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955年,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的錢學森,不顧艱難險阻,毅然選擇從美國回國。由於他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那個年代,落後的中國也正因為有一批批像錢學森那樣留學海外的學子,回國效力,使得中國的科技和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如今,中國強大了,仍然敞開懷抱,歡迎海外學子學成歸來,希望每一個歸來學子都能夠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而且,每一個歸來學子,都值得我們尊重!
曾經在9年前從北大畢業,赴美國萊斯大學讀博的山東男孩宮勇吉,在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工作之後,於2017年便歸國效力,成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還獲得300萬元的科研經費,以及一套價值千萬的北京房子。
宮勇吉是誰?
一、農村男孩,摘得化學競賽金牌,保送北大
1989年,宮勇吉出生於山東萊陽龍旺莊街道東祝家廟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父母沒有什麼文化,主要是靠種地為生。不過,宮勇吉十分用功讀書,成績一直很優秀。
上了初中後,他開始對化學感興趣,總喜歡做一些小實驗。高中的時候,他開始表現出化學天賦,兩次參加的全國化學競賽,都奪得了山東區第一名。
高三的時候,他因為參加了在四川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高中生化學決賽冬令營,並以第九名的成績摘得金牌,最終被保送至北大。
2007年的4月21日,宮勇吉還在高三預科班上學習,就接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此刻,他心情十分激動,終於從一個農村娃,即將走向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北大。
二、北大畢業,赴美留學
上了北大,宮勇吉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相反,他比以前更加努力。因為他知道,只要加倍地努力,才能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給家人帶來希望。
很快,四年的大學生活就過去了,在這四年裡,宮勇吉幾乎沒有拿家裡的錢,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他年年拿獎學金。
2011年,他畢業於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得了本科學士學位。同時,他也得到在美國萊斯大學入學通知書。
2011年8月,宮勇吉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了萊斯大學,師從Ajaya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他不忘初心,十分珍惜這次的留學機會,希望有朝一日學成歸國。
經過4年的刻苦學習,在2015年,他取得了博士學位。但是他覺得自己經驗仍然不足,於是選擇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師從Yi Cui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二維材料的性質調控以及新能源材料等。
不過,宮勇吉的博士後工作很快就結束了,他將踏上回國的路上。
三、28歲成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5月,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完博士後,宮勇吉通過國家「青年」項目,踏上了回國之路,並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系工作,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而,宮勇吉還獲得了3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和一套北京住房。可見,國家對海外人才十分重視。同時,也說明了宮勇吉十分優秀。
據了解,宮勇吉在讀博期間的近5年,在材料學相關領域,他以第一作者、並列一作或通訊作者發表頂級期刊20篇;還以共同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共60篇左右。相關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4000次,研究成果多次被多家國際著名雜誌專題報導。他還申請了美國專利2項,並多次受邀為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雜誌審稿。
為此,宮勇吉還入選了2017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如今,宮勇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二維材料的合成及其光電錶徵、二維異質結構的設計及合成、催化(傳統催化及電催化)、新能源材料(鋰離子電池,鋰-空電池,鋰-硫電池) 。研究的核心是從材料的微觀結構出發,到宏觀性質的調控,精確地建立一個清楚的聯繫,並獲得器件性質的最優化。
四、結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宮勇吉未來的科研道路還很長,相信以他天賦和努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做出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希望將來更多通過努力實現了夢想的學子,留學歸來報效國家。
對於宮勇吉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