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晉最年輕院士孫斌勇淺談數學研究

2020-09-22 數學掃地僧

在前不久的新晉院士名單中,來自中科院數學所的孫斌勇老師格外耀眼,年僅43歲的孫老師不僅是今年最年輕的新當選院士,而且此前已榮獲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對於國內數學家而言,實屬年輕有為了。看了對孫老師的訪談後,也頗有感觸,非常認同他關於數學學習和數學研究的看法。


孫斌勇榮獲自然科學二等獎

孫斌勇老師是浙江舟山人,高中的時候因為成績特別好被抽調到當時的清華附中全國高中理科實驗班學習,但後來出於思念家鄉的緣故回到浙江大學數學系讀了本科和碩士,後來又到香港科技大學跟隨勵建書院士學習李群及其表示論。2005年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做了一段時間博士後研究後加入到中科院研究隊伍中。



讓我比較震撼的是孫老師博士畢業的時候居然還從未正式發表過任何一篇論文,直到2007年他的第一篇論文才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正所謂十年磨一劍,第二年他就被破格提拔為中科院的研究員。說到這點,我覺得他和著名越南裔數學家吳寶珠的情況有些相似,吳寶珠和孫斌勇一樣,都是研究朗蘭茲綱領的,而且早期都沒有論文發表,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這樣的「寬容」不是每一個學數學的人都能得到的,要知道在中國絕大多數院校,博士期間如不發表論文將是無法畢業的!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某中國大學的某數學博士竟在博士期間發表了令人瞠目結舌的29篇論文,這也經成為了圈內著名的「自娛自樂」事件。對於數學研究而言,一門心思花在如何快速發表論文上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對於數學這樣的基礎性學科而言,沒有深厚的功底和閱歷,寫出來的也只不過是膚淺而無用的東西,把已有的結果和方法為了發文而改來改去,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自娛自樂且毫無意義。證明了龐加萊猜想的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根本就沒發過幾篇論文,證明龐加萊猜想的幾篇文章甚至根本沒有正式發表。



就像孫斌勇老師一樣,以他的水平如果想發幾篇文章易如反掌,那為什麼又不發呢?原因很簡單,對於真正的數學家而言,如果沒有好的想法和結果,是絕對不會為了發文而發文的,這對他們而言毫無意義。但我們國家的科研環境就是要數論文,評職稱,評項目,評獎項都要看你的論文情況,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問題在於我們似乎很多時候在乎的是數量而非質量,很多人不是不知道「一篇好文章遠勝一百篇垃圾論文」的道理,但在質量不足的情況下,很多地方就需要這一百篇論文來裝飾門面。久而久之,這就迫使科研工作者向論文低頭,朝「數量」前進,確實,很多時候這是無奈,像孫老師這樣可以「十年磨一劍」的幸運兒不多。

如何從數量轉向質量,這是我國數學發展的一個難題。孫斌勇老師坦言,「題海戰術」對數學學習無多大用處,實際上,「人海戰術」對數學研究而言同樣不起作用,一個顯然的事實是儘管我國數學博士招生數量在增加,但培養的質量卻在下降,這就說明堆數量根本不可能發展數學,研究人員和論文數量的增加都只是表象,虛假的繁榮。但另一方面,迫於嚴苛的畢業或入職條件,數學博士或老師們又不得不花大把時間在發論文上,可能根本無法花很多心思在長期而有意義的研究工作上。如何破解這些矛盾從根本上關係到我國的數學發展事業,可謂任重而道遠。

實際上,北大中科院和清華的數學院這幾年已經在實行發文與博士畢業脫鉤的政策,鼓勵學生花更多心思在研究上,然後好好做自己的畢業論文,爭取得到有價值的結果,而非為了發文而發文。這樣的政策到底有多大作用,這還需要靠時間來檢驗。但這樣的政策並不意味著學生壓力的減輕,畢業之後找工作,找教職同樣需要論文,而且是實打實有價值的論文,沒有論文的話同樣是非常「危險」的。不過我認為,鼓勵遠比逼迫的效果要好。

從孫斌勇身上,我們已經看到重質量而非數量所帶來的巨大收益,希望我們的數學事業可以循著這條路真正的壯大起來。


相關焦點

  • 孫斌勇:「做數學要慢一點」—新聞—科學網
    1月初,他獨立完成的「典型群表示論」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一成果被國際同行認為是「孫的突破」;11月,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最年輕的新晉院士」「數學奇才」......被貼上許多標籤的孫斌勇迅速走進了數學界以外的公眾視野。而很多陌生人也闖入了他的生活,訪問、交流、討教,紛至沓來。
  • 最年輕的院士加盟浙江大學
    其中有一位剛剛入職,他是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即孫斌勇院士,入職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由此可見,浙江大學的引才工程很成功。浙江大學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孫斌勇院士!孫斌勇,1976年出生於浙江舟山,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剛剛入職浙江大學。1999年在浙江大學獲學士學位;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起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舟山人孫斌勇當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終於官宣!2019年共選舉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一位是我們舟山人孫斌勇。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最小年齡42歲,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孫斌勇。孫斌勇,1976年出生於六橫雙塘,是普陀中學96屆(1)班和清華附中937班學生。他曾以滿分成績獲得浙江省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第一名,因課業成績優異,被保送至浙江大學數學系。
  • 42歲就當選院士,孫斌勇直言學好數學:反對題海戰術!注重3個字
    2019年11月,他42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去年當選院士中,最年輕的一人。他叫孫斌勇,1976年出生於浙江省普陀區六橫鎮雙塘社區孫家村,位列家中老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雙胞胎弟弟。在當選之後,曾有不少媒體採訪過孫斌勇,讓他談談自身的成長經歷、教育經歷;這裡我們找到一次舟山日報對他的採訪,發現——這名在中國院士裡頭可謂頗為年輕的數學家,對關於我們現在的教育、尤其是數學學習的一些看法,也是存在著獨到的見解。
  • 42歲,他成中科院最年輕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新產生的64名院士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
  • 身份年年在變 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回鄉過年記
    孫斌勇(右一)從北京回來已經10多天了,除夕晚上,孫斌勇和家人圍坐一桌吃著年夜飯、看春晚,這是一年中最令他感到幸福滿滿的時刻。43歲的孫斌勇十幾歲就離開老家六橫島在外求學、創業,每年他都回來過年,只是他的身份不斷發生著變化——2012年回家過年時,他是破格晉升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15年回家過年時,他是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者;2017年回家過年時,他是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獲獎者;2019年回家過年時,他是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者……
  • 中科院今年最小院士孫斌勇:小漁村長大,放學後幫母親務農
    中科院公布了今年新當選為院士的名單,轟動一時!新增的院士共64名,其中年紀最小的當屬從小漁村走出來的孩子——孫斌勇,他只有42歲。而「典型群表示論」是當代數學最核心的內容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各個分支中。而上次該領域獲獎者則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可想而知,孫斌勇是多麼的優秀!在很多普通人的眼裡,孫斌勇從事的工作,極為「高大上」的,而對於孫斌勇來說,做數學工作只是承擔了社會上的一些工作罷了。
  • 2019年中科院新晉院士名單新鮮出爐,共64人當選,最小的年僅42歲
    2019年中科院新晉院士名單新鮮出爐,共64人當選,最小的年僅42歲。萬眾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晉院士名單於2019年11月22日終於出爐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最終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
  • 42歲孫斌勇入選中科院院士 他媽媽開心地給全村唱了一出黃梅戲
    ,最年輕的是院士才42歲,他叫孫斌勇,研究領域是基礎數學,曾證明基礎理論的5個重量級數學猜想。並且,這位院士,是我們浙江舟山人。就在孫斌勇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當天,記者趕赴他的家鄉舟山。11月22日下午六點半,抵達舟山普陀區六橫鎮雙塘新村時,恰逢村裡文化禮堂的一場文藝下鄉演出。在那裡,記者見到了孫斌勇的母親、67歲的劉雅娣。在演出正式開場前,主持人對著全場觀眾,大聲告知了孫斌勇入選中科院院士的大喜訊。
  • 42歲當選院士,一門三才子,他是2019年當選的最年輕科學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在名單之中,年紀最小的是42歲的孫斌勇,專業領域為基礎數學,工作單位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雖然從院士當選的年齡來看,不是最小的當選者,但是也是比較年輕的院士當選者之一了,並且這位新科院士及其家人也是當地的傳奇!孫斌勇,1976年11月出生於浙江省普陀區六橫鎮雙塘社區孫家村,母親是劉雅娣,提起這個名字,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誇她了不起,養育了三個優秀的兒子。
  • 孫斌勇院士:希望中國出現更多有堅實數學基礎的工程人才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名基礎數學科研工作者,近年來他感受最大的是,國家對基礎學科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多。希望中國出現更多有堅實數學基礎的工程人才,在關鍵技術問題上不斷進取與突破。
  • 浙大近兩年引進45位資深學者,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也已入職
    據《浙江日報》、浙江大學微信公號11月30日消息,今年以來,浙大卓越青年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首位長聘教授、人文學院青年人才何歡歡成長為所在領域領軍人物,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39歲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顧臻全職加盟並擔任藥學院院長,標誌著卓越青年人才的引育取得新突破。
  •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第二梯隊」高校。  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增選64名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其中,最小年齡為44歲,他就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孫斌勇。  孫斌勇1976年11月生於浙江省舟山市,1995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學數學系。
  •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科獎中心、科研大匠、網絡等  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  大學期間,孫斌勇被選派參加了在香港大學組織的李群系列課程的系統學習,兩個學期時間,孫斌勇有機會跟國際上一流的數學家們進行學習。其中包括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波萊爾(Borel),以及後來成為香港地區中科院兩位數學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
  • 「輕鬆閱讀」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來源:科獎中心(ID:kjzxnetcn)綜合自科研大匠、網絡等;學術志微信平臺編輯:周悅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
  • 我國最年輕的3位院士,科研成果突出,都是來自江浙地區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我國最年輕三位的院士,科研成果突出,而且都是來自於江浙地區,他們年紀多大,取得哪些優秀成果呢?一、孫斌勇孫院士是目前我國年紀最小的院士,今年43歲,年輕有為,2019年被評為科學院院士。他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但父母注重孩子的教育。他從小天賦高,尤其在數學方面,還非常刻苦努力。
  • ...弊/最年輕中科院院士入職浙大/金融管理部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
    商學院教育盛典12月23日,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現場公布了九大獎項: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TOP30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特色MBA項目獎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優秀校友組織獎中國商學院十大最受歡迎的教授
  • 繼華羅庚後,中國又一世界級數學家,42歲院士被稱為「孫的突破」
    談起「院士」,作為工程與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榮譽,想必是眾多理工科從業者畢生的夢想。然而,從最初4月份的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531人,到如今的75人入選,456人落榜,院士的評選可謂是異常的激烈。而他,年僅42歲,成為今年新科兩院院士中最年輕的一位,可謂是人生贏家。
  • 我國年齡最小的三位院士,兩位是江蘇人,一位是浙江人
    最近,隨著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公布,網友對院士的關注度也開始增加。作為我國最頂尖的科研人才,院士的各種信息總是讓網友們很感興趣,其中就包括年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院士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大,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根據統計,今年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齡更是達到58歲。但是,並不是所有院士的年齡都很大,那麼,我國現有院士中,哪三位院士年齡最小呢?
  • 清華都沒有專職數學院士!中科院啟動院士增選,數學院士名額大增
    「大樹成長營」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中科院院士按照學部來增選,包括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其中將數學學科與物理合在一個學部,但長期以來,數學領域的院士相對較少。中科院院士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總名額在70位左右,從近三屆數學領域的增選的院士來看,人數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