萬獎金
    安德裡亞·格茲,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唯一女性獲得者,同時也是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