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開始讀博,與中外兩名老師發生爭執不能畢業,皆因其不善交流

2021-01-11 遇史坊

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十分上心,並且經常在孩子的面前與別人做比較,給孩子施加壓力,甚至用一些打罵的方式,督促孩子的學習,但我們只關注孩子的學習以及成績,卻忘了教會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這讓初入社會的他們就顯得十分笨拙,吃了不少苦頭,而今天我們講的就是一位少年,他本來是一位人人羨慕的天才,最後卻因為不善交際,親手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還被認為患上了精神疾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謝彥波

他的名字叫做謝彥波,從小是由奶奶撫養長大,到了上學的年紀才被父母接回城裡並送他讀書,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父母發現了一個問題,兒子似乎有語言障礙,謝彥波的老師也反應他在學校不太愛說話,自己問他問題時,也是閉口不答,謝爸爸得此情況後,便每天都他講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希望他能活潑開朗起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謝爸爸發現兒子雖然不愛說話,但卻十分喜歡學習,並且在數學方面有著極強的天賦,這讓他十分欣喜,並給他買了許多書籍,供他觀看學習。

謝彥波

讓人震驚的是,謝彥波通過自學在小學的時候就將初中,高中的知識全部學完,甚至還開始學習大學的知識。小學畢業的他,還曾參加了各種關於數理化的比賽,而且成績優異,這個少年天才也被越來越多人熟知,當然這樣的人才也受到了許多名校的關注,並且中國科技大學還專門對他進行了面試,通過測試他們發現,這個小小少年的數學水平已經到了大學一年級的程度,而且其他科目也十分優秀,所以便直接將他錄取進入少年班學習。

謝彥波

後來謝彥波憑藉自己的天賦年僅15歲就開始攻讀碩士學位,18歲開始讀博,就在謝彥波以為自己的人生會一路順暢時,意外發生了,在讀博期間,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的他沒能處理好自己和導師的關係,最終導致獲取學位失敗,之後他便到美國讀博士,還有幸成為安德森教授的學生,但同樣的問題再次來臨,他與安德森教授又發生了矛盾,甚至最後還鬧到了全校皆知的地步,而與此同時,美國又發生了一件北大留學生殺死美國教授的事情,面對謝彥波,人們很難不將這兩起事件聯想在一起,所以謝彥波也被列為潛在的危險,無奈科大的副校長便讓謝彥波回了國。

謝彥波

畢竟這件事已經愈演愈烈,甚至還有人說他曾拿手槍或者菜刀威脅過教授,對於傳言是否真實,謝彥波也曾在媒體面前否認了這一事實。據說當時兩人發生矛盾,是因為謝彥波的畢業論文被教授駁回,對此謝彥波心生不滿,甚至還半夜跑到教授家中大吼大鬧,所以在北大學生殺死教授的事件出現後,謝彥波在美國的學習生涯也受到了影響,便回了國。而兩次讀博都沒有成功的他,心理上遭到了不小的打擊,甚至還一度出現了精神問題。

謝彥波

回國的他最終留在科大擔任教師,但任教期間他的性格更加孤僻,穿著打扮以及行為舉止也變得十分怪異,經常在上課期間發出一些不合時宜的怪笑聲,讓其他的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他得了精神病。謝彥波的悲慘經歷讓人嘆息,同時也警醒著我們,在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全面發展,畢竟在現如今的社會,人與人的交往更加密切,我們應該懂得如何與人交往,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相關焦點

  • 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的謝彥波,為何會被遣送回國?
    這位被稱為神童的謝彥波直接跨越了初中和高中階段,小學畢業即被中科大錄取,15歲時又考取了碩士研究生,18歲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然而他的讀書生涯卻在博士階段出現了問題。
  • 那位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的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歲就進入大學,18歲開始讀博。本來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但他卻被美國讀博時列為潛在威脅遣送回國,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 比利時9歲神童退學赴美讀博,父母卻被抨擊炒作
    近日,BBC報導稱比利時9歲神童在西蒙斯在即將獲得大學學位的時候退學,轉而飛赴美國讀博,並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其實,如果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的話,西蒙斯將在12月份畢業,然後順利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大學生。據悉,神童西蒙斯出身於醫生家庭,其智商高達145,因此他從4歲開始讀小學,6歲上中學,並用1年的時間快速完成了中學6年的課程,並於2019年3月開始上大學。當然,西蒙斯的能力也得到了其導師的認可,導師認為西蒙斯比他以前教導過的特優生還要聰明2倍之多。目前,西蒙斯的攻讀方向是電氣工程和醫學,因為他的目標是延長人類壽命,並研發人造器官。
  • 15歲讀研、18歲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讓其回國
    從那以後,謝彥波開始變得和其他小孩子一樣活躍起來,儘管讓他主動和人說話時還是有點害羞靦腆,但是爸爸認為這已經算是好的開始了,孩子本身性格內向,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有一天,爸爸在檢查謝彥波的作業時偶然發現,他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居然會做五年級的題目。爸爸再三詢問到,才發現他的學習、接受能力特別強,而且求知慾也很旺盛,便開始指導他自學。
  • 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上學了之後,謝彥波還是不喜歡說話,  他從不回答老師的問題,這讓老師感受到他的不同,但他的作業確實做得挺好,那些題目他都能答對,又不能因為孩子不愛說話就直接批評孩子,於是老師就把情況告訴了他的父親。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們實驗室裡四個博士生,如今沒有一個人願意留在學術界,一個去了業界,說比讀博的時候開心100倍,一個還在痛苦嘗試在美國找工作順便被老闆左坑右坑,哭著咬牙準備熬到畢業,而我在國內找到不錯的業界工作,也是準備痛苦地熬過最後這一段時間,然而因為嚴重的拖延症畢業論文仍然沒有開始寫。
  • 讀研究生到底有多難?讀18年還沒畢業,四川大學清退300餘名學生
    讀研究生到底有多難?讀18年還沒畢業,四川大學清退300餘名學生,隨著社會發展,就業壓力增加,不少學生會選擇報考研究生,都只是考研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考研到底有多難?讀研到底又有多難呢?18年都沒有完成學校的學業,也只能說明真的不適合,「方向不對,堅持白費」,也許是為了當初的夢想,也許是為了最初的執著,但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註定。據了解這次被清退的原因是超過最長學習年限,讀了十多年(最長十八年)都還沒畢業,那麼還有必要繼續讀下去嗎?
  • 現實版「謝爾頓」,8歲讀大學,9歲讀博,父母卻因一場糾紛,差點毀了他
    4歲入學,他兩年就學完了6年的課程。小學畢業時,也才6歲。當大部分孩子還處在懵懂中,看啟蒙動畫片時,勞倫特已經上中學了。中學課程於他而言,也太簡單了。坐在課堂裡,跟其他同學一樣上課,吸收知識,太慢。老師們就單獨給他開小灶授課。
  • 18歲讀博的他,火了!
    而在學校官網這位特任教授——陳杲的簡介中26歲的年紀格外令人矚目↓↓↓「陳杲特任教授年齡僅26歲。他2008年入讀中國科大少年班,2012年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陳秀雄教授攻讀博士。2017年博士畢業後歷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博士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
  •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
    六歲半的她已經開始看過查爾斯齊默的著作《高等代數的演變》,開始自學微積分,在數學上的天分無情碾壓比她年長好幾十歲的外祖母。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個同樣是天才的母親。她的媽媽窮極一生都在證明納維斯託克方程,在生下她後不久就自殺身亡了。
  • 36歲高中物理老師把科學課寫進博士畢業論文,獲答辯委員...
    答辯委員會主席,英國普利茅斯大學Linda La Velle教授評價: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名中國高中老師對科學教育的勇敢探索與創新。斜槓青年:教師/奶爸/在讀博士2015年,石曉明入選寧波市「卓越工程」中外合作學科專業博士培養項目。該項目由寧波市教育局和寧波諾丁漢大學重磅打造,旨在培養理論水平紮實、實踐能力出眾的新一代甬城名師。
  • 讀博18年難畢業!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 網友:工科生太難了
    讀博18年難畢業!此番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公布的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有52人,大部分是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其中入學時間最早的一人為2002年入學,已經「讀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學,「讀博」17年的還有2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
  • 不強制發論文,讀博變容易了嗎?
    「假如沒有人延期,我延期了肯定是100個不願意的;假如身邊有20個博士,18個延期,我就覺得沒什麼了。」上海某985高校的工科博士生如是說。不強制發表論文,不代表從此就不需要寫論文即使政策已經不強求,但論文是學術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科學工作者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依據。既然選擇讀博走學術之路,那終究是要與論文打交道的。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前主編D.
  • 浙工大64歲研究生畢業,老師稱其畢業論文寫得最好
    圖片上的這位64歲高齡爺爺是今年剛從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畢業的研究生,他2017年成功考入浙工大,成為了一名法學專業的研究生。談及自己以64歲高齡畢業的經歷,朱宏伸說,每個人除了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有精神和思想上的需求。於他而言,學習是莫大的享受。
  • 她獲國獎,發論文,分享:如何準備畢業論文?是選擇讀博還是上班?
    論文準備進入研究生階段,應該培養自己的獨立研究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不能一味地依賴導師幫忙選題。平時要多閱讀文獻,掌握研究方向的最新動態,知道研究方向的發展前沿;在論文開題的時候,在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後,結合自身的能力和學科的特點,選取幾個覺得可行的題目後,再與導師溝通探討,在確定題目後形成完整的開題報告;合理安排畢業論文的完成時間,計劃好每個階段的任務,儘早著手進行畢業論文撰寫,對後續的考博或找工作都很有幫助。
  • 11歲上大學,15歲讀研18歲讀博的中國天才,最終為何會淪為瘋子?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謝彥波15歲讀研究生,18歲讀博士,這顯然是眾多家長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子女的樣子了。可是對於謝彥波自己來說並非如此,他雖為神童,卻被人誤以為是瘋子。其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而在這個過程中,謝彥波的父親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兒子是個天才,他喜歡學習,而且接受知識非常快,之後,謝彥波的父親就開始教他一些超出他那個年齡的知識,但是謝彥波都吸收得非常好。  二年級時,謝彥波就開始做高年級的數學習題,三年級時學完了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四年級學完了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五年級開始學習解析幾何與微積分,並解答了許多習題。這一切,都讓謝彥波成為當地非常有名的神童。
  • 讀博7年,終以一作發Science畢業的蘭大女博士,近日再發Science!
    圖片來源:網絡,馬天瓊到達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來源:蘭州大學研究生招生,science等  從本科時的學校主持女神、辯論女神的蘭大風雲人物,到讀博讀成了其在氣體吸附和分離、催化、光電、儲能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共價有機框架材料領域中的一個重大挑戰是:如何獲得大尺寸和高質量的單晶。由於採用強的共價鍵作用進行構築,COFs的合成過程很難從原子分子尺度上進行精準調控,之前合成出的COFs材料因而主要表現為多晶形態,其結構的推定通過粉末X-射線衍射、電子衍射和計算機模擬等手段間接獲得。
  • 18歲華裔準博士生,「殺死了」量子計算大進展
    打破量子計算優越性的Ewin,秋天即將去華盛頓大學讀博的Ewin,不是你的同齡人。他今年,只有18歲。△ 18歲的華裔少年Ewin Tang17歲的艱巨作業2017年春天,17歲的少年Ewin正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讀大三。他選了一門深奧的課程:量子信息。
  • 他21歲保研,22歲讀博,1年又達博士畢業要求,發表11篇SCI/EI論文
    21歲保研到電子科技大學,22歲成為國家青年特聘專家胡維昊教授的博士生。讀博一年,他就已經達到了博士畢業要求……作為學生黨支部書記,他組織學院博士生黨支部開展「獻禮70周年,我為祖國點讚」主題活動,被人民網和新華網報導。他是: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2018級博士生,電力系統廣域測量與控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導學助理,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黨支部書記許瀟。
  • 山東男孩考研3次讀博7年,卻發表物理論文330篇,如今又有新突破
    許多人說,在科學上有成績的人一定是有天賦,也就是那些每次考試幾乎第一、考研一次通過,且讀博一兩年就畢業的學霸,否則能熬到本科畢業都不錯了。真的是這樣嗎?普通人靠努力、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也沒有機會成功嗎?難道「笨鳥先飛」只是一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