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獲國獎,發論文,分享:如何準備畢業論文?是選擇讀博還是上班?

2020-12-03 校園快報

國獎專訪系列,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蔡爍純

基本信息

姓姓名名:蔡爍純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專專業業:國民經濟學

研究方向:環境經濟與管理

學術

經歷

求學經歷:曾任經濟學院研究生會文娛部部長,並獲得2019年紐西蘭梅西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訪學機會。

學術成績:研究生期間於國外SCI/SSCI刊物上發表一篇論文(二作),於國內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學校校報上發表兩篇論文(一作或獨立完成),於省級期刊上發表有兩篇論文(獨立完成)。

所獲榮譽:碩士期間榮獲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及校一等、二等獎學金、優秀畢業生、優秀研究生幹部、優秀學生社團幹部、經濟學院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導導師師:林壽富教授

對話蔡爍純碩士

角色切換

放下手機,多去圖書館,多參加講座,多閱讀文獻,多和導師交流。但也要注意鍛鍊身體和多參加娛樂活動,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論文準備

進入研究生階段,應該培養自己的獨立研究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不能一味地依賴導師幫忙選題。平時要多閱讀文獻,掌握研究方向的最新動態,知道研究方向的發展前沿;在論文開題的時候,在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後,結合自身的能力和學科的特點,選取幾個覺得可行的題目後,再與導師溝通探討,在確定題目後形成完整的開題報告;合理安排畢業論文的完成時間,計劃好每個階段的任務,儘早著手進行畢業論文撰寫,對後續的考博或找工作都很有幫助。

圖片來自wang'l

抉擇時刻

最好的抉擇,是從一入學就能確定,因為無論是找工作(要結合就業方向提前準備報考相關的證書)還是考博(多發點論文是非常重要的),都需要時間準備。如果是在研三的時候才進行抉擇,那麼先考慮是否讀博,可以想想自己研究生三年的學習生涯,評價一下這三年的表現,結合自身的性格,評估下自己適不適合讀博,儘早準備材料提前聯繫導師;其次,再考慮就業的方向,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這些,還是選擇去企業上班,可以根據家人的建議和自身的興趣愛好,提前做好準備,鍛鍊筆試面試技巧和就業技能。

感謝話語

最最最想感謝的就是我的導師林壽富教授,如果沒有他的督促和指導,我可能會荒廢研究生三年的生活,林老師一直都很耐心指導學生們的學業和關心學生們的生活,是我最敬重的老師。其次就想感謝我的師兄師妹同門們,是他們一直事無巨細的幫助照顧我,使我感受到了家人的溫暖。然後想感謝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們,感謝他們的培養。最後感謝我的男朋友和家人長期給我的支持和鼓勵。

愛你,我們走心。

來源: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教育 排版:楊文堅 校對:胡佳君、何婉婷

相關焦點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小西上午看到一個碩士生留下的疑惑:在雙非學校讀研期間有幸發了一篇二區的SCI論文,如果不準備去讀博的情況下,該如何去利用論文的優勢?不清楚這位學生所在的具體學科或研究方向是什麼,也沒有說清楚是中科院sci分區(指定閾值劃分)或是JCR分區(Q4均分)?
  • 不強制發論文,讀博變容易了嗎?
    一位在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透露:想要按時畢業的話,就必須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中國社會科學》等A類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核心期刊就那麼一些,要發論文的博士卻越來越多,難畢業的博士只能越來越難畢業。想要「連續包年」的博士生,截圖自知乎當博士們被延畢折磨的同時,他們也在慢慢習慣這種趨勢。
  •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他曾獲2014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獎、2016年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01  師從勵建書院士,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畢業論文不需要,我畢業也沒有論文,  只要把我提的3個問題解決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 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
    01.師從勵建書院士,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畢業論文不需要,我畢業也沒有論文,  只要把我提的3個問題解決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孫斌勇認為這是自己運氣好,因為初中時化學並沒怎麼學,平常作業也很少,對於參加化學競賽沒有進行特別的準備,就是之前臨時抱佛腳背背書,不過那時他的記憶力確實很好。  等到高中快畢業時,由於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屢獲金獎,曾以滿分成績獲得浙江省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第一名,孫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數學系。
  • 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他曾獲2014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獎、2016年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2007年,孫斌勇才正式發表第一篇論文,其實這在數學界不足為奇,一篇高質量論文從投稿、審稿到發表,周期較長,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讀博期間,導師勵建書給孫斌勇提了三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對他說,只要做出來其中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們實驗室裡四個博士生,如今沒有一個人願意留在學術界,一個去了業界,說比讀博的時候開心100倍,一個還在痛苦嘗試在美國找工作順便被老闆左坑右坑,哭著咬牙準備熬到畢業,而我在國內找到不錯的業界工作,也是準備痛苦地熬過最後這一段時間,然而因為嚴重的拖延症畢業論文仍然沒有開始寫。
  • 在碩士期間只發表了一篇C刊論文,還有機會讀博嗎?
    高中的時候夢想是考上一所985高校,大學的時候希望自己考研能夠順利拿到985高校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但是當碩士研究生畢業時,很多的碩士研究生卻並沒有很積極、很主動地表示要去讀博士,或者說直接便放棄了讀博,而這也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畢竟博士是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讀的。
  • 「畢業之家」以我讀書期間發表論文經歷,給大家分享論文投稿經驗
    大家好,我是您的畢業大管家小畢同學。本科教育可能還是以基礎教育為主。但是進入到研究生時期的童鞋都知道,每個人都會跟著各自的導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之中。研究生作為科研工作者的一部分,主要的精力就用於2件事:研究課題和研究論文。今天小畢就根據自身讀研發表論文的一些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發文是硬性要求研究生以上學歷畢業,都需要有論文要求。
  • 他讀博期間被開除過三次,被導師認為不適合讀博,如今斬獲科學探索獎
    他趕緊找到她,面談,成了她第一位博士生,留了下來。 那是危機關頭中最安全的選擇,但也是最將就的選擇。 女導師的研究方向是機械,而他一直認為微電子比機械更能代表先進科學的方向。為了擺脫本科的機械專業,他曾拼命考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微電子方向的研究生,如今又要轉回機械,他著實抗拒。
  • 如何選擇博士畢業論文題目
    WOSCI沃斯編輯: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博士畢業論文題目呢?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因為無論選擇什麼樣的題目,自己今後的博士研究及職業生涯都將離不開這個主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選擇題目對很多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碩士生沒發過論文,考博有希望嗎?聽聽導師怎麼說
    當然,每個學科的畢業要求不同,大致來講還是有不少碩士生是不必發表小論文的。比如,不少學校的碩士生(部分專碩)畢業要求中沒有提及"發表一篇學術論文"的話,只要能完成一篇邏輯合理、少量創新的學位論文,走完整個答辯流程後能順利畢業。
  • 如何選擇畢業論文題目
    最近很多學生問我,什麼樣的論文題目好寫。
  • 畢業論文:一份投向戰場的答卷
    「越工作越感覺自己欠缺多,要學習的地方多,抱著學有所用、充實自我的心態,我在39歲時選擇了讀博。」他說。「高齡」讀研需要勇氣,更需要熱愛。曹林研究方向是軍事運籌學,選擇的論文是《某戰鬥工程效能評估》。其間,他碰上了一塊「硬骨頭」,攻關近兩個月,都沒有進展。一天凌晨,伴著滴答滴答的時鐘響動,窗外一道星光划過,他突然想到可以用博弈論進行權重分配。
  • 博士論文不正經後記:憋完畢業論文後,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與其他博士稍微有點點不同,我讀博士前就買了房子(碩士畢業上了幾年班存的首付,請羨慕)。但房貸壓力大,學校每個月給我2000補助,完全無法填滿我的房貸,還有我自己的各種開銷。我得搞點錢。搞錢的路子比較野。
  • 謝杏芳北大研究生畢業 四萬字論文談志願者組織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楊琳) 在退出賽場後,廣州美女謝杏芳就開始轉型,2011年9月她入讀北大,攻讀社會學研究生,師從著名社會學教授王思斌。一晃兩年過去,近期謝杏芳將獲得碩士學位。對於未來的打算,她就透露,畢業後準備回到廣東為家鄉效力,而「讀博」目前還沒有納入計劃。
  • 上外"金牌博導"李維屏:讀博首年別提論文
    按照李維屏的說法,「當博導的人要有一種警醒,學生畢業後還記得你、說你好,才是真好。」表現在對博士生的培養上,李維屏和很多博導的做法不太一樣,他有一套自己定的「規矩」。  老師的工作是育人,不是育論文  對博士生來說,博士論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優秀博士論文的評選則像試紙一般,可以用來檢測博士生培養單位的整體學術水平。
  • 她是施一公得意門生,讀博4年發表8篇頂級論文,能否超越顏寧?
    「求是傑出科學家獎」,這可是一個很有分量的獎項,也充分說明了顏寧的厲害。 其實除了顏寧,施一公門下的另一位學生同樣很厲害,而且還是一名90後,她就是白蕊。 白蕊從高中時候產生了對生物的濃厚興趣,同時她也是一名學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武漢大學的生命學院,但是她一直有一個清華夢。
  • 博士們吐槽讀博不易:論文被拒是常態,「每根頭髮都變寶貴」
    而在採訪多位在讀博士或已經畢業的博士的過程中,澎湃新聞了解到,考博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接下來的四五年,甚至更長的博士生涯中,「失眠、脫髮」是博士生的普遍現象,辛苦準備的論文投遞後多次被拒也是常態,從「小白」煉成博士,耗時耗體力,還要有強心臟。
  • 山東男孩考研3次讀博7年,卻發表物理論文330篇,如今又有新突破
    許多人說,在科學上有成績的人一定是有天賦,也就是那些每次考試幾乎第一、考研一次通過,且讀博一兩年就畢業的學霸,否則能熬到本科畢業都不錯了。真的是這樣嗎?普通人靠努力、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也沒有機會成功嗎?難道「笨鳥先飛」只是一個口號?
  • 一個導師的獨白:申請-考核制讀博如何做更有勝算?
    為何感覺想讀博變得有點難,導師間如何分配招生?曾幾何時,小西讀博那會還沒有申請-考核制,碩博連讀還得英語測評。當時英語成績未達線(按比例劃線、分數浮動較大),隔年參加的學校博士普通招考。有段時間,本校生碩博讀博流程簡化,取消英語測評,填寫一份申請表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