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閱讀」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2020-12-22 黃日涵副教授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來源:科獎中心(ID:kjzxnetcn)綜合自科研大匠、網絡等;學術志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第二梯隊」高校。

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增選64名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其中,最小年齡為42歲,他就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孫斌勇。

孫斌勇1976年11月生於浙江省舟山市,1995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學數學系。在香港大學參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組織的李群研習課程後,孫斌勇於2001年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師從勵建書院士學習李群表示論,並於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2005年起,孫斌勇入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2011年,孫斌勇被破格晉升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他曾獲2014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獎、2016年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師從勵建書院士,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畢業論文不需要,我畢業也沒有論文,

只要把我提的3個問題解決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孫斌勇出生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六橫雙塘社區孫家村,家裡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學時,兄弟三人成績都不錯,而他和雙胞胎弟弟尤其聰明伶俐,數一數二的學習成績使他們自幼便成為島上的名人,被傳為佳話。

孫家當年的合影(資料圖)

據孫斌勇母親說:「阿拉斌勇從小就對數字特別敏感,拿算『二十四點』遊戲來說,他幾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來,八九歲時,他就能贏過一般的大人,以至於一些小夥伴都不願意和他玩這個遊戲。」

而談起孫斌勇在數學上的天分,母親也自豪地告訴記者,孫斌勇讀小學六年級時,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擬題的壓軸題「,雖然兄弟倆是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但答案都正確。那時,斌勇還沒學過初中數學呢。」

上初中時,孫斌勇各科成績都很優異,文理科總分經常為年級第一,數理化競賽都得過獎項,最令人感到詫異的是,有一次他竟獲得了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孫斌勇認為這是自己運氣好,因為初中時化學並沒怎麼學,平常作業也很少,對於參加化學競賽沒有進行特別的準備,就是之前臨時抱佛腳背背書,不過那時他的記憶力確實很好。

等到高中快畢業時,由於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屢獲金獎,曾以滿分成績獲得浙江省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第一名,孫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數學系。

上大學時,數學專業中開設有涉及計算機編程的數據結構課程,孫斌勇寫了個程序,在計算機系的弟弟便把他寫的程序拿到系裡老師那兒去做測試。一般編寫完的程序中會存在bug(程序設計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斷修改才能通過測試,而孫斌勇編寫的程序檢測中沒有發現錯誤,整個程序一遍順利通過。如此嚴密的數學邏輯和思維,連雙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驚訝和讚嘆。

大學期間,孫斌勇被選派參加了在香港大學組織的李群系列課程的系統學習,兩個學期時間,孫斌勇有機會跟國際上一流的數學家們進行學習。其中包括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波萊爾(Borel),以及後來成為香港地區中科院兩位數學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此後,他師從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勵建書教授,繼續深入李群論方向的研究,獲得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學位。

訪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2004年,孫斌勇博士畢業的時候,第一篇論文還沒有發表,之前問導師需要有論文嗎,導師的答案是不需要,他畢業的時候也沒有論文。2007年,孫斌勇才正式發表第一篇論文,其實這在數學界不足為奇,一篇高質量論文從投稿、審稿到發表,周期較長,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讀博期間,導師勵建書給孫斌勇提了三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對他說,只要做出來其中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勵建書院士

孫斌勇感覺自己在學業上一直挺順利,大學期間老師們都對他很照顧,讀博後導師勵建書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予他幫助。從給他提出三個重要的問題,為他聯繫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做博士後,到推薦他到中科院工作。孫斌勇認為最主要的是,攻讀博士期間所確立的研究方向面臨很多未解的問題,吸引自己不斷進行鑽研探索。

2005年,孫斌勇入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他一直致力於典型群無窮維表示論中重大問題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和合作者最終證明了典型群重數一猜想,以及典型群Theta對應理論中三個最基本猜想:重數保守猜想、守恆律猜想和對偶猜想。

2017年,孫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論文裡的結果為基礎,證明了上世紀70年代著名學者提出的L-函數非零假設。

2011年,孫斌勇被破格晉升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12年入選中組部首屆「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014年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2016年獲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

時隔63年,

中國數學家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

遇到難題要堅持,要一直去想

2019年年初,孫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論」項目獲評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典型群表示論」是當代數學最核心的內容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各個分支中。上次該領域的獲獎者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於1956年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時隔63年,中國數學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國際關注。該成果被孫斌勇的國內外同行稱作「孫的突破」「該領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為眾多國際數學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礎」……

「學習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著急!」

踏實做,一個事情做10年總比做幾天厲害

與世界水平相比,我國數學基礎理論研究水平還存在差距。對於數學人才的培養,孫斌勇認為,「如果目標就是培養數學家,還是要早點起步,因為現在要學的東西很多,基礎比較龐大,早點學比較好,而且要學得系統。像中小學裡面做很多題都是平行的,那些題目做一個,再做一個類似的,都差不多,這樣的學習是無效勞動,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複勞動。一個理論要系統深入地學下去,深度更重要,一直堅持下去就可以了。」

溫馨小家庭

如果看一份數學考卷,孫斌勇的要求會不太一樣。有些人覺得把試卷答滿就好,即使每個題都做的有點錯有點對也沒關係。孫斌勇覺得,哪怕只做對一道題,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賞要做就全部做對的這種學習方式,他認為數學思維應該是這樣的,不要學得稀裡糊塗的,會的就要完全搞清楚。

關於做數學研究所需具備的特質,孫斌勇的看法是,「數學天賦需要一些,但其實聰明的人並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較多。我覺得學習,特別是學數學,主要還是有耐心,千萬不要著急。其實各行各業都是這樣,一直踏實地做下去,一個事情做十年總比人家做幾天的厲害。」

孫斌勇覺得,學習好壞最重要的還是態度問題,一種踏實的態度。有些人雖然學歷很高,但一開始邏輯就不太明白,便稀裡糊塗地讀了很多書下去。「因為著急,一個問題還沒搞清楚,又想學更多的東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著急,不要求學得多,就學那麼一點點總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態度,非得把問題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實往下走。

談到如何看待奧數競賽,孫斌勇的觀點是,「有一部分感興趣的人去參與一下可以,不必要誰都去幹這個事情,我更贊成系統地學一個學問,一直深入學下去,那肯定比參加奧數不停地做競賽題練習要好,做一千道奧數題,跟系統深入學一個理論是沒法比的。」 他繼續解釋道,對於有些本來就在認真學習數學的同學,順便參加一下奧賽,水到渠成拿金牌,那挺好的。如果把拿金牌作為最大目標,花很大精力在那是不值得的。如果花費很多時間又沒拿到金牌,就更加不值。

相對於自己小時候可以自由生長的狀態,孫斌勇覺得,「現在學生最糟糕的是,大家都在學同一樣本領,而且很多人學習的所謂本領就是為了對付高考卷子,太單一了。」他認為,「中國那麼多人,應該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要有個性比較好。」

孫斌勇說自己就是一個選擇了做數學研究的普通人,也會炒炒股,看看電視劇、網絡小說;他喜歡慢節奏,生活中享受逗女兒玩,帶她去爬山,也會教她數學。他跟母親很聊得來,雖然母親更願意待在老家,不能陪在身邊,但他會常回家看看,跟母親一起敘家常。

通過跟孫斌勇交流,記者感到,正像中科院數學院的工作人員所說的那樣,數學家們都很單純,一旦跟他們接觸,會發現他們是非常可愛的人。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第二梯隊」高校。  01  師從勵建書院士,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畢業論文不需要,我畢業也沒有論文,  只要把我提的3個問題解決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 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科獎中心、科研大匠、網絡等  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  01.師從勵建書院士,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畢業論文不需要,我畢業也沒有論文,  只要把我提的3個問題解決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 浙大近兩年引進45位資深學者,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也已入職
    據《浙江日報》、浙江大學微信公號11月30日消息,今年以來,浙大卓越青年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首位長聘教授、人文學院青年人才何歡歡成長為所在領域領軍人物,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39歲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顧臻全職加盟並擔任藥學院院長,標誌著卓越青年人才的引育取得新突破。
  • 從新晉最年輕院士孫斌勇淺談數學研究
    在前不久的新晉院士名單中,來自中科院數學所的孫斌勇老師格外耀眼,年僅43歲的孫老師不僅是今年最年輕的新當選院士,而且此前已榮獲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對於國內數學家而言,實屬年輕有為了。看了對孫老師的訪談後,也頗有感觸,非常認同他關於數學學習和數學研究的看法。
  • ...弊/最年輕中科院院士入職浙大/金融管理部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
    商學院教育盛典12月23日,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現場公布了九大獎項: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TOP30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特色MBA項目獎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優秀校友組織獎中國商學院十大最受歡迎的教授
  • 42歲,他成中科院最年輕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當選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其中,最年輕的是42歲的孫斌勇,現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專業是基礎數學。之後在香港大學參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組織的李群研習課程後,孫斌勇於2001年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師從勵建書院士學習李群表示論,並於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2005年起,孫斌勇入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致力於典型群無窮維表示論中重大問題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港媒:浙大最年輕教授「降職」 27歲博導曇花一現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上登出來的「致歉」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港媒稱,第11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近日公布,1988年出生的海歸學者陸盈盈成為今年最年輕的入選者浙大原先公布的簡歷,陸盈盈將以27歲之齡任該校教授、博士導師,引起網民廣泛關注。不過,浙大26日緊急澄清「網頁內容有誤」,並將陸盈盈職級修改為特聘研究員。據香港《成報》2月27日報導,一篇名為《浙江大學將現88年教授、博導》的文章近日在微信圈瘋傳,1988年、教授、博士班導師和浙大幾個關鍵字組合,引起內地網友廣泛關注。
  • 中科大博士失聯15天後死亡後續: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很頹廢
    1月31日凌晨,他從學校宿舍離開後失蹤,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據紅星新聞報導,劉春楊「6年未發一篇文章」,他身邊的人也表示「最近一年,他過得比較頹廢」「白天睡覺,晚上玩玩遊戲」,對於劉春楊的死因,他的家人說,「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寫不出論文,沒法畢業,壓力太大。」
  • 華人學者再獲 SIGGRAPH 優秀博士論文獎:「每章都能作為博士論文」
    ACM SIGGRAPH 頒發的優秀博士論文獎後,今年華人學者再獲嘉譽,2019 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為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閆令琪博士。而而他的博士論文頒獎詞:「將閆令琪博士論文的任一章節摘取出,都可以自成一篇博士論文」,充分代表了業內對其卓越學術成就的至高評價。
  • 從中專生到中科院院士,中國還會有第二個陳竺嗎?
    一、一位中專生的逆襲之路1970年4月,初中畢業後年僅16歲的陳竺,隨著上山下鄉的大軍來到江西贛南地區的信豐縣農村「插隊」。這個勤奮好學的少年,在艱苦的農業生產之餘自學不輟,常常在深夜閱讀隨身帶來的中學數理化課本,同時刻苦鑽研的父親寄給他的英文書籍。
  • 碩士生沒發過論文,考博有希望嗎?聽聽導師怎麼說
    之前,不少研究生常埋怨"導師不讓畢業"的主因,尤其是在自身已滿足學校、專業的最低要求後。除非是學位論文盲審/送審未過,或未達到學校畢業最低標準,否則導師們都不會讓碩士生延期的。因此,也就誕生了那句經典的"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
  • 42歲當選院士,一門三才子,他是2019年當選的最年輕科學院院士!
    雖然從院士當選的年齡來看,不是最小的當選者,但是也是比較年輕的院士當選者之一了,並且這位新科院士及其家人也是當地的傳奇!孫斌勇,1976年11月出生於浙江省普陀區六橫鎮雙塘社區孫家村,母親是劉雅娣,提起這個名字,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誇她了不起,養育了三個優秀的兒子。
  • 最年輕的院士加盟浙江大學
    其中有一位剛剛入職,他是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即孫斌勇院士,入職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由此可見,浙江大學的引才工程很成功。浙江大學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孫斌勇院士!孫斌勇,1976年出生於浙江舟山,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剛剛入職浙江大學。1999年在浙江大學獲學士學位;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起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浙大論文造假事件迷霧:利益之爭還是學術腐敗
    以下簡稱IJC)副主編的函件,指戴德哉實驗室投至該刊的一篇論文與另一本期刊上已發表的論文十分相似,要求解釋。審閱後,戴德哉發現,先他一步發表的「孿生論文」第一作者是賀海波——兩年前從他的實驗室畢業的博士。  兩篇論文,所用藥物不同,動物病理模型不同,卻得出了完全一致的數據和圖表,甚至有部分相關段落文字都相同。因為賀海波在戴德哉實驗室讀博的三年期間,並未出現造假行為,戴德哉對兩稿審閱格外細緻,但最後仍確定:賀海波剽竊實驗室資料,拼湊偽造出了一篇造假論文,並已發表。
  • 我國最年輕的3位院士,科研成果突出,都是來自江浙地區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我國最年輕三位的院士,科研成果突出,而且都是來自於江浙地區,他們年紀多大,取得哪些優秀成果呢?一、孫斌勇孫院士是目前我國年紀最小的院士,今年43歲,年輕有為,2019年被評為科學院院士。他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但父母注重孩子的教育。他從小天賦高,尤其在數學方面,還非常刻苦努力。
  • 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有這個必要嗎?
    「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韓正甫告訴記者。
  • 每章都能當做一篇博士論文:閆令琪獲SIGGRAPH 2019最佳博士論文獎
    昨天,頂級計算圖形學機構 ACM SIGGRAPH 頒發了 2019 年最佳博士論文獎。獲獎者閆令琪博士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目前已是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的一名助理教授。他的博士論文頒獎詞是這麼說的:「他的論文每章都可以自成一篇博士論文。」從高考狀元到計算機科學「學神」,閆令琪博士的學術成就與貢獻還不止於此。
  • 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
    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   2015年3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榮獲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第十七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本屆亞太地區的唯一獲獎人,也是自1998年該獎項設立以來第四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女性。
  • 浙大學霸獲多所世界名校全獎博士offer,父母也浙大畢業
    因畢業論文在同一個課題組進行,在共同的科研過程中,史久昀母親發現其父踏實肯幹,經常工作到深夜,身上充分彰顯了浙大求是精神。在共同的理想追求下,兩人最終走向婚姻殿堂。1994年,史久昀父親畢業,因浙大嚴謹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創新環境選擇留校,並一直工作至今。
  • 聚焦快速機器學習訓練算法,UC伯克利尤洋189頁博士論文公布
    本文將介紹一篇長達 189 頁的博士學位論文,作者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的尤洋博士。尤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計算與機器學習的交叉領域,當前研究重點為大規模深度學習訓練算法的分布式優化。他曾創造 ImageNet 訓練速度的世界紀錄,相關研究成果被 Google、Facebook、騰訊等科技巨頭在實際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