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上午看到一個碩士生留下的疑惑:
在雙非學校讀研期間有幸發了一篇二區的SCI論文,如果不準備去讀博的情況下,該如何去利用論文的優勢?
不清楚這位學生所在的具體學科或研究方向是什麼,也沒有說清楚是中科院sci分區(指定閾值劃分)或是JCR分區(Q4均分)?
理工類在讀研究生應該知曉,類似信息對判斷一篇二區sci論文的影響力高低非常關鍵。不過,就國內高校科研獎勵來說,通常選用中科院分區多一些(少給錢)。
聊「如何利用論文優勢」之前,小西先說說一個我的師弟,也許對問題解答有些不一樣的啟發。
小西導師的專業是「生化材環」中的環境。此專業爭議頗大,勸退和看好的人都不少。小師弟讀研時發了4篇中科院II區sci論文,均是環境類期刊中影響力較高的。畢業後,他還留2篇初稿給師妹,期間參與了實驗。
研二時拒絕了團隊的碩博連讀,研三拒絕了團隊小導師的留學建議,更為遺憾的是他研三拒絕了推薦的一個博導(願意招他),去年新增為院士。
不想讀博的理由很簡單,兩個字「累了」。之前,和他聊過,他的想法是工作2年後再去國外讀博。參加校招時,他寫入簡歷裡的幾篇sci論文幫助有限,想去的幾個單位沒有如願,最終選擇深圳的一家生態環境公司。
因此,對於碩士在讀的這位學生來說,畢業後無心讀博,意味著只有工作。此時,發表sci論文是必須,也是非常有必要寫入簡歷(亮點之一),並附帶一份列印件(翻譯下題目和摘要)。
小西在高校工作期間,和不少來校招的HR吃過飯,其中還有不少同學或校友。對於「如何發揮sci論文優勢?」的問題,談談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不少企業內,sci論文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如工程師評審中發表論文的刊物要求很低。因此,企業HR或部門領導招聘面試時,唯有懂行的才能知曉讀研期間發表論文不易,認可你的能力。
反之,不少領導覺得高校內導師做的不少項目課題沒啥用,無法成果轉化,更沒有經濟效益。此時,簡歷中這篇sci論文在他眼中很有可能就是虛的,很水,沒啥意義。
說的直白些,就是不讀博,從事工作和學術相關性不高的話,論文很難體現出優勢。因此,想要發揮這篇論文的優勢,引導話題,告知領導論文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你協助導師申報項目,獨立完成實驗方案設計、數據分析、初稿撰寫、論文投稿等工作,期間如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體現出你的工作能力。
若是同領域的研發崗位,論文偏應用的話,面試時聊到論文的內容時會是個加分項。不過,碩士求職不易,很多人的工作和學位論文方向並沒有相關性,對口的崗位太難找。
在雙非院校發表一篇2區sci論文是頗為不易,但是放在985、211院校的不少專業並不算突出,如部分課題畢業要求就是一篇2區以上sci論文。進一步講,大部分專業的學生,發表一篇2區sci論文想走申請-考核制進入985高校非常難,需要繼續努力。
最後,「有幸」兩字可以看出你的謙虛。發表論文肯定是有價值的,如得到導師認可(推薦工作),符合畢業要求,容易獲得獎學金,甚至是校優秀畢業碩士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