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年齡最小的三位院士,兩位是江蘇人,一位是浙江人

2021-01-09 教育深度觀察

最近,隨著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公布,網友對院士的關注度也開始增加。作為我國最頂尖的科研人才,院士的各種信息總是讓網友們很感興趣,其中就包括年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院士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大,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根據統計,今年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齡更是達到58歲。但是,並不是所有院士的年齡都很大,那麼,我國現有院士中,哪三位院士年齡最小呢?

一、邵峰

在今年院士增選名單出來之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是我國現有院士中年齡最小的院士,他出生於江蘇淮安,今年才47歲。小時候,邵峰一直生活在農村,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學習成績非常不錯,經常考年級第一,可以說是一位學霸。

從求學經歷來看,邵峰就非常讓人羨慕。他高中就讀於淮安當時最好的中學之一——淮安中學,本科就讀於我國頂尖名校——北京大學,碩士、博士階段分別就讀於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美國密西根大學,另外,他還在哈佛大學做過博士後。在國外學成之後,邵峰就立即決定回國。

在科研上,邵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並已經在《自然》、《科學》、《細胞》等三大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重量級論文,2015年他成為首位獲得國際蛋白質學會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的我國大陸本土科學家。

二、樊春海

樊春海今年正式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他出生於江蘇張家港,今年才45歲,現在是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1992年從梁豐高級中學畢業後,樊春海考入我國著名的985高校——南京大學,專業為生物化學。

作為我國的頂尖名校,南京大學的理學類學科一直都非常厲害。雖然現在南京大學的化學學科在全國僅僅排名第八名,但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南京大學的化學學科可是全國頂尖水平。1996年,樊春海獲得南京大學學士學位,四年之後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

樊春海主要研究納米生物傳感器,在這個領域他已經發表了多篇重量級科研論文,並且多次入選「高被引科學家」。更厲害的是,樊春海還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並擔任過科技部納米973重大科研計劃首席科學家。

三、孫斌勇

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公布後,孫斌勇接替邵峰成為我國現有院士中年齡最小的院士,他出生於浙江舟山,今年才42歲。小時候,孫斌勇家裡比較窮,父母也都是農民,另外,孫斌勇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

雖然生活比較清苦,但孫斌勇的媽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孫斌勇也在學習上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尤其是在數學上,更重要的是,他學習也非常刻苦。由於學習成績優異,孫斌勇被保送浙江大學數學系,後又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在科研上,孫斌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並引起國際數學界高度關注,他也憑藉「典型群表示論」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要知道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難度非常高,尤其是在數學學科上。長期以來,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一直都比較弱,像孫斌勇這樣的學者正是我國非常需要的人才。

你對三位院士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分享觀點。

相關焦點

  • 在皖3位科學家候選工程院院士 年齡最小的剛50歲
    本報訊 5月15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最終確定了521位有效候選人,其中有3名在我省工作的科研人員上榜。據了解,經過多輪評選後,今年年末將公布正式當選的院士名單。記者在名單中看到,521名有效候選人大多數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來自企業和軍隊等。
  • 各省院士數量哪家強?浙江395人僅屈居第2,高考「煉獄」省排第一
    也正是他們的舉動,讓院士這個詞彙被很多人所記住,而在我國各行各業其實不乏有院士的出現,比如大名鼎鼎的水稻專家袁隆平先生就是典型的代表,而像很多人所熟悉的創辦西湖大學的知名學者施一公也是一位院士。可以說想成為院士其實是很難很難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院士大批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而且他們的履歷豐富,都有著對國家和社會有著很大的貢獻,而說到當選院士,對於很多人而言也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了,比如施一公曾經在11年的時候遭到了多位有力競爭者的PK最終敗北
  • 上海人對外地人評價,安徽人脾氣差,江蘇人精明,浙江人這三個字
    上海是我國的一個大都市,其經濟繁榮,人口眾多。上海在中國眾多城市排名中是屬於第一位置的,難怪也是外國人眼中的「東方明珠」。上海人口眾多,除了擁有上海本地人口之外,還有其他大部分是來自全國各地省份的人。其中,安徽浙江蘇州這三個省份的人到上海謀求發展以及合作是最多的,主要一個原因就是這三個地方離上海近,經濟自然也是輻射到了這三個省份。因為經濟貿易的關係,上海人接觸這三個省份的人多了,慢慢也形成了對他們評價的定型。我們來看看,在上海人眼中,對這三個省份的真實評價吧!
  • 科學賞|兩院新增院士名單出爐 浙江6人當選
    中國工程院12月7日公示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選舉產生了70位新當選院士。6月8-13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從521位有效候選人中產生了203位進入第二輪評審。第一輪評審會議結束後,中國工程院委託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的主管部門組織對其材料進行了公示,併集中受理和認真處理了對候選人的投訴。10月下旬,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會議,經過各學部初選和全體院士終選等程序,共選舉產生了70位新當選院士。
  • 全國各省兩院院士大排名:浙江395人位居第二,第一居然是這個省
    袁隆平也因為雜交水稻技術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老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一稱號,自然是實至名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還是人們眼中最敬重的突出貢獻者,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目前擁有的兩院院士總人數共計1775人,這些人可謂聚全國人才的精華。
  • 中科院三大美女院士集美貌智慧一身,最後一位年齡最小成就最大
    在中國,有一個神奇的機構叫中國科學院,這裡集結了中國各個科學領域最頂尖的人才。到目前為止,中科院院士也才800人左右,可想而知進入中科院有多困難。而其中,女院士的數量更是少得可憐。數據顯示,中科院800名院士中女性僅佔6%,而今天我們就要為大家介紹中科院三大美女院士,她們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  一:于吉紅,1967年1月出生於遼寧鞍山,籍貫山東肥城。她是中國無機化學家、中科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此外,于吉紅女士也是吉林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是一位集智慧美貌於一身的傑出科學家。
  •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 最小年齡47歲(名單)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最小年齡47歲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獲悉,備受關注的院士增選名單上午出爐,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佔95.7%,女性3人,佔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佔80%;61歲至70歲(含
  • 我國最年輕的3位院士,科研成果突出,都是來自江浙地區
    對於我國科研人員,最高的職稱就是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這證明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好處。院士的評選標準嚴格,要求高,需要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科研成果豐碩。做科研比較辛苦,需要持之以恆地努力,需要在積累中取得進步,所以院士的年紀普遍比較大,平均年齡一般是五十多歲。
  • 我國的3位年輕院士:個個天賦異稟,拒絕國外誘惑回國爭光
    我國2019年的兩院院士評選中,60名剛剛擔任院士的同志大多數都超過了60歲。這些院士們都是在屬於自己的領域中常年來任勞任怨,默默付出,才能夠在這個年紀有了真正的收穫。這些院士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榜樣。事實上我國也有一些年輕院士。他們的年紀更小,精力更旺盛,能夠付出的也就更多,這也意味著他們的發展還是有無限可能的。
  • 16位「70後」入圍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年齡最小42歲
    8月1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紅星新聞梳理發現,在181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其中,年齡最小的42歲。
  • 中科院公布增選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 江蘇11人入圍
    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於今年1月1日開始啟動,根據2017年年初中科院學部主席團的決定,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基數為60名。  交匯點記者注意到,在這個初選名單中,來自江蘇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有11人。其中,東南大學有4人入選,南京大學有3人入選,蘇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各有1人入選。
  • 全球最美的5位小女孩,中國佔了兩位,顏值與年齡無關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每一位媽媽都希望自己能生出天使一般的寶寶,白皙的皮膚,水汪汪的大眼睛,以及肉肉的小臉,讓人忍不住的想捏一下。小孩是最好看的,軟萌可愛,簡直就是天使精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全球最美的5位小女孩,中國佔了兩位,顏值與年齡無關!
  • 兩院院士籍貫榜單公布,第一463人,網友:果然是它
    而在科研院所又有研究員等稱呼,提到兩院院士其實是我國人才水平的最高標準了,甚至被親切地稱為領域內的學家,在我國如今存在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兩種院士,從目前我國院士數量來說還是十分稀少的,特別是兩院院士的評選超級嚴格,需要層層把關才行,甚至連原清華大學最有名的顏寧博士最終都落選了兩院院士評選。
  • 被譽為「黃瓜王」的院士候峰去世 2020年我國已送別34位院士
    據國內媒體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蔬菜育種專家侯鋒,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7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侯鋒... 據國內媒體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蔬菜育種專家侯鋒,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7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
  • 中國工程院新增58位院士 廣東高校有兩位教授入選
    為創造適合我國國情的「多層房屋隔震技術」及該技術體系的推廣應用作出了顯著的貢獻。1989年,他主持在汕頭市建成國內首棟採用橡膠墊多層隔震住宅(8層),被聯合國專家組評價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裡程碑」,同時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為「中華之最」。他領導的研究中心於今年8月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 2015新增院士名單公布 浙江獲大「豐收」, 6人當選
    浙江在線12月08日訊(今日早報記者 紀馭亞)昨天,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   浙江有6人當選為院士  今年是中科院院士制度改革後首次進行院士增選。
  • 2019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官宣,最小年齡42歲
    2019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官宣,最小年齡42歲 2019-11-22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記者從溫州市科協了解到,在今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之前,共產生過23位溫籍兩院院士。從大氣科學到地質科學,從數學研究到材料物理,從細胞遺傳到基因組研究,溫籍院士在多個重要研究領域默默耕耘,取得重大成就。在之前的23人名單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0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
  • 中國三位傑出的科學家,兩位獲授院士稱號,一位打破美國世界紀錄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以「科教興國」為始終戰略方針,將國防重科的研究當成重中之重,以兩彈一星和東風系列飛彈先鋒指路,相繼研發五代戰機上天和各式艦艇下水,在探月工程和載人航天技術上不斷完善突破,不僅為國家築起了一道道海陸空的嚴密防線,也讓全世界都重新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新中國,而中國科技之所以能夠迅速從一窮二白實現華麗轉身,取得這樣的輝煌成就都與每一位科學家日以繼夜的辛苦攻關分之不開,而在這些科學家中有三個人最出色
  • 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 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
    原標題: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1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李術才兩位教授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子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李術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