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天才少女》,這個影片的小姑娘究竟天才到什麼地步?
六歲半的她已經開始看過查爾斯齊默的著作《高等代數的演變》,開始自學微積分,在數學上的天分無情碾壓比她年長好幾十歲的外祖母。
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個同樣是天才的母親。她的媽媽窮極一生都在證明納維斯託克方程,在生下她後不久就自殺身亡了。
臨終前留下遺言,希望他的胞弟——也就是美隊克裡斯埃文斯飾演的邋裡邋遢不修邊幅靠修船為生但是每一幀都帥得閃閃發光的小女孩的舅舅,來撫養她的孩子。
這部電影十分精彩,女孩的聰明頭腦也令人驚訝,但是電影終究是電影,這樣小小年紀就展露智慧的孩子幾乎是沒有吧。
實際上我國就有這樣一個從小語出驚人的數學天才,她就是——蔡天西。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
1977年6月,蔡天西出生於溫州瑞安一個有名的書香世家,父親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蔡笑晚。
雖然父親有名,但是蔡天西依舊和當時的大多數孩子一樣,逃不過貧窮二字。
要知道蔡天西來到這個家庭的時候,上面已經有5個孩子了,蔡天西最為家裡的小六也是在跟著吃貧窮的苦。
即便家庭並不富裕,同時又要養活六個孩子,即便蔡天西是整個家庭中唯一的女孩,但是作為知識分子的父親,非常清楚的知道,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再窮不能窮孩子,在卻不能卻教育。蔡天西還是跟著一起上了幼兒園。
可是蔡天西僅僅去了一天幼兒園就不願意去了,父親生氣的追問原因,誰能想到,四歲的小姑娘居然說:「幼兒園十分無趣,淨做幼稚的遊戲,相比較而言更羨慕5個哥哥可以背著書包去念書的生活。」
父親聽後大笑,於是第二天就送她去小學裡「體驗生活」,沒想到明明才4歲,卻能快速適應小學生活,而且門門功課都學的很棒。很快,老師和周圍的同學都越來越喜歡這個小女孩兒。
從此以後蔡天西在學校的生活就像是開了掛一樣:
9歲時蔡天西一舉獲得了全市小學生數學競賽的一等獎;
10歲時由於提早完成小學課程,蔡天西直接跳到了初二;
14歲的她直接從蘇州中學科少班畢業,並且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眾人稱為「神童」;
18歲的蔡天西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18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紙片般向她飛來。
她所申請的學校幾乎全部錄取了她,其中包括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常春藤名校。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蔡天西最終選擇麻省理工學院攻讀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22歲的時候,蔡天西提前兩年從哈佛畢業,並取得哈佛博士學位。
人們都說蔡天西的求學路是彪悍的,但是回過頭來看看蔡家老小,人們就毀滅明白,其實優秀的孩子往往來自於父母的優秀和長遠的眼界。
蔡天西的老爸蔡笑晚,自學三科滿分考入杭州大學,中國著名教育專家;
大哥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兩個兒子都在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二哥蔡天武,雙博士學位,1988年考上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博士主辦的CASPEA留學博士研究生;
三哥蔡天思,北外畢業,曾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後來放棄讀博轉身實業;
四哥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國名校阿肯色州立大學博士;
五哥蔡天君,中科大碩士。
這一家人都是學霸,怎麼會養不出一個「學霸小妹」。
蔡天西能在少時就發現自己的不同,並且能夠將聰明得到很好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蔡天西的父親能夠及時的發現女兒的不同。
如果當年蔡天西不想上幼兒園被當做是一場無理取鬧的情緒也許蔡天西的聰明就會被埋沒在幼兒時期。
她可能會像絕大多數孩子一樣,繼續循規蹈矩的一步一步慢慢升學,就不會有天才的稱號。
可以說,父母的眼界往往決定了孩子的階層。蔡家能有這樣優秀的孩子,真的是多虧了一個懂得教育的老爸。
蔡天西的父親發現孩子的聰明才智,並且注意孩子的學習發展方向,他知道數學這門科目你的重要性,也知道學好數學能夠為孩子帶來什麼。
因此培養蔡天西也是讓她追隨著自己的喜好,引導著她在數學上的發展。
因為數學蔡天西能夠18歲就收到18所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22歲就能順利的博士畢業。數學是蔡天西人生中的重要「成分」。
從這件事上我們也能看出數學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我們的孩子不一定有蔡天西這樣的頭腦,但是在學校期間同樣是要與數學不能分離。
數學學的好不好直接會影響孩子的分數,數學會不會巧妙引用直接影響孩子日後的生活。
面對枯燥的數學,只有讓孩子先喜歡上數學,才能夠讓孩子在數學上有所發展。如何讓孩子真的喜歡上數學?那就是挖掘孩子在數學上的興趣。
這本《趣味數學》能夠完美的解決孩子和家長的這一大難題,讓孩子在看書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能夠讓家長也參與其中,家長在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孩子不僅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還能夠見證孩子的成長,拉近自己與孩子的距離。
這套書中,不僅有數學還有語文,雙管齊下,讓孩子在認字的過程中習得知識,在與家長「玩耍」的過程中愛上數學,愛上思考。
如果您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